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7篇)

2023年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8 19:50:22
2023年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7篇)
时间:2023-01-18 19:50:22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篇一

创业90后农村女孩年赚近30万

魏雅静今年23岁,出生在山东省平度崔家集镇魏家村。可能谁也没想到,一个刚从农村出来的普通女孩,靠着经营快餐店一年赚了30万元。魏雅静的这家快餐店位于平度市区,是在2013年3月份开始营业的,而一年的时间里,她就卖出了六万份快餐。“说实话,其实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说起此事,魏雅静还显得有些害羞。

2012年,她从青岛一所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和千千万万刚刚走出校园的普通大学生一样,魏雅静也选择了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工作,但是她心里却怀着一个梦想。“洋快餐卖遍全球,有很多大品牌,我就是学的餐饮,也希望能创造出一个中国快餐的大牌子。魏雅静说,就在上学期间,她都会到一些酒店、快餐店打工、而毕业之后她还当过送餐工、做过包子工。

由于本身就是从事酒店管理专业的,魏雅静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打工中结合实践,不断摸清了餐饮业的经营方法。“2012年年底,我跟同学合伙开了一家包子铺。魏雅静说,由于自己的堂哥也经营着多家包子铺,所以从进料、配方等多个方面,她能得到堂哥的帮助。“卖包子让我赚了一些钱,但后来因为这家店要拆除进行改造,所以我不得不放弃了。魏雅静说。

用心数百次反复调味配制食谱

“由于受资金限制,我选择了起点低的快餐业。虽然点低,但可以做到面广,我要把自己的快餐店打造成快餐界的航母。魏雅静充满信心地说,“专注做一份好饭,让快餐也能吃出家的味道。

那为何要做鸡米饭这样的快餐呢?魏雅静说,她在酒店打工时就事事处处用心,而期间她就特别留意到,在平度的很多酒店内,客人们都很喜欢点红烧鸡块这道菜,而且也喜欢配着米饭吃。

“我本身学酒店管理的,所以对做菜也特别喜欢。魏雅静说,她在平时也不断尝试着做这道菜,而且琢磨如何能做到让大众都喜欢吃的口味。

特别是当自己包子铺关闭后,她就有了做鸡米饭的想法。2013年3月份,她将之前靠包子铺赚的几万元全部拿出,然后在平度市区租下了一个门头,之后又向堂哥借了几万元进行装修,最终一家名为“魏小宝红焖鸡饭的快餐店在平度市繁华位置开张了。

为什么取名“魏小宝?开朗的魏雅静笑着说,这个名字朗朗上口,魏是自己的姓氏,“魏小宝谐音《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名字简单又好记。

来到这家店时,不时有客户前来购买,根据量的多少,每种快餐的价格也不同,最便宜的15块钱。“小魏特别用心,我跟她年纪差不多,但我真是佩服她。一位员工小王透露,为做到口味统一、口感纯正,开业之初魏雅静反复调整配方,“她一边做一边尝一边改,光鸡腿就吃了2000多个。小王说。

据介绍,经过数百次的反复调味尝试,魏雅静最终配制出了自己的食谱。据魏雅静介绍,目前她每天的营业额都在3000元左右,而好的时候能达到5000元。

团队7名员工中4个是大中专生

“现在像我们这样的专科毕业生或者中专毕业生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确实比较难,所以我也想带动她们一起创业。魏雅静说,现在快餐店里有7个员工,其中4个是毕业不久的大中专生。

“我们都是年轻人,就得勤快点,吃点苦不算什么。为了自己的梦想,魏雅静和自己的员工们都很努力,起早贪黑。另外,快餐除了要有好的口味外,还要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快。为适应现代人生活工作节奏快的特点,魏雅静在“快上下足了功夫。“一份鸡米饭保证6分钟完成。魏雅静说,她采取的方法是用高压锅闷压,再用砂锅收汁,既保证了速度,又保证了口味。此外,为了提高销售量,他们还做起了“外卖。

回馈挣的钱资助6个贫困小学生

“我父亲和母亲起初都在我们镇的供销社里上班,可后来两人全都下岗,家里以前也挺困难的,我知道贫困的滋味。现在创业有钱了,也应该帮助一下像我一样的孩子,让他们能够好好成长。我能创业成功,多亏大家帮助,我也希望能够回馈社会,把爱心传递下去。魏雅静说。做人不能总是向社会索取,而不回报。

魏雅静的身边,有不少孩子因为家庭贫困很早就出去打工挣钱了,小小年纪辍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从创业之初,魏雅静就决定了,每卖出一份快餐,就要从利润里面拿出一毛钱,将这些钱攒起来,拿去给需要帮助的儿童,资助他们的学业。魏雅静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2013年,魏雅静一共卖出了6万份快餐,魏雅静就拿出了6000元,送到了平度市开发区实验小学的6名贫困小学生的手里。

