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五篇)

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12:35:59
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五篇)
时间:2023-01-12 12:35:59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篇一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意义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健康的身体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这一要求的物质基础。体育活动又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命的健康存在是保证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基本的身体健康之上,健全的大脑是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人要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并得到发展,首先必须有健康的身体。

幼儿时期,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尚未发展成熟,组织比较娇嫩,其物质基础还相当薄弱。同时,幼儿时期又是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的时期,此时正是建立物质基础的关键和有效时期。科学、适宜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正常生长发育,因为体育活动能增加骨细胞营养物质的供给,使骨密质增厚,骨骼变得更加牢固和粗壮,能使肌纤维增粗,增强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力量、弹力和弹性,有利于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从而增强运动系统机能;由于活动时心跳加快,循环加快,呼吸加快、加深,从而增强心脏功能和血管弹性,并能增强呼吸肌力量,增大肺的通气量,提高呼吸系统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从而提高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功能;动作的发展与中枢神经控制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中枢神经控制能力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所以运动不仅能使大脑皮层的抑制和兴奋更加集中,而且能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综合调节能力,使身体运动更协调、更准确、更灵活,从而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发展。由此看来,体育活动对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科学、适宜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神经系统反应灵敏,为接受智育提供良好条件。通过体育活动,幼儿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运动经验,并能使幼儿感知更加敏锐,观察更加细致、准确,还能使幼儿的理解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得到发展。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能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优良品德。参加体育活动既能为幼儿带来欢乐,又能培养幼儿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自信心,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群体意识,使之形成良好的个性,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体育活动中的动作美、姿态美能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塑造健美体格,陶冶美的情操。综上所述,体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对培养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目标与要求

(一)总目标

根据《规程》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有关健康领域目标的精神,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健康活泼,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好奇探究,文明乐群,勇敢自信,逐渐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分目标与要求 1.积极参与运动

通过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培养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在《规程》和《纲要》健康领域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中,多处强调要吸引幼儿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并要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这样,才能实现幼儿体育的总目标,并为其终生体育奠定良好基础。

2.促进身体健康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教学,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逐步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平衡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在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走、跑、跳、投掷、攀登、钻、爬等基本动作能力,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培养正确姿势,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促进幼儿独立生活和活动能力的发展。

3.促进生理健康

在体育活动中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好奇探究、创新意识及坚强勇敢、乐观自信、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儿童心理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在复杂多变的体育活动中,要求幼儿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灵活,记忆准确,以便随时改变自己的行动,这就促使其积极思考,主动创新,勇敢、自信,从而促进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4.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使之在集体生活中,不仅心情愉快,而且学会交往与合作。在室外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更有利于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中,幼儿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还能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节 幼儿园体育活动与健康

现代人体科学和幼儿教育科学研究表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不仅是指幼儿的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包含身体和心理都能和谐、正常地按照人体生长发育规律发展。身体发展包括身体形态、机能、体能、适应能力等方面。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个性、情感、社会性等方面。

体育活动与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和理解这方面的理论知识,能使教师在幼儿园体育工作中寻找到理论支撑或者依据,对实施幼儿园健康教育、实现幼儿体育目标、开展幼儿体育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体育活动与幼儿身体发展

幼儿身体的发展,是一种有规律的自然现象,如果没有特殊的障碍,他们都会自然地生长发育,会长高、长大。但是身体能不能得到正常的生长发育,或者说能否在遗传因素下充分的生长发育,这就取决于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特别是体育卫生保健教育。体育锻炼要根据幼儿身体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来进行。

在幼儿阶段开展体育活动,对他们身体发展将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原理主要是:幼儿通过多次重复的身体练习,给各器官系统以一定强度的刺激,使他们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生物化学方面的适应性得到增强。

(一)体育活动与幼儿身体形态的发展

身体形态是指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包括身高、体重、胸围、头围等,而身高、体重、胸围则由人体的骨骼、肌肉、关节所决定。

人体在运动时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骨骼起着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收缩是运动的动力。幼儿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不断地促进其身体的骨骼、肌肉、关节的发展。

1.体育活动对幼儿身体形态发展的促进作用

(1)适宜的体育活动能加快幼儿机体血液循环,增加骨骼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刺激骨细胞的生长,从而有利于身高的增长。经常进行体育活动还能使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使骨骼变得粗壮和坚固,提高骨的抗弯、抗折、抗积压、抗扭转能力。

(2)幼儿体育活动时,肌肉工作比平时增加,血液供应充足,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储备能力增加。这样能促进幼儿肌纤维增粗,因而使肌肉逐渐变得结实,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工作能力。

(3)体育活动能使幼儿肌肉关节的肌腱和韧带增粗,肌力增加,加强关节的稳固性。2.幼儿体育活动时的注意事项

由于幼儿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运动系统的功能尚不够完善,因此,组织幼儿参加体育活动时,必须考虑“适宜”和“适量”的问题。

(1)应培养幼儿正确的坐、站、走、跑和跳的姿势,多做对称性的动作,使幼儿左右和上下肢体均匀、协调发展。

(2)教会幼儿正确的跳跃动作,脚落地时会屈膝缓冲。尽量选择在草地、沙地和塑胶地上跳跃,避免在坚硬的地面上做跳跃动作。如果必须在坚硬的地面上进行跳跃活动时,则必须教会幼儿轻轻落地的动作,以减轻地面对幼儿身体的震动。

(3)幼儿的肌肉较容易疲劳,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均较差,不适合进行活动量较大的运动或长时间的身体运动;幼儿关节的牢固性较差,不适合进行过度的柔韧性练习。

(4)幼儿关节发育不够完善,因此不要让幼儿玩“斗鸡”的游戏。因为这个游戏是高强度的碰撞,很容易使膝关节受损伤。

(二)体育活动与幼儿身体机能的发展 身体机能是指机体新陈代谢的功能,以及各器官系统的工作效能。身体机能一般是由安静心率、肺活量和血压等指标所反映。

1.体育活动对幼儿身体机能发展的促进作用

(1)经常而适宜的体育活动能使幼儿心血管中的血流量增大,加大血管的弹性和伸缩能力,使肌纤维变粗,心壁增厚,心容量增大,心脏搏动有力,使每搏输出量增加,增加心脏的调节功能,使心血管系统能适应较大的运动负荷和突然的变化。

心脏功能的增强,主要表现为:安静时心率较低、一般活动时心率升高较少;紧张或激烈活动时心率升高较多、活动后心率能较快地恢复到安静状态时的心率等。这些反应都充分体现出心脏的良好储备能力和调节功能。

(2)体育活动还能促使幼儿肺脏参与呼吸,运动时的肺泡增多,能促进肺泡的生长发育,提高肺脏的弹性,使呼吸肌逐渐增强,从而增大肺通气量,促进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3)体育活动还可以改善和提高幼儿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使之灵活、迅速、准确、协调。幼儿经常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过程的不均衡性,促使大脑皮层的抑制加深,使兴奋和抑制更加集中。

2.体育活动时的注意事项

(1)幼儿心肺系统的发育不够完善,心率较快,呼吸率也较快,心肺系统的调节功能较差,幼儿不宜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快速运动和过渡的耐力性运动,如较长时间的快跑、耐力跑和较长时间的追逐跑等,要避免让幼儿在无氧状态下运动。

(2)要逐渐教会幼儿体育活动时呼吸的方法,尽量使幼儿在做动作时与呼吸相配合,不做或少做憋气的动作,如拔河、扳手腕、举重、拉皮筋等。在较大活动量之后,不要立即停止不动,而是应该走一走,或者是做一些放松、整理的活动。不要在尘土飞扬、空气浑浊的地方进行活动,这样很容易将空气中的细菌吸入体内,而造成呼吸道感染或肺部的炎症。教师应该要求幼儿用鼻子呼吸,并帮助幼儿学会如何在运动中使用鼻吸气、口呼气的交替式呼吸方式。

