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化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论文(11篇)

最新化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论文(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1 07:56:32
最新化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论文(11篇)
时间:2023-01-21 07:56:32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化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论文篇一

摘要:本文根据多年工作经验,针对化工专业学生的体育教育对其职业素养的养成问题进行了研究,从整体到具体的将体育教育教学与化工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联系起来,从而完成化工专业教育培养目标。

关键词:体育教育;职业素养;态度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各大院校学生数量规模逐渐变大,教育发展也飞速发展。但是在对于学生的日常培养过程中,学校将重点主要放在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层面上,而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体育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的职业素养向积极的方向发展,针对体育教学如何促进化工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做了以下的探究。

1职业素养的内涵

近年来职业素养作为毕业生的一项基本素质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相关教育专家的重视,因为是否具备职业素养决定了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与败。根据对各大企业管理层人员的调查研究结果来看,职业素养主要指一个人在企业中的敬业精神与工作态度。工作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标志,认真负责、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是促成员工良好完成工作指标的关键因素。而敬业精神则是员工对自身所处工作岗位的热爱,无论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如何都无条件热爱自己的工作,争取做到最好,吃苦耐劳,勤动脑,使工作高效并且高质量的完成。而针对化工专业的职业特点来看,对于化工专业的体育教学就对站立的持久性、心理的极强的稳定性、手指小关节的灵活性等有一定的要求。

2化工专业学生体育教学中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

化工专业学生就业后需要很高的实践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就要求体育教育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工作态度与敬业精神这两个重要内容。体育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因而通过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强健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完善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体育教学在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担负着至关重要的积极引导作用。

2.1养成严格守时的好习惯

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按时集合上课提出严格的要求,从而养成学生严格守时的好习惯。守时是一个人人际交往与职业生涯中的最基本素养,拥有良好的时间观念也是高效完成工作的重要条件。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迟到者严惩不贷,如若有学生迟到,严禁学生为自身寻找客观原因,教师需要向学生强调迟到就是时间观念不足的表现,教师需将迟到者记录在案,并通过跑步等体育锻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处罚,从而使得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加强自身的守时意识,进而减少迟到的学生数量,养成学生严格守时的好习惯。、

2.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职场中,团队合作精神至关重要,大部分工作无法由个人完成而需要通过团队合作的力量来完成,因此就要求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教育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体育课前整队阶段,要求做到“快、静、齐”。首先给予学生一个量化的指标,要求每一名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无法完成指标的时候就由全体成员共同承担惩罚。从而让学生们意识到一个任务并不只是牵扯到自身,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借用此种方式使得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出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在未来从事化工工作过程中,能与同事融洽的相处,共同完成化工的试验与科研等。

2.3养成完善准备工作的习惯

“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在企业工作过程中,只有在准备工作充分的情况下才能高效高质量的完成上级交代的工作与任务。运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则可以通过在课堂前期对运动所做的准备活动来养成学生完善准备工作的习惯,通过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能够使学生从相对静止的状态逐步过渡到运动状态,而不至于在运动的过程中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能够大脑处于最佳的运动状态,使得运动效果更佳显著。通过此种方式养成学生完善准备工作的习惯,让学生懂得只有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得学生在每次进行化学试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更大的降低试验的危险系数,缩短试验时间,提高试验的成功率。

2.4培养自身积极参与的心态

在职场中,拥有积极参与心态的员工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与锻炼机会,从而得到更多的升职加薪的机会。因此,就要求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针对培养学生自身积极参与的心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体育老师可以设立不同的比赛项目并给予优胜者一定的奖励,从而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投影到职场中就等价于按工作量领工资这一常规模式,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使得自己热爱工作,乐于参与到工作中去,积极完成工作。

2.5养成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在体育课程的结束阶段,体育老师要带领学生做好拉伸运动,对身体进行放松,在有助于缓解肌肉疲劳的同时使得学生们领悟到做事有始有终的重要性,从而在今后的职场生涯中对任何工作与任务都能够做到善始善终。有始有终不仅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严谨的工作态度。

3如何改善体育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体育教师需要通过重新树立自身教学理念,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体育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活动从而使得学生从活动中收获心得体会。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的自身特点,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与职业素养,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个性化教学。在改变教学模式的同时,增加体育课的课时,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巩固提高所学知识,温习回顾心得体会。

3.1加强职业实用身体训练

职业实用身体训练是一种通过体育教育的形式,通过体育教育的手段,采取相应的有效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人体适应劳动及各项活动所必须的机体能力与运动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和完善,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效果以及在独立生产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这就要求学校的职业教育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学生体育的教育掌握相关职业工作中的身体训练水平,灵活并高效地充分运用自身身体机能来参加实际生产活动。职业实用身体训练的手段,主要采用一般体育运动和竞技运动中的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以及根据职业的活动特点进行改造和专门设计的练习。但是,如果认为只有在形式上与职业劳动中的动作相类似的联系才可以作为合适的手段,那是不正确的。一般实用性练习,借助它可以形成在一般职业活动条件下和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下使用的运动技能。职业使用性体操和职业实用性运动项目不仅要符合职业活动的要求,而且必须预防职业活动对身体状况和姿势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3.2着眼书本

当前大部分体育教师来自各大高校经受过四年的本科甚至研究生的受教经历,因而自身拥有一定的优越感,而进入实际工作环境之后,常常忽视继续采取读书的方式来获取知识。然而现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知识的更迭速度也随之增快,因此就要求体育教师们抱着孜孜不倦的态度不断学习,紧跟时代的脚步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固步自封只会使得教学水平不进则退,从而阻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对书本知识的探索中大多为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带着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查阅书籍,从书本中寻找答案;另一种则是从书本中汲取新的教学理念,在书籍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去尝试新的教学理念,结合书本知识进行相应改进从而适应自身的教学模式。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做到阅读的广泛性,不要局限于体育专业的相关书籍,在阅读自身专业书籍的同时可以兼顾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从而在充实自身的同时也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扩展知识面,进而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其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做到及时摘抄,将书本上对自身有益的内容摘抄下来方便归纳与总结。在体育教学书籍的基础之上应多阅读化工专业相关书籍,了解化工专业的职业特点,从而根据职业需求而从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培养,使得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提高自身职业素养,进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自身环境。

3.3重视教学基本功

基本教学能力是对体育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主要指教师对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对教学内容的规划能力、组织比赛与裁判的能力以及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指引能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针对这些教学基本功进行一定的训练,从而使得这些基本功能够充分运用到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这些基本能力是日后在教学领域中不断进步的基础,在掌握基础实践本领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基础教材,全面把握教材内容,从而在体育教学中游刃有余。

3.4实践中积累经验

实践出真知,因此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经过自我反省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进而积累教学经验,从一名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逐步发展为骨干教师。书本上的知识只停留于理论内容,要想要真正提升自身能力就要求教师注重之间,在其过程中只有领悟者才能获取教育理念的真谛,对自身教学过程进行一系列的剖析,勤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省与思考,从中发现自身不足,进而对其进行总结,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积累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成果。积累教学经验要求教师坚持写课堂总结,对自身的课堂进行客观评价。把每一节课当做一次教师测评,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并加以分析与记录,在经验中不断改进自身教学方式,此种方法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不断的积累与总结,将零散的感悟加以记载并归纳总结才能使得感受转化为经验理论,是教学成长之路的一次升华,使日积月累的经验成为教师自身的宝贵意志品质。结合化工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体育教学的教学经验,从中挖掘出其相同点不不同点,加以总结与归纳,从而从中找出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针对不同专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通过体育教学提升学生自身修养的良好结果。

3.5加强课题研究

高水平的教学必须具备其一定的科学性,因此就要求教师提高对科研的重视,将教学内容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教学离不开科学研究,科研不仅有利于教师的升职加薪也有利于教师在对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对课题的研究是教师成长之路的重要因素,是对教师自身科研水平的要求,也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体育教师的教学除了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水平,还要求教师能够潜心钻研,拥有一定的科研水平。教学是分享知识,而科研则是创造知识,是对教师自身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挑战,只有在课题研究层面有所建树的教师才是能够将实践与理论真正结合,并且切实反思教学过程的优秀教师。课题研究水平也反应了教师本身作为一个创造的主体的创造性思维水平。课题研究也能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挖掘教师自身潜力,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师质量,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自身素质。

