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高中生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10篇)

2023年高中生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06 14:09:11
2023年高中生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10篇)
时间:2024-08-06 14:09:11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生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阐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描述生长素的特性;

2、能力目标:①应用植物生长素的特性,解释植物向光性、顶端优势等自然现象;

②学会分析生物图表、曲线,并解答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①植物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和作用特点;

②生长素两重性作用的曲线分析。

2、教学难点:①生长素两重性作用的曲线分析;

②运用生长素的两重性,解释植物向光性、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和顶端优势等自然现象。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较多,但都与生活经验联系紧密,理解起来并不困难。由于学生已经学过本节内容,应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运用有关知识解释植物的生理现象,进行实验探究,或分析生物学图表、曲线等,会是本节教学内容的主要方向。

本次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独立完成知识回顾的任务(同步知识梳理)。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ldqu说话&rdqu,分析问题,发现薄弱环节,加强练习,及时巩固,尽量做到讲练结合,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交流探讨,共同进步,提高教学效果。

四、授课类型

复习课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请大家看一幅图片,画面上植物向光生长弯曲,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向光性,植物生长素导致。(类似答案即可)

教师:没错,这是生长素引起的。我们今天要复习的内容就与生长素有关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板书)

(二)授课:

教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需要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发挥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这其中,最早发现的就是生长素。今天,我们将从生长素的发现,;产生、运输和分布,生理作用及特点三个方面,综合回顾生长素的有关知识。

首先,请同学们根据手上的同步知识梳理,迅速完成第一部分生长素的发现。

1、生长素的发现

教师:有没有同学能够描述一下生长素发现的过程?

(随机选择一位同学)

1)1880年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学生:生长素的探究,最先是达尔文的胚芽鞘向光性实验,该实验预测出尖端能够产生某种物质,单侧光照射下,该物质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分布多,促进生长快。

教师:很好(板书达尔文,ppt展示)那么具体实验过程可以描述一下吗?

学生:……(内容大致正确即可,需提到对照、控制单一变量)

2)1928年 温特实验

教师:那么,继达尔文的实验之后,还有许多科学家对该课题进一步的探究,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温特的实验(板书温特)。有没有哪位同学帮我们回顾一下温特实验的内容?

学生:……(内容大致正确即可,不完整可找同学补充)

教师:那么该实验的结论如何?

学生: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尖端以下部位的生长。该物质就是后来人们发现的生长素。

教师:非常好。生长素的最初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探究,这些实验凝结了前人智慧结晶,堪称经典。为了便于大家的复习,请同学们尝试总结试验中的重点知识,即同步知识上的连线题部分。(随即选择学生,回答该题)

教师:希望大家不要忽略 尖端产生生长素尖端感光尖端横向运输等关键词,不少例题都在这些地方做,让我们来看一下几道例题。

……(学生交流,然后回答)

植物向光性实验典型例题: 锡纸遮盖类

切割移植类

阻隔类

旋转类

教师:此类问题有困难的同学,希望多加练习。

2、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教师:接下来,请大家完成第二部分的内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教师:好了,有没有同学可以说说你的答案?

学生:(如下)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吲哚乙酸。

2)产生: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叶、芽和发育中的种子。

3)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命活动旺盛的部分。

4)运输:①纵向: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转过来运输。

②横向:重力或单侧光照射下,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完成横向运输。

教师:这一部分的考点是集中在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分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让我们从例题中检测大家的掌握程度。

……(学生讲解为主)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

教师:上一题,我们发现横放植物会得到两种生长方式:根向地生长,而茎背地生长。要分析这里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生长素的特性两重性作用。同样,请同学们先独立完成知识梳理的填空题。

学生:(如下)

1)生理作用:促进细胞伸长。

2)作用特点:两重性。

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既能防止疏花疏果,也能落花落果。

②敏感性:根 >芽>茎;

幼嫩细胞>衰老细胞;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教师:很好,那么那位同学可以帮我们分析一下所谓的两重性?(ppt展示)提示问题:

①什么浓度时表示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

②曲线上升与曲线的下降分别表示什么?

③植物根、芽、茎的最适促进浓度分别是多少?

