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浅谈中国会计文化论文(6篇)

2023年浅谈中国会计文化论文(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09:50:06
2023年浅谈中国会计文化论文(6篇)
时间:2023-01-12 09:50:06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谈中国会计文化论文篇一

【导语】本站的会员“hbtxh123”为你整理了“浅谈中国礼仪文化”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什么是礼仪

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总而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 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古代礼仪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

中国礼仪在中国文化中起着“准法津”的作用。中国礼仪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餐桌上的礼仪,待客之道,拜访致礼等。

礼仪的发展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在最早出现在金文里面。在人类发展的最初期,人们对火山,地震,电闪雷鸣等等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也无法知道为什么。认为天地间有神的力量,有鬼的存在。对天地鬼神的惧怕,敬仰。人们就会举行一些形式,用物品来祭拜。从礼字的繁体“礼”可以看出。北京的“天坛”“地坛”就是古代国君用来祭天祭地的建筑。这样就诞生了礼的萌芽。

到了周朝,周文王的弟弟周公旦,应是制礼第一人。春秋末年的.孔子的出现,奠定了儒家学说在传统礼仪文化的核心地位。核心思想“仁爱及人”一直影响至今。《周礼》《礼记》《仪礼》三部典籍的问世,更全面直观的阐述了传统礼仪文化的内容。到了封建社会,礼渐渐被转为礼制,成为了统治阶级用来维护自身利益和地位的工具。代表人物叔孙通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朝仪制礼”;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民国,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四维八纲” 新中国的“五讲四美三热爱”以及对传统礼仪文化的扬弃 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产生崇尚礼仪崇尚文明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改革开放,我国同国际交往愈加频繁,学习礼仪文化知识,不仅体现的是自身利益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展现我国国格,展现我国“礼仪之邦”文明友好的形象。

基本礼仪

仪表礼仪

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女士化妆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

交谈礼仪

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势动作幅度要小。谈话者应保持一定距离。在公共场合男女之间不要耳鬓厮磨,与非亲属关系的异性避免长时间攀谈、耳语。

服饰礼仪

服饰是一种文化,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着装是一门艺术,正确得体的着装,能体现个人良好的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公务场合着装要端庄大方;参加宴会、舞会等应酬交际着应突出时尚个性;休闲场合穿着舒适自然。全身衣着颜色一般不超地三种。

问候礼仪

问候是见面时最先向对方传递的信息。对不同环境里所见的人,要用不同方式的问候语。和初次见面的人问候,最标准的说法是:“你好”、“很高兴认识您”、“见到您非常荣幸”等。如果对方是有名望的人,也可以说“久仰”,“幸会”;与熟人想见,用语可以亲切、具体一些,如“可见着你了”。对于一些业务上往业的朋友,可以使用一些称赞语:“你气色不错”、“你越长越漂亮了”等待。