4结论

职业素养作为学生步入社会的必要基本素质,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下,采取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来提高化工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此过程中,体育教育工作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思政老师、心理教师与辅导员的工作,体育老师都也担负起这一责任,从自身思想深处加以转变,提升自身的责任心,不断钻研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化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论文篇二

高职化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论文

摘要:培养高职化工专业学生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同时要注重职业素养教育。通过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具备岗位工作能力,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对高职化工专业职业素养培育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化工专业;职业素养

1化工职业相关素质要求概述

对于化工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公共素质与专业素质。公共素质是指各行各业都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如诚实敬业、遵纪守法、宽容奉献等。专业素质则涵盖了以下两个方面[1]。

(1)行业素质行业素质是从事化工行业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要求具备行业认同感,并具备安全意识、协作能力及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行业认同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关系到学生能否以正确的观念去对待化工专业学习。从学生入校学习开始,就需要采取有效的引导方式,让其能够对化工专业具备合理、科学的认知,并能够了解化工,对化工学习抱有兴趣。沟通协作能力是化工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各部门人员相互协调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生产任务。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是保证化工生产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之一。另外,要注重安全意识培养。作为高危行业,化工生产与安全意识密不可分。将安全教育与职业行为关联起来,才能保证生产安全与人员安全。

(2)岗位素质不同岗位所具备的技能需求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也就导致了岗位素质的不同。但无论任何岗位,职业人员都应该具备敬业精神、服从意识及熟练的技术,使自身能够顺利完成岗位任务。

2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教育明确了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学研结合的方式,培养一线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这种方针下,高职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无论是实践课程教学还是技能实习环节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学生整体专业技能水平有所提升。然而,当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依然暴露了一定的问题,如关系协调能力不足、合作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思维等,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前高职核心能力培养存在的缺陷。多数高职学校过于重视学生专业技能教学,对综合素养培育却不够重视。从大环境来看,化工生产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升,使得岗位技能要求愈来愈高,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职业岗位。因此,要求学生除具备动手能力之外,还应当具备问题分析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2]。这些能力培养在高职学生培育过程中并未受到关注。总体上来看,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培养,还包含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应当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发散性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让职业培养与行业发展动态紧密贴合。

3促进职业素养培育的相关策略

3.1完善教学体系

对当前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将职业素养培育纳入到日常教学计划当中。例如,学校可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及职业导向课程,让学生对职业、择业持有更为理性的态度;通过开设心理教育课程,让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通过开设劳技课程,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劳动积极性。利用这些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公共素质。专业课程方面,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融合,让学生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逐渐提升学生的行业素质与岗位素质。构建层次化教学体系,遵循“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循序渐进的过程[3],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具体如下。

(1)基础技能培训包括实验仪器的基本应用、实验室操作规范、实验安全应急处理等。基础技能培训过程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学科专业特点有所领悟,并适应这种特征化学习。在增进行业认同的同时,使其具备熟练的基本技能与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基础实验培训可为学生提供小组协作或团队实验的机会,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2)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包括化工制图、仪表操作、自动控制操作、化工单元设备等内容。在此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及团队协作意识等。通过培训,让学生逐渐了解并掌握化工单元设备的特征及使用要点,使其具备基础操作能力。

(3)综合技能培训综合技能培训主要以项目实践为主,通过项目实践让学生充分掌握整个化工工艺流程,并学会dcs控制[4],认识到不同单元设备之间的相互联系。综合技能培训是基础技能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的升华,可进一步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并使其养成岗位素质,认识到岗位职责的重要性。

3.2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

学校可定期组织职业技能大赛或与兄弟学校共同组织,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以此让学生坚定职业远景。职业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实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一方面,利用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并在比赛过程中不断升华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性的交流平台,不同的选手经过交流心得,可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实现了相互之间的取长补短。学校还应该加强专业社团建设,鼓励学生组建社团、参与社团项目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指导老师可筛选出优秀者作为助手,并给予针对性指导,培养其成为技能大赛“种子选手”。另外,学校应该加强校内知识网络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汲取环境,鼓励其多阅读、多思考,不断升华自我。

3.3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与优秀企业之间需加强合作。企业可为学校提供实践平台,而学校可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最终达成共赢。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教学工作与市场动态应当紧密结合起来,只有深入企业,才能把握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校企合作,可让教学配置更贴合市场需求特点,这与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谋而合[5]。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当注重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企业经历。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通过企业项目实践来提升自我职业素养,丰富自身的企业经历,并将这些经历与学生分享,这对于学生岗位工作适应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生评价需要企业参与进来,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客观性更强,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学生在实习期间,由企业相关负责人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保证学生实习质量。学生实习期间将逐渐适应角色转变,由“学生”向“员工”转变,这将为学生日后岗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产生交织,可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

4结语

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除了要重视知识培养、技能培养外,还应当注重职业素养培育。通过职业素养培育,使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成为企业及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为其就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计建洪.基于苏南化工类企业需求的高职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探索[j].经营管理者,,(17):117.

[2]梁建军,江洁,肖陆飞,孟飞,周玲玲.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32):86-87.

[3]梁建军,江洁,肖陆飞,孟飞,周玲玲.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5-6+25.

[4]王林.如何塑造化工类高职学生实验实训中良好的职业素养[j].现代企业教育,,(24):74.

[5]金党琴.高职化工类专业“四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2014,(13):29-30

化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论文篇三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研究论文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分析

(一)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就业的制约因素

在传统职业教育看来,获取工作并且胜任岗位的决定因素在于毕业生职业技能的强弱,然而,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强调,真实的工作环境与诸多的教育培训,是快速提升毕业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对于刚刚离开校园进入社会的高职学生而言,企业最关注、最看重的往往是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以及职业心理等因素,这也是高职学生顺利被企业接纳与认可的重要考察项目。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更新与岗位需求变迁的不断加快,对于求职者职业素养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因此,作为职业人完善并超越自我的必经之路,职业素养是制约高职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

(二)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有利因素

所谓就业竞争力,是指高职学生通过教育逐渐形成的、在其择业过程中既能够良好满足用人单位与社会需要,又能够在就业岗位上充分发挥与发展自我的一种独特能力。实践证实,职业素养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各行各业对于从业者的要求不尽相同,但各行各业对于职业素养的要求却是基本一致的。传统高职教育往往过于注重技术知识的传授与职业训练的培训,轻视甚至直接忽视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现代高职教育已经意识到这一不足,作为就业的敲门砖,职业素养在高职学生就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成败。

(三)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角色定位的重要要求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当他们初次踏入社会之后,首先要面临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两大角色定位的选择问题。就职业角色定位而言,要求就业者具有较强的奉献品质、敬业精神、服务观念以及规划意识等等,这是高职学生走出“校园”这座象牙塔、步入“社会”这架大染缸必备的能力。就社会角色定位而言,要求高职学生步入社会之后能够尽快地、顺利地融入其中。这是因为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高职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特性更为显著,要求高职学生具备良好、快速的职场适应能力,充分满足市场与社会发展需要,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在积极学习、踏实做事和认真工作中有效提升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总之,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角色定位的重要要求,对自身职业素养具有很高要求。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机制

(一)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培养

大力培养人才与良好服务社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国家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着重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培养出充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合格人才。基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得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当高职学生初步适应大学生活、逐步养成大学学习习惯后,开始步入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实质性阶段。在这一阶段,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应积极架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之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操守以及职业习惯的逐步养成,进一步优化教与学。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争夺战愈发激烈,再加上人才流动频率的日益增大,使得企业在招聘和录用人才时对其职业操守、职业道德等要素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应注重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培养与形成,并联合企业、家长与学生,制定符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从而为学生未来事业的发展铺垫良好思想基础。同时,为了拉近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降低行业陌生感,在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管理过程中,应适时、恰当地将企业管理模式融入其中。此外,紧抓新生入学职业培训,将企业职业行为习惯与企业职业道德有条不紊地融入学生日常训练中。

(二)日常行为规范中融入职业素养培养

实践证实,通过开展一系列职业养成训练活动(如日常行为规范、定期穿职业装等),对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等良好品质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智能。自起,我校开设了国学课程,“国学经典”、《礼仪手册》的学习成为大一新生的必修课程,国学与礼仪知识被有效运用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为了促进职业养成行为规范的落实,我校秉承“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建设原则,紧密围绕“环境文化、行为文化、思想文化”等三方面展开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为了创设良好的校风与学风,我校以规范师生的学习习惯、日常行为以及礼仪礼貌为入手点,认真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如《寝室文明条例》、《教学场所文明条例》、《校园网络文明条例》、《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与评价机制》。此外,以学生为实施主体(如学生会、纪律委员会等),展开文明监督与日常检查,有效培养学生养成注重自身行为、礼仪礼貌的良好习惯,实现职业素养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融合。

