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初中语文教案万能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4篇)

初中语文教案万能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8 10:38:42
初中语文教案万能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4篇)
时间:2023-01-18 10:38:42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初中语文教案万能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篇一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谈话法,讨论法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

2、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1、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父亲》,营造气氛,感悟父亲的艰辛。"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

2、解题及作者简介

1、解题:《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2、作者简介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3、朗读训练

1、看散文《背影》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丧狼藉簌簌妥贴踌躇迂蹒跚箸拭琐屑晶莹

3、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

4、赏析课文

1、文中四次出现“背影”,请你在“背影”前加上一个动词,以便理解四处“背影”的不同含义。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①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情念旧事,思念父亲。

惦记背影

②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亲子之爱,情真意切。(为了儿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然买着老迈的步子去儿子买橘子)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③第六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我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离情别绪,摧人泪下。("黯然销魂者,惟别离也",可以举两个古人的例子:古人荆克刺王前,燕子丹给他送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是送英雄的别离;再有"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挚之这间的别离。而我们这些课文则是亲人之别离,更是感人)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④第七段"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别后怀念,追思往事,寄托思念。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2、四次出现“背影”,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

重点赏读第六段。圈点勾画出对父亲进行描写的语句。分析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挚感情。

注意父亲穿着、动作、语言以及背后的深厚感情。也可以不限制让学生品读,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

a、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

b、走路的姿势蹒跚年龄大,腿脚不便

c、爬月台时的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艰难

3、文中共写了几次流泪?分析其感情!

①课文第二段,"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这是"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②第六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

这是"感动之泪",望父买橘。

③第六段,"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是"不舍之泪",父子即将离别。

④第七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

读到父亲的来信,触目伤怀,又想起了往昔父亲的背影,这是"伤心之泪"。

1、总结主旨

2、布置作业

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亲任性过,误解过。请以“爸爸,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父亲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初中语文教案万能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篇二

学习目标:

1、能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揣摩语言,领会作者与主人公老王的思想感情。

3、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学习重难点:

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联系身边的人,学会关注、关爱他人。

资料连接:

走进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江苏无锡人。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洗澡》等,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译作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

学习过程:

快速阅读文本,学会利用圈点批划法捕捉主要信息,完成以下两题。

1、识记字词

伛()身攥()着惶()恐塌()败愧怍()

取缔()滞()笨眼翳()骷髅()()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

合作释疑—评说老王

3、分析人物:默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老王形象的语段,谈谈你心目中的老王。建议用“我心目中的老王是一个的人,从看出”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交换看法,互相补充。

4、面对老王的境况,作为作家的杨绛是怎么做的?从作者身上你有哪些做人的收获?

思想共鸣—怀念老王

5、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作为他生前的作家朋友的“你”,难道不想从行动上为他做点什么吗?(提示:“你”可以为老王写墓志铭、悼词、纪念文章等,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触!注意言简意骇!!!)

迁移延伸—关注“老王”

6、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生活境况的人,你能谈谈身边最感人的故事吗?你将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

品味语言:

7、杨绛的文学语言看似平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请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

(1)、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2)、“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学习小结:

8、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达标检测

9、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以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

10、文中有一个词语“”能概括老王一生的命运,这个词语就是“文眼”,理解课文抓住文眼,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11、仿写句子: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送去温暖;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送去芬芳;假如我是一颗星,;假如我是一片云,;假如我是一棵树,;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初中语文教案万能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篇三

1、能够利用阅读标记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运用因果句型熟练地说和写单词。

3、初步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比喻意义。

正确使用阅读标记阅读文章,掌握因果句型。

理解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

1、采用“引导—发现”的教学策略,即通过“引起怀疑—引导—探索—发现”的基本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探索,发现规律。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采用跳跃式说读。

首先,复习引言,理解题目。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一只受惊的鸟”这个话题。

2、复习新单词,然后一起看大屏幕:

(课件一:出示图片,认识弓弦)做一个射箭动作。

3、老师想测试每个人。你有勇气接受挑战吗?《惊鸟》中的“鸟”是什么意思?(鹅)给我看看:

(课件二:大雁判断哪个是对的,然后放一张大雁的图片)问:你了解哪些大雁的生活习性?候鸟是群居的。是的,鹅喜欢群居。它们成群结队地生活在水边,成群结队地高飞。

“惊吓”是什么意思(惊吓,害怕)?“惊鸟”的意思是:

a、怕弓箭的鹅。

b 。害怕弓弦声的野鹅。

4、谁能用简单的语言复述一下这个成语故事?其他同学心里有她就能默默完成。

1、过渡:看屏幕。一天,更羸和王伟去小学外面打猎。

(课件3展示了文字插图)

你能从图片中分辨出谁是更羸,谁是王伟吗?请陈述你的理由。(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2、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更羸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打开书找一下,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个记号。名字读:一只大雁从远处缓缓飞来,边飞边唱。

(课件4演示一只大雁在飞,一边飞一边唱。出示句子并按名称朗读)

看到这样的大雁,你会想到什么?老师想把“明”变成“喊”

(2)过渡:更羸似乎想了很多,瞬间做出了这样的推断:

(课件5展示句子:更羸指着大雁对王维说:“陛下,我不需要箭。只要拉弓,大雁就会掉下来。)按名字念。如果有关联词,标记出来(就-就)练习说。

老师:王伟的反应是(课件5显示一句话:“真的吗?”王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能力吗?”)