介绍礼仪

介绍就基本方式而言,可分为:自我介绍、为他人作介绍。

中国传统礼仪禁忌

晚辈不能叫或说长辈的名字,即“避讳”,如长辈乳名叫“狗娃”,则小辈把狗唤作“喜喜”或“犬犬”什么的。

与年迈之人议其后事,只能说“你百年以后......”,忌说“你死了后.......”。

禁止在土旺之日上坟,或在住宅内修造动土。认为太岁当值,动土要犯煞,对家人不利。也有忌土旺之日挖坟下葬的。

忌讳说人“死”。把老人或长辈死,汉族说成“过世了”,“去世了”,“没喽(了)”;回族称“无常了”。把小孩死,说成“糟踏了”。人亡于战事,说“折了”。

忌讳说人“肥”。老人发胖,说“发福”;把成年人肥说“胖子”;把小孩胖说成“憨了”。小孩瘦说“癯(方言读que)了”,忌说“瘦”。

人病危治疗无效,只说“病害输了”,忌说“不得好”。

父母去世服孝(重孝)期间,禁忌外出到别人家去。百日内忌剃头、刮脸、忌洗衣服,忌在院内泼污水。

妇人怀孕叫“身子不空”(kong)或“身子不闲”,忌说“怀娃娃”。妇女行经,说“衣服不净”或“身子不净”,忌说“有月经”。

妇人生小孩坐月子期间,除自己丈夫,其他男人忌讳进产妇房。产妇并忌四十天内出入大门。

孕妇忌入产房、新房、丧房,有的忌看社火。妊娠期忌吃兔肉、骆驼肉,不然说要生豁嘴孩子。

春节时,禁忌女人回娘家过年。

帮助病人翻身,忌说“重得很”。

家中无主男,忌他人男子借宿。

在别人家作客,忌讳吃剩饭,亦忌讳在饭桌未收拾前离开,否则会说“走福”。

晚间到别人家叫门,以扣门环为好,忌讳直呼其名。深山砍柴、干活亦忌呼姓名,均以“唉”、“噢”应和。进村庄忌唱山歌。

做客、请客,有长者在,均忌衣冠不整,斜躺横卧。客人来家,须让先入。客人在,忌骂人训子。

生日忌吃炒面(熟面)、米饭和馓饭。否则认为爱说散话,老人爱唠叨。

对回民当面忌说“猪”,把猪说成“黑羊儿”,把猪肉说成“大肉”。回民对汉民也是如此说。

忌讳妇女新婚三日内不扫地;忌损坏器物。

新春伊始,忌扫地,忌损坏器皿,忌恶语,忌说“骚”,“死”,忌骂人等不吉利话。春节期间,妇女禁忌做针线,此俗今已废。

儿童忌抡舞香火、火绳之类。吃饭时忌敲碗边,忌摸碗内。

路忌拾帽,俗云:“见了帽,打着撂;见了鞋,靸着来”。也忌拾绳,民谚:“拾了绳,跟上隼”(方言读shun)。

忌送小儿衣物给他人,若送,必摘取纽扣。亦忌夜间晾小儿衣物于屋外。

穿上衣服让他人钉纽扣或小缝补时,口内必衔一物。

婴幼儿忌压囟门,忌捏腮蛋,忌搔脚掌心。

母鸡叫鸣,狗夜哭叫,乌鸦落在房顶上或夜鸽子(猫头鹰)晚间在近处鸣叫,都认为不详,要立即宰杀掉或把它撵走。

清明、谷雨、端午节、忌用耕牛。俗云:“耕牛生得苦,只等清明、谷雨、五月五”,意为不使役。

农历逢七忌杀猪,逢八忌宰羊,据说七日、八日分别为猪和羊的生日。

商人忌大清早给人借钱,交谈忌说“折(she)”、“烂”等不吉利话。司机忌讳“翻了”、“翻过喽“之类不吉利话。商人亦忌开市前赊账。

烧瓦窑的说窑事,说“俊得很”或“亮得很”,忌说“红得很”。

打铁的说炉事,说“嫩得很”,忌说“红得很”。

与盲人交谈忌说“瞎子”,而说“麻眼儿”。

与跛子或瘸子交谈,忌说“跛”、“瘸”等,而说“腿胯不好”。

与聋子嫡亲交谈,忌说“聋子”,只说“耳朵背”。

说人年龄忌“九”,若逢五十九,则说六十。

出门看不清路,忌说“没路了”,只说“看不清了”。

旧时游客、酒贩进旅店时说“进店了”,忌说“到(倒)了”。

石匠打磨子,忌说“斜”,(因与“削”谐音,“削”方言为“断”)而说“不端”。

木匠干活砍破了手,忌说“砍烂了”,而说“出血了”或“见红了”。

给晚辈起名,忌讳与长辈重字同音。

有太阳时,妇人忌讳从炕里掏灰,否则认为要生白头发孩子。

亲人离家出外,家里人忌讳马上扫地。

妇人为娘家亲人服孝,首次要进婆家门时,须于门外换衣,并从门前柴火堆上跨进,忌直接进入大门。

客人在家忌扫地,否则有逐客之意。

晚上水火忌出门,忌扫地,否则谓之“除福”。

到别人家去烧纸,忌讳将所买纸张全部拿走,总要留一两张。

给讨饭者施舍,忌讳全给,要留一点谓之“留福”。

中国饮食礼仪

职场办公室文化礼仪知识

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科研项目

探索乡村文化振兴中国路径

浅谈中国会计文化论文篇二

中国礼仪(chinese etiquette),指的是中国的礼节与仪式。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中国礼仪文化,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什么是礼仪

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总而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 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古代礼仪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

生活类包括五祀 、高禖之祀 、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 、军礼等 。

中国礼仪在中国文化中起着“准法津”的作用。中国礼仪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餐桌上的礼仪,待客之道,拜访致礼等。