(三)实践活动中纳入职业素养培养

培养“高素养、高技能、高认知”的三高人才一直都是我校良好发展的重要关键。所谓高素养,是指高职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所谓高技能,是指高职学生具有较精湛的专业技能;所谓高认知,则是指高职学生具有建功立业、发愤图强的崇高理想。为了让高职学生充分体会职业素养在其就业与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方式,通过积极开展技能竞赛、学生活动、社会实践、企业家访谈、志愿服务等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其校园生活中初步感知企业、感知社会,在亲身实践中切身感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为此,我校与国内诸多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推动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给予学生于真实企业环境中有效锻炼的良好机会,帮助学生重新进行自我定位,进一步提升其职业素养。当前,我校主要根据学生在校与企业实习两大阶段展开相应实践活动。

1.在校阶段高职学制多为三年制,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主要集中于大一和大二阶段,针对这一普遍情况,我校设计了如下特色实践模块。

2.实习阶段在大二下学期,我校开始定单班,展开定单培养。而对于大三整个学年,是高职学生正式进入企业的实习阶段,同时也是学生职业素养形成与确立的关键阶段。为此,我校主要采取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来展开职业素养教育,企业不同,所采取的素养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例如,进入三星公司,将进行三星的企业文化教育;进入联想公司,则进行联想的企业文化熏陶。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特色实践模块设计与实施,促使一名高职学生三年职业素养的教育与培养的完美落幕,实现由高三毕业生向一名准职业人的良好转变。

三、结语

总之,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广大高职院校必须充分重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素养提升机制,并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其高效落实,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养、高文化、高技能的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

化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论文篇四

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研究论文

一、引言

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是提升中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强化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会计行业,对就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因此,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文化构建显得更加重要。但是从目前构建会计专业课程文化构架的情况来看,校企合作还不够密切,还基本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实质。[1]人们目前需要的做的就是推动校企合作,强化课程文化构建,渗透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完善“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各大企业加强对公司收入和支出的严格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成了各企业主要录取的人才。利用会计的精确计算以及在财务部门的严格管理和统计,从而更好地完成对不同企业的规划和构建工作。中职院校应当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积极开展实训课程,以“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为主,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地在企业中发挥作用。不同的岗位都需要有专业的人才前去担任,因此,为了企业可以快速发展,也为了让企业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中职院校要着重培养更多可用型会计专业人才,从而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为了保证明确记录企业中的财务管理账目,需要会计专业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保证可以理清企业的所有账目,同时,还可以对企业以后的支出做一个系统的规划。学生还要具有敬岗爱业的精神,保证胜任岗位工作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去。会计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能力,还要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从而对紧急情况可以柔性处理。会计实质上是将管理、服务、统计合一的高技能人才岗位,因此被选中的人才需要保证轻松应对所有工作以外,还要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进而做到促进企业发展,保证企业持久稳定运转的目的。

三、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

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有许多单位进行选择,比如中小型贸易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以及众多涉及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单位,这些部门招收的会计人才,都以能进行精准的核算、严格的规划以及周密的布局为主要要求,保证会计专业人才可以深入企业的各个方面开展管理核算工作,从而让企业的经济管理不会出现漏洞。通过对会计专业的不断研究和分析,人们发现,会计专业中涉及了针对财务的审计以及管理工作,学生在以学到的知识为核心内容以外,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不断变化,从而将主要会计工作以围绕企业核心构建任务为主,并渗透到企业各个部门。企业还需要制定明确的岗位目标,从而保证各部门工作任务的明确性和目的性。要挣脱不同专业之间的束缚,从而完成新的通用型教学体系的构建任务。[2]

四、组建由行、企、校共同参与的“混编”师资团队

以教授更为专业的会计课程作为工作重点,帮助并引导学生完成对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中职院校要注重选拔和培养综合素质较高且教学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从而保证完成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工作。教师是知识的带头人,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需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完成对学生专业会计教学工作的同时,让学生的身心也可以健康发展。为了更好地应对不同专业、不同能力的学生,需要中职院校按照学生比例构建一个“混编”的教师团队,保证完成对各个会计专业的建设、教学、指导、实践以及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的会计专业,一个良好的带头人非常重要。一个优秀的核心带头人的选取工作,需要被高度重视。中职院校需要经过层层筛选,以是否有过学术交流经验、是否参加过不同类型的研讨活动和培训活动作为主要参考依据,从而保证选拔一位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头人。其次,为了中职院校的长久发展,需要及时聘请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和企业实干型专家前来指导,并让其对学校的教学规划、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课程进行指导,进而完成会计专业师资团队的构建工作。最后,要保证中职院校可以积极培养更多的年轻教师,从而让他们成为教育工作中的骨干力量。针对有能力而且工作热情的年轻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关于会计专业的国培和省培活动,激励中青年教师完成本职工作之余积极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资格考试,从而不断提高岗位技能和专业能力水平的同时,更好的完成对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和教学任务。

五、创建共享、开放、互动的教学资源库

一是要围绕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以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财务咨询公司和典型中小企业为重点,校企之间搭建信息化平台,将行业的典型岗位工作过程引入教学,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会计专业群教学资源;二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网中网软件、用友erp软件、税控开票软件等,建立开放式会计仿真实训室,让师生通过该实训室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相应的技能操作训练。

六、结束语

在构建中职院校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文化的过程中,要强化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专业素养,促进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为学生更多了解会计行业的机会,并将教学成果和学校研究成果产业化,实现企业先赢、校企共赢。

参考文献:

[1]尤建国.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教育与职业,(26).

[2]沈小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企业化构建的探索——基于组织文化视角的校企文化融合论[j].中国成人教育,(21).

化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论文篇五

专业课堂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一、专业课堂并重职业素养培养应具备的条件

1.专业教师必须是优秀的“职业人”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要想“为人师表”,就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职业人”,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才。

2.专业教师要悉心研究本专业(行业)的行业规范和国家职业标准

在国家职业标准中,不仅规定了各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更对每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专业教师只有了解、掌握了本专业(行业)具体的规范和标准,并恰到好处的融入到专业知技的学习过程中,才能逐渐地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职业人”。

3.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专业教师要在“导”的过程中,巧妙、适时地融入素养的培养,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同时,专业教师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平凡的细节优化和持续的教导和培训,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比如,在专业活动中教师始终坚持督促学生根据课前任务做好实施计划(方案),提前到达场地(实训室、一体化教师)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实施中遵守操作规程、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相互合作、有问题及时沟通,实施后清洁卫生、及时总结等,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符合企业(社会)要求的职业习惯,良好的职业素养就会渐渐地表现出来了。

二、专业课堂并重职业素养培养的困境

1.专业课堂教师缺乏全面育人的意识

南开大学校长一语“很多教师缺乏职业意识,没有育人观念”道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更是孤注技能的提高,这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普遍现象。

2.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

职业院校学生在校的时间比规定的学制要短,以高职院校为例,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多一点,加之公共课不能有效压缩,这样留个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时间就更少了。这种现实情况导致每次专业课内容多、时间紧迫,很多教师根本无暇顾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了。

3.部分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不够全面

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企业,这些教师的优势是动手能力、做法也更加接近现场实际;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教学环节有点乱、很难做到将“必需”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效结合。

化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论文篇六

职业素养其本意是指一个从业者受到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氛围逐渐形成的一种道德品质和自我约束的意识。职业素养包括很多方面,一方面指的是从业人员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具有较好的道德素质,不仅仅是具有较好的专业技术,更应该有较强的自身心理素质和礼仪素质。另一方面是指高职学生受到学校社会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影响,形成一种自我职业意识形态,其中包括对自我的职业管理和职业技能的锻炼。一个真正具有职业素养的人,可以在不同的职场环境下,都有一个良好的职业行为、职业形象和职业意识具有充分的职业化形态。