学生:……(内容接近即可)

教师:正如大家所说,生长素的两重性问题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考点。大家一定要弄懂两重性图示曲线的含义。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两道有关曲线问题的习题。

……(学生讨论为主)

3)两重性作用举例顶端优势

教师:自然界中,很多植物的生理现象都与生长素的两重性作用有关。顶端优势就是其中之一,我想请同学来分析顶端优势。(随机选择一位同学)

学生:(如下)

①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

②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侧芽附近生长素

浓度较高,发育受到抑制。

③解除:去掉顶芽。

教师:很好,如果将顶端优势现象与生长素作用曲线相联系,同学们是否还能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题。

……(学生先交流,然后回答)

4)两重性作用举例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教师:有关两重性作用的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这一点,我们在先前的例题中已提到过,那么,我还是想请同学们来讲解该现象的原因(展示图片)。

学生:……(大概意思对即可)

教师:同学们要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根向地生长和茎背地生长的原因,我们一起来看这道题。

……(学生交流,然后回答)

4、本节重点知识回顾

教师:虽然知识性的内容介绍完了,但是大家不可以止步于此,在复习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思维至关重要,因此,我将本节的知识为大家做一个总结(展示ppt上)。希望大家下来,多做习题,在做题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查漏补缺。

(三)结课

教师:还有一些时间,请大家温习课本,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练习。好了,下课!

七、板书设计

高中生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篇二

1、生长素发现过程

(1)达尔文 推测:产生了影响

(2)鲍森·詹森 证实:影响可以向下传递

(3)拜尔 证实:影响分布不均匀

推测:影响是化学物质

(4)温特 证实:影响是化学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七、教学反思

在讲授本节时,以向日葵作为切入点,利用学生想知道向光性原因的欲望为动力,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观察现象后小组讨论,得出答案,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随着一步步揭示真相,学生参与了科学研究的历程,体会了科学发现的不易,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在探究过程中,老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的新课改教学理念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授课中注意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知识的得出都来源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这样学生掌握知识比较容易。

高中生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篇三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植物向性运动的概念及意义。

②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③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

①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及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实验并预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②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及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培养学生执著探索的精神、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等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自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使其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比较和总结、判断思维和创新能力;还通过课堂上学案使用的教学方法不但明显加强了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还显著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教学过程】

a.引入课题

导言1、请同学们观看教材窗台盆景这幅图,想到了什么诗词?(回答: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红杏出墙”说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那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讨论,是外界什么诱惑使这“红杏”探出脑袋,向外张望?这是植物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b.新课讲授

一、植物向性运动:

这部分内容安排学生看书自学并完成学案上的知识预览填空

二、生长素的发现

(一)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先向学生介绍胚芽鞘是什么?

达尔文实验:图解的形式,flash演示(a组胚芽鞘保留尖端,b组胚芽鞘切除尖端 c组锡箔盖住胚芽鞘尖端 d组锡箔盖住胚芽鞘尖端下面)

问题探究一: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与胚芽鞘哪部分有关?

看了课件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同学们分析本组实验中的ab,通过比较思考,这两个对照组单因子变量是什么?控制变量又是什么?由此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探究二:胚芽鞘感受单侧光的部位在哪里?

看了课件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同学们分析本组实验中的cd,通过比较思考,这两个对照组单因子变量是什么?控制变量又是什么?由此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探究活动之后,及时布置学生完成学案上达尔文向光性实验设计相关问题

(二)温特实验

老师介绍材料中的琼脂块是什么物质?

问题探究三:胚芽鞘尖端是否产生了某种物质?

这个探究活动安排是先让全班学生按照学案上的.提示完成整个实验设计方案、现象、结论之后,再叫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把实验设计方案、现象用图像来表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温特实验单因子变量是什么?为什么要做一个琼脂块没有接触胚芽鞘尖端对照实验?

(三)郭葛实验:这部分内容安排学生看书自学并完成学案上的知识预览填空。

c.课堂小结:通过学习生长素发现过程两个经典实验,要领会到设计实验所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对照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并且要在实验步骤中从语言上、逻辑思维上体现这三个基本原则。还特别要注意描述的实验结论要与实验现象相吻合,即有什么样的现象应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d.练习巩固:全班学生完成学案上的课堂演练

学案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生长素的发现

课时:1课时

【问题探究】

探究一: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与胚芽鞘哪部分有关?

探究二:胚芽鞘感受单侧光的部位在哪里?

探究三:胚芽鞘尖端是否产生了某种物质?

【知识预览】

一.植物向性运动

(一)概念:植物体受到 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 运动。

(二)实例: 、等

(三)意义: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 。

二.生长素的发现

(一)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1.外界条件为 。

2.取材:四个长势 胚芽鞘

3.实验步骤:

⑴取 ,分别标号为a、b、c、d

⑵a组不作处理,b组切掉胚芽鞘 ,c 组用锡箔遮盖胚芽鞘 ,d组用锡箔遮盖胚芽鞘 。

⑶四组都用 照射,然后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⑷观察四组胚芽鞘生长状况

4.实验现象:

5.实验结论:

(二)温特实验:

1.取材:几个生长状况 胚芽鞘及琼脂块。

2.实验步骤:

⑴切下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以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并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一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作为实验组a