礼仪的发展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在最早出现在金文里面。在人类发展的最初期,人们对火山,地震,电闪雷鸣等等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也无法知道为什么。认为天地间有神的力量,有鬼的存在。对天地鬼神的惧怕,敬仰。人们就会举行一些形式,用物品来祭拜。从礼字的繁体“礼”可以看出。北京的“天坛”“地坛”就是古代国君用来祭天祭地的建筑。这样就诞生了礼的萌芽。

到了周朝,周文王的弟弟周公旦,应是制礼第一人。春秋末年的孔子的出现,奠定了儒家学说在传统礼仪文化的核心地位。核心思想“仁爱及人”一直影响至今。《周礼》《礼记》《仪礼》三部典籍的问世,更全面直观的阐述了传统礼仪文化的内容。 到了封建社会,礼渐渐被转为礼制,成为了统治阶级用来维护自身利益和地位的工具。代表人物叔孙通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朝仪制礼”;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民国,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四维八纲” 新中国的“五讲四美三热爱”以及对传统礼仪文化的扬弃 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产生崇尚礼仪崇尚文明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改革开放,我国同国际交往愈加频繁,学习礼仪文化知识,不仅体现的是自身利益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展现我国国格,展现我国“礼仪之邦”文明友好的形象。

基本礼仪

仪表礼仪

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女士化妆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

交谈礼仪

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势动作幅度要小。谈话者应保持一定距离。在公共场合男女之间不要耳鬓厮磨,与非亲属关系的异性避免长时间攀谈、耳语。

服饰礼仪

服饰是一种文化,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着装是一门艺术,正确得体的着装,能体现个人良好的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公务场合着装要端庄大方;参加宴会、舞会等应酬交际着应突出时尚个性;休闲场合穿着舒适自然。全身衣着颜色一般不超地三种。

问候礼仪

问候是见面时最先向对方传递的信息。对不同环境里所见的人,要用不同方式的

问候语

。和初次见面的人问候,最标准的说法是:“你好”、“很高兴认识您”、“见到您非常荣幸”等。如果对方是有名望的人,也可以说“久仰”,“幸会”;与熟人想见,用语可以亲切、具体一些,如“可见着你了”。对于一些业务上往业的朋友,可以使用一些称赞语:“你气色不错”、“你越长越漂亮了”等待。

介绍礼仪

介绍就基本方式而言,可分为:

自我介绍

、为他人作介绍。

晚辈不能叫或说长辈的名字,即“避讳”,如长辈乳名叫“狗娃”,则小辈把狗唤作“喜喜”或“犬犬”什么的。

与年迈之人议其后事,只能说“你百年以后......”,忌说“你死了后.......”。

2

页,当前第

1

1

2

浅谈中国会计文化论文篇三

财政部副部长

王军

4月26日,浓春北京。我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及有关单位领导为荣获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十位总会计师们颁奖,对榜样的思索、尊重和弘扬充溢着我的心绪。我深深感到:中国会计之花是如此娇妍,中国会计之光是如此闪亮,中国会计之榜样是如此感人。

我们树立榜样,目的在于鼓舞和激励中国会计人见贤思齐,奋然前行,全面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职业核心竞争力,为大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崇尚榜样,因为他们是时代价值的重要载体,是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他们参与创造历史并引领未来。我们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需要榜样,高速发展的会计行业需要榜样。

我们感谢榜样,因为他们滋养了我们的思想,提升了我们的品格,塑造了我们的目标,指引了我们的方向。这十位中国会计榜样,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成长起来的。正是榜样的力量,让踯躅者前行,让前行者有力,让有力者坚定,让坚定者有恒。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榜样,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榜样。会计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行业,中国会计榜样与其他各行各业的榜样相比,有共性,更有其鲜明的个性。他们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行业人员群体性认同的旗帜,是衡量行业发展的标杆,也是会计专业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结合、中国会计精神与时代核心价值内在统一的典范。

2009评选表彰的是总会计师系列的先进会计工作者,令人倍感自豪的是,这十位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同时还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在当代中国会计发展史上具有开创先河的里程碑意义。这些来自不同战线、不同单位的总会计师,虽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也似乎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对所在单位、对会计行业以至市场经济建设的价值、意义和作用,却是“于无声处起惊雷”,影响深远不可磨灭;他们虽然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但他们身上却蕴含着不平凡的特质,具有动人心弦、撼人心魄、壮人志气的强大力量。