1.2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原因

大多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技能度相比,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轻视职业素养教育的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往往将教育重点放在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从而忽视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造成了一种不平衡的局面产生。而用人单位对员工职业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缺乏职业素养的学生很难完成各项工作。用人单位“择优而录”的规则使得缺乏职业素养的高职学生难以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在高职院校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时候,可以让高职学生逐渐意识到自身的职业专业性,与此同时,可以用一种积极想上的心态去学习专业技术。这样可以促进高职学生自身心态养成和社会适应能力,以便在今后就业过程中,有充分的岗位适应能力。提升高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益处多多,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从而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本校与其它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大大地增加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的核心竞争力,更符合了我国现今职业教育理念要求。

2.高职学生提升职业素养

2.1提升高职学生的自身职业素养意识

培养高职学生自身职业素养应对未来职业竞争,应该从多方面去培养。应该注重学生对于“两课”学习活动。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自我”意识,让学生在心里自己树立一种自我管控、自我约束的意识形态。让学生自己懂得注意纪律的严格性。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意识养成,从“衣”、“行”、“言”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从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小细节培养学生自身职业素养意识。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培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还可以通过实习训练的活动增加学生职业自我规范意识,提高对职业的认同程度。在高职学生对专业理论和实践课学习中让学生强化职业素质的培养,大多数高职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也积累了许多自身技术特长和专业知识,但缺少一些必备的社会技能。例如在日常的第二课堂活动和日常社团活动中,与教师积极配合,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合作能力。与此同时,注意多方面的小细节培养,包括学生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和体态表达培养。

2.2高职院校提升高职学生素养方法

在培养学生的自身职业素养意识的同时,高职院校同样也应该提高学校对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方法。高职学校应该从课程安排、教师教授、校企联合、实训教学和校园文化等多方面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学校日常课程设置安排中,应该开设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相关课程。增设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和自身形象塑造相关的课程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提高学生自身形象,逐渐对学生的个人体态特征习惯进行规范和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对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教师素质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修养水平,要求教师在掌握自身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应该多了解其他业余知识。能够做到既是学生学习的教师,又是学生工作的导师。这就要求老师应该具备较强的知识储备技能和学生素养培养技能。能够在学生学习中不断影响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专业技能。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所在。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将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形人才,与用人单位联合办学,不仅解决教学资源问题,又让学生提早的适应了工作环境。同时应该注重学生实践实训教学的培养。高职学校通过实践实训等活动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自身职业素质。高职院校提升高职学生素养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注重学生的技能学习培养。学校建设中应该和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相结合,高职院校不能通过简简单单的模仿用人单位企业的物质建设。应该从根本去挖掘去了解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使得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相结合,做到“因企制宜”和“因校制宜”,从真正意义上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3.结语

随着教育的高度化发展,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应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高文明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应该结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真实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安排,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合理建设,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从就业方面切合实际的培养高职学生,使得学生在社会中更具竞争力。

化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论文篇七

高职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论文

摘要:优秀的职业素养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基本条件。文章通过调查高职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并对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构建殡葬专业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角度探索加强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殡葬专业;职业素养;教育体系

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反映的是一个人在对待工作时所表现出的责任、态度和韧度,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范畴。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基本条件。为了落实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笔者从实证主义的角度出发,旨在通过对高职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对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加强殡葬专业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途径和措施。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主要针对高职殡葬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及职业素养教育。在综合众多学者关于职业素养观点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职业素养可从职业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品行三方面进行构建。职业知识和技能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职业道德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职业品行则包括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意识以及职业习惯等。高等职业教育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笔者首先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对有关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及职业素养教育的文章进行了阅读研究。笔者发现,当今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很多教育工作者都结合具体的专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职业素养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进行了研究。

2.问卷法

笔者从殡葬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两方面来考察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状况。一方面,笔者直接或者通过网络向已经毕业的40名毕业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调查表(毕业生卷)》,这些毕业生分布在殡仪馆、殡仪服务中心、墓地等多家殡葬单位,收回有效问卷37份,有效率93%。另一方面,笔者直接或通过网络向殡葬单位(包括殡仪馆、墓地等)发放了调查问卷《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调查表(用人单位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100%。

3.访谈法

一方面,笔者对10位殡葬职工进行了访谈(其中5位殡仪馆职工,5位墓地职工),从行业的角度了解殡葬行业的职业素养要求以及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状况。另一方面,对10位殡葬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访谈(其中5名殡仪馆职工,5名墓地职工),从毕业生的角度了解他们对于当前殡葬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的意见和看法。

4.分析法

结合调研结果和殡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当今高职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进行了分析。

二、高职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调查

(一)殡葬专业学生对自身职业素养现状的认识与评价

1.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调查的基本情况。从调查情况看,学生普遍担忧自己目前的职业素养水平,急需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改善。数据显示,超过5成的学生对职业素养的概念和内涵缺乏了解。57%的学生对现有的职业素养水平和学校教育效果不满意。在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上,学生选择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实训学习、学生活动等的分别占24%、23%、15%和14%。

2.对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调查分析。职业知识和技能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最基本条件。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发现,一方面,只有60%的学生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剩下40%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专业技能掌握不扎实,不能完全胜任殡葬行业各项工作;另一方面,认为职业技能与实际运用结合紧密或相符的学生才占50%,学生实际工作情况与所学技能不完全相符。而且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困境能控制自己行动的学生仅占40%。由此可见,学生在职业技能上习得不精,实际运用能力不足,缺乏独立思考与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3.对殡葬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调查分析。职业道德是具有特定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职业人在从事一定的社会职业中遵循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思想与行为特征。本文从忠诚、责任心、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四个指标来考察。结果显示,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5%的人愿意在现在的单位长期工作;社会责任心方面的测评结果也不高,只有52%的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与人合作层面,58%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客观处理事物,做好服务工作,很好地与人合作。

4.对殡葬专业学生职业品行的调查分析。职业品行包括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意识以及职业习惯等。(1)职业理想是对职业的选择以及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的职业理想不明确,虽然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殡葬行业就业,专业对口就业率高,但55%的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展望;(2)职业兴趣是人们对于从事某种工作的愿望和兴趣。通过调查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自己选择专业,因此95%的学生都表示愿意从事自己的专业;(3)职业意识是指对职业劳动认识和评价的情感态度。数据显示,在所调查的殡葬专业毕业生中,57%的学生职业素养意识模糊,55%的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认识不清,44%的学生缺乏对职业相关法律的了解。在对毕业岗位的认识上,高达80%的学生倾向于从事管理岗而不是基层岗位,85%的学生首先考虑工作条件和经济报酬。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职业价值认识不准确,尤其是在行业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上;(4)职业习惯是人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行为。一般认为,对职业习惯的测评是以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为依据的,因为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属于意识层面,只有借助具体的行为表现才能测量出。因而,职业习惯这一维度的数据是由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两个维度的数据相互交织和相互渗透的。调查还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借助多种途径培养职业习惯。

5.对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需求的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发现,80%的学生认为应从大一开始就系统开设职业素养培训课;对于职业素养培养途径,排名靠前的是企业学习和社会实践,调查结果显示,40%的学生认为应该通过进入企业一线学习,来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还有30%的学生希望通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来提升自身的素养。可以看出,企业实习是学生最期望的职业素养提升途径;从培养内容上,位居前列的是职业化心态和人际关系。由此可见,作为从事特殊行业的殡葬专业学生,对于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和期望较高。

(二)殡葬行业对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认识与评价

1.殡葬行业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要求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我们发现殡葬行业对实习生和毕业生在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爱岗敬业,富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踏实肯干、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大学生在行业和工作中立足的必备要求。在与企业师傅的交谈中,有的师傅谈到,殡葬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有些学生刚入职时可能专业技术不够硬,但是能够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坚韧不拔,最终获得企业的青睐。有个别学生虽然头脑灵活,能说会道,但是这山望着那山高,频繁跳槽,最终无法得到行业的认可。第二,吃苦耐劳,有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调查发现,对待工作积极主动,具备吃苦耐劳精神的大学生总是会受到殡葬企业的`青睐。殡仪馆中的化妆、整容、火化岗位,墓园中的插花、刻碑以及销售岗位,都需要付出极大的辛劳,因此只有具备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才能适应特殊岗位的工作要求。第三,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是其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殡葬工作中的防腐、整容、墓碑设计、碑文纂刻等都需要精湛的技术,因此如果想从事相应的殡葬技术工作,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第三,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企业要求个人在团队中懂得尊重他人,建立并维护团队协作关系,使整合的团队能够产生最佳的业务效益。调查发现,由于毕业生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团队合作意识不足,在工作岗位上存在人际交往不良的现象。第四,遵纪守法,诚实可信,具有服务意识。作为服务行业,殡葬行业的服务宗旨是“逝者安息,生者慰藉”,这就要求殡葬工作者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在当今效益观念盛行、功利行为增多的情况下,曾经出现过个别大学生私收买墓定金的行为,或是不尊重逝者及家属的行为,这也体现出大学生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2.殡葬行业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评价