(3)由于幼儿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发展不平衡,对身体的调节能力差。因此,组织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要多样化、游戏化,以引起幼儿的兴趣。要避免单一内容反复练习以及活动内容难度过大、活动时间过长等现象。

(三)体育活动与幼儿体能的发展

体能也称体适能,是指能保证日常生活、学习和运动而又不易疲劳的身体适应能力。它包括基本动作和身体素质。在幼儿年龄阶段,身体体能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各种体育游戏、体操等活动,来促进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力量、平衡、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发展。

1.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身体体能的发展

(1)经常开展各种体育活动,能使幼儿腿部、上肢、躯干等肌肉的力量逐渐增强,并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逐渐增加,促使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也随之增加。

(2)各种基本动作和幼儿体操的练习,能使幼儿协调、灵敏、平衡等素质得到发展。如:钻、爬各种“山洞”、攀登各种“小山”、走各种“小桥”等,都能促进协调、灵敏和平衡素质的发展。

2.体育活动时的注意事项

(1)应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体育活动,来促进幼儿身体体能的发展,绝不能采用成人化和运动员动作训练的方式发展幼儿体能。同时,还要避免进行单一的动作练习,或为发展某一素质而不断重复的身体练习。如,连续推举哑铃发展上肢肌肉力量;用较长时间的保持燕式平衡姿势来发展平衡素质等。

(2)在幼儿体育活动中,不宜通过距离过长的快速跑(25米以上)或耐力跑(300米以上)来发展速度和耐力素质。因为幼儿不具备无氧状态下(耐力)运动的生理基础。

(3)根据幼儿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发育特点,不适宜重点发展柔韧素质,特别是不宜进行专业化、高难度的发展柔韧素质的动作练习,如:纵、横劈叉,下腰,拉升肩关节等动作练习。而应通过投掷、跳绳、做幼儿体操等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来增强幼儿各关节的灵活性及韧带的力量。

(四)体育活动与幼儿身体适应能力的发展 身体适应能力,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随着外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调节各自功能以达到内部平衡状态的能力。自然环境是由山、河、土壤以及空气、阳光、水等物质构成;社会环境则由不同的人群、家庭、幼儿园、公园、商店、马路、汽车,屋内外的各种玩具、家具等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构成。

幼儿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的人,需要经过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期,特别是身体的适应期。要想促使他们身体较顺利地通过适应期,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多“良性地”(科学合理)接触环境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手段。

1.体育活动对幼儿身体适应自然环境的促进作用

(1)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幼儿坚持每天一小时以上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能增强幼儿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对各种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对不利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如:高温、低温、忽冷忽热、闷热、潮湿、刮风、下雨等。通过在各种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体育活动,使大脑皮层对冷、热变化相应地建立起调节反射,做好适应冷热刺激的一切生理准备,从而提高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2)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阳光、水和空气环境中的体育活动,能使阳光中的紫外线、水中的矿物质、空气中的负离子作用于幼儿身体,使幼儿自身抗体产生加快,从而尽快排除和杀灭病菌,保护身体免受侵蚀。有效地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体育活动对幼儿身体适应社会环境的促进作用 幼儿通过室内外各种体育活动环境及幼儿群体、教师等社会环境的不断刺激,引发了身体参与其活动的兴趣,并逐渐地在活动中使身体接触、熟悉这些物体和人群。包括感知身体在空间的位置、控制身体与周围环境中的人或物之间的关系等。如:幼儿通过走、跑、跳、爬等身体活动,使自己能拿到或玩耍喜欢的运动器具;通过各种集体游戏、做体操,能与同伴一起玩耍,等等。这些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幼儿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体育活动与幼儿心理的发展

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而且还能影响幼儿认知、个性、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人在体育活动时,除了身体的运动系统、循环系统等各器官系统参与工作之外,还伴随着与动物不同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不断地得到刺激,就会产生不同智力、个性、情感等各方面的反映,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较稳定的心理。

了解和认识这些理论,对正确、全面地理解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制定幼儿体育活动的目标和计划,组织和指导幼儿体育实践活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体育活动与幼儿智力的发展 智力一般指观察力、判断力、记忆力、抽象思维及实践活动能力的总和。所谓开发智力,就是自觉的有效地促进大脑机能的提高,加强大脑整体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对大脑生长发育阶段的培育。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支配右侧身体活动,并且具有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技能;右半球支配左侧身体活动,并具有整体性、创造性等机能。幼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进行各种身体活动,就可以促使大脑的潜在机能得到开发,使整体性、综合性、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体育活动对幼儿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三点: 1.体育活动为幼儿智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幼儿经常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能提高心肺系统的功能,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大脑供养状况,提高机体对氧的利用率,这些有利于幼儿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从而为智力活动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适宜的体育锻炼,还能使幼儿体力充沛,精神饱满,情绪愉快,在这种良好的状态下,更有利于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2.体育活动有利于幼儿智力水平的提高 体育锻炼能使大脑获得大量的信息刺激,身体运动时产生的各种动作,通过运动器官的末梢感受器传入大脑,提高了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活动的强度、灵活性、均衡性以及分析综合能力,建立起各种复杂的神经联系,使整个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有益于智力水平的提高,例如:快速灵活的动作,能提高大脑神经细胞信息的传导速度;助跑跨跳、跳绳、掷沙包、角色体育游戏等,能使神经细胞之间建立起各种复杂的神经联系。

3.体育活动有助于丰富幼儿知识和运动经验

幼儿在体育活动时,伴有大量的认识活动,例如:他们需要认识并记住身体部位的名称或运动器具的名称,需要理解并学会开展各种体育游戏活动的方法和规则,需要注意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并形成一定的运动表象;需要通过想象去模仿和表现大千世界的事物、人、动植物的活动和姿态;需要学习、理解并运用基本的空间概念(前、后、左、右、上、下等)、时间概念(快、慢等)和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对体育活动中的多种变化迅速作出判断,等等。所有这些体育活动,都与他们的认知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都会促使他们的观察更加准确细致;知觉更加敏捷;知识日积月累更加广泛;运动经验更加丰富。从而使幼儿的注意力、理解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得到发展。

(二)体育活动与幼儿个性的发展

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的个性虽然受一定的遗传因素的影响。但良好的个性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表现和发展起来的,并在生物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地完善。幼儿时期,是“个性”形成的萌芽时期,他们处于怎样的环境,具有怎样的经验,以及外界对他们的态度与评价,将会对其个性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体育活动为幼儿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可以广泛地培育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勇敢、果断、自信、冷静等性格特征。另外,在活动过程中,随着幼儿相互之间交往的加深,幼儿的气质类型也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1.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形成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把自己看成是什么样的人、对自我的评价和对自己的印象称为自我概念,它是一个人的行为倾向及个性的核心。对于幼儿来说,身体活动能力的强弱,将成为他们一切行动或行为的基础。孩子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主要是由其身体活动的能力来决定的。因此,幼儿对自己身体活动能力的确认,就有可能成为其“自我概念”的一个中心。例如:能勇敢而独立地走过较高、较窄的平衡板的幼儿;能比别人先学会跳绳的幼儿;能比别人投中更多目标的幼儿,他们往往会在教师的赞许声中以及同伴们羡慕的目光中感到自己很有能力,从而逐渐地形成肯定自我的概念,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以及良好的个性。教师要在体育活动时,多运用由易到难或难易不同的活动环境,逐渐提高幼儿身体活动的能力,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其感受到教师、同伴对他的肯定,以帮助他们形成和发展“自我意识”,促使自尊心、自信心、自强不息等良好个性的逐渐形成。