中国会计榜样的震撼力,来源于他们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十位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会计事业的忠诚,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奉献,令人感佩。作为企业负责人的左膀右臂,作为单位财会队伍的领军人 物,作为会计行业的中流砥柱,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耕耘,艰苦奋斗—— —企业决策,有他们的倾心参与;资本运作,有他们的运筹帷幄;价值管理,有他们的匠心独具;海外路演,有他们的叱咤风云;增收节支,有他们的精打细算;人才培养,有他们的无私扶助„„他们创造了骄人的业绩,体现了专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

中国会计榜样的感召力,来源于他们对中国会计精神始终不渝的坚守。我们常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行业也需要一种精神支撑。记得2005年在中国会计学会学术年会上,我提出要锻造中国会计精神:坚持诚实守信,“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根植于心;坚持客观公正,践行“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坚持开放胸襟,注重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洋为中用;坚持开拓创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思路,寻求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可以说,十位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身上,无不闪烁着中国会计精神的耀眼光芒。

中国会计榜样的公信力,来源于他们如家中兄长般的亲切和真实。这十位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生活在我们中间,工作在我们中间,与我们亦师亦友亦同事,一同沉思、一 同困惑、一同探索、一同欢笑。我们见证了他们的付出,他们的辛劳,他们的奉献。他们的事迹因质朴而更显诚恳,因诚恳而更显真切,因真切而更显生动,因生动而更易使人感受、认同和自觉效仿。

在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大势下,中国会计事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魅力的“大会计系统”正在加快形成:会计审计准则取得重大突破,国际趋同持续推进,奠定了大会计系统的基础;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与走向国际协同并进,强化了大会计系统的关键;会计人才战略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强力拉动,领军后备高端会计人才茁壮成长,夯实了大会计系统的重要保证;会计信息化建设再上层楼,添加了大会计系统的羽翼;内部控制建设纵深推进,丰富了大会计系统的内涵;会计指数等一系列理论前沿研究日益繁荣,提供了大会计系统的先导;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增强了中国会计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经济社会进步和会计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培育和树立中国会计榜样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中国会计榜样的不断涌现提供了丰厚的时代土壤!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榜样,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一个坐标;树立榜样,其实就是为了寻找差距,创先争优。当然,榜样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和一劳永逸的,外界环境迅速变化、日新月异,他们仍要不断融汇新知,超越自我。更为重要的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会计人要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能力素质,不断奋力赶超,攀登全新高度。

我衷心希望,所有中国会计人都能以榜样自醒自励,形成学先进、比先进、创先进的良好风尚,弘扬榜样事迹,增强自身素质,凝聚发展合力,更好地履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我衷心希望,所有中国会计人都能自觉弘扬中国会计精神,提高精神境界,熔铸会计风骨,筑牢道德防线,为会计行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我衷心希望,所有中国会计人都能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以更加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动会计事业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努力开创中国会计的大气象、大繁荣!

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为:

王锦友 韦秀长 庄尚标 闫宏

张志芳 张涛

李正明 李明

陈海涛 姜民胜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浅谈中国会计文化论文篇四

周庆广

(中国石化沧州分公司 河北 沧州 061000)

摘要:会计文化是财会人员在长期和工作实践中创造、总结、积淀而形成的各种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成果的总和。它是人类社会文化体系的一个分支,从属于民族文化并由民族文化决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培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探索其丰富内涵、建设途径,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针对中国传统会计文化的特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内涵,就如何打造符合时代精神的会计文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会计文化、时代精神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对会计文化的影响。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会计文化也不例外,应该说,世界上大凡有生命力的管理思想,都是基于本土文化之上的。中国会计文化的形式及其内容也有其历史渊源和路径依赖性,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重于法制。其可取之处是侧重于对会计人员思想的感召,要求会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干好本职工作。其不足之处是造成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无章可循,规章虚设,人治、德治重于法制。就中国传统会计文化伦理特征本身来讲,也是讲求小团体、个人的伦理重于讲求整体伦理。会计行为本身常常为了处理好人事关系不得不牺牲会计的科学性。这些特征证明了我国传统会计文化的松散性,不稳定性、向心力不够,粘合效应欠佳。