⑵另取

, 作为对照组b。

⑶将a、b两组放在同样且 条件下培养,然后观察胚芽鞘生长状况

3.实验现象:

4.实验结论:

(三)郭葛实验:他从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其化学本质是 ,由于它能促进植物生长,故取名为 。

【课堂随笔】

1、这堂课的重点为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特别要注意设计实验的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同时还要注意实验相应的结论要与实验出现的现象相符合。

2、这堂课的难点为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分析,关键要抓住实验设计的两大原则:对照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进行实验设计。

【课堂演练】

1. 植物的向性运动从根本上取决于 ( )

a.应激性 b.适应性 c.反射 d.遗传性

2. 图ⅰ图ⅱ是是生长素发现的两个相关实验。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ⅰ是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图ⅱ是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利用琼脂块探究胚芽鞘产生某种物质的实验 ②图ⅰ实验能够说明向光性的产生与尖端有关,感光部位是尖端 ③图ⅱ实验说明能够产生促进生长的物质的部位是尖端下部 ④根据图ⅱ实验可以推测:植物的弯曲生长可能和促进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有关 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生长素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图ⅰ 图ⅱ

3.给你两个黑纸箱,两个长势一样的胚芽鞘,一盏台灯,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胚芽鞘具有向光性

⑴实验步骤:

⑵.实验现象:

⑶实验结论:

【课后思考】

1. 胚芽鞘的生长素产生的部位在哪里?作用的部位在哪里?

2. 植物受单侧光照射为什么会出现向光性?

生物学案体例说明

杜友珠

【问题探讨】

1. 提出与这堂课重点知识相关的某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方法得出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2. 把这堂课某个重要的结论性知识可演变为探究性设计实验让学生去思考实验方法、步骤、现象,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逻辑思维推出实验的结论,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体现新课标探究性学习重要理念

【知识预览】

把这堂课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展现出来,目的使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知识,达到这堂课的教学知识目标

【课堂随笔】

主要是对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法指导,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课堂演练】

选做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题目,并且要突出重点知识和难度的梯度,题目的量不要出得太多。这是学生对知识巩故环节,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思考】

提一些这堂课趣味性的问题或与下堂课内容相关的质疑让学生课后去思考,使学生对当日的学习产生回味无穷的感觉,也为学生学习下一堂课内容做好铺垫

页眉:全校统一格式。

页脚:指总页数。

撰稿、审稿:每期必须填写。

参考答案:另设页面附在学案之后。

参 考 答 案

【知识预览】

一.植物向性运动

(一)单一方向、定向

(二)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

(三)适应性

二.生长素的发现

(一)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1.单侧光 2.一样

3.⑴四个长势一样胚芽鞘 ⑵尖端、尖端、下端 ⑶单侧光

4.a组的胚芽鞘向光生长、b组的胚芽鞘不生长、

c组的胚芽鞘直立生长、d的组的胚芽鞘向光生长

5.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胚芽鞘感受单侧光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二)温特实验:

1.一样

2.⑵没有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切成与a组一样小块,放在一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

⑶适宜

3.a组的胚芽鞘会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 b组的胚芽鞘不生长

4.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

(三)吲哚乙酸、生长素

【课堂演练】

1、d 2. a

3.⑴取两个黑纸箱标号甲、乙,甲黑纸箱在侧面挖一个洞,用这两个黑纸箱分别罩到一个长势一样的胚芽鞘,再用台灯照射甲黑纸箱有洞一侧,将甲、乙两组放在同样且适宜条件下培养,然后观察胚芽鞘生长状况

⑵.甲组的胚芽鞘会向光生长 乙组的胚芽鞘直立生长

高中生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篇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

3.说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和植物激素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尝试分析经典实验,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和技能训练,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生长素发现过程。

【难点】

科学实验设计和推理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老师让学生回答“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

2.老师设问:

(1)这是植物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2)环境中哪种刺激引发了红杏出墙?

(3)红杏出墙对它的生活有什么益处?

“红杏”为什么会向光生长,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体是怎样调节的?

(过渡语)让我们一起探索“生长素的发现”。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

(1)观察图片,认识胚芽鞘结构

材料:金丝雀虉草

展示胚芽鞘图片:尖端和尖端下部

教师做背景介绍: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装物叫胚芽鞘,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2)分析达尔文实验

首先,展示达尔文的实验示意图。

其次,教师解释锡箔纸,不透光。

第三,教师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第四,教师描述各组的实验处理(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归纳实验现象。

第五,教师逐步设出问,引导学生分析和推测,教师归纳: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的尖端,发生弯曲的是尖端下部。②植物弯向光源生长需要尖端和单侧光。

第六,教师设问:为什么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尖端有关,而弯曲的却是尖端下部?尖端和下部可能的联系是什么?