2.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

幼儿在体育活动时,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活动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特征。例如:有的幼儿运动时容易兴奋,动作迅速快,但耐力差,准确性差;有的幼儿反应迟缓,动作速度慢,不易激动;有的幼儿对运动表现冷淡,常常处于被动状态,运动时反应不灵活,容易慌张失措,沉默寡言,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表现出来的不同活动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特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来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例如:对于活泼型幼儿,可以让他们多做平衡运动或需要意志伴随的体育游戏等;对于内向型幼儿,可多做各种躲闪跑、跳跃运动以及需要大家协同配合完成任务的游戏等。

好动、好奇、好模仿、好冲动,是幼儿年龄阶段所具有的共性特征。体育活动能使幼儿的这些个性特征充分地形成和发展。教师应在体育活动中,多引导、促进和鼓励幼儿这些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而不应该过多地限制和干涉他们。

(三)体育活动与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

情感是人对其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情绪、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幼儿年龄阶段的行为,最具情绪色彩,当他们得到满足时,就产生积极的情绪——快乐、喜欢等;当他们得不到满足时,就产生消极的情绪——难过、忧虑、痛苦等。

现代心理学家和医学研究已经证明,人的情绪、情感的状态对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快乐、喜欢、愉快等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而忧虑、难过、恐惧、消沉、痛苦等消极情绪,会使人的免疫力下降,有损于健康。

幼儿年龄阶段,给予他们长期的、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有利于他们身体和心理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发展;而长期的压抑、限制或者不适当的表达,会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从而影响身心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发展。如,忧虑症、焦虑症、恐惧症等。而体育活动,则是增加幼儿良好情感体验,消除不良情感发生和发展的最佳手段之一。

1.体育活动能满足幼儿活泼好动的生理、心理需求

3~6岁的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大量的、不停顿的各种活动。幼儿园每天上、下午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既能满足他们生长发育的生理需求,又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感。

2.体育活动能增加和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体验

幼儿园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刺激幼儿产生各种快乐、兴奋等良好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当他们获得成功时,这些良好的情感和成功的体验,会促进幼儿愉快、活泼、开朗、积极和充满信心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

3.体育活动能减少幼儿不良情绪的产生 幼儿参加一定负荷的体育活动,可以使他们体内过多的能量得到消耗,使他们产生满足和轻松的情感。体育活动还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使其不良的情绪得到释放和消除。如,让他们在草地上或柔软的垫子上翻滚;让他们用木棒用力击球等活动,能使他们的情绪、情感得到表达和发泄。

三、体育活动与幼儿社会性发展 人与人的交往,形成了相互之间的集体或伙伴关系,人在参加社会生活中的这种倾向就成为社会性。换言之,社会性就是能过社会生活的人的倾向。

所谓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与人交往,在团体中与别人一起游戏,彼此尊重、分享、遵守规则和纪律等能力的发展。

3~6岁的幼儿,是从家庭向社会过渡的开始阶段。他们通过在幼儿园与同伴、老师、保育员交往,通过看电视、画刊、玩角色游戏以及随老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逐渐接触和了解了社会的不同角色,并逐渐学会了扮演其中的各种角色,他们已渐渐愿意或希望使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能加入到社会中,成为社会的一员。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利于幼儿观察自己、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有利于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从而发现自己的优点或不足;有利于促进自我评价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会与人相处,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交往。

(一)体育活动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3~6岁的幼儿的体育活动,是从以个体为主的活动,开始转入幼儿园集体环境中活动的转折期。他们在3~4岁时,仍保留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各种倾向性体育活动,如他们常常一个人玩拍球、玩沙,对同伴的活动不在意,对合作活动、小组活动不感兴趣,对游戏中的胜负也反应不太积极。然而,随着他们参与集体体育活动时间的增加,以及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教师的媒介作用以及合作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他们会逐渐喜欢参加由角色扮演的以及与同伴、集体在一起的体育活动,对同伴的活动也会给予呐喊和帮助,对集体合作所取得的胜负结果,也反应积极起来,并十分重视。

(二)体育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1)体育活动有利于幼儿集体观念的形成。对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如同进入了一个小社会,有了不同的人与环境。在早操活动中,全年级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随着音乐共同排队做同样的幼儿操;在体育游戏中,全班幼儿都扮成小兔子,一起跳跃着采蘑菇,这些有趣的身体活动有利于幼儿形成集体观念。

(2)体育活动有利于幼儿体验社会中的不同角色。体育活动中的角色游戏,能刺激幼儿对社会中不同角色的认识,如:在“开汽车”游戏中体验驾驶员角色;在“坦克兵与投弹手”游戏中认识和体验战士角色;在救“伤员”游戏中体验救护员角色等。体育活动中对各种角色的体验,有利于提高幼儿对社会的认识,并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3)体育活动有利于幼儿学会与他人友好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伙伴)关系。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幼儿经常做合作的游戏,这些体育游戏活动,不仅增加了个体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而且还易于学会与他人友好合作,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这种意愿的心理倾向和商量的行为就是友好合作的表现。

(4)体育活动有利于幼儿遵守规则,形成服从集体的团体意识。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要求、指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都要遵守各种活动规则。如:拿取体育器材时要有顺序,不能争抢,用完体育器材要放回原处;在运粮路上,如果碰倒“小树”,要扶起来再走。这种遵守规则的游戏活动,有利于幼儿从小克服自己的冲动,学会等待和谦让,这对形成遵守规则的良好意识和行为,对认识和适应未来社会生活中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体育活动有利于幼儿竞争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体育活动中,常常伴随着各种竞争,包括个人与个人、集体与集体的竞争。如:全班一起跳绳看谁跳得最多;看哪组最先运完“仓库”里的“粮食”等,这些体育竞争活动,不仅有利于幼儿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激发他们对参与集体体育活动的兴趣,更能使他们逐渐了解竞争是集体活动、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情,使他们形成竞争意识。

四、体育活动中的卫生与安全

现代幼儿健康科学表明,体育锻炼、卫生习惯、膳食营养和安全是影响幼儿健康发展的一个整体。换言之,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就必须把体育锻炼、卫生习惯、膳食营养和安全有机地结合起来,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要实现幼儿体育活动目标,做到科学性和有效性,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体育活动要与卫生和安全有机结合,忽略了卫生和安全,不按科学的方法锻炼,不仅达不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还会给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带来损害。因此,体育活动中的卫生和安全是科学有效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

(一)体育活动中的卫生 1.体育活动中的卫生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负荷量、活动内容以及动作的复杂程度。运动负荷量由小到大,动作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要求,避免幼儿因不适应较大的体力负荷或较复杂的动作,而产生过渡疲劳或发生运动损伤。

(2)身体全面锻炼原则。体育活动中,应使幼儿身体的各器官系统、各种基本动作和身体素质都得到全面的锻炼。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应多样化、综合化。对各项活动加以科学的整合,而不宜单一地发展。

(3)区别对待原则。在体育活动中,既要考虑大多数幼儿经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活动的目标,又要考虑个别幼儿能力、心理方面的差异,给每个幼儿安排适合其发展水平的活动。

(4)动静交替原则。由于幼儿的身心功能正处在“稚嫩”阶段,不宜进行较长时间的体育活动。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使幼儿活动与休息适当交替,做到一日生活的动静交替和一次体育活动的动静交替。使幼儿在活动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身体的机能状态及时得到恢复。

2.体育活动中的卫生监督

(1)及时调节运动负荷量。运动负荷量(活动量)是指幼儿在活动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它由时间、强度、密度、数量、距离、重量等组成。幼儿体育活动应保持适宜的负荷量,负荷量如过小,就达不到体育活动的预期目标,负荷量过大,容易加重幼儿体力负荷,甚至造成运动损伤。