2、独特的“墙文化”特征也对会计文化有很大的影响。中国人思想里有一种保守求稳的思想,即一种中庸的思想,大胆的改革创新并不会得到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每个人都想按照现有的方式稳定地延续下去。这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墙文化”特征。年轻的人们在老者们的教导下,按照祖辈们的方式生活,无须进行新的探索,况且在顽固的老者们面前,不必要的冒险是一种异类。中国的企业追求稳定的发展,大多数的改革都会以失败告终。有许多大型企业试图并购国外的企业,但是终因文化的差异而失败告终,其实是一种保守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融合。这种状况同样适用于会计人员,导致会计人员缺乏创新意识。

3、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讲诚实、重信誉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高度的文明,曾经长期位居世界文明的顶峰。孔子在与学生谈论政治时,把足食、足兵和立信作为治理国家的三项原则。当学生问及如果可缺少什么时,孔子说可先减兵;若只有食物和立信,二者可缺少什么时,孔子说可再减少食物,即使挨饿或没有食物也不能没有立信。“人无信不立”,古往今来我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诚实守信的楷模,塑造了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这足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信的重要性。

中国会计文化虽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但改革开放以来,现代会计文化与传统会计文化也有着很多冲突。社会主义会计文化的丰富内涵及面临的问题,是迷失了文化,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各个领域的侵袭,会计领域中一些人爱慕虚荣,贪图享乐守不住道德防线,做假账、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给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会计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必须对会计文化进行发展。如何把优秀的中国文化传统和观念与市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使之有机地融入会计文化建设中去是当前要急需考虑的问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的重构途径

笔者认为,重构会计文化,要突出传统文化对会计人员价值观、道德和职业精神的作用,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同时,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行力,弥补会计法制式刚性制约的不足,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构建和谐的会计环境。

1、建设会计文化离不开社会文化大环境,我们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做好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要将诚实守信做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市场行为,职业生活要自觉做到恪守诚信,抵制唯其利是图,弄虚作假,背信弃义等思想和行为。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高法制执行力。“法治”也是十八大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会计文化体系建设要密切配合法制建设来规范会计管理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法制经济,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更需要有健全完善的法规。

同时,我们要提高法制执行力,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敢于违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3、要积极引入、创新财务管理思想,以先进的管理思想来塑造会计文化。新时期的财务工作者应该从事务性的工作中逐步解脱出来,敢于引进他山之石,把国内外及其他专业的研究成果创造性的运用到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来,创新财务管理思维,以理论研究带动实践创新。创新使思维不固化、不僵化,是保持财会队伍充满活力的法宝,是形成独特进取文化的良方。

4、加速培养一支高素质、现代化的会计队伍。会计工作的主体是人,会计文化发展的源泉是人,培养优秀会计人才,强化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是会计文化之魂。同时,会计文化又通过微妙的作用,以有形、无形的各种方式来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调动广大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使会计群体实现精神文明、从而不断提高会计管理效益。我国现有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因此要尽快通过各种形式,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改变知识结构,提高能力,为企业、为国家把好理财关。

5、加快企业审计制度的改革及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会计所具有的监督职能,是适应单位内部对经济活动进行直接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非代表国家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只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代表企业对经济进行监督。为此,国家有必要大力发展审计监督,打造独立性较强、公正、超脱、高层次的审计队伍,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造就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注册会计师。

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当中国会计事业处于成果倍出、走向世界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反思、寻找、建设适于一个国家民族的会计价值观和会计文化,推动我国会计事业迈向一个更加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的灿烂未来。

参考文献:

[2]王春华.我国会计文化特点和发展历程.现代会计,2011[6]

浅谈中国会计文化论文篇五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谈中国酒文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酒海苍茫,谁主沉浮。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诗宋词,无不飘逸着酒的芬芳,把酒贯穿于整个历史长河之中,使人陶醉其中。

酒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也是改头换面,披花戴星,逐渐成为交易圈里的主食。谈生意,无酒不成席,没那个味不行,对国人来说酒是渗到骨子里去了,饭桌上说的色香味的味就是酒。外国人谈生意不是咖啡厅就是电影院,寻找舒适、浪漫的情调,国人谈生意非得上桌子喝酒,带着文化,一边说着,一边品着,才觉得够味道,能显出美酒英雄,胆气相依。