“一毛钱很少,但是积累起来就会很多,我能帮助的人很少,但是人人都拿出爱心,力量就会很大。魏雅静透露,“不光是平度总部的店这样做,全国各地的加盟店都要这样做,小老板也要有大爱心。魏雅静说,一滴水也能折射阳光,要让爱心发扬光大,从平度涌向全国,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她这样做虽然也有人质疑,但在她的眼中爱心没有错,为了爱心她会一直坚持下去。

在提起为什么回馈社会的时候,魏雅静总是谦虚地说:“因为很多人帮助过我,由于双亲下岗,家境贫困,我能够走到今天,离不开社会的帮助和政府的支持。

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篇二

农村人创业故事之养殖行业女状元 在全国她是最早从事黑山羊养殖的第一人,她是黑山羊养殖行业中大名鼎鼎的人物唐佳艳。曾有多家媒体给予报道唐佳艳的优秀事迹,得到了社会的大力赞扬。她还在努力打拼自己的事业,如今的唐佳艳仍然信心十足!

唐佳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女,1982年,她出嫁来到了沧山乡彭家桥村7组。当时,家里条件差,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了改变现状,唐佳艳思索着,盘算着,终于有一天,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家边有成千上万亩的大山和青草,何不利用起来开展养殖业?

说干就干。1993年,在耐心说服家人后,唐佳艳便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借来“启动资金”,从外地买来7只小黑山羊,在家里搞起了小规模的养殖。没有帮手,她一个人尽情地忙碌着,白天放羊、给水、扫栏、观察、喂药,晚上就看书学知识,学技术。每天都重复着这些事,那时,村里人都叫她“牧羊女”。

唐佳艳做事认真仔细,对小羊照顾周到,黑山羊自然健康成长,很快,黑山羊就从7只变为20只。精明的她抓住好时机卖掉10只,收获了养殖的第一桶金。

实践出真知,经过不断摸索,唐佳艳的养羊技术逐步提升,总结出了一套养殖黑山羊方法。几年下来,她的羊群由200只发展到500只,名气越来越大,每年的收入也是越来越多了,养殖基地也摇身一变成为黑山羊养殖试点示范基地。

1996年,眼看自己的黑山羊事业发展越来越好,唐佳艳便成立了伟艳黑山羊养殖场。带着自己的养殖团队,她将以前的各类山羊品种优中择优,并进行改良换代,培育出了优良的黑山羊品种和黄羊品种,命名为“伟艳黑山羊”和“湘宴黄羊”,成为了湖南省特有的山羊系列。

有了好的品种,要想羊好,关键在于饲料。唐佳艳和团队专心钻研,培育出了黑麦草、墨西哥玉米草、皇竹草、扁穗牛鞭草等高产牧草,营养极其丰富。特别是他们拿出的山羊食草营养搭配的饲养方案,为山羊摄取多种所需能源,加之圈养与放养相结合,使得山羊长势旺,繁殖能力快,实现了年出栏黑山羊上万头的佳绩。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尝到养羊甜头的唐佳艳,觉得应该带领周围的农户一起发家致富。刚开始,一些村民胆子小,不敢养殖,担心羊多了卖不出去,怕亏本。了解村民的想法后,唐佳艳把养殖工作交给老公,自己整天在外跑市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的时间,她总算有了收获,多家羊肉馆和酒店都愿意和她合作。

有了销售渠道,有了唐佳艳的承诺,村民们都放下心来,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养殖黑山羊的行列。作为领头人的她总是加班加点,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技术,提供帮助,并一对一地进行现场培训,手把手地教。在她的帮助下,不少人都发起了“羊财”,如今,她用心血培植的41个黑山羊养殖场分布在桃江、安化以及周边五个乡镇。

作为一个事业性的“女强人”,唐佳艳有着一颗菩萨心肠。村民汪得胜家中80多岁的老母亲常年卧病在床,以前,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一年到头家里也没有什么收入,寒酸得很。她知道后二话不说,就让汪得胜到养殖场上班,有了稳定工作,汪得胜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开始逐步改善。

如今,唐佳艳养殖的黑山羊走进了全国11个省市、29个地州市,共212个区县市。她的生态养殖技术和成果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中央党校教授和国内10多家知名企业、公司的负责人来到她的养殖基地调查研究和考察指导。她曾获得鼎城区首届“十大杰出农村青年科技带头人”,常德市“十佳农村青年科技带头人”,湖南省“养殖女状元”,全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但唐佳艳没有满足,目前,她又有新的打算,准备雄心勃勃进行第二次创业。“接下来,我想开展珍稀野生动物的养殖。”说起未来,唐佳艳很是坚定,看来,这位“羊状元”心里早有计划。看着信心满满的唐佳艳,相信不久的将来,她将会闯出另一片天地。

结束语: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于希望创业的人们来说,是很好的机会。以上几则农村朋友创业的故事,也说明了即使不在城市,只要用心观察生活,也能寻得商机,只要肯努力拼搏,也能发家致富。