测定幼儿负荷量的手段,一般采用观察法或仪器测定生理负荷量。根据幼儿园体育活动实际情况采用观察法,教师比较容易实施。观察法是指教师观察幼儿的面色、汗量、呼吸、动作、注意力、食欲等状况的方法。教师运用观察法的时机一般是在幼儿活动中和活动后。幼儿在活动中如出现轻度和中度疲劳则表明运动量适宜,如果出现非常疲劳则表明运动量过大,应尽量避免出现非常疲劳现象。教师可采用增减体育活动、休息、讲评的次数和时间来调节运动负荷量。

(2)预防运动损伤。体育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称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与其他日常生活中的损伤不同。它与活动内容、动作方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应该寻找和总结幼儿活动中产生损伤的因素和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幼儿运动损伤的发生。

1)体育活动前准备活动不当或不充分。准备活动未做或做得不充分,运动负荷量过大,活动开始用力过猛或突然加大负荷量,则容易产生肌肉拉伤、关节扭伤或大脑缺血,产生头晕现象。教师在体育活动开始,应安排轻松、愉快、活泼、运动量较小的肢体活动。2)负荷量过大或突然停止活动。体育活动过程中,负荷量过大,超过了幼儿身体承受的运动负荷或大运动量后突然停止不动、下蹲,则会产生面色发白,呼吸紊乱,头晕目眩,动作不协调,人站立不稳或其它不适。在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过程中,教师应使幼儿的负荷量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后再下降;大负荷量的游戏时间应短暂,让幼儿保持在有氧状态下活动。活动结束应采取放松走,转移注意力、轻松的四肢活动等动作调节负荷量。

3)动作掌握不规范。在体育活动中,幼儿的动作做的不符合要领,如跳跃时膝关节没有屈伸,后脚跟落地,造成膝关节受损和脑部震荡过渡。教师应做正确的动作示范和讲解,并通过帮助、辅助练习等多种手段防止幼儿不规范动作所产生的运动损伤。

4)活动环境条件不良。活动场地不平坦、太滑、太坚硬或留有石块、玻璃、凹洞等。幼儿人数与活动场地比例过高,器材不牢固、有锐角等,这些都是造成幼儿运动损伤的因素。幼儿园应不断改善器材环境条件,教师应在活动前,检查场地和器材,及时排除隐患。

(二)体育活动中的安全

1.教师应重视安全教育与保护帮助

幼儿的骨骼、肌肉、关节以及控制和协调运动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运动的感、知觉较差,动作的协调性差,反应不够灵敏,平衡能力低,再加上幼儿好动,认知水平低,缺乏运动经验,安全观念淡薄,不懂得什么是危险,对各种新颖的动作和运动器材又极富好奇心,都想做活动尝试,如看到皮球就用脚踩上去;看到“荡桥”就想走等等,这样极易发生伤害事故。为此,教师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时,应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幼儿逐渐认识自己身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知道体育活动应如何规范地进行;器械应怎么玩;什么动作不能做,如果做了会怎么样,等等。当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出现危险动作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说服教育和保护,使幼儿逐渐形成安全活动的意识和习惯。

2.幼儿体育活动的自我保护

幼儿体育活动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的培养,一方面通过教师安全教育和帮助,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幼儿自身参与体育活动实践学习,不断积累各种科学合理地开展体育活动的方法及经验。如:按常规取放运动器材,并做到不争抢;用合理的方法玩各种运动器材;会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躲闪,不碰撞同伴;当自己的身体将要被碰撞时会避让,等等。要摒弃那些为避免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安全事故而采取的不正确方法。如,减少幼儿体育活动时间和次数;缩小幼儿体育活动场地;减少体育活动器材;限制幼儿一部分正常的体育游戏的内容,等等。只有重视和完善教师对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和保护,提高幼儿动作技能和活动能力,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才能避免和减少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防止事故的发生。

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篇二

第一节 班级管理的意义

1、____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班级)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____。(埃拉斯莫斯)

3、夸美纽斯的《____》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大教学论)

4、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____”,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导生制)

5、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____。(京师同文馆)考试吧

6、班级管理是________。(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7、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1、班级管理的模式有:____、____、____、____。(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2、班级____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常规管理)

3、开展以____为核心的常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班级规章制度)

4、班级____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平行管理)

5、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____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马卡连柯)考试吧

6、班级平行管理要实施对班集体和个别学生____、____的管理。(双管齐下、互相渗透)

7、班级____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民主管理)

8、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____的力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____精神,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____。(自我教育,主人翁,主人)

9、实施班级民主管理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____;二是____。(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10、班级____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

11、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____提出的,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____为中心的管理。(德鲁克,自我管理)

第三节 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2、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考试吧

第四节 班集体的形成1、班集体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3、____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明确的共同目标)

4、____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班集体)

5、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6、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____、____以及____。(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一定的活动节律)

7、班集体教育活动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主要由____和____两大部分组成,所涉及的内容有____、____、____等。(日常性的教育活动、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

8、____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考试吧

第五节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1、班主任是班级的____、____和____,是学校办学思想的____,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____,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____。(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贯彻者,纽带,桥梁)

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3、班级建设的设计以____为最重要。(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4、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____;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构成了班主任的____。(职权影响力,个性影响力)

5、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

6、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____”的领导方式,二是“____”的领导方式。“____”的领导方式是目前采用得比较多的一种领导方式,这与我国学校教育对班主任工作考评的标准不无关系。(教学中心,集体中心)

7、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篇三

第七章 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专题

[教学目标]:掌握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力量组成以及班级教育力量对学生发展影响的重要意义及协调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与家长协调的方法。[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读本章第一节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讨论掌握基本概念;任课教师的协调,结合案例以老师讲解为主;家长的协调,运用课后的案例以学生讨论为主。

班级教育力量: 指班级环境中影响学生发展的教育因素。班级环境(课堂、家庭、学生群体);学生发展;影响学生发展的教育因素(任课程教师、家长、学生); 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整合班级教育力量。

“ 5+2=0”的教育困惑:5天的学校教育效果在2天的双休日休息之后趋近于0。原因在于,各种影响学生发展的教育因素在教育的方向与内容等方面相互否定所致。

同样的还有“1+1<2”的教育效果困惑。

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教育因素,调动各种教育因素的积极性,从而发挥班级管理的最佳优势,通过管理产生“1+1>2”的教育效应。通过管理,实现教育力量的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第一节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

班级教育力量是指班级环境中影响学生发展的教育因素。班级管理的成效取决于班级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而班级组织目 标归根结底是为了班级成员的积极发展。班级成员的积极发展是班级教育力量影响的结果。

1/影响班级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班级教育力量: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学生

2/课堂是班级组织的重要存在方式。课堂构成了班级组织生活的主要部分。因而课堂是班级组织的重要存在方式。没有高质量的课堂生活就没有高质量的班级组织生活。班级课堂教学的实际管理者是任课教师。任务的转移并不表明责任的转移。这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增加了协调的任务。

3/家庭是影响班级组织生活的要素。学生带着其家庭生活的记忆在班级中生活,从而把家庭的影响带到班级组织生活中来。班级生活与家庭生活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从教育学视角看,学生习得班级生活方式是有价值和意义的生活方式,习得这种生活方式就是发展,否则就是没有发展。班级生活向家庭延伸就是学生成长的延伸。如果家庭生活与班级生活相冲突,那么学生的班级生活方式就会受到影响。要求家庭生活与班级生活方式完全一致是没有意义的,但对学生的发展来说,班级生活与家庭生活相互之间的统一性是基本的要求。

4/班级生活是学生共同的生活。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自教育者、自管理者。班级共同的生活方式不是班级管理者从外部强加的,而是属于班级组织成员自己的。班级组织的生活方式是学生个体自觉的生活方式。成功的班级管理是达成“不管”而“管”。学生在 班级组织共同体中相互影响,学生积极的影响是促进班级成员发展的教育力量。

第二节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协调

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关系的理论探讨。

1/任课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课堂教学同时也是课堂管理的过程;任课老师是班级组织管理团体的成员:任课教师通过课堂而成为班级组织的教育者与管理者。)

2/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的任务(了解任课老师课堂管理情况;指导任课老师进行课堂管理;对任课老师课堂管理提供支持。)

3/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建立协调会制度。如意义、目的、作用、方法等;对任课老师个别指导)

案例1:全国优秀班主任如何做任课老师的知心朋友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任课老师也是班级管理者。二者是否同心同德,和谐相处,直接影响到班级集体的建设和学生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如何做任课教师的知心朋友?