琼浆玉液的美称只有酒配得上。酒让英雄有了豪气,赌徒有了勇气,歌妓有了妩媚,书法家、诗人有了灵感与洒脱,酒,让整个历史变的雄浑而赋有魅力。

酒,是漫步云端的感觉,是千年文化的传承,切不可烂醉了沟渠。

黄酒与白酒是中国传统的两大饮料酒。黄酒是用“曲”酿造的,制曲的开始年代,最迟不晚于公元前十二世纪;白酒问世是在宋朝以后。相传谷物酿酒起源于奴隶社会。大禹时,仪狄酿出酯酒。禹喝了之后感到香甜,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疏远了仪狄。禹与仪狄的故事不可考,可下面两个例子却能很好地证明圣人的话。

《左传》载:郑国伯有嗜酒如命,并在地窖专供夜里饮酒。子皙带着驷氏的甲兵攻打伯有并焚烧了他的地窖。伯有逃奔到雍梁,酒醒后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春秋时楚恭王和晋厉公在鄢陵打仗,统帅楚司马子反口干想喝水,佣人谷阳拿着酒进献司马,司马以酒当水,结果醉卧不起。楚恭王准备打仗,让人叫子反,子反推辞说有心病。恭王亲自到他的帷幄来请,却闻到酒味,就说:“今天的战事全靠司马,司马却醉成这样,这是要亡我的国家,不顾我的人民,不能再打了。”于是杀了子反,班师回国。

喝酒误国误己的例子举不胜举,酒能害身杀身,面对酒的诱惑,千万要忍耐啊!编纂《劝忍百箴》的许名奎如是说。中国历代较为开明的统治者,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固,社会的安定,从西周以降相继发布禁酒诰命,但收效甚微。喜欢喝酒的曹操也意识到酒会亡国,所以要禁酒。孔融就反问他,为什么不禁女人呢?因为女人也会亡国。曹操哑口无言。“酒色财气”都可以亡国亡身,但显然这不是亡国亡身的必然因素。

凡存在的自然有它的合理性,否则酒也就不能流传至今了。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情、爱情、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歌中经常流淌这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泪的味道既咸又苦,大多为女子所流;酒的味道又辛且辣,大多为男子所饮。两者结合,“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自从有了美酒,它就长久地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并直接影响着人的精神和行为,可以说,饮酒,是人类文化的一个方面。关于酒的文学,有〈〈周书。酒诰〉〉,就连艰涩难懂的〈〈周易〉〉爻辞中也有“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中孚。九二)”,后两句的意思是“我有好酒,我们共醉一场”。诗歌的源头《诗经》里更是流淌着酒的味道:《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小雅。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最有名的当属〈〈小雅。宾之初筵〉〉,大概是详尽描绘筵饮歌舞场面的最早作品了。可不可以这么说,没有酒,也就没有了中国古代的诗歌与诗人,也许五千年的文化,要逊色许多。

“醉是日常生活中的酒神状态,酒神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尼采语)。酒神精神张扬个性,激发精神自由。中国是个“存天理,灭人欲”的国度,倘若没有酒的滋养刺激,不知道要沉闷多少。倘若没有酒的刺激和味觉的牵引,有些传诸百代的好诗好画好字的“神来之笔”,也许永远不会降临。迷狂状态下才会涌现的灵感妙语,如同“潘多拉盒子”里的“希望”,没有酒的刺激,它将被关闭在无意识的深沉结构之中,永无出头之日。

倘若没有酒,屈原也不会说:众人皆醉我独醒。从相对的角度来说,其实这话也可以说成是“众人皆醒我独醉”,否则他也不会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为国而“醉”!假使没有酒,性嗜酒的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如何能写出?真不知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他,外加抚养五个不争气的儿子,还有多少酒喝,也许《饮酒》诗里的“酒”只能是掺了水的酒了。老杜的酒量估计也不错,好友卫八来访,冒着夜雨去剪春韭,端上喷香的黄粱米饭,而且开怀畅饮,“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如若没有酒,“买花载酒”的柳三变也许就写不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就发不出“拟把疏狂图一醉”的慨叹了。“谁说女子不如男”,李清照的酒量自是不让须眉,“东篱把酒黄昏后”,“三杯两盏淡酒”,“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她只能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啊!