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篇三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地理专业的大四学生郑章书在大多数应届毕业生还在为就业烦恼的时候,就已当起了老板。

在校园市场中找到送牛奶商机 送奶业务将遍布奉贤、松江高校

郑章书创业的第一桶金来自校园市场。 “我从高中时就有创业的念头,因为学业压力大,没有时间实施。从考入大学第一天开始,我就在观察校园和周围的一些动态,终于让我发现了商机。 ”郑章书说。郑章书从小有喝牛奶的习惯,到大学后,却发现每天购买牛奶很不方便。 “上师大的奉贤校区很大,从宿舍到学校的商业区有一段距离,牛奶比外面超市贵。我当时便想到,要是在宿舍也能像住在家时一样,每日都有新鲜牛奶送到家就好了。既然学校里没有这种服务,我是否能干呢? ”当时仅仅是大一的郑章书察觉到了这一商机,但他首先要确认是不是别人也有喝牛奶的需求。虽然没有经验,他还是像模像样地在校园里搞了一次市场调研。 “调研很简单,我在一页a4纸上列了10道问题,总共打印50份,在人流比较集中的食堂和教学区中做问卷调查。主要就是问同学如果有一份市场价格的新鲜牛奶每日送到寝室里是否愿意接受,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愿意接受,这个调查结果让我对接下来的创业充满信心。 ”

调研后,他决定先和牛奶公司取得联系。但是这一对接的过程并没有他开始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仅仅是找到对口的负责人,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我那时完全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个电话打到光明公司,张口就要找领导,却没有想到自己仅仅是个学生,在我看来很重要的业务,却可能并不值得让企业高层来理会。 ”多次碰壁,一度让郑章书失落,但他没有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从上到下逐层去找,直到找到在奉贤大学园区周边牛奶业务的负责人。 “我主动找到这位负责人商谈,告诉他我的想法,给他看了我事先准备好的相关数据资料。他出乎我意料的通情达理,还称赞说这是个不错的想法,给了我极大的鼓舞。 ”郑章书很快与牛奶公司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开始了他在校园里订奶及配送的业务,迈出他创业的第一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郑章书开始在校园里“招兵买马”。他首先动员寝室里的两个室友和他一起干,由于送牛奶上门的服务在女生中更受欢迎,他又招募了6名女生建立了他的第一支物流团队。创业初期,由于对业务不熟悉,郑章书和他的物流团队每天清晨5点左右就要起床配牛奶、送牛奶,这个过程很辛苦,能够坚持下来少不了辛酸,但对郑章书和他的团队来说却是乐在其中,能够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就特别感到满足和有成就感。

郑章书颇为自豪地说:“无论学生有任何问题,我都是以最快速度帮他解决好。比如有学生反映牛奶品种送错了,我马上赶去为他们掉换回来,还会送上小礼品道歉。因此,学生对我们的服务满意度很高。 ”正是因为郑章书团队认真负责的态度,使订牛奶服务在学生中口碑很好,业务量迅速成长。一年左右,上师大奉贤校区单校日均配送量达到800份。随后,郑章书送牛奶的业务又发展到华东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等周边学校。如今,已经遍布奉贤的所有高校和松江大学园区的部分区域。到今年9月,松江大学园区的5期宿舍楼送牛奶业务也将被他们公司整体拿下。

发掘早餐配送商机筹谋自主品牌

随着业务订单量不断攀升,物流人员的队伍不断在扩大,整体的盈利程度比较可观,郑章书正式成立公司化运营的团队。至今,他们每日为大学生配送的内容已从单一的牛奶发展到了营养早餐。郑章书说,当时,有很多同学反映食堂里的早餐品种单一,且不好吃。有时起床晚了,赶着去上课,来不及去食堂吃早餐。于是,他尝试将业务延伸,增加为学生送营养早餐的服务。“也是我运气好,一次我在马路边买早餐,看到一盒利乐包装的豆浆,我觉得很卫生,口味也不错,便仔细看了它的生产企业是清美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我回去后便着重了解这家企业,得知这是一家有名的豆制品企业,现在正在尝试开展面包、包子、西点等早餐服务。”敏锐的市场嗅觉让郑章书意识到这是另一个商机。他立刻在公司里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与清美公司接洽,最终顺利拿下区域代理权,为同学每日配送新鲜美味的早餐。

郑章书还在考虑拥有自己的食品品牌。他告诉记者,他正在和泰奇食品公司合作,努力开发让学生们“一吃忘不了”的产品。目前,首先尝试和泰奇合作在奉贤校区创业基地设立销售渠道,在校内拥有极好的口碑,几乎每日都能在很快时间内一售而空。连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也来下订单,使他们顺利晋身为会务点心的提供方。