1/主动接触,亲切交流

从接任班主任开始,就要关注哪些老师是自己班级的任课老师,然后,一一碰面交流,表达自己在班级培养目标和班级管理方面的打算,寻求任课老师的支持,听取他们的教学计划和对学生的要求,并在开学时的班会上把这方面的信息反馈给学生。一段时间后,再征求各任课老师对班级的学风、班风、出勤、卫生、座位等方面的意见和 建议。对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要积极采纳并尽快付诸实施。对任课老师提出的优秀学生和问题学生各制定因材施教的方案。还要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状况、兴趣爱好等资料信息提供给任课老师,便于他们快速深入了解学生,有效组织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各方面协调健康发展。

2/将心比心,做好服务

很多任课老师抱怨说:“我不想代那个班的课了,有些学生根本不服管,只有班主任的话才听。”的确,在学校里,几乎所有学生对班主任都惧怕几分,而任课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往往就差一些。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首先要承认这一事实的存在,然后利用平日的周会或班会课,对学生的片面认识予以疏导和纠正。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一样,都是教育者和管理者,只要是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教育指导,都要诚恳接受。

有一次,一位一贯表现良好的学生被政治老师“请”到办公室。原因是上课偷偷地看韩寒的《三重门》。老师和学生一个说看了,一个说没看,各执一词。??班主任一边给政治老师倒上一杯水,安慰他不要生气;一边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让他坐到对面,和他朋友似的谈心。原来,该生崇拜韩寒,觉得政治老师的课枯燥无味,便把书拿过来瞅了几眼,被老师发现了。经过谈心,学生表示能正确认识“韩寒现象”,并主动向政治老师道歉。这样,及时给任课老师解围,维护了他的尊严和地位,保证了老师在以后课堂授课时的良好情绪。

另外,任课老师所需要的各种教辅设施,班主任也应积极帮助准 备,派专人管理,有效地保障每一节课的授课时间和质量。

3/团结合作,宽心为公

有一个班级,学生的英语成绩总是不能提高,老师着急,学生苦恼。班主任专门组织学生开了一次主题班会,邀请英语老师参加,围绕“如何学好英语”展开讨论,达成多读、说、听、写的共识。班主任在平时和英语老师一道督促学生多花一些时间去听、说、读、写,慢慢地,英语成绩有了起色。学生越学越有劲,英语老师脸上露出了笑容,班主任也像吃了蜜似的甜到了心窝。班主任如果自私自利,不管不问,或背后发牢骚,甚至到校领导那儿去给任课老师“穿小鞋”,不仅会和任课老师关系弄僵,还会害了求知若渴的无辜学生。另外,班里每次取得荣誉,受到表彰,或者某位后进生有了转变,班主任总要向学生们强调,这是所有任课老师共同辛苦努力的结果。每逢节日聚会,班主任总是邀请任课老师和学生一起座谈、欢聚。班主任还提倡、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充满鲜明个性的贺卡赠送给老师。有意识创造时机和环境,拉近师生关系,形成一种老师团结协作、真心关爱学生,学生感激、敬重、热爱老师的良好局面。

任课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任课教师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垂范自律。常见有些任课老师之间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儿弄得不愉快,甚至双方面红耳赤地争吵而不回避学生。如此言传身教会对学生产生多么大的消极影响是多么之大!

作为班主任抱着“吃亏是福”的观念,处处以大局为重,以一颗宽容理解之心团结各任课老师,协调师生关系,使班级成为老师和学 生共同的快乐家园。

4/关爱体谅,以情动人

有一次,数学老师的孩子得了急性脑膜炎,住进医院治疗。她又放心不下学生,还要坚持上课。班主任极力劝阻了她,对她说:“你安心去给孩子治病吧!这里有班主任顶着呢。”星期天,班主任又带领几个学生代表,去医院看望她的孩子,她激动得流泪了..孩子病愈后,她便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记得一次,英语老师胃病犯了,坚持要去上课。班主任一把拉住了他,还是那句话“这里有班主任顶着呢”,让他休息治疗。其实,那几天班主任也得了重感冒,发烧,头痛得厉害。每一次都换来任课教师对班级更多的投入和付出。他们说:“如果班主任不加倍努力教学生,别说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最起码,对不起你这个班主任啊!” 案例2:班主任如何调动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管理

班主任除了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性外,还须充分调动全体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形成班主任、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1、积极主动地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 班主任应经常主动地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共同探讨班级管理经验和不足。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智囊”作用,听取任课教师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可以多侧面地了解学生平时的表现。收集各任课教师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整理,找出班上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任课教师感受到班主任 对他们的信任,激发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增强育人意识。另外,班主任应把自己掌握的情况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让任课教师全面了解本班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2/请任课教师指导班级具体工作

班主任请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班级具体工作,班主任不仅可以得到他们的提示和帮助,也能促使任课教师养成协助治班的责任感,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局面。如果任课老师担任过多年的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如何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大课题。在班干部会上,班主任就可以请任课老师作“如何当好班干部”的讲座,班干部受益匪浅。开学初,班上出现了打架、抽烟、上营业性网吧等违纪事件,班主任请任课老师为全班作 “远离邪恶”的讲座,其中分析学生中的一些危险表现及产生的原因,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如何远离危险以及在遇到危险时如何巧妙地保护自己,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更重要的是,有了任课教师的协助指导,学生们感受到了除班主任之外的所有教师的协同教育,也容易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3/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吸引任课教师

让班干部征求学生的意见,用名人名言及画像等将教室简单地“装修”,值日生每天将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使整个教室既整洁又清爽,让师生都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里。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也教得用心。另外,由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每个班都免不了有个别调皮捣蛋、甚至经常与老师顶撞的学生,在任课教师受到这类学生的干扰时,班主任应及时了解情况,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协调好师生关系。

4/请任课教师广泛参与班级的班会、比赛等集体活动 班会、家长会及其它活动要邀请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并提前准备好有关材料,通报给他们,使他们不感到措手不及,不做旁观者,提高任课教师对班级管理的参与意识。任课教师参与班级集体活动,让学生感到老师都在关心他们,都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着想,使老师的教育化为学生前进的巨大动力。另外,在活动中,师生之间也容易沟通和交流,彼此间的距离拉近了,有利于教学相长。

班主任与家长的协调内容,参阅教材中的课后案例,以此案例带动归结总结。

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篇四

建设班集体的意义

如何进行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这一点,是我们作为班主任应该认真思考的。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一个班主任要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就要把集体作为班主任进行教育的一种工具。这话怎么理解呢?做班主任工作我们力求实现对某一个学生以及对每一个学生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从何而来?当然通过教师本人的工作而来——通过和他谈心,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转化了他。但我们要意识到,整个班集体也是教育资源,“集体”本身也会有影响力,也就是说要靠班集体去影响转化班级的每一个成员,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班主任工作原则,当然这个原则也不是我发明的。马卡连柯有一个重要的教育理论,他提出集体主义教育的原则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这个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这个话题——