第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出推测: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像动物的神经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冲动),并传到下部,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使胚芽鞘向光生长。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这种刺激从尖端传到了下部呢?让学生思考,以此来引出詹森拜尔温特实验。

2.詹森的实验

教师展示实验示意图。

学生观察实验示意图,并描述实验处理和实验现象。

教师设问:

①观察示意图,能得出什么结论?

(是尖端通过产生的刺激影响下部生长,这种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

②詹森的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你们认为在哪里?怎样改进?

(过渡语)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下拜尔的实验?

学生思考回答。

3.拜尔的实验

教师展示实验示意图。

教师设问:

①拜尔为什么要选择黑暗的环境?

②拜尔为什么要将切下的尖端放在胚芽鞘的一侧?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③单侧光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讲师让学生思考,作出合理推测。

教师总结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对达尔文的假说进行评价和修正。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些实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教师设问:如果想要证明这种“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将这种化学物质加在胚芽鞘的上方,然后观察现象。但詹森和拜尔的实验都还是离不开胚芽鞘的尖端。那么结合之前的几个实验,你有没有更好的实验设计,从而引出温特的实验?

4.温特的实验

教师介绍实验中用到的介质转移方法。

学生思考并讨论实验设计,并注意对照组的设置。

教师说明温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前面的推测: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的确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介绍生长素的化学名称(吲哚乙酸),提取、结构和在植物体中的含量,以及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其他物质(苯乙酸、吲哚丁酸等)。

总结向光性的原因

师生共同表述: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回顾生长素的发现历程,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教师强调人类的许多科学发现就像生长素的发现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才一步一步接近事实的真相。每一位科学家取得的进展可能只是一小步,众多的一小步汇合成科学前进的一大步。关于植物向光性的研究还在继续,科学往往在这样的争议中发展。

教师鼓励学生就前面的实验及推理,结合教材p48中科学家对向光性原因争议的介绍,提出自己的疑问,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教师结合前面的实验及教材,引导学生概述:

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主动运输,单方向)、横向运输和非极性运输;举例说明形态学上端和下端,板图、动画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分布部位(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

(三)介绍植物激素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p48对植物激素概念的描述,说出其他植物激素的名称。

教师说明继发现生长素后,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与生长素的作用特点相似,对植物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的物质,把它们统称为植物激素。

教师总结植物激素的概念。

全体学生朗读。

环节三:总结与收获

教师根据实验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生长不生长看有没有生长素;向(单侧)光不向光(弯曲)看有没有尖端;弯曲不弯曲看生长素是否分布均匀。

收获1:游戏:选出四名同学分别代表达尔文、詹森、拜耳和温特,假设他们在一起开了一个座谈会,设计一个片段,都用简洁的一两句话概括“自己”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贡献。(要求:语言要生动、准确)

收获2:作业:多媒体展示。

高中生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篇五

一、对教师自身教学状况的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把科学家抽象的实验通过一幅幅图片很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通过一幅幅的对比,一点一点的得出结论,一步一步的得出结果。让他们体会到科学探究道路的曲折艰难。同时利用flash动画演示: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把抽象的过程具体化,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向光性。

以前我上这节课,无非就是我讲实验过程、结论,学生听、记,效果不好,学生能听懂,但记不牢,也不会用,通过这次学习,本节课我大胆采用“探究”教学模式,通过模拟科学家探索、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再现科学发现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探究技能和思维能力。

“探究”教学模式流程: 设疑导入→引导探索→质疑补充→归纳总结→拓展升华。我在知识建构上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生长素发现→生长素化学本质→生长素产生→生长素运输→生长素分布→生长素作用→生长素应用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知识归纳有条理,让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堂课在对科学史分析的时候,总的体现出老师提出问题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由学生得出结论。在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总结这一块,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课上尝试让学生唱主角的教学模式,进而锻炼自己作为教师的引导、总结能力。

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前面有关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了一定的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发现。在授课中我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自学生长素发现实验,模拟科学家探索过程,说出实验设计的目的和实验结果的意义。对于同学们来说,这样做法有一定难度,但比起以前的老师满堂灌效果要好,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也很快。为了弥补学生活动的不足,在授课过程中我也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导入课程,如以家里窗台上盆景为例讲述向光性,以棉花打顶为例讲顶端优势等等,同学们对此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学习动机。另一方面我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维,例如:温特实验有没有不足之处呢,如何完善它呢。有的同学也能发现缺乏对照实验。我又提出如果你是达尔文,请你设计一个完整实验,一次性发现生长素,你将如何设计实验呢?这种问题扩大学生的视野,又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训练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三、对授课内容、方式、技能技巧的反思