家庭贫困生在这里找到兼职岗位

郑章书的创业还带动了上师大7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另外,全市还有80名大学生在郑章书的公司做兼职。他们基本都是家庭困难生。“我刚开始创业时,员工是随机招募的。他们愿意来和我一起送牛奶,并不是为了赚钱,很多是为了磨练意志力,提升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甚至还有学生是为了减肥等。通过对顾客群的清晰定位、优质的服务及大规模的宣传,物流人员的队伍不断在扩大,公司的整体的盈利程度比较可观,每名兼职学生一个月大概可以赚到800元左右。我便想到是否能让更多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加入进来。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又能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能力。 ”郑章书主动找到学校学生处卫茹静老师,希望能将自己的送牛奶项目和学校的勤工俭学相结合。这个方案很快得到了校方的支持,同样的方案又很快被复制到了其他的高校里。

“大学生创业特别不容易,我愿为他们搭建平台”

郑章书说,在他大学四年的创业过程中,得到学校很大帮助。大二时,他被辅导老师推荐给了校团委负责大学生创业指导的史佳华老师。也是与他的接触,让郑章书意识到创业不仅仅是凭借兴趣就能成功的,更重要的是要把创业项目做成体系化。“在史老师的建议下,我大二去参加了学校的创业大赛,当时用的就是这个送牛奶的项目。等到第二次创业大赛,我就在史老师的带领下,从参与者转变成了一名活动组织者。这一角色的转变,让我各方面能力提升很快。 ”

目前,郑章书除了拥有一家名叫卡呆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还有旭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展龙香港企业有限公司、fastgod创业实践平台。除了餐饮管理公司,fastgod创业实践平台是最让郑章书花心思的地方,可以说,旭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展龙香港企业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都是创业实践平台的坚强后盾。“我自己是大学生创业过来人,感受到大学生创业特别不容易,我搭建的这个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就是希望为在校大学生创建一个创业就业的平台。他介绍,创业平台运营部直接面向大学生征集好的项目方案,创业企划,再通过专业的风险评估,市场调查等方式,最终确认方案企划的可行性报告。凡创业平台测评标准的项目,即可把此项目纳入创业平台下所属项目之一,项目申报人可作为此项目的总负责人,创业平台会为此项目投入部分资金,做成本及回报率预算,并配备有经验的指导人员及实施人员,以团队的力量为此项目在资金,人员,宣传,推广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扶持,尽量避免由于大学生创业没有经验、执行力低、管理能力差等大学生创业的负面因素,从而大大增加项目的成功率。 ”

那么给大学生的创业资金哪里来?郑章书介绍,他将通过旭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来进行资金募资。 “现在卡呆呆餐饮公司收入的很大部分都投入到这一平台和其他公司的建设中去。我们陆续给出了几笔资金的扶持,比如有学生针对大学园区内各类外卖传单满天飞的情况,策划外卖集合册的方案,我们经过综合评估后,给予资金上的扶持。与天使资金这类主要关注科技创业的扶持资金不同,我们关注的主要是大学生实业方面的创业,给他们提供5千、1万元的小额前期创业扶持资金。而与旭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一样,展龙香港企业有限公司定位为一家文化传播公司,计划将来为创业平台公司做品牌推广业务。 ”郑章书说,四年的创业历程,让他更深刻认识到创业是团队协作力的体现,一个人是无法创业成功的。他能走到今天,离不开一路上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付出和努力。郑章书其实家境不错,父母从商,但他本人却非常反感被人提 “富二代”。一直以来,郑章书的父母都希望他能找份安稳的工作,之前更是对他的创业毫不知情。 “我不是富二代,我的梦想是做个白手起家的富一代。”他这 ww 样说。

他从大一在校内进行订奶及配送业务开始创业,尚未毕业,已拥有3家公司和一个平台,还带动了7名学生就业,同时为本市高校的80名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黎素梅建议,对于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定位是成功创业的基础,最好从基础项目做起;信心是成功创业的前提,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不可能成功;勤奋是成功创业的关键,天上不会掉馅饼,光有信心是不够的;感恩是成功创业的动力,它能激发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是成功创业的保证,创业之路十分艰辛,没有吃苦精神永远不会成功。

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篇四

在东方市三家镇居侯村一片坡地上,赵武清和他的合作伙伴吴敏亮、钟家造、唐经邦踌躇满志地站在菜地边,赵武清指着眼前的一片菜地说,这是他们今年刚从村委会租下的50亩菜地,作为他们的第二个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赵武清今年29岁,东方市三家镇居侯村人。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从小父母亲就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赵武清是个聪明刻苦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河南大学。在校期间,赵武清结识了比自己低一届的几个海南老乡:东方的。钟家造、儋州的吴敏亮、昌江的唐经邦。他们经常聚在一起畅谈理想,设计未来,慢慢成了好朋友。

2009年,从河南大学毕业后,赵武清在杭州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2010年,钟家造等3人也毕业了,经赵武清介绍,3人也都在杭州找到了工作。有的在外资企业做管理,有的在证劵交易所做客户经理,他们当中有的月薪达上万元。