首先,班主任要善于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班风,要把这个班风营造好。

班风的营造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我觉得从新生第一天报名就开始了,这也就是人们经常强调的,班主任要善于和学生建立良好的、难忘的第一印象。学生进校报名,师生第一天见面,就和老师建立了第一印象,这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它将关系着日后你这个班的集体氛围,就是班风。

怎么营造这良好的第一印象呢?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在暑假里,学生还没进校时,你就应该开始谋划、策划这个班级的建设。换句话讲,班级建设并不是从新生进校开始的,而是在还没有见到学生的暑假就已经开始了——你在酝酿、在思考开学第一天怎么做。

开学第一天,师生第一次见面,这一天也大有文章可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他会非常敏锐,他会在第一天和学生见面的过程当中发现并挖掘学生心灵深处一种美好的东西,并把这美好的东西作为对班级学生进行教育的素材。这体现着班主任的智慧。

要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置于师生平等这样一种关系当中,这让他们意识到,我们和老师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关系。老师让学生给他提建议,要学生给他推荐优秀的老师,学生就是在帮助老师;同时学生是集体的主人,学生要想想自己有什么特长、爱好,能为我们集体提供什么服务。班主任建立的这个“第一印象”,要给学生播下什么精神种子呢?就是对集体的爱和责任感。

良好的第一印象只是一个好的开端,班集体的管理还有很多事要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规章制度的建立。我主张班级要“法治”管理。

“法治”的对立面是“人治”,我总觉得我们现在的班主任工作,更多的时候是班主任一个人说了算。所有的事情,具体工作都是班主任一锤定音。这样做有两个弊端,第一,班主任太累,班主任毕竟没有三头六臂;第二,无视学生的主体精神,无视他们的参与能力,这样班主任很容易出错,因为班主任什么事情都自己做,必然难以保证没有失误。

所以我就提倡要“法治”管理,当然我说的“法治”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好比是打个比方,如果在书面上表示的话,“法治”二字得加引号,因为一个班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立法权。但是我这儿想说的是,班级规章制度应该具有一定的法治精神,它相当于“班级法律”。(班主任)对此,我们班主任应如何做呢?首先和同学们讨论。问问他们,我们这个班是不是也要有一点规章制度?也就是说,有没有必要建立一个班规?可能有的同学说可以,有的同学说没有必要,但是多数同学觉得还是要有一个规章制度,因为每个同学可以互相约束。班主任可以再问他们,那么这个班规由谁制定?学生一般会说,由老师制定。这时班主任应该说,你们错了,既然这个班是大家的,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那就应该是你们和老师一起来制定,而且主要由你们来制定这个班规。然后接着讨论制定班规的原则,然后让每位同学都起草一份班规。

那么,教育该不该有惩罚?我认为:教育不应该没有惩罚,但惩罚不是体罚;或者可以这样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们现在为什么很多人怕受惩罚呢?是因为他把惩罚和体罚划了等号,体罚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惩罚是必要的。教育中的惩罚是什么意思?包括两个方面的惩罚,一个方面是精神惩罚,比如说,作自我批评,作个检讨,还有纪律处分,这些都是精神惩罚。还有一种惩罚是行为上的惩罚,行为上怎么惩罚?就是“强制性的重复性行为”。比如有同学没有搞卫生怎么办?第二天必须重做。在这里,“必须”是强制性的,“重做”是重复性的。我们规定,没有搞清洁卫生或者搞得不好,第二天必须重做。这是不是就可行了呢?还不可行。为什么?因为没人监督也不行啊!所以可以这样规定:“此项由生活委员监督。”这比刚才可行一些了,但还没有做到真正的可行,为什么?万一这个生活委员和这个不搞卫生的同学是好朋友,袒护他怎么办?好,我们又有一个规定,某某同学负责监督生活委员是否玩忽职守,是否坚持原则,执行班规是否非常认真。这就是班级人员的互相制约,这就可行了。

另外,我们在制定惩罚措施的时候尽可能要有“弹性”。比如说迟到的问题,我们不说一学期一次都不能迟到,而是规定:住校生每学期迟到不得超过三次,走读生每学期不得超过五次。这“三次”、“五次”是什么意思呢?这不是说允许你有三次、五次的迟到,而是说我们制定班规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毕竟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原因——比如说生病,在上学路上遇到突发情况了——偶尔迟到,这些应该原谅。这样的规定看起来降低了要求,实际上体现了班规的可行性。如果规定得很严格,比如说不准迟到,那实际上做不到,班规就成了一纸空文。因此,降低要求实际上是在增强班规的“可行性”。

我想强调的是这样的班规有什么意义?第一,解放了班主任。课堂纪律、清洁卫生等具体事务,班规相应规定谁负责,没有做到有处理的办法,不需要老师去一一操心了。那么班主任做什么呢?班主任赢得了时间,就可以真正把时间用于找学生谈心、聊天。很多老师平时忙于繁琐的事务,没有时间关注学生的心灵,现在好了,我们可以真正成为学生的倾听者、沟通者了。

第二个意义是,把学生推向了前台,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实现了真正的民主管理,而且让学生在民主实践当中受到了民主启蒙和民主训练,就是陶行知所说的“让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会民主”。

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篇五

第一章 人员、质量管理 第一节 护理人员管理

一、护理部工作制度

1.护理部有健全的领导体制,实行二级管理,对护士长进行垂直管理。2.护理部负责全院护理人员的聘任、调配、奖惩等有关事宜。

3.护理部有年计划、季度计划、周工作重点,并认真组织落实,年终有总结。4.建立健全各项护理管理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及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5.健全护士长的考核标准,护理部每月汇总护士长月报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6.全面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7.护理质量控制工作

(1)由护理部副主任负责。

有年、季、月质控计划,周有检查重点,有记录,并有改进措施,与奖惩挂钩。(2)护理部深入科室查房,协助临床一线解决实际问题。

(3)每季度进行住院患者、出院患者、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8.教学工作

(1)有各类人员在职的培训计划,并有定期考核、总结。(2)组织全院性的护理业务学习每年不少于12次。

(3)全院护理基础理论考试每年1次,技能操作考核每年1次。

二、护理质控制度

1.护理部质控组职责:

(1)制定完善临床护理工作的各项考核标准。(2)制定质控计划及临床护理工作考核内容。(3)实施检查和考核。

(4)分析并量化考核结果,并向被考核科室反馈考核结果。(5)与临床科室共同提出改进措施。2.质控计划:

(1)全院各病区、急诊科、注射室等科室每月至少检查1次。(2)全院每季进行1次患者满意度调查。

(3)对于一些特殊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等科室每季度综合检查1次。(4)每年规范、培训并考核4项护理技术操作。

(5)每年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急救(cpr)操作考核1次。

(6)随时进行皮肤压疮、患者跌倒、导管脱落、护理差错、输液反应、护理投诉、护理会诊的上报登记。

(7)每月汇总各科室质控检查结果并评出分数。

(8)每月在护士长会上汇报、讲评当月质控结果,提出护理质控过程中存在问题,以使全院借鉴,并制定改进措施。

(9)每月将质控结果与科室护理工作奖惩挂钩,未达标(90分)以下或反复不整改的科室,均实行质量否决。

(10)年终对质控检查分数进行汇总和讲评,对护理质控成绩优秀的护士长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质控差护士长提出批评和质量否决。3.质控方式