我总是在想,如果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真正动手,去体会探索科学真理的快乐,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所学的知识。那么学生的学习一定会有质的飞跃。学生们常常说,课堂上我听的非常明白,但是真正自己做题的时候,就没有思路了。其实这就是我们不重视动手能力的原因。如果这节课之前就让学生观察生长素的相关实验,使学生在真正的探究中学习,我想效果一定会更好,可是限于目前实验条件,这个想法暂时还做不到。

这几天,我在课堂上开始注重学生的动手训练,发现了许多问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起到了促进,对我的教学也很有帮助,真是教学相长啊。今后需要加强对学生动手、动脑、动嘴的培养,努力减少老师占用的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对课堂整体状况的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高中生物学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所以,本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为教学策略核心,通过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实验,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我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后,教师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景、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走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新课改理念得到了落实。

本节课依据课程标准,挖掘了教学内容中的科学探究内涵,充分利用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的实验。既包含了科学家持之以恒的宝贵品质,又反映了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将胚芽鞘进行各种处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高中生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篇六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是相对于教师较难讲的一堂课,由于这节内容课本是以时间顺序来叙述科学家的史实,详细介绍了几个科学家的实验推理过程,而讲解也往往是以详细介绍实验为主,使得课堂容易被动,显得没有实验课程的互动性和创新性。

本节课其实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把科学家抽象的实验通过一幅幅图片很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通过一幅幅的对比,一点一点的得出结论,一步一步的得出结果。让他们体会到科学探究道路的曲折艰难。同时利用flash动画演示: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把抽象的过程具体化,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向光性。

由于这节课理论性偏强,在我设计的时候也把重心放在教师讲解,因此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这堂课在对科学史分析的时候,总的体现出讲得偏多,在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总结这一块,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在这一方面我争取在以后的课上多多尝试让学生唱主角的教学模式,进而锻炼自己作为教师的引导、总结能力。

2、有效地引导问题提得不够。虽然在讲述其他科学家的经典实验的时候,我尝试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但整节课下来,我感觉我提的问题还没有提到点子上,中间缺少一些过渡性的语言,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想到正确答案。表面上提出了问题,但实际没有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回答,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因此,在问题的设置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在语速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体现在语速过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虽然说的痛快,但是学生对于理解方面可能会有障碍。对于这一点还需要花心思改进。

高中生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篇七

八年级生物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子解种子的结构,及不同种类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了解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划分依据。本课还安排有一个学生实验,一个观察与思考,二组讨论。

教学重点:

在于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

教学难点:

一、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生物知识积累不多,特别是实验的机会少、动手能力差,教学在重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更应该教会他们初步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初一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凡事都想知道个为什么,因此,讲课前安排恰到好

处的提问,不仅能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还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与积极性。本课内容较多,学生年龄小,大脑兴奋中心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给予刺激和加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种子的主要结构。

2.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说出种子植物比其他三类植物占优势的原因;

4.识别校园或本地公园内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二、能力培养:

1.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三、情感教育:

1.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的交流和合作。

2.通过认识本地常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认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

关系。

3.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法设计:

启发式引导、交互式交流、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一、教师活动:

1.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初一学生对本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具备的能力及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2.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浸软的菜豆种子、浸软的玉米种子、刀片、放大镜、滴管、稀释的碘液。

3.制作cai课件。

二、学生活动:

1.准备红色、黄色、绿色、黑色水彩笔各一支。

2.采集五种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其中必须要有松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展示五张图片(海带、苔藓、桫椤、油菜、南瓜)哪些植物能结种子?

板书:第二节 种子植物

提问:这些植物的种子结构是相同的吗?通过下面的观察实验,你会找到答案。

提示:在动手观察之前先阅读p83—p84实验内容。

提醒注意:观察种子结构的基本步骤是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

板书:菜豆种子的结构

强调:菜豆种子的子叶是2片,且肥厚,储存营养物质。

板书:玉米种子的结构

强调:玉米的子叶只有l片,瘦小,不储存营养物质

小结:种子的大小、形状千差万别,但它们的结构是基本相同的,都有种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它是幼小的生命休,是种子结构的最重要部分。

提问:你想知道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植物分布更广,种类更多的原因吗?

小结:低温、干燥条件下种子的寿命可以延长。

过渡:种子植物的种类的确非常的繁多,你能说出下列种子植物中哪些种子有果皮,哪些没有吗?