在外打拼了几年后,4人商量后决定回乡创业——种植无公害蔬菜。

去年6月,他们不顾家人的反对,辞去了杭州舒适的工作,放弃了可观的薪水,毅然回到了老家,用几年工作的积蓄注册成立一家公司。他们分工合作,结合所学特长各自负责统筹、生产、销售等环节,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

4个小伙子在东方市八所镇租了360亩菜地作为他们首个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他们注册成立的公司,成为东方首家以无公害蔬菜种植销售为主体,以网络同城销售、物流、配送、冷藏为补充的农产品贸易公司。

赵武清透露,如今,他们公司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占地400余亩,生产的蔬菜品种主要有番茄、空心菜、苦瓜、苋菜等。

赵武清说,为了保证蔬菜质量,公司成立了无公害蔬菜监督小组,负责生产规划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此外,他们还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如引进抗病虫品种、实行严格的轮作制度、推广无公害蔬菜施肥技术等。公司还设立了检测室,对出园蔬菜进行严格检测,严格控制农残超标蔬菜上市。

在东方市八所镇36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钟家造和吴敏亮戴着草帽,和菜农一起在菜地里拔草。

吴敏亮透露,目前,公司采用的是网络销售与定点供给相结合的模式。“蔬菜无公害和送货上门,是我们的两大主打品牌。无公害蔬菜使用农家肥,价格虽然贵一些,但是人们愿意买,而且还可以送货上门,商机无限。”吴敏亮说。

吴敏亮说,“我们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标准,使用有机肥、不打农药,种植豆角、青瓜、白菜、上海青、萝卜等。从蔬菜采摘到卖到客户手里,我们不会超过4小时。”每天傍晚,他们向客户发出短信,通知第二天可以提供的蔬菜品种。收到客户的订购信息后,整理统计好再发给蔬菜生产基地的合作农户。第二天一早,农户按要求采摘蔬菜送到城区,吴敏亮负责接车、打包,然后跟同伴骑着三轮摩托车送货上门,服务到家。

吴敏亮说,他们的事业才刚起步,现在主要是创品牌,积累客户资源。下一步,他们将借助网络平台,利用手机客户端、微信等渠道卖菜,打造舌尖上的放心菜。

吴敏亮和他的合作伙伴们的创业故事,引起了东方市委书记吉明江的关注。5月20日,吉明江和东方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去蔬菜基地看望了4名创业大学生,鼓励他们大力发展无公害健康蔬菜。

此外,东方市委有关领导还帮忙联系了几家机关单位食堂。如今,有近10家机关单位向他们订菜,还有100多户稳定的家庭客户。目前,他们现在每天大概能卖出400斤蔬菜,销售额1300多元。

吴敏亮等人回农村创业,还得到了村委会干部的全力支持。东方市三家镇居侯村村委会主任赵永良表示,他钦佩回农村创业的大学生的勇气和胆魄,因此在租地开发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方面,三家镇居侯村村委会干部给他们全力提供支持。为了解决蔬菜种植的水源灌溉问题,东方市水务局专门投资新建了一座水塔,铺设了水管,打深机井。

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篇五

他23岁赚到首个100万。33岁做到了汽车用品老板 33岁,有的人还在寻觅努力的方向,有的人却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王汉荣就是后者。

28岁,他完成了从0到10000000的跨越,吃了深圳汽车用品超市的螃蟹,在宝安开设了当时全市最大的汽车用品中心,大到汽车轮胎、汽车音响,小到防滑垫、汽车香水等上万种汽车用品像普通超市一样敞开摆设、明码标价、自选销售,令消费者耳目一新。

23岁,他利用一次机遇赚到了人生中第一个100万,还认识了一个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这一切还得从他18岁从英德农村到深圳打工之路说起,没有那段尘土飞扬的日子就没有今天的王汉荣。王汉荣4岁丧父,母亲一手把他们3兄妹拉扯大。为了帮补家计,还在读初中的他就跟着哥哥一起收集村里人采的草药,然后转手卖给药材公司,赚取微薄的差价。可就是这样一倒一卖,每个月竟也能赚回数百元,王汉荣第一次尝到了做生意的甜头。

1990年,村子里有位在钟表厂当师傅的远房亲戚游说王汉荣去当学徒,他几乎没怎么想就揣着哥哥给的150元来到了深圳。刚到工厂,师傅就分给他一顶帽子和一个口罩,他开始了每天十几小时的工作,用麻布轮和蜡给表带和表壳打磨。每天晚上回到宿舍我都要用肥皂拼命地搓脸,因为尘土太大,除了口罩遮住的地方外都是黑色的。王汉荣回忆道。他还很清楚地记得,第一个月的工资也是150元。

没多久,带他出道的师傅与老板因分成而发生争执,又带着他们跳到了别的厂。不论在什么地方,王汉荣都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着,学习别人的技术。 1991年底,他已经成了打磨车间的骨干,每个月能拿到1000多元工资。第二年,他却作出一个重要决定,跳到一个工资不足千元的机械加工厂工作,原因是凭他的技术能够当上生产组组长。每个人都是需要别人的肯定,我也不例外。他说。