通过调查我们看到,殡葬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高,殡葬行业对毕业生总体情况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于殡葬专业毕业生的满意率为90%。在交谈中,殡葬企业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工作技能不够娴熟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慢慢学习,但是思想品行却是胜任职业的道德保证。大学生必须具备优良的职业素养,吃苦耐劳,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通过调查,殡葬专业毕业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愿立足一线工作,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有的毕业生好高骛远,过于看重工作环境和待遇,不安心本职工作,缺乏奉献意识和吃苦精神。第二,跳槽频繁,缺乏忠诚意识。有的毕业生对企业不忠诚,思想不稳定,容易受人鼓动,频繁跳槽,一年之内换好几个单位。用人单位对此类行为非常不满。第三,团结协作意识不强,缺乏团队精神。有些毕业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能别人服从自己,不能很好地适应别人,乱打小报告,瞎传闲话,在单位造成不良影响。第四,职业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差。有些毕业生存在从众心理,缺乏自我判断能力,在工作中缺乏毅力,看到现实工作情况与心理预期有差距,或在工作中碰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就打退堂鼓,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三、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殡葬专业教师,笔者参与了大量的专业调查及人才培养方案调研与编制工作。结合高职殡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可以看到当今高职殡葬专业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分数轻素质的传统教育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为迎合高考需要,我国传统教育采取应试教育方式,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家庭以及学生本人都缺乏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职院校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难度。尤其是殡葬专业学生,目前中国大陆开办殡葬教育的大学都属于高职教育,选择殡葬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综合素质一般,学习成绩较差,因此在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

(二)缺乏系统性设计和统一规划,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不够健全

作为社会管理与服务类的高职专业之一,殡葬专业开设较晚,发展不够成熟,很多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缺乏系统性的设计和统一的规划,职业素养培养体系还不健全,学校教育还是偏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三)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单一,缺乏专业特色和职业特色目前,高职院校很多专业的学生职业素养教育都做不到真正与专业相结合,其课程一般由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讲授,主要采取课程讲授、专家讲座、企业参观等教学模式,内容空泛,缺乏专

业特色和职业特色,针对性不强,实用性差。殡葬专业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授课教师不一定能够了解学生特点,职业素养教育无法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使得学生对企业、社会和自我的认识欠缺,难以整体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期望值。

四、构建高职殡葬专业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努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教育对于培养职业道德情感、提升职业素养水平、完善职业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目前高职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殡葬教育者应加强研究,不断探索,深度挖掘职业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教学与产业脱节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问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现代学徒制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形式,在实现教产结合、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一是要注重学生形象与企业职业人形象的对接,通过不断的练习塑造职业形象,提升职业气质,提高学生职业意识;二是班级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相对接,学校和企业各自指定一位班主任,由两位班主任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辅导;三是班级制度与企业制度相对接,根据企业管理方式,班级管理实行公司业绩考核制,对学生学习、团学活动、宿舍方面的表现等打分汇总,实施达标创优量化考核制度。

(二)将职业素养教育真正纳入殡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高职教育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和实际教学中过于重视专业技能培养。殡葬专业要想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将职业素养教育真正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通过规范专业课程建设,实施职业素养的专业渗透。

(三)加强殡葬专业职业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可以聘请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或有经验的殡葬行业工作人员进行职业素养课程的讲解,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殡葬专业职业素养教育老师的培训。在实施专业教学过程中,明确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任务及要求,专任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配合对专业介绍、行业分析和岗位描述等来强化学生对职业素养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自觉修养的内在动力。

(四)丰富殡葬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的方式

一方面,殡葬专业在进行职业素养课堂教育时应该采取尽可能丰富的教授形式,除了基本的理论讲解外,可以采取案例教学,从正反两方面举例以教育和启迪学生;另一方面,殡葬专业教师要按照真实的职业情境进行设计和改造,设法满足职业素养对真实职业情境的需求,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学习实训的教育范畴。

(五)创建科学合理的殡葬专

业学生职业素养考评体系殡葬专业教育要对毕业生做好职业素养信息反馈工作,一方面可以与合作企业取得联系,由学生所在企业对其职业素养进行客观评价,了解其职业素养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情况,从而发现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依据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有效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和品行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鲁伟.用人单位对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评价的调查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10).

[2]何玲霞,曹正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状况调查研究[j].职业下旬,2013(7).

[3]徐军.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1).

[4]张箴.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策略分析[j].现代工贸商业,2014(20).

[5]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

化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论文篇八

摘要: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对技工院校学生将来融入企业、走向社会非常重要。

本文以技工院校电气专业为例,从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专业实训场地建设、全国技能大赛和职业素养考核评价原则等四个方面探索了本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技工院校;电气专业;专业技能;职业素养

电气专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这些年来一直在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气专业涉及各行各业,小到家用开关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

现在技工院校的学生不仅聪明而且有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的优势来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

一、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校企结合”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等。

传统课堂教学重视每一门课程内容的系统性,注重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但没有突出学生的自我操作水平及工厂中的应用。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授课方式为主导,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

“校企结合”教学模式在很多学校试行时,仅为学生提供参观或短期实习,没有开展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

学生无法在工厂中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学习专业技术。

笔者学院电气专业教学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是按当地企业的招工需求和学校学生就业专业趋势来确定。

学生在必备的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心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和电工基础、电工技能训练、电机与变压器、电子电路的焊接与调试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电气专业领域在工厂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端正世界观和价值观。

专业和课程充分体现当今人们生活的需求。

,笔者学院电气工程系新设置了两个专业: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装和维护、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

现在淄博市的高层小区越来越多,电梯行业的检修和维护将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

笔者学院根据广泛的市场调研后增加了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装和维护专业,为今后学生的发展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现在很多家用电器需要连接无线网使用,具备在异地用手机app控制的功能,工业机器人技术也由此更加广泛地融入了日常的家庭生活。

现在淄博市城区的高档小区已经开始打造智能小区,即每家每户都会配有一个机器人来操作这些可以连接无线网的家用电器。

工业机器人技术以后的平台也会越来越广。

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知识学习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中心。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知识时围绕专业知识实训,毕业后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

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即以电气专业就业为定向,培养电气专业技能强、职业素养强的高技能人才。

笔者学院学生毕业后还可以取得“维修电工中级技工”“维修电工高级技工”及以上职业技能证书,在工厂工作中可以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学生从事电气专业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

二、专业实训场地建设

笔者学院的实训中心是电气工程系下设实训场地之一,筹建自,一期投资四百余万元,是集无线电调试、电子设备装接、机床维修、数控机床维修、机电一体化等多个领域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实训场地,主要用于校内技师班、高级班等高年级学生的日常实训教学,同时面向校外承接企业培训和省市各级技能大赛。

场地建成之后,先后承接了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中国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共计三次省级大赛八个项目的比赛。

电子设备装接工场地主要功能是教给学生通过电脑软件画图、制作电子线路板、焊接元件,并实现电路的某种控制。

机电一体化设备模拟了工厂企业里自动化流水线的控制过程。

由于设备先进且颇具规模、培训能力强、参赛成绩好,笔者学院电子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两个项目已经被省劳动厅确定为省级大赛培训基地。

专业实训场地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进一步加强校内实习与生产的融合,提升产学研互动融合的能力。

三、全国技能大赛

全国技能大赛吸引了全国技工院校师生的热情关注和积极参与。

技能大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提高。

学院要用技能大赛促进大赛培训,用技能大赛促进日常教学,用技能大赛促进教师培训,用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就业。

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除了表现为高超的技能技巧以及过硬的基本功外,还在比赛中表现出稳定的心理状态、规范的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安全意识等职业素养。

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增加了自己的阅历,提高了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

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还可以为其他学生做出榜样,鼓励大家都参与进来,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技能大赛过程对职业素养形成有很多方面的影响。