小结: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被分为二大类

板书:

1.裸子植物

2.被子植物

演示:一组图片(如银杏、冷杉、塔柏、马尾松、罗汉松、法国梧桐、女贞、夹竹桃、茶花、石榴等),以校园或本地公园植物为主。

播放录像:蒲公英、鬼针草、杨、柳、竿彬等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小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果实对种子起到保护作用,所以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总结:放cai课件(内容: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及两种种子结构的比较)

反馈:出示抢答题

学生通过识图自己总结山种子植物的概念。(启动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请两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仪前展示自己收集的五种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并介绍它们的名称。(角色互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获取新信息。)

(启发思考,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学生统一将胚芽涂成黑色、胚轴涂成黄色、胚根涂成绿色、子叶涂成红色。(通过实验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请一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仪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给予评价,并评价自己的实验效果。最后得出菜豆种子的结构。(通过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步骤同上(学生在玉米种子上涂色、展示“作品”、评价、总结)(再一次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分组讨论:p841、2、3、4题,并将

答案填在书上,(在教师指导下,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阅读p84第一段。(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判别实物(小麦、蚕豆)。比较它们的寿命,谁长谁短?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同学收集的花生、豆角、松子、白果、苹果、橙等实物

学生答:(略)

请十位同学快速判断哪些是裸子植物、哪些是被子植物?(考查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看录像,让一个学生上讲台来充当老师,对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略)(角色互换,逐步改变旧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请一学生对剩余内容进行总结。(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

学生抢答:(略)(通过抢答的形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板书提纲

一、种子植物:

1.菜豆种子的结构: 2.玉米种子的结构:

种皮 果皮和种皮

胚芽 胚芽

胚轴 胚轴

胚根 胚根

子叶(2片) 子叶(1片)

胚乳

二、种子植物的分类:

1.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保护。

2.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种子被包在果实中。

3.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种类更多。

高中生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篇八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说出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能力目标

1.认识植物细胞的多样性。

2.归纳出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认识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认同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三、教学难点

归纳出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四、教学准备

1.新鲜的黄瓜(及补充的番茄、香蕉、梨、菠菜、青椒等其他植物材料)、黑藻,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言

1.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我们亲手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了植物细胞,大家是否想去观察更多种类的细胞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

2.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观察法是一种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观察目的要明确,观察过程要有序,观察记录要翔实、准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观察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并且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我们观察到的细胞。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任务。

(二)导入

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像一个个的小格子,那我们常吃的其他蔬菜和水果的细胞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可以应用上节课学习的制作临时装片的技术,制作成各种各样的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去观察细胞。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

(三)观察植物细胞

1.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很多实验材料,取不同的部位就会观察到不同的细胞。每观察一种细胞,大家可以绘制一个结构简图。

2.很多水果蔬菜的表皮都很薄,可以直接撕取制成装片,进行观察。

3.果肉细胞、叶肉细胞和他们的表皮一样吗?番茄的果肉吃起来软软的,果肉细胞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同样可以制作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果肉细胞和表皮细胞不同,我们不能撕取,那这时候我们要怎样取材呢?接下来由老师为大家演示一下如何制作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

教师演示:

(1)制作番茄果肉细胞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番茄果实,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清水。

(2)实验步骤与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大体相同:

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取材,怎样才能将番茄果肉放到载玻片上,还要薄而透明呢?

用解剖针轻轻挑取少量成熟的番茄果肉,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使其散开。

注意:挑取果肉要适量,如果太多,细胞聚在一起,不能在水滴中分散开,会影响观察。

④用镊子夹取一片盖玻片,先将其一端倾斜接触到载玻片中央的水滴,然后轻轻放下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

(3)因为番茄果肉本身有一定的颜色,所以我们可以不用染色就直接观察了。

(4)取镜,对光,观察。

4.有同学对香蕉皮上的一根根长条的细丝很感兴趣,它是由细胞组成的吗?是什么样的呢?看看其他的水果和蔬菜中有没有这些细丝?这些都可以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5.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黑藻,它在水中生活,叶片很薄,可以直接制成装片来观察,如果你仔细看,还能看到细胞质在流动呢!

(学生开始动手实验,观察各种实验材料)

【设计意图】观察大量的植物细胞,初步形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的观点。

(四)植物细胞观察结果展示

1.展示各种植物细胞的显微图片,请同学辨别是什么细胞,并说出有哪些细胞结构。

请学生回答:番茄的果皮细胞,菜椒表皮细胞,菠菜叶下表皮细胞,番茄果肉细胞,香蕉的果肉细胞,香蕉的导管,番茄的导管,梨的石细胞。

2.同学们,我们已经观察到很多种植物的细胞了,科学家们发现植物细胞的形态还有很多种类。除了我们今天观察到的圆形、椭圆形、长方形、长管状之外,还有星状的、异形的、梭形的等等,不同的形状往往是和它们的功能相联系的。

(五)小结

通过观察植物细胞,我们知道了植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形态多样的细胞却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这些结构都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多样的形态和这些细胞的功能又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呢?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们会一一找到答案。