对诗歌来说,酒可以刺激神经,可以把诗人带入一种摈除世俗纷扰和功利烦扰的迷狂状态,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这正是灵感爆发的契机,所谓“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恐怕这是诗人喜欢饮酒的一大缘故。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蒙头而睡,醒来后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借得灵机,写下了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起笔一挥而就,不改一字。李白当年奉诏书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写的。

酒对诗人而言可以宣泄情感,浇去心中的块垒, 起到“移情”之效;酒趋阳刚,让人沉醉超脱出世。乡野鄙夫酒喝多了可以发泄到妻儿的'身上,可诗人呢?诗人在清醒的时候往往难于摆脱世俗的得失厉害,因而创造力必然受到束缚压抑。酒酣耳热时则容易实现心灵的解脱、精神的超越。他敢说敢写,敢哭敢笑,任情放纵,无所顾忌,创造力由此获得解放。从“听天由命”到“形而上的慰藉”,作为本体的生命意志的性质变了,由盲目挣扎的消极力量变成了生生不息的创造力量。

酒可以给人以情感的慰藉,激发亲朋故友间的温馨与欢乐。刘伶的《酒德颂》、杜甫的《客至》、白居易的《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李白的《客中作》都是用酒酿出来的。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新酿的米酒,温暖的火炉,在冬日的傍晚,更显出对朋友的热忱。想来刘十九的酒量有限,“能饮一杯无”的邀请表达出对友人的亲切随和;杜甫初到成都无亲无故,忽然有崔县令来访,自然十分高兴,“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客至》),为家中清贫只好用陈酒招待客人表示歉意。唐朝的诗人招待亲朋故友,喜饮新酒,不像现在的人以老酒为贵。但无论新酒陈酒,难得的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热情、平等、友爱的精神。酒在这里起到交流的作用。

酒还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淋漓酣畅地表现一个人的率直天性,豪放人格。曹操是古代诗人中最成功的一个。他身处乱世,以过人的文韬武略终结了汉末的军阀混战。如果没有酒,曹操也不会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慨了。这样的感叹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展示了一代枭雄的阔大胸襟,非一般文弱书生可比。他的诗歌感情慷慨激昂,风格沉郁雄浑。难道不是 “杜康”酒的陶养么?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醉酒后梦语,以潇洒、豪迈、壮烈的语言,表达出强烈的杀敌报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酒甚至可以避祸全身。庄子认为,醉者由于处于精神与肉体浑然为一的境界,无忧无喜,无惊无畏。据说有一次他喝醉了,从疾驰的车子上摔下而不死,就是“得全于酒”;阮籍喜好喝酒,有一次司马懿想和他做亲家,阮籍喝酒一醉就是两个多月,司马懿一直没有机会提出来,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

人生是幕悲剧,但就算人生是出悲剧,诗人们也要有声有色地演出这幕悲剧,不要失掉悲剧的崇高与悲悯、壮丽和快慰。酒是喜剧的酵母,更是悲剧的产婆;酒是诗人的朋友、爱人,是诗人的生命。没有了酒,中国文化的味道不知要逊色多少。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我最喜欢酒文化。酒是一种常见的东西,有人结婚的时候,就要用到酒。

别小看那会让人醉的酒,他可是有许多知识的,比如:评酒知识。评酒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说它是一门技术,是因为我国和世界各国一样,都要采用理论签定和感官签定两种方法来对各种饮料酒进行品评,说他是一门艺术,是因为不同酒的色、香、味、体所形成的风格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和享受,使人“知味而饮。”酒文化简介。酒文化是中华是中华人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里面还有一首诗:饮酒诗,杜甫写的。“山坪如就下青云,气味浓浓香幸见。鸣董走送怜渔夫,洗盏开尝对马军。”“酒的起源”也很有意思。在中国,酒神精中以道家哲学为源头,酒的起源有好几种说法。“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杜康造酒说”、“老帝造酒说”。

酒文化真丰富!

说起国人的饮酒习俗,确实很有趣。婚丧嫁娶,大小聚会,都不能没有酒,无酒不成宴嘛,有酒才能营造氛围,才能酣畅淋漓,增加相互间的沟通和感情,在这样的场合中同样也能显现众生真实的另一面。自杜康造酒以来,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饮酒文化也可谓是源远流长。

酒是什么,是粘合剂?是导火索?是色媒?还是豪情壮志?确实难以定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过饮是可以使人的思维混乱、行为失常,所以,我以为饮酒的最佳度为——微酣状态。