参加技能大赛过程中,学生培养形成了认真、务实、拼搏的精神和规范、严谨、安全的职业习惯。

同时,参赛选手们也见识了其他学校的高水平竞争对手,理解了裁判员和教练员的苦心。

选手在比赛中遵守纪律、服从裁决,才会在比赛中放平心态,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参加技能大赛培训的学生,暑假耐着酷热在实验室学习,寒假不顾寒冷来突破自己的一道道难关,发挥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

笔者学院在大赛中也取得了很优异的成绩,将进一步强化核心团队建设和要素保障,坚持专家主导、选手主体的建设思路,把握好训练标准、规则要求、技术规范、训练考核、信息收集、管理保障等核心要素,充分发挥了学院外聘教授专家、技术顾问、合作企业的作用,努力做到精准集训,打造高水平的训练团队和比赛团队,为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齐鲁工匠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职业素养考核评价原则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我们用木桶理论来解释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木桶由很多木板组成,有一块木板是职业素养。

要想木桶装更多的水,不仅要提高专业水平,还要增加职业素养。

《资治通鉴》中提到“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我们要培养有德有才的高技能专业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学生的职业素养考核评价体系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导,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中心,以一体化教学为突破口,通过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促进学生形成优秀的职业素养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笔者认为,学生的职业素养考核评价原则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坚持全面发展,不仅掌握知识,还要掌握学习知识的能力。

二要鼓励学生们多在平时学习中培养职业素养。

比如课本要保持干净整洁,实训时实验台最后要打扫干净等。

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三要坚持学习、生活、学校活动等多方面的结合。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一方面,还要结合他在宿舍卫生等情况表现。

教师要多鼓励代表班级参加学校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把学生职业素养考核变成多元考核评价。

在坚持这三个原则的前提下,学生的职业素养会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高。

教师在上课时需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化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论文篇九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目前高职教育的取向成为热点话题,有观点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教育服务产品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紧扣用人单位的需求。也有不少高职教育工作者认为高职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首先还应遵循“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统教育观念,并在高职教育培养两大目标———“高素质、高技能”中应坚持前者优先于后者。以上两类主流观点的产生和冲突与高职教育脱胎于传统学科教育的背景有关。前者试图通过强调“就业“”应用”来突出高职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区别;后者试图通过强调高职教育仍是教育来矫正前者的过度偏移,但未提出合适的思路。本文先指出高“就业”导向的缺陷,继而以体育高职教育为例提出“职业导向”和重视职业素养的办学探索思路。

一、高就业导向的几个问题

现今,常用就业率的高低作为标准来衡量某一高职教育专业开办是否成功。但高职教育如果片面追求高技能,去实现零距离就业,那么高职教育将沦为企业的岗位培训,失去其教育的属性。

1.从用人单位对雇员的要求来看

至少包括素质和能力两方面的要求前者往往是隐性的,后者则是显性的,可考量。有的学校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中的就业要求,片面地理解为仅包括可考量的技能的要求,于是,试图在课程设置方面努力达到与应用场景“零距离”,努力培养学生的技能,将非常有限的教育时间投放在企业所擅长的业务培训领域。用人单位往往认为许多岗位的新手通过企业上岗前的培训和几个月的帮带便可成熟了,而用人单位非常重视的思维、性格、意志、职业操守等素质,却无法通过内部培训来培养。因此,用人单位往往在大学生招聘中找到素质较好的苗子进行业务培养。高职教育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若持之日久,则会因其业务技能培养与企业培训相比较效率低下而失去存在的部分价值。

2.从调研的专业角度来分析

要与三年后业态的用工需求“零距离”,是难以达到的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高职各专业通过对目标市场进行专业需求调研,描绘出岗位的关键能力需求,并通过课程来体现,自我要求高者提出“零距离”。这种借鉴stp营销思路的专业建设思路,比起之前完全按照学科体系、无视用人单位需求闭门造车式设置和建设专业的做法,无疑是先进很多。但这种思路需要对至少后三年的用工需求和能力要求进行精确预测,而人才市场与其他市场一样存在着许多变数,基本上是难以实现的。

3.从学生个体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来看

就业或许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不应视为全部仅盯住某一类岗位的入职要求来指引学生,也存在着给受教育者带来难以应对未来变化的潜在风险。美国劳工部一项研究预测,现在20岁的年轻人在今后一生的工作时间内,职业的转换将会达到6~7次之多。这种情况表明,一个人一辈子固定在一种职业或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时代即将消失,我国社会也发生着同样的变化。职业或岗位的变换并非无条件的,它要求变换职业或岗位的人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变化了的工作,否则就有失业的危险。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职教育至少应从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持续发展出发,在高素质的基础上追求高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

从就业市场和高职学生终身学习这两种需求从发,高职院校可分析自身教学活动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在教育服务市场的比较优势,进而从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两个维度来设计服务产品。下面,以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这种专业设置思路。在教育服务产品提供者市场上,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目前主要竞争对手是本科层次的体育学院和其他类型的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本科层次的体育学院在教育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区别主要是职业化教育和学科应用化教育;与其他类型的职业技术学院相比,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有明显的区别优势———体育类教育服务。因此,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比较优势在于其提供的教育服务是体育类及职业化。将这两大比较优势进行内涵上的丰富,并形成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服务产品选择和设计时应考虑的两个维度: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

1.体育素养

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是体育类院校,以体为本,这也是与其他类职业院校竞争的比较优势之一。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服务产品应强调对体育素养的培养。《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

(1)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

(2)事物本来的性质;

(3)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那就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素养和素质含义接近,但素养与素质相比更强调后天不断修习涵养的作用,即学习提高的重要性。在“中国知网”中,搜索学术定义———“体育素养”有不少定义,但都是从别的角度去定义这一名词的。在此尝试定义适合于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使用的体育素养:经过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学生或学员在体育技能与行为、体育知识与意识、体育个性与品德等方面形成并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与修养。这一定义先在此提出来,可在日后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具体来说,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所提及的体育素养至少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体育技能与行为,

(2)体育知识与意识,

(3)体育个性与品德。上面三项中,前两项属于显性体育素养,可以通过各种课程考试成绩、职业证书(如某项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如笔考或技能考试)来验证;后一项属于隐性体育素养,体育对人格培养作用已有诸多论著,在此不再转述。一般来说,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都会注重对学生显性体育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有一技之长,但往往忽视对学生隐性体育素养的有意识培养。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隐性体育素养的提升会使其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职业素养

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是职业型院校,以市场为导向,是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其他类型体育院校竞争的比较优势所在。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服务产品应强调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中国知网”中,搜索学术定义———“职业素养”(occupationalquali-ty)并不多,有一条定义较接近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使用的职业素养定义: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根据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情况,将上述定义进行一定的修正,得出合适于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使用的职业素养定义:经过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学生或学员成为该专业方向所瞄准的职业或行业的入门人时初步具备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具体来说,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所提及的职业素养至少应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职业技能。如从运动员转变为健身教练,需要有能力将运动技能转化为指导技能。

(2)职业意识(或思想)。

(3)职业行为习惯。

(4)职业道德。上面四项中,第一项属于显性职业素养,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后三项属于隐性职业素养,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职业技能是通过学习、培训比较容易获得。例如,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可以通过三年时间使得学生掌握体育、计算机等属职业技能范畴的入门技能,并在实践运用中日渐成熟而成专家。而隐性职业素养代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虽然看不见,但决定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决定一个技能人才长远发展和成就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能,而是其职业素养。从教育服务产品的角度来说,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服务市场的产品功能定位便可视为致力于提高学生(或学员)的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

3.二个维度建立起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

将上面分析得出的二个维度作为四象限分析法的坐标,便可得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服务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在模型图(篇幅所限,图略)中,共有四个象限,各代表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服务产品(专业)在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两方面的提升作用大小的组合,ⅳ象限表示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两方面的提升作用都较大,是教育服务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努力方向。