六、板书设计

1.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

2.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有叶绿体;在成熟的植物叶肉细胞中,有液泡。

高中生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篇九

七年级生物第四节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能力目标:表达交流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本着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改变以往由教师直接说出生态系统概念、组成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及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边互动的形式,即教师巧妙地结合课本及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展开师生之间的共同讨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①教学内容分析:“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内容。在新课标中的位置属于 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其中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标的知识体系则突出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因此新教材把“生物和生物圈”编排在第一单元,说明它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和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另外学生由于受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能力差,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展示影象资料和学生搜集的图片。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讨论、抢答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师点拨、指导、提问,实现一定的能力梯度,让一般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的,而优生也有思考的余地,体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3.搜集和整理资料:为解决教学难点,发动学生去搜集“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事例” ,让学生在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角色扮演:安排几位同学在讲述食物链内容之前戴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这样即生动有趣,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同时又在复习了前面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引出前两者的关系——捕食关系,起到很好的承前起后的作用,学生印象深刻,从而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生态系统的概念

1、结合影片中旁白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在这一望无尽的森林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构成一个整体,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

2、说出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讨论说出自己所知生态系统

1、结合同学们谈旅游时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向往,引入影片(美丽的大森林)一起进入向往的大森林,优美的景色配合充满诗情画意的读白,使学生感受自然的魅力,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

2、引导:这张网就是“生命之网”,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片沙漠(出示图片)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引导学生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3、与不同环境相适应,生物种类千差万别,地球上有哪些不同生态系统?

提示、补充:校园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

1、说出森林里的动植物(草、猴、鸟蜘蛛、爬行动物……)

生态系统是由动物、植物,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以及真菌和周围的环境构成的。

2、讨论、发言:植物自己制造有机物(光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且贮存在体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需要植物提供营养来源。

答:细菌和真菌能使动物体和植物体分解。

3、看影片后说出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4、做练习

1.看角色扮演(森林里的故事):六名同学分别扮演生态系统中的草 兔子 狐狸 虎 细菌 真菌。

观后回答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例如,草被兔吃,兔被狐吃,老虎吃其他动物,等等。

2、做练习

1、看图 引导:生态系统虽然千差万别,但包括哪些基本成分?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一片森林里除了树木,还包括那些成分?

补充,例如还有真菌(蘑菇)和细菌。

2、引导:谁能说一下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他们是怎样养活自己的?

问:在森林里,每一天都有动植物死去、但他们的尸体并没有堆积如山,这是谁的功劳?

3、播放与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一一对应的三段影片。

总结: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属于生物因素。而环境属于非生物因素如阳光、空气、水等。

4.我们已经了解了生态系统的组成,请大家做练习,说出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课件)

1、我们已经知道,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真菌、细菌这些生物因素依据其发挥的作用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的呢?相信看了下面的表演,大家就会找到答案。

2、如果我们把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用箭头连接起来,注意箭头要指向捕食者,这就叫做一条食物链。说明食物链的连接形式,注意事项。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连接下面几种生物。(课件)

食物网

3、(连图)25页。

生:老师,这么多条食物链在一起彼此交错,形成了一张网。

充分讨论,结论:许多生物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受到影响。

3、我们刚才连接的两条食物连,关系都很简单,但在真正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关系复杂。请看书p25页,用食物链把这些生物连起来。

大家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引出食物网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如果蛇的数量减少会怎样?

总结: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生物数量也发生变化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讨论结果:不会,当兔的数量增加时,食物就会缺乏,天敌也会增多,兔减少,草因兔的数量减少又繁茂起来,如此循环下去,兔的数量就不会无限制地增长。

回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回答:草原会被破坏,再也长不出草来,最后变成一片沙漠。

(讨论)这说明草原如果被过度利用,就会超出它的自我调节范围,就会有负面影响。

1、提供资料:在某一地区,由于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草木繁茂,使得兔的数量剧增。兔的数量是否会无限增加?

提问: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不断在变化,但是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

2.师:同样是一片草原,人们过度放牧牛羊,草原会有什么变化呢?

这个例子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总结:这个例子说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总结

知识

总结本节的四个知识点,板书

环保教育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组搜集的资料(水污染、大气污染、沙尘暴……)

2、阅读,回答:在食物链中,有毒物质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

生:工厂排放的废水,废电池随手扔入水中,生活污水排入水中……

3、把全班发言整理、落实成文字,向全校发出环保倡议。

例:尽量购买可以“回收”的商品,减少垃圾污染;商店购物拒绝不必要的塑料袋,把塑料袋多次使用。

尽量用可充电电池,少用普通电池把旧电池回收,切勿丢在郊外、海里、街上……

1.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其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我们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例子?