如果在“说”和“问”前面加修饰语,想想什么对两个人的心最好。(课件5变成更羸指着鹅对王维(自信地)说:“陛下,我不需要箭。只要拉弓,鹅就会掉下来。”是吗?”王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半信半疑地)问道,“你有这样的能力吗?" )

(3)按名字读。老师:继续读下去:更羸礼貌而谦虚地说:请让我试一试。

疑问:更羸成功了吗?

3、读第五自然段。

(1)点名朗读(课件6展示课文:更羸不带箭。他左手拿着弓,右手拉着弦。他只听到一声巨响。大雁只飞起来拍两下翅膀,突然从半里外直直地掉下来。)

(2)评价:鹅掉了吗?但是我没看到。你刚才念的时候,弦不够响,鹅也没听见,所以没有掉下来。盛又念了一遍,这一次,他强调了“轰”的一声)

老师:声音太大了,我被吓了一跳。难怪那些鹅害怕得直直地掉下来。

(3)看完这段话,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也有一个问题要问:在这篇文章中有两个“直”他们是指同一件事吗?

(课件7展示课件选择两个直字)

(通过比较,学生理解“大雁直上”“在直上”是“不顾一切”的意思;"直下”直是“垂直”的意思。)

你猜,刚受伤的鹅听到弦声的时候在想什么?

在黑板上写完

裂开

飞往↗∣∣

害怕↗∣∣

“嘣”↓

立即

老师:我们发现是一声巨响杀死了那些鹅。现在假设你和王维去打猎,你可以拉这个弓,那么(嘣)过来,这只鹅会掉下来吗?

看来这一次更羸的高明之处不在于拉弓,那么更羸的功力究竟高在哪里呢?

4、以不同的角色阅读(6-9段)

老师:接下来,我让一些学生分角色朗读第6至9段。注意你演哪个角色,你就要像演哪个角色一样说话。(课件8展示:一只受惊的小鸟惊了。这两个惊喜是同一个意思吗?)

5、读9段。

(课件9显示:它飞得很慢,发出凄惨的声音。慢慢飞,因为它被箭射伤了,伤口还没愈合,还在痛;之所以叫悲惨,是因为它离开了同伴,孤独而不合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就吓得飞得老高。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它倒下了。")

(1)默读这篇文章,思考更赢的所见所闻。哪些是更赢分析过的?这是更羸得出的结论。按名字回答

(2)完成课件板书:(观察:慢慢飞,惨嚎。解析:箭伤,你孤独而失落。结论:不用箭,拉弓就行。)

(3)展示句子:

(课件10:它飞得慢,因为被箭射伤了,伤口还没愈合,还在疼;

a.它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被箭射伤了,伤口还没愈合,还在疼。

b.因为已经被箭射伤了,伤口还在疼痛没有愈合,所以飞的很慢。

根据句子说出来:

之所以叫悲惨,是因为它离开了同伴,孤独而不合群,得不到帮助。

(4)让我们来看看:

(课件11:展示一句话: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它倒下了。")

老师:尽量在句子中使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自由朗读。

6、读一段自然的文字。

老师:更羸是什么样的人?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本事,明知道大雁那么怕弓箭,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会掉下来?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它倒下了。)

(1)按名字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评论:谁读的好?有什么好的?(强调“有名”和“专家”)理解“专家”的含义:对某项技术或某项工作特别熟练,并且做得特别好的人,叫专家。织布特别熟练的人叫“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好的人叫“种菜能手”。擅长射箭的人被称为“弓箭手”。

“著名的射箭专家”说明更羸不是一个普通的射箭专家。他的箭术特别高明,射箭经验特别丰富,所以大家都认识他。你能想象他的箭术吗?用一个词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因为更羸射得太准了,所以大雁才掉下来吗?因为他经验丰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并能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认真深入的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三,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是一支箭来了,拼命逃命。可见这只鹅是一只——(生)受惊的鸟(老师指的是主语)

“受惊的鸟”是什么意思?(是被弓箭吓到的鸟。)

2、老师:没错。“惊”是惊吓的意思;“弓”是弓弦的声音;“智”就是“德”。“惊为天人”是一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特别害怕以后出现类似的情况,说这样的人成了惊弓之鸟。

3、你在电影、电视或看过的故事里见过这样的人吗?