三、以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评价专业建设的合理性

这种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的评价思路,相对于目前流行的用就业率作为评价标准来说,更为科学。除了提升学生就业水准和获取更多更准的就业信息外,就业率往往由许多教育机构所不可控的因素决定,如宏观经济、微观经济中细分行业及企业的年景、学生原有基础、学生及家长所拥有的有利于就业的社会资源、偶然因素等,这些因素在培养人才的三年期间变数极多。用由这些因变量决定的就业率来否定或肯定某个教育服务产品,明显是不科学的。此外,这种评价思路往往更注意其隐性素养的培养,更有利于创建专业特色。例如一些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有市场营销专业方向,这一专业从表面上来看见似乎与体育不沾边,几乎无法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竞争时形成优势。但如果这专业注重对学生的体育个性与品德等这些隐性体育素养进行有意识培养,则可以在国内各大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比较中独树一帜,形成巨大的比较优势。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取向,永远是一个社会热点。有人认为,职业教育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本质上就是“就业教育”,高校应该紧扣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也有不少高职教育工作者认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重点,而且“高素质”应该优先于“高技能”。以上两类主流观点的产生和冲突,与高职教育脱胎于传统学科教育的背景有关。前者试图通过强调“就业”“应用”来突出高职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区别;后者试图通过强调高职教育仍是教育来矫正前者的过度偏移,但未提出合适的思路。本文先指出高“就业”导向的缺陷,继而以体育高职教育为例提出“职业导向”和重视职业素养的办学探索思路,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化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论文篇十

化工专业论文

摘要:化工工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科学,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后期的生产水平。而安全设计作为化工工程设计的关键环节,是影响后期安全化工生产的基础,并且安全设计始终是化工工程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影响化工工程安全设计的因素较多,为了进一步优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高工程设计水平,文章针对目前化工工程设计存在的几点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

关键词:化工工程设计;安全设计;问题;措施

化学工程设计主要依据化学工艺流程选择适宜的生产设备,并依据合理的工厂布局,设计满足生产需要的方案,最终建立工厂,并使之投产使用。但是由于现代化工行业强调工厂的经济规模,使得工厂大型化装置日益增加。加之建设用地的减少,使得工厂设备排布出现高密度化、不合理化问题。另外由于生产需要,很多设备运行周期长,无法及时的更新、维护。并且很多化工企业为了扩能增效,不考虑实际水平增加设备设置。除此之外,化工技术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相关生产技术的培训也不能完善配套,都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引发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何做到设计安全,消除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危险隐患,并在建设基础环节,即化工工程设计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安全隐患已经逐步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正是由于存在较多的安全问题,而这些问题对化工工程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化工工程设计将安全设计作为核心内容。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也应当在源头上牢牢把控安全设计质量,排除安全隐患,强化化工工程设计。

1常见安全设计问题

由于化工工程设计规模较大,复杂度较高,因此会存在诸多安全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对化工工程安全实施及后期的使用造成极大影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化工工程设计应用较多,且每一应用都需要大量的参数,其完善与否、科学与否都会对设计质量带来巨大影响,尤其对于工程的安全性。对目前化工工程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主要存在三点安全问题。

1.1安全因素考虑不完善

化工工程设计需要涵盖大量的设备以及交织的管道,化工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旦设计过程中忽略了安全因素,必然影响工程的整体安全性,同时降低了工程设计水平。主要因为工程设计涉及设备多,但是设计人员个人水平有限,因此设计过程中无法做到思虑周全,无法将所有的安全问题考虑在内,加之化工企业对工程设计资本投入有限,安全设计必然会增加投入成本,间接性的降低了化工企业的收益。一些设计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就会忽视安全因素的考虑,导致设计的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形成安全隐患。

1.2设备方面的安全问题较多

由于化工设备类型较多,且有的设备往往需要定制,且需要的数量较多,因而在不同的设备连接时,不同设备之间的型号存在的差异较大,此时就会在设备型号方面的匹配性问题受到影响,在设计之中若忽视对其的处理,就会因此形成安全隐患。加上设备自身可能存在质量问题。而管道作为整个化工工程中的主要设备,所以在连接时,我们需要强化对其的设计,才能更好地促进其性能的发挥,这主要是因为这些管道中的流体介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与可燃性以及有毒性,所以在管道安全方面的需求较高,一旦发生机械损伤后将会导致管道的防护性能失去。但是在实际设计中,往往由于忽视对其的设计,尤其是忽视其细节的处理,导致设备面临的安全问题较多。

1.3设计资料不完善

设计资料是保证设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由于化工工程设计需要大量的参考资料,只有以详细的资料为基础才能确保设计的可靠。但是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往往存在资料不完善,或者资料审查缺陷等问题。而资料的不完全、不可靠,是影响工程安全的关键。并且这类问题是化工工程设计中不可避免的。

2化工工程设计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结合上述化工工程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工程设计成效的提升,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2.1加强设计的专业性

化工工程本身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较高,如果无法从专业技术角度对其予以保障,将很难对设计的整体安全性予以把控,在设计中必然存在诸多安全问题。因此化工工程安全问题的优化必须从根本上对设计专业性进行提升,在提高设计水平的同时,对工程设计安全水平进行优化。只有不断从自身出发,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组织水平,强化其工作责任心,在设计过程中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设计环节和安全问题,结合实际,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设计安全性,才能完成高水平化工工程设计。

2.2保证管道安全设计质量

在化工工程设计中,由于管道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确保流体间互相连接和输送的通道,也是确保设备得以连接的关键性设备。但是由于管道内的流体介质往往具有的腐蚀性与可燃性较强,管道安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对整个工程的顺利安全实施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在化工设计中,切实强化管道安全设计工作的开展。首先,所选的管道材料应合理,并对管道分界时所采用的金属垫必须在硬度上强化对其的设计,并严格按照线路强化对其的安全设计,确保其得到安全的运行。但是在线路设计过程中,由于其往往可能由于实际的变化而导致设计需要变更,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

2.3科学选址

进行化工工程设计的过程必须从全局考虑,对工程进行宏观考量,其中最基础的便是选址和布局,只有结合实际,充分考虑企业未来发展,科学选址、合理布局,才能为工程设计安全性打牢基础。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选择具有充足水源以及便利交通的地理位置,从而方便后期生产中原料的供应以及产品的销售运输,同时还要将环境问题考虑在内,尽量降低化工生产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合理性是工程布局的核心要点,在工程布局过程中应当首先保证其合理性,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及时得到物资,并在后期使用过程中,便于人员的生活、产品的输出。与此同时还应当在设计中考虑设备尤其是永久性设备的保护,降低设备危险问题的产生几率,并将设备进行适当的隔离。只有保证布局完善、选址科学,才能提高化工工程设计质量,并有效提升设计的安全性。

2.4加强设计的综合性、全程性

为了进一步优化提升化工工程设计质量,保证工程设计安全性,不但要完成上述工作,还应当自此基础上整体把控工程设计,从安全性、综合性考量,尽可能找出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通过全面的分析,落实安全隐患的消除以及危险源的控制。从设计上对安全问题及时解决处理。同时严格遵循规范要求,对于设计参数的确定需要依照实际要求,有针对性的予以确定,保证最终设计参数的科学性,以此把握工程设计的安全问题。尤其化工工程设计人员,应当在设计完成后再次对设计进行审查,并同相关技术人员一起进行技术交流,对需要修改的地方进行及时交流和改动。

3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总结出,当前我国化工工程设计存在非常突出的安全问题,尤其在设计人员、技术以及质量方面。并且由于工程设计内容广泛、综合性强,设计过程中必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设计人员作为化工工程安全性保障的第一人,必须要对其设计负责,切实加强设计水平,尽可能完善设计,优化化工工程设计中的安全问题,从个人保证化工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郑颖,石桂珍,卢金帅.化工工程设计中的安全问题研究[j].科技展望,,25:85.

[2]陈艳.浅析化工工程设计中的安全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3,30:276.

[3]孙存山,田颖.针对化工工程设计中安全问题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1:43.