2、下面我们来看一幅图片(书中26页的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师:很好。那么这些有毒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继续举例:日本的水俣病 农药ddt,4、50年后危害到南极企鹅

总结:这些例子都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最终威胁人类自身,所以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珍惜环境吧!

3、引发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科学的保护生态环境?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情感价值观教育。内容多,时间紧,需要课前充分准备,对一些术语讲授时要注意准确性。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按照事先设计意图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能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的小事谈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且突出了情感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但是,在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因为本节课信息量很大,知识点又多,学生容易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如课本上画食物链的知识点没有落实到位,对于食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学生可能未完全理解,某些讨论活动教师未完全放开。如果延长为两个课时,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好的效果.通过本课学习充分证明学生有很强的创造能力,表演的惟妙惟肖,今后应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发挥。

八、个案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环保教育五个方面 ,其中生态系统的组成 和食物链、食物网侧重于知识的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环保教育侧重于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以初一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直接让他们用一句话说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功能,是很困难的。反之让学生阅读教材,由于可以在书上直接找,学生的回答是令人满意的,但又放弃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大好机会。我采取了折中的方法,先引导提问,之后播放与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一一对应的三段影片,之后学生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功能脱口而出,并且有了形象的记忆,效果很好。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该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仍然抓住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安排角色扮演(森林里的故事):六名同学分别扮演生态系统中的草兔子 狐狸 虎 细菌 真菌。

剧本:

课前准备好几种生物头饰 ,包括树、兔、狐狸、老虎、细菌、真菌(蘑菇),六位同学上场,每人扮演一个角色,

旁白:在一片森林里,生活着许多生物,有活泼的小兔子,狡猾的狐狸,凶猛的老虎……,你们看,他们来了。

小草边唱边出场:“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充满热情)我是小草,我长大需要水,需要空气,太阳公公每天照的我暖洋洋的,我可以自己制造营养,我所制造的营养物质,不仅能养活我自己,而且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我是快乐的(面带悲伤)但是我也有伤悲。

兔子蹦跳出场:(快乐状)我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但是我的嘴可谗了(面对草)这绿油油的小草正合我意,我要把你吃掉,我是草食动物。

狐狸左顾右盼的出场(狡黠,悄声)我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我要生存(面对兔子)正好这是一顿美餐,我要把你吃掉。

老虎:别在那狐假虎威了,我才是森林之王,我要把你们统统吃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充满热情)我是小草,我长大需要水,需要空气,太阳公公每天照在我身上暖烘烘的,我能利用这些光自己制造营养,我所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

兔(惊恐状):不好了,老虎来了,快逃啊。

真菌、细菌(搀扶出场)我是真菌,我是细菌。

细菌:你们能看见我吗?其实我很小,你们是看不见的,但是我无处不在。

真菌、细菌:(得意状):别看我们微不足道,但我们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面对其他生物)我们能把你们的尸体分解,供植物重新利用,如果没有我们,世界会是怎样的?(摇头叹息)你们的尸体,将会堆积如山,你们还有生存空间吗?

通过角色扮演,并加以多媒体课件配合,使复杂性的内容演变的简单易懂,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掌握了知识。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而把课堂还给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观后学生轻松的回答出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连接食物链的练习也做的很好。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紧张,没有让学生把食物链连成食物网,继续巩固食物网的概念,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

高中生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篇十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实验,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能力。我主要是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景、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走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新课改理念得到了落实。

本节课还通过多媒体教学,把科学家抽象的实验通过一幅幅图片很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通过一幅幅的对比,一点一点的得出结论,一步一步的得出结果。让他们体会到科学探究道路的曲折艰难。同时利用flash动画演示: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把抽象的过程具体化,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向光性。但是,这节课理论性偏强,在我设计的时候也把重心放在教师讲解,因此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这堂课在对科学史分析的时候,总的体现出老师讲得偏多,在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总结这一块,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在这一方面我争取在以后的课上多多尝试让学生唱主角的教学模式,进而锻炼自己作为教师的引导、总结能力。

2、引导问题提得不够。虽然在讲述其他科学家的经典实验的时候,我尝试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但整节课下来,我感觉我提的问题还没有提到点子上,中间缺少一些过渡性的语言,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想到正确答案。因此,在问题的设置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下节改进之处:

1、由于上课时前后联系拓展,增大了信息量,使教学时间不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这部分比较赶,不能很好的展开。

2、有效组织教学语言,提高自己陈述的连贯性与逻辑性。使自己的教学更通俗,有趣,易掌握。

3、学案在教学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我觉得还是时间安排不合理造成的。可能是刚接触新教材的缘故吧,以后要重点在这下点功夫。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