这回还是打磨,所不同的是终于跟他未来的事业沾上了边,打磨的是汽车防盗锁。没过多久,这家原本做外销的工厂转为内销,需要开拓国内市场,一个跟他很谈得来的车间主任就推荐他去跑业务,因为他会说广东话方便沟通。王汉荣告诉记者:当时厂里选了十几个人出来作推销员,到现在成功的恐怕只有我一个。第一桶金--远赴郴州赚回5万元

1993年,深圳汽配厂最集中的地方在翠竹路,而王汉荣工作的工厂在蛇口,每天他都要横穿整个深圳市区。当时蛇口出深圳就是坐204路,可工厂离204路总站还有几公里,我就先骑单车再转公车。

后来我又买了辆单车锁在上海宾馆站,到市内后再骑单车去翠竹路逐家逐户地推销。

终于在一位远房亲戚的引荐下,他向湖南郴州车管部门推荐了适合当地使用的防盗锁,车管部门要求他尽快送两万多把防盗锁到郴州,货到付款。当时两万多把锁需要200多万货款,他上哪里筹这笔钱呢?后来他决定向工厂让利,将其中的差价让给工厂,自己每把锁只赚几元钱。能够做成这笔生意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不怕吃亏,如果我对利润斤斤计较,也许最后连5万元也赚不回来。

1994年,有近两年推销生涯的王汉荣已经有不少固定客户了,这时他在宝安54区广深高速公路旁开了间好利时汽车五金门市部。

当时,深圳只有一个香港人在做汽车用品的批发生意,汽车用品生产厂家大多集中在台湾、香港,只要找到他们的国内总代理,就能拿到货。有了目标,王汉荣很快与代理公司建立了稳定的联系。

1995年对于王汉荣是一个质的飞跃,两个重要的机遇出现在他身边,他都好好地把握住了。

内地有些地区接连发生高速公路连环车祸,公安部下令上高速公路的机动车必须安装后雾灯,安装公安部指定生产厂家的后雾灯。基本上只要你能拿到符合要求的货,就一定好卖,我的店里每天夜里12点多还有人排队等着提货,去给车主安装。王汉荣说。

由于每家汽配店的用量有限,不能直接向厂家拿货,于是他就把和自己有联系的汽配店的用量都集中起来,向江苏的无锡、徐州和广东南海的几家公安部指定生产厂家订货。因为他能第一时间拿到紧俏的货品,所以行内有越来越多汽配店闻风向他订货,甚至包括广州的汽配店。

但这一年最大的收获还是在业务往来中认识了一个高佻、亮丽的广州女孩,一家经营汽车电子防盗产品的香港贸易公司的销售主管。女孩也是从售货员、收银员、销售主管这样一步步做上来的,跟他很谈得来,爱情的种子就在王汉荣心中悄悄萌芽了。每到广州送货,王汉荣就往女孩店里跑。

其实女孩也早就喜欢上了这个诚实、有干劲的小伙子。第二年,在后雾灯生意最红火的那一年,他们结婚了。深受香港经营理念熏陶的太太不仅帮王汉荣在后雾灯生意中稳妥地赚到了第一个100万,更重要的是鼓励他生意一定要做大、做强。

在汽车用品批发利润日渐微薄的时候,刚刚兴起的汽车用品的零售利润却相当可观。1997年,在太太的建议下,王汉荣租下了位于宝安39区的旧海关报关大楼一楼110多平方米的商铺作为门面,楼上1000多平方米的仓库作为仓储式超市。当时,一楼每平方要70多元,二楼仓库他拿到了厂房价,每平方米仅10多元,即便如此一个月的租金也要两万元。不到3年时间,王汉荣的好利时已经在宝安独占汽车用品市场的鳌头。

好利时从此步入了稳定发展期,不仅可以自主生产汽车化工、五金、音箱及布艺等产品,还拥有由全世界范围内的300多家采购商组成的采购网络,并向全国800多家经销商供货,其中深圳占了八成。

2004年底,由好利时投资设立的爱车空间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定址在人气最旺的华强北商业区,并于今年3月正式开业。市区的消费者层次比关外要高,对汽车用品的要求也更高,所以我们精心布置了销售区、音响试听和安装区、贴膜区,还有专门的吸烟区、休闲区,更附设了小小的网吧,使消费者在等候服务之时能够免费上网。这次,王汉荣一反在租金方面低廉的首要选择,因为这里要办成好利时在深圳市区的旗舰店。从试营业开始,爱车空间的业绩稳步上扬,事实证明王汉荣这一步没有走错。

初识王汉荣在4年多前,他当时语出惊人:看不出来吧?谁跟我站在一起,都比我更像老板。他的坦白确实说中了我心中的想法:那分明就是一个长相平常、穿着更平常、比我虚长几岁的年轻小伙子。许多富豪都有过贫苦的经历,飞黄腾达后你却看不出丝毫的贫苦之气;同样出身贫苦的王汉荣,发达了,富贵了,却依然过着普通人平淡的生活。