检查形式包括综合检查、重点检查、夜间检查、随机检查和加(减)分项目。

1-1(1)综合检查

① 检查护理人员全面执行护理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及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情况。

②检查护理人员对病区各项护理工作的全面了解及落实情况,如:分级护理、专科护理、基础护理、重病人护理、护理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急诊急救管理、护理文件书写、药品管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护士基本素质、服务态度等。(2)重点检查

①每月安排1次重点项目检查内容。如:节日来临之前检查急诊急救工作,夏季来临之前检查消毒隔离工作等。

②每季安排1次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年内对全院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培训和考核。

(3)随即检查:每日护理部队全院各护理岗位的工作随即巡查,检查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护理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

医院护理质量控制组名单:

组长:张春英

组员:卢艳忠 陈 静 陈建华

1、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张春英

5、病房管理:杨秀杰

2、技术操作:卢艳忠

6、护理表格:陈建华

3、消毒隔离:杨晓璟

7、健康教育:陈 静

4、急救物品:包秀红

8、无菌物品:高春梅

三、护理查房制度

1.查房分类: 护理查房包括行政查房、业务查房和教学查房。

(1)行政查房:重点查各科室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科室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

(2)业务查房:查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工作及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情况;查护理程序落情况;查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讨论危重患者及疑难护理病例的护理计划。

(3)教学查房:结合科室护理新技术、新业务或典型的护理病例进行护理程序及护理进展讨论。2.查房次数:

(1)护理部主任每月查房2次,行政查房及业务查房各1次。(2)护士长每月查房2次,行政查房1次,业务查房2次。3.查房要求:

(1)查房前各级护理人员应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如病历、查房用物、护士仪表着装、病房秩序等。(2)查房前各级护理人员应提前阅读病例,了解病例的特点,责任护士报告病例应背述。(3)报病例时对已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应做出自我评价,同时提出需要上级护理人员指导解决的问题。

(4)护理部主任查房应重点讨论疑难病例的护理计划,解决疑难护理问题,随机听取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方面的建议。

(5)护士长查房应对本科危重病人、重大手术病人、病情发生 变化、存在疑难护理问题病人的基础护理、分级护理、专科护理、新技术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对本专业护理新进展给予相应指导。(6)士长查房重点查病人的各项护理程序的落实情况,提出存在问题并结合本专业护理新进展指导护士认真执行。

(7)查房过程中,下级护理人员随时回答上级人员的提问,认真记 录上级提出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8)查房结束后,在结合病人实际的基础上尽早组织落实,无法落实时及时向上级说明原因。4.查房方法及内容

1-2(1)行政查房

①护士长进行精心准备并组织科室内护理人员按时参加。

②重点查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科室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③查房人总结:归纳科室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2)教学查房 ①查房前两天,查房主持人(护士长或护理部主任)将所要查房的病例告知带教老师(责任护士)及全体护生,并将指定护士报告病历,使她们在查房前熟悉病历、治疗及护理过程,阅读有关书籍。

②查房主持人宣布查房开始,全体人员在责任护士引导下进入该病室,主持人站在病人右侧,病例报告人及其余护士站在病人左侧。

③指定护生简要报告病历,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入院时间、主诉、诊断、治疗及护理经过等。

④带教老师查体:包括病人生命体征、眼睑、口唇、皮肤、粘膜、四肢、关节等情况,重点查看专科情况,边查边向护生讲解要领及阳性体征的意义。

⑤结合汇报病历和查体情况,带教老师提问护生所查疾病的相关知识,如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内容(如需执行保护性回避,可回办公室进行)学生回答,答不全或答不上的由带教老师或其他护士补充。

⑥学生有问题可向带教老师提出,带教老师给与解答。

⑦查房主持人总结:表扬学生在查房中的成绩,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要求,阐述所查疾病的新进展及新技术应用情况。(3)专科业务查房

①查房前主持人应将所有查房的病历告知参加查房的护士,并指定重点发言人。

②护士长指定责任护土汇报病历,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诉、人院后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等。③护士长查体:内容同教学查房。

④回办公室后,由重点发言人汇报病人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

⑤其他护土可提出补充及建议,并进行讨论。

⑥护士长总结:归纳病人的护理措施,总结病人的护理质量,提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四、护理执业人员准入制度

1、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人员,必须遵守《护士条例》。

2、护理人员必须持有效护士执业注册证上岗。

3、护理人员必须按规定每五年注册一次。每年参加经认可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其最低学分数为25学分(其中市级以上学分不少于15分)。

4、凡无注册证者,不允许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五、护理部例会制度

l、由护理部主任主持召开全院护士长会议,每月例会至少一次。传达贯彻上级指示,总结和汇报前期工作情况,布置下一步工作重点及护理要求。

2、制定好本工作计划。解决面临的主要问题时,可随时召集护士长例会研究。

3、每年召开1—2次护理人员大会,总结全院护理工作,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同时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以及全省的护理动态。

4、护理部例会时,护士长必须到会,按时参加,做好记录,并将会议有关精神认真传达给本科护理人员,保证会议精神的贯彻执行。

1-3

六、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

为保证病人安全,确保在紧急状态下能迅速调配护理人员到位,特制定在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

一、建立以院长领导下的,以护理部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成员的护理人力应急调配领导小组。

二、报告制度:凡遇到重大、复杂、批量、紧急抢救的突发事件,当班护士应及时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必须马上报告护理部,夜间及节假日向总值班报告。护理部在接到重大急救报告后,立即启动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由护理人力应急调配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各方面的工作,除积极组织人力实施救护工作外,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各科室应本着以大局为重的原则,服从医院和护理人力应急调配领导小组的调配,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

三、对重大抢救工作,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处理。

四、护理部与护理应急调配组成员,长期保持联络畅通。遇到紧急情况时,护理部直接与临床科室护士长联系,安排可调人员及时、有效地上岗。

五、护理部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对护理应急调配组成员进行院内和院外的相关专科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六、具体调配方案,依据专科危重病例数、病情、护理人员缺编情况及对社会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合理配备相应的护理人员,并保证提供优质的护理质量。

七、院内急救程序

⑴ 伤病员来院后,首先由急诊科护士做好应急处理。⑵ 严格执行报告制度。

⑶ 急诊科护士人力不足时,由护理部或总值班调集相关科室护士参加急救工作。⑷ 由医务科、护理部或院总值班负责组织、协调患者的急救、转科等工作。

⑸ 门诊患者、住院患者突发意外情况时,所在科室或就近科室就地进行抢救,并通知相关科室配合抢救,同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协助组织抢救。

1-4 附:紧急情况下人力资源调配小组

1-5

七、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程序

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最 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效地 开展救援工作,及时进行医疗救护,特制定我院护理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领导小组:

组 长:孙 明 副组长:张春英

组 员: 包秀红 杨晓璟 高春梅 陈静 陈建华 杨秀杰

二、主要职责

(1)负责审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应急预案;

(2)负责应急救护方面的重大问题决策,包括人员、设备、药品的调动等;(3)负责组织应急小组成员对需救治人员的现场处理及进一步治疗措施的指导;(4)负责向上级有关部门及时报告事件情况,并请求指导及帮助;

(5)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进行及时调整、修订和补充;

三、责任分工

1.发生事故时,组长负责医疗救护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2.副组长负责对全院护理人员的调动及抢救中护理疑难问题的解决。

3.包秀红负责急诊室的抢救工作,确保抢救室的设备、药品、人员的齐备。

八、新业务、新技术准入管理制度

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应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2、拟开展的新项目应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创新性和效益性。

3、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必须资质证件齐全,并提供加盖本单位印章的复印件备查;使用资质证件不齐的医疗仪器开展新项目,一律拒绝进入。