作者:黄晓蕾 单位:常州大学化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化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论文篇十一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探究论文

摘要:从“是什么”“做什么”“怎么衡量”“怎么突破”等方面分析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相关问题有利于了解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目标、思路及成效,同时有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其解决方法。“是什么”解析职业素养的来源、分类和分歧;“做什么”重点对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师培养、教学课程、教学节点、实践活动进行梳理;“怎么衡量”分析评价指标内容的取舍和体系构建的特征;“怎么突破”则是对现存问题的回应及未来努力方向的预判。

关键词:职业素养;概念;培养;评价体系;展望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能力本位讨论的思潮中,高职教育逐渐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开启了学生职业素养的理论探索;到现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理论研究已经进入系统化、模式化的阶段,同时实践探索也步入了归纳总结、提升推广的阶段。为更好地掌握研究目标、思路及成效,推进学生职业素养研究,本文从职业素养的概念、培养、评价等维度去分析已有成果和发展方向。

一、是什么的问题:学生职业素养的概念

(一)学生职业素养概念来源的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由“素养”推演而来,从素养的养成方式和特性推演出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和基本内涵,进而演化成职业素养的概念。另一种方式是从国外直接引入。一是从国外学者的相关著作中直接援用了职业素养的概念。二是在探讨“职业能力是什么”时,直接引入“关键能力”,并将其视为职业素养的主要内容,“实质上,关键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领域里的素质教育”。三是在核心素养定义的基础上,形成与职业素养紧密相关的概念“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基本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二)学生职业素养三种常见的分类情形

第一种是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刘兰明把“职业素养分成显性素养与隐性素养,显性素养主要包括资质、知识和技能;隐性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第二种是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即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陆刚兰把“职业素养分成专业素养与非专业素养,专业素养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包括由专业引出的一系列素养;非专业素养特指除了专业之外的素养”。第三种是根据适应范围不同,蒋乃平把“职业素养分为公共职业素养、行业职业素养、岗位职业素养,公共职业素养是从事任何职业的劳动者都应该具有的素养;行业职业素养强调从事某一行业具备的共同的作风和行为习惯;岗位职业素养是针对某一特定岗位的从业者的特殊要求”。

(三)是否包括职业技能是理解学生职业素养概念的最大分歧

一般认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虽然有研究者从不同方面去修正这一概念,但其内核,即职业的内在规范性和从业者的品格和能力,始终没有发生实质变化。同时有人提出职业素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四方面内容,由于对概念理解的侧重点不同,研究者对职业素养组成部分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最为明显的分歧是职业素养是否包括职业技能。从特定岗位所需特定能力的视角解析的研究者都主张职业素养应该包括职业技能;从一般岗位所需普适性能力解析的研究者都主张职业素养不应该包括职业技能。

二、怎么做的问题: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教师队伍建设是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基本条件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契机,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强化教学能力、增强把握职业发展前沿的能力等,对于培养职业素养至关重要。蒋菁认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应该强化教师基本道德素质,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遵守教师基本职业规范和狠抓基本业务素质”。高职教师应具有理论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将普通教师素质和工程师素质集于一体,实现学生向职业人转变。唐冬生、罗敏杰提出实施“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职业人”培养模式需要有一支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精通、专业技能过硬的“双师型”师资团队。

(二)重构职业教育课程是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要素

马庆发认为,“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载体,又是培养职业素质的关键所在”,并且提出了以培养职业素质为核心的“职教课程三维立体模型”。专业课具有明显地针对性、多元性,涉及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的专业课内容,能结合各学段的特点逐步展开,实现了职业素养培养的阶段性、有序性。而思想政治教育课、公共课能够围绕职业素养的重点内容进行有目标的培养,发挥着独特作用。赵莹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意识方面有着责无旁贷的使命”。因此,构建、改革职业教育课程,或者以不同领域的课程为主架构构建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是培养职业素养的关键要素。

(三)重点教学节点是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切入点

教学情境设计、技能实训、顶岗实习、技能竞赛、专业考证等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更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载体。有研究者着眼于重点教学环节,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王浩主张“创新实训教学方式,搭建情境式集成实训教学平台”,让职业素养培养融入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培养。有研究者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出发,探析优秀企业文化的共性及其与职业素养融通的价值目标,促进学生养成职业自然习惯,缩短学生的职业磨合期。吴伟萍提出校企合作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策略,构建了“校企合作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平台——xqhz平台”,从而帮助高职院校和企业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新世纪人才。

(四)实践活动是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抓手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活动等活动在职业素养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朱颖提出“要进行活动引领和校园环境的营造,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校园主题活动,在宣传氛围中点亮职业素养教育”。同时,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发挥各类资源的作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身心素质、能力素养和专业技能素养,“可以使学生从职业感知——职业认同——职业人格递进,从‘学生到职业人’转变”。

三、怎么衡量的问题: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体系

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成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内容可分为包括职业技能的指标体系和不含职业技能的指标体系。含职业技能的指标内容以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四方面为主体内容,王浩的“基于情境式集成实训的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就是以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一级指标,结合具体专业遴选、设立15个要素作为二级指标。杜新安主张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测评内容可由日常行为、课堂表现和实践训练三个维度构成,但这三个维度仍可分解为上面内容的四个方面,只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而不含职业技能的指标体系内容则以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为主体内容,适当增加其他内容。崔奎勇提出的“高职学生基本素养评价体系”中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只有普适性素养指标内容而没有职业技能。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表现为多样性、针对性。杜新安认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特征可以归纳为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重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李小娟在论述高职学生素质能力评价时,强调了“评价手段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评价结果的.反馈性和导向性等内容”。在各研究者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考察要点评价和计分标准”栏中,十分注重将项目考核结果用文字进行评价和用数据进行评分,即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此外,评价构建还要具有学段性,庄军和李毅认为“由于每个学期的学习内容侧重点不同,不同学期学生基本素养教育评价要点也需要有所差别,要体现评价内容和过程的学段性”。

四、怎么突破的问题:学生职业素养研究的展望

(一)学生职业素养概念的研究方向

从现有文献来看,职业素养概念的界定较为混乱、随意性较大,其中最大分歧是职业素养是否包括职业技能。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去理解职业素养的概念,杂乱界定的背后呈现出清晰的思路。职业素养的静态理解一般强调特定的职业岗位须有特定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为职业素养的构成要素是题中之义。职业素养的动态理解一般强调培养学生适用于任何职业岗位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等品格以及信息处理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通用性能力。动态理解重点强调着眼于学生持续发展所具备的品格和能力,而不仅局限于特定的职业岗位。从动态的视角去诠释,其实质是力图将职业素养发展成为独立于职业技能之外的概念,即不包括职业技能。而且独立的概念有利于深化职业素养的内涵建设,有利于形成相对独立的培养途径和载体。因此,职业素养概念的研究方向仍将围绕独立的内涵和外延来开展。

(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融合发展

系统化是职业素养培养途径和载体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研究者们各自从不同的主体、学科领域及教育教学环节等方面去系统地探索培养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和途径。从学科领域方面,研究者主要从专业课领域、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域、公共课领域等方面去探析。职业素养培养与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课融合发展是高职教育的聚焦点。首先,以专业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决定了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都离不开专业课程。通过教学课程考试改革,将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融合发展,势必成为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课是培养职业素养的最为重要的课程,公民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应该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而单独在公共选修课体系开设职业素养课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职业素养培养将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公共课的融合仍是职业素养研究的主要方向。再次,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是培养职业素养的实践平台,但培养内容的层次、侧重点和聚焦点方面都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在职业素养的学期分段培养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与课程之间的衔接明显脱节。职业素养培养的第二课堂如何实现规范、系统、可持续的发展将成为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三)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的努力方向

现阶段的职业素养培养评价体系研究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虽然有研究者依据不同的理论和采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在系统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是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导向作用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并且相关实践经验的研究文献也十分匮乏。基于此,职业素养培养评价可从三个方向努力:其一是职业素养培养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中的位置问题,即顶层设计,不单是职业素养培养自身的顶层设计问题,而是一个事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与规划。解决了此问题就从根本上解决职业素养培养评价体系构建的生存依据问题。其二是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还需要处理好职业素养的范畴问题。范畴问题事关职业素养的培养要素及其权重,事关培养途径和参与评价主体。其三是职业素养技能化趋向的问题,即使用通用性技能代替职业素养,用各种证书来衡量学生职业素养的趋向。总之,随着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现在的研究成果为全面提升职业素养提供了参考路径和经验借鉴,同时职业素养培养的发展也将检验着现有成果的成熟度。当然,一些现有的关键性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要去面对、探索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键能力——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j].职业与教育,(1).

[2]刘兰明.基于职业基本素养的高职课程考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11).

[3]陆刚兰.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中国成人教育,(12).

[4]蒋乃平.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

[5]蒋菁.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j].中国成人教育,2008(1).

[6]唐冬生,罗敏杰.高职院校“职业人”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9).

[7]马庆发.以培养职业素质为核心构建职业教育课程新模式[j].外国教育资料,(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