用他的话说:外表的奢华不一定象征财富……有些人赚了钱,就把心思花在衣、食、注行、用上,整天想着如何更好地享受生活。我是农民出身,我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十几年来,王汉荣几乎没有买过一块手表,也许是当年在工厂里打工时见得多了吧。王汉荣唯一的爱好是踢足球,但却永远穿着那双国产名牌--二三十元一双的双星牌足球鞋。哪个富豪没辆好车,但2004年前,王汉荣一直开着那辆福建东南产的富利卡,一边私用,一边拉货。直到最近才花了40 多万买了辆丰田霸王。他调侃道:朋友们都看不过去了,不买辆好点的不行了。

记者第一次认识王汉荣是2001年春节前,他参加深圳商报举办的邀请贫困小孩一起吃年饭,大年三十的中午他邀请了两位贫困家庭的孩子共进午餐,王汉荣的脸上始终带着亲善的微笑,还给每个孩子奖学金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后来聊起来,王汉荣说:我是在贫困家庭长大,所以当我有能力的时候会去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就像以前别人帮助我一样。采访的当天下午,王汉荣邀请记者观看了一场足球赛,他是场上的中场,前突后守满场飞。他平时不抽烟、不嗜酒,唯一的爱好就是在业余时间跟他的员工们来场足球赛。踢足球冲撞再所难免,记者曾问他的员工跟他踢球时是不是都小心翼翼,生怕碰伤他?员工笑着回答:王总说过上了场大家都一样,哪会有什么担心。

因为肯吃苦、不怕吃亏,当初在机械加工厂的车间主任给了他一个当推销员的机会,让他迈上了销售的成功之路。也是因为诚恳、亲切,与许多汽车用品生产厂家都成为了好朋友,共同成长,所以他总能够拿到比别人更便宜的友情价。

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篇六

经过我们设计的汽车脚垫能卖出原来近五倍的价格。”杭州未末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褚志华笑着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近几年萧山传统经济发展一个热词,为此萧山发布了《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作为传统工业强区,萧山经济基数庞大,但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也碰到了产能过剩,后劲不足等诸多问题,从供给侧入手的改革势在必行。“设计+”也给萧山经济增添了新的动力。萧山80后创业者的“工匠精神”得到认可

当传统产品遇上“设计+”能创造出非常大价值,工业设计又称工业产品设计学,工业设计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人机工程学、机械构造、摄影、色彩学等。通过工业设计的增加了产品价值。

“一块普通的脚垫在零售店和电商平台上的销售价格普遍在500元以下,而经过未末设计设计的这款脚垫市场价达到了2000—3000元”褚志华说道。这样大幅度的价值增长不仅让记者感到意外,同时印证了褚志华在文章开头的那句话,体现了工业设计在提高产品附加值上的巨大价值。

杭州未末工业设计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年轻”的工业设计公司,在专业领域的表现可一点儿也不“青涩”。记者在公司的展区,看到了满满的获奖证书和设计产品,2014年公司案例获得杭州市工业设计经典案例,2015年褚志华获得杭州市工业设计精英人物,2016年荣获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业青年百人榜,同年公司被评为年度十大最佳设计公司,2017年拿下设计界的“奥斯卡”德国红点奖……

德国红点奖以“促进环境和人类和谐的设计”为理念,其评选的标准极为苛刻,评选会严格按照“通过筛选和展示认定资格”的标准进行,只有上市不到两年的产品才具备参选资格。同时,形成参选产品于同类产品的区别,为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红点奖被公认为国际性创意和设计的认可标志,获得该奖意味着产品外观及质感获得了最具权威的“品质保证”。获奖作品还将得到最大范围的推广和认知。所以,赢得红点奖成为每位设计师引以为豪的殊荣。褚志华说,能拿下“德国红点奖”这个国际级的大奖,说明我们的产品获得了全球的认证,更说明萧山创业者的“工匠精神”得到了世界认可。

依托专业所学学生时代创业

正是因为在汽车后市场这个专业细分领域的“惊艳”表现,汽车坐垫生产领头企业尼罗河主动找上未末设计,与未末设计签订了全面的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杭州尼罗河设计中心,希望未末设计能在其传统线下品牌的转型升级上助“一臂之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还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褚志华,就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各项工业设计比赛,积累了深厚的实践经验,获得无数奖项的同时还取得了不少产品设计的专利。因为对汽车的喜爱,在工业设计领域深耕已久的褚志华,瞄准了汽车后市场行业,专门为汽车用品做深度设计。

脚垫、座椅垫、方向盘套、挂坠、汽车电子产品、汽保美容策划……如今未末设计服务范围已经涵盖了整个汽车后市场。参与策划设计的重磅产品“3w全tpe健康汽车脚垫”,在2016年获得中国好设计大奖,并在2017年成功获得德国红点奖,成为汽车后市场行业内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产品。