4、拟开展的新项目使用资质证件齐全的药品,并提供加盖单位印章的复印件备查;使用资质证件不齐全的药品开展新项目,一律不准进入。

九、护理人员奖惩制度

1、奖励制度(分为口头、通报表扬或奖金激励)。

(1)助人为乐,在社会上受到好评,为医院赢得荣誉。

(2)见义勇为,为保护医院财产、疗区安全及患者安全做出贡献。(3)服务态度好,经常受到患者、家属、周围同志及领导好评。

(4)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地杜绝差错事故、护理并发症及护理纠纷发生。(5)认真带教,同学普遍反映好的。

(6)带病坚持工作,主动加班加点,积极想办法为患者解决实际困难。(7)护理质量及服务质量考核均达标的科室。

(8)每年在正式期刊、报纸上发表专业文章,积极参与科研、著书成绩显著。(9)为医院或科室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并采纳后产生一定效果的。

(10)在市级以上卫生部门检查及活动中,表现突出,为医院赢得荣誉者。

2、惩戒制度(分为劝导、警告、通报、经济处罚)(1).工作质量方面

1-6 ①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

②因服务态度不好致病人上访,经调查情况属实。

③因护理工作不到位发生并发症。

④护理部组织的学习、考试及其他活动无故缺勤,或违反考试规定及成绩未达标者。

⑤不能完成正常工作任务。

⑥对意外事故或重大事件未及时报告。(2).护士素质方面

①违反护士仪表规范,上班浓妆艳抹、佩戴醒目首饰。

②穿工作服到医院以外的地方。

③在病房中扎堆聊天、大声说笑;工作时间干私活、看小说、睡觉。

④长时间打私人电话、聊天;迟到、早退、无故不按时交接班;上班使用电脑玩游戏。

⑤在医院内喧吵或辱骂,干扰医院正常秩序。不虚心接受批评、检查、指导。

⑥未经许可在工作时间内擅离职守。不服从调配,临时送假条,致使护士长无法调班。

⑦违反公共道德或礼仪标准,散播错误的、恶意的信息或谣言。

十、新护士录用办法

为确保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医院根据有关规定及医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护士录用办法。1.全日制护理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

2.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资质,并已完成当注册;

3.年龄25岁以下,身高155cm以上,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4.被录用的新护士,由公司人教处负责办理录用手续。其中试用期限为1年;

5.试用期间护理部将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将其安排到相应科室工作,负责进行相应培训及考试、考核;

6.试用期满考核前1周内向公司人教处提出是否继续录用意见。

7.正式录用的新护士自签署劳动用工合同协议之日起,享受相应待遇。

十一、护士管理规定

1.本规定是依据2008年1月23日国务院第20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的《护士条例》制定。

2.本规定所称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护士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本院护理专业技术人员。

3.凡在本院工作的护士,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执业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从事护士工作。

4.从业护士必须按期注册,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为5年。

5.进修护士、实(见)习生必须在护士的指导下协助护士从事临床生活护理和部分基础护理工作。

1-7 6.护士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的身心状态,对病人进行科学的管理,遇紧急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医生不在场时,护士应当采取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

7.护士有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进行康复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的义务。

8.护士执业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医疗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9.护士在执业中不得泄露就医者的隐私,但法律另有规定者除外。

10.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群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护士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参加医疗救护和预防保健工作。

11.护士依法履行职责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12.护士执业违反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的,由医院护理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中止在本院执业,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中止其注册直至取消其注册。

十二、护士职业基本防护规范

为了保证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避免和减少职业危险,特制订护士职业基本防护规范:

一、常见危险因素:

1、物理性危险因素针刺伤或锐器伤最常见

2、生物性危险因素护士在操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其他分泌物,而这些是最常见,又最具有潜在性的危险因素。

3、生理、心理、社会因素护士工作较琐碎,频繁倒班,易造成身心疲惫;另外,人们对传染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和歧视态度,势必影响护理人员的情绪。

二、防护规范:

(一)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规范护理操作各个环节,重视专科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二)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意识。(三)加强护士消毒隔离观念。

(四)医院、科室加强发生职业暴露后支持系统。

(五)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 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排除外界干扰。(六)严格落实自身防护措施,规范护理操作行为。l、切断传播途径的防护措施

①护士在护理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等均应认真洗手,洗手时应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如果手被体液或人体组织污染,应在安置患者于安全的环境中后,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

②戴口罩及防护目镜以防止悬浮在空气中的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吸入和阻止感染性血液、体液、碎屑等物质溅到医务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经常清洗、消毒;口罩 变湿后或被血液、体液污染后要立即更换;口罩应盖住口鼻部,不能挂在颈上反复使用或备用,口罩两面不能混用。

1-8 ③戴手套进行相关操作可以保护患者免受感染,操作中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脱手套后仍需彻底洗手。

④穿、脱隔离衣,正确穿脱隔离衣既可保护工作人员或患者,避免相互间交叉感染,又可避免无菌物品或无菌区域被污染。隔离衣每天更换,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后或打湿后应立即更换。

2、控制感染源的防护措施

①隔离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区携带者,控制感染源的主要措施是隔离,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不同,其隔离措施也不同,不同种类的隔离均应严格遵守隔离原则。

②按规定程序处理污染物及废弃物所有医疗废物,包括一次性锐利器械、各种废弃标本、感染性敷料及手术切除的组织器官等,都应放在有标记的塑料袋或专门容器内,送往规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医护人员误伤或在运送途中流失。

③环境储源的防护措施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是控制感染传播的基础,在有明确感染源存在的情况下,应采取措施进行随时和终末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

护士与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接触密切,极易受传染。因此,通过改善营养,提高自身非特异性免疫力,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主动和被动的特异性免疫力,加强个人防护和药物防护,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改善精神面貌,从而减少职业伤害。

十三、护理人员梯队建设制度

1、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负责制。实行护理部、护士长二级护理管理体制。

2、按照科室、专业、护理人员资质、年龄的需求,根据科室申请,每年分批选送护理管理者及各科室的年轻骨干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新技术、新业务。

3、护理管理队伍建设引进护士长岗位竞聘机制,制定护理管理人才选拔、培养、任用规定,建立护理人才库。规范化培养护士骨干及年轻的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准入标准,招聘的临时护士,学历必须在大专以上,以本科生为优先录用。

4、不断提升护理人员学历水平和知识结构,鼓励并支持护理人员参加学历教育。

5、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弹性管理,实现病房床位数与病房护士人数1:o.4,以保证护理质量、护理安全。

十四、护理工作请示报告制度

1、一旦发生或发现护理行为过失、差错、事故或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相关人员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护理部、医务科、院领导报告。

2、凡出现群体性事件、重大险情、灾情,造成多人中毒、伤亡,必须及时如实上报护理部、医务科或院办公室及院领导,不得延误。

3、特殊重大手术、致残性手术、外宾手术等需在术前2 4小时报护理部及相关部门。

4、凡有下列情况,必须及时向院领导及护理部请示报告:

(1)严重公伤、重大交通事故、大批中毒、甲类传染病及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时。

(2)凡有重危病人、重大手术、首次开展的新疗法、新技术和首次自制药品或剂型改革应用于临床时。

(3)需要紧急手术而病员的家属和单位领导不在时。(4)收治涉及法律和政治问题以及有自杀迹象的病员时。

(5)发生医疗事故或严重医疗差错,损坏或丢失贵重器材和贵重药品及成批药品变质时。(6)增补、修改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时。(7)工作人员因公出差、院外会诊、接受院外任务时。(8)外宾、高干、著名劳动模范和名老中医住院时。(9)病员死亡需要进行尸体解剖时。

1-9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