(老师举例:有些人打败仗就惊恐万状。他们一听到麻烦,就以为追兵来了。他们非常害怕,以至于匆忙逃跑。这些人是受惊的鸟。)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当他们听说解放军来了,他们吓得四处逃窜,投降了。他们也很害怕。)

(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然后看到一根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懦夫。)

4、老师总结:鹅自己吓自己。我们不要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情况,要冷静,不要自己吓自己,要想办法自救。

5、像这样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我向我的同学推荐一本《成语故事》。仔细阅读,你一定会有所启发。

初中语文教案万能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3

三。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探究讨论点拨法

2.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有一名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2、联系实际畅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经过“错过”吗?(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谈谈)

3、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及作者)

明确:是否错过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

二、简介作者:

刘心武,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中学时期爱好文学,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年。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学奖),是当代主流作家之一。90年代之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对民间红学的蓬勃起到推动作用。刘心武对编辑,创作上,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开伤痕文学先声,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奖,并由此取得在文坛上的地位。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三、学情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并注意字形。

贻误(yí)憬悟(jǐng)渊薮(sǒu)斑斓(lán)颟顸(mānhān)

咀嚼(jǔjué)情愫(sù)滞涩(zhì)惆怅(chóuchàng)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绝对不会出差错。(万无一失)

(2)、比喻生活的灿烂多彩,意味深远。(斑斓多味)

(3)、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严重的后果。(一念之差)

(4)、形容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失之交臂)

(5)、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力挽狂澜)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1).提出问题:大小错过真不少。第1段,用对话的口吻,说过去一年,又错过许多。第2段,用一个长句举例说明"错过"的事真不少。所举事例,一为购物,二为跳槽,是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所以具有典型性。

(2).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3)三。解决问题: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习惯、品味)

(4)总结全文: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不能错过

2、作者如何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

第3段是一个疑问句,第4段是个反问句,在文中紧相连用,后句以反问的形式,否定了前面的困惑和不解,否定了一般人内心存在的没有"错过"的希望,语意明确肯定。第5段是正面回答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问题。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生总是有得有失,得失本是"人生常态",人有"错过",不值得大惊小怪。第6段,是对第二部分的小结,"没错过"与"错过"是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的见证人,有了它们,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作者在这里用"存活"而不用"生活",存活是生存的意思,多指生命受到威胁后生存下来。第6段不仅小结第二部分,又引出第三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合作交流:

1、文章开头用对话的口吻,说过去一年,又错过许多,并在第2自然段用一个长句举例说明“错过”的事真不少,那么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人生总是有得有失,得失本是“人生的常态”,人有“错过”,不值得大惊小怪。

2、作者在文中分析了哪几种“错过”?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正确对待“错过”?

两种:一种是暂时的错过,还有机会再次相遇;一种是永远的错过,时不复返,机不再来。

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即对待错过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一味的懊悔和失望,要能从错过中汲取教训,为今后的人生积累经验。

六、明辨是非:请判断下面的例子,哪个是“错过”,哪个是“过错”,为什么?

例一:在考试时,有一位同学因为害怕考试不过关,心想:就抄抄书吧,反正老师发现不了。于是拿出了参考书,可当他正抄得津津有味时,没想到却被老师发现了,受到学校公开批评。

例二:曾经有一个英语短文翻译的比赛,我英语很好,然而汉语作文不太好,几经犹豫,我仍没有勇气把自己的稿件投出去。然而,班里一位和我水平差不多的同学投稿并得了奖,我后悔莫及。

3、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1)是否错过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如何对待错过。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错过;(2)错过自有意义,人“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所以必须“品味”错过。

七、合作探究:

文中说“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乎过错”句中的“错过”与“过错”是逆序词,它们的意思是不同的,请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有没有“错过”转化为“过错”或“掌握”的情况,你从中悟到了什么?试说给大家听听。

八、赏析品味:

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语段进行品评。

要求:1、想一想你所品评的这一段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找出你所品评段落中用的较为准确、精炼、生动的字、词、句进行评价、分析。

3、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品评的段落,使大家更好地体会作者的观点。

(1)、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生活。

“抓住”“溜走”两两对照,相得益彰,更加突出了“没错过”与“错过”的常见性。作者以“人生的经纬线”这个比喻来进一步说明“没错过”与“错过”的屡见不鲜,并把“经纬线”拟人化,说它“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

(2)、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的阶段性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最关键最美好的。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3)、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作者在赞扬"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

(作者的这段话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描写保尔柯察金在墓碑前的心理活动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目’碌碌羌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此时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抓住人生的机遇努力向自已的人生车站奋进。)

九、各抒己见:

小东在上初二以前,一直担任班干部。升入初二以后,班上进行班干部竞选,小东听说初二学习很紧张,当班干部影响学习,于是没有参加报名。事后,他看到班干部们工作得很顺心,学习也没有受到影响,面对这次“错过”,他很后悔。如果你是小东的好朋友,你打算怎样开导他呢?

十、小结:

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错过,曾使我们深深的懊悔;错过,曾带给我们沮丧。可是人生怎会万无一失,错过也是人生的常态。错过,让我们在懊悔中醒悟;错过,让我们在沮丧中奋起。错过之后我们不再错过,我们珍惜现在,我们创造未来,作家刘心武说过:“错过,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的格外明艳”。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