褚志华说,这块脚垫的“秘密武器”在于其采用了世界顶级的环保健康tpe材料,解决了汽车脚垫引发车内污染及行车安全等问题。这块产品还采用了全方位扫描定制的制作工艺,让脚垫与汽车“严丝合缝”。为了研制该产品,褚志华和他的团队潜心专研了好几个月,终于找到tpe材料作为产品的原料,解决了传统汽车脚垫的顽疾。

据褚志华介绍,汽车用品产业是台州市天台县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未末设计也成了那里的“香饽饽”。在2014年天台县科技局引进未末设计成立天台汽车用品行业产品创新设计中心,让未末设计驻点在当地为汽车用品企业服务。如今,未末设计已经为当地的十多家企业做了产品设计,产品销售产值超过1亿元。

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篇七

在运城市机场大道豪德贸易广场一家正在装修的门店内,有两个曾经也为工作奔忙的大学生正紧张地忙碌着,他们一个叫杨少锋,一个叫杨海军。大学生卖土特产年收入百万。

杨海军在不停地接打手机,杨少锋则在整理店内的物品。两个小伙子都是芮城县靠近黄河的历山村人,从小一起长大,因为学习成绩好,两人都考上了大学,杨少锋上的是长春金融学院,杨海军则是上了西南交通大学。

现在两人是生意合作伙伴,他们虽然创业仅仅两年多,却已经有了上百万的年收入。

杨海军不太爱说话,杨少锋则弹弹衣襟上沾着的尘土,说起了他们的大学生活、他们毕业后的经历以及现在开网店、卖土特产的生意。

“自讨苦吃”的大学生活

2002年,农家少年杨少锋来到长春金融学院就读。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杨少锋说,自己从一进入大学就在考虑这个问题,后来想通了,大学除了学知识、长见识,就是历练。所以,杨少锋的大学生涯几乎一直在“自讨苦吃”。

从大二时,杨少锋每天凌晨三点起床,骑上将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到广告公司领报纸,然后挨家挨户送报纸,风雨无阻。除此之外,课余时间他也不闲着,一直是学校社团组织的活跃分子。“那时虽然很辛苦,但是感觉到很充实、很快乐。拿送报纸说,那不仅仅是一个体力活儿,最主要的是,我积累了人际交往方面的好多经验。”杨少锋说,年轻是资本,但是年轻时一定要多吃点苦,不然以后会后悔的。

2006年3月,即将毕业的时候,杨少锋开始了一个新尝试。“那时我和同学受到百度搜索引擎的启发,决定研发一个搜索引擎,当时北京奥运会正在筹备,我们的想法是,让外国人通过我们自己研发的网站,快速了解中国的体育和人文。”杨少锋说。

这次创业最后以失败收场,但是,却激发出了学习金融的杨少锋对网络的兴趣,他为此还有幸加入到了被称为“东北大学生创业第一人”董一萌的团队,在那里他学到了真本领和真功夫,而且还结交了网络界的高材生,为他以后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基础。

不断寻找合适的职业

2006年7月,杨少锋毕业离校。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毕业后找一份和本专业对口的工作是一件惬意的事。杨少锋学的是金融专业,他的同学多数选择了在银行或国有企业上班。

杨少锋说他自己当时在长春找一份工作也比较容易,但是他很想看看不同于长春的世界,就一路奔到了江南,去杭州应聘到一家木业公司的工作。凭着踏实能吃苦,杨少锋一开始的业绩就很是不错,很快当上了主管,然而,仅仅几个月后,他选择了跳槽。“那个公司收入不错,给我的岗位也不错,但员工相对老龄化,感觉不到朝气和活力,公司的规定我觉得也有些死板。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环境。”杨少锋说。

这时一个著名的电子商务公司正招人,对网络本来就感兴趣的他毅然辞职来到了该公司求职。“那天天气很热,其他求职人员都穿着短袖,而我却一直穿着从长春带来的长袖,因为那时身上的钱已经花得所剩无几,我又不好意思开口向家里要钱。我想既然走出去了就要靠自己,不想再靠家里资助了。”杨少锋说。

在公司里,杨少锋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巧,也结识了很多的朋友。还是由于他的踏实肯干能吃苦,很快又被提升为主管,而且他的想法和见解比较独特,很多都被领导采纳。在他当主管期间,他所在部门成绩突出,很多时候其他部门都以他的部门为“样板”“标兵”,杨少锋高兴地说。

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杨少锋的业绩也在不停下滑,看到短时间无法改变,无奈之下,杨少锋再次辞职,辗转到北京又在一家著名大型国企当上了客户主管。

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刚开始时,杨少锋很自豪,但过了不久,他发现他还是不适应。杨少锋说:“我可能一直渴望自己创业。经过毕业后几年的打拼,我觉得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到了可以独立创业的时候了。要不我的价值体现不出来,我开始琢磨干点什么好。想来想去,就是开个网店。”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