从人们的本意上说,饮酒是件愉快的事,都并不希望过饮,并不希望失态,因此在席间也往往推辞、恳求不已,但国人的习惯好像并不认可推辞和恳求:不饮--失敬,不饮--心不诚,不饮--不给面子,所以更在意劝饮:或命令式的,或诱导式的,或以身作则式的;不饮,或许是因为不胜酒力,或许被理解为不给脸面,或被猜测为心存敌意,因而往往使人左右为难:领导的敬酒不饮,想想后果吧;合作伙伴的敬酒不饮,想想利益的得失吧;长辈的敬酒不饮,想想孝道吧;些许风俗很是让人进退维谷。也于是乎,在半胁迫、半诱导中,酒过饮了。结果是既受了罪又坏了心情。

因饮酒玉成的好事不少,但因饮酒办糟的坏事也不少。接着又能引出酒风和酒德之说,聚众饮酒不可能大家都是谦谦君子、都想法一致。人与人之间,性情不一,雅兴不同,所以很难保证逢聚会就能尽欢而散,极易掺杂强差人意的情形。一场愉快的聚会往往会成为美好的回忆,同样不愉快的聚会也可能没齿难忘,耿耿于怀。

说酒是粘合剂,这有些奇怪,最常见的是,酒前或因客人之间不熟、或因某客人身价高,或因性别不同,大家都端坐齐整,神态较为肃穆,说话也较为谨慎。但是几杯酒下肚,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先是僵硬的面部肌肉舒展开来,语气变得亢奋起来,随之气氛热烈了起来,话语也随意了许多,表情也不是那么冷漠的了,甚至都可以忽视身价、性别的差异,大有恨相见恨晚之状。而每每曲终人散,竟有些难舍难分,更兼分手时喷着满嘴的酒气摇摇晃晃、絮絮叨叨,总是那几句暖心窝子的话。

说酒是导火索,那也是家常便饭,同样是几杯酒下肚,对话语的措辞、语气极为的敏感,对神态的捕捉极为灵敏,几丝几豪都可能引起警觉,引起不快。在酒精的作用下,一些曾有过节的,或在长期彼此关系不佳但尚能保持缄默的,此刻不能隐忍了,于是揭竿而起,拍案怒斥,直至反目,互殴。

至于酒是色媒之说,自古就有之。久已心仪的或者突然而至的性心理,在酒后被激活。在灯红酒绿之下,在迷离的醉眼中,在万般的风情里,于是演绎了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同样也演绎了许多孽缘。

说酒是豪情壮志,同样是几杯酒下肚,典型的壮行酒使人神情飞扬,热血沸腾、豪情万丈,书写出辉煌的壮举。酒能激起英雄的万丈豪情,也能壮起怂人之胆,霎那间的冲动,酿成无数的灾祸,留下惨疼的教训。

饮酒文化与一切事物相同,是一把双刃剑,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于人们如何去把握。陈规陋习当其丢掉,追求文明,传承良好理念或许更加符合人的本性。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酒文化理所当然位在其中,和人的关系极为紧密,几乎人人、家家都要受酒文化的影响。

说中国酒文化,免不了先说说酒的起源。中国酿酒工艺的起源一说是“仪狄始作酒醪”;另一说是《杜康作秫酒》。二位都是夏朝人,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经过曹操写“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咏唱,在世人心目中杜康成了发明酒的祖先,至今流传“酒祖杜康”。众说纷纭,难成定论。

老祖宗研制发明酒本来是供人享受的。家人过大节,朋友聚会,或有庆典活动,共同举杯,开怀饮酒,是欢乐,是喜庆,是祈福,是吉祥。这正是酒文化的意义。中国民间流传“无酒不成宴》。“人生不可没友,宴会不可没酒”。

岁月更替,时代变迁,洒文化被引入岐途,诗经中就记载”厌厌夜饮,不醉不归”,古人就有畅饮通宵不醉不休的记载。曹操写《短歌行》极力倡导“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诗句流传至今,妇孺皆知。河南省汝阳把杜康当酒的招牌,包装箱上就印着“酒祖杜康”。毫无疑问,曹操是中国酒文化的代表人物,是让人多喝酒的鼓吹者,是让人喝酒解忧的榜样。

另一个中国酒文化的代表人物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写了一首颇有名气的《将进酒》,诗中写道“人生得意须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但愿长醉不愿醒”,“唯有饮者留其名”,“与尔同销万古愁”。据说他的许多诗是喝酒之后写出来的。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传说,这句名言也已妇孺皆知。毫无疑问李白是继曹操之后又一个极力倡导人们多喝酒的鼓吹者,是教化世人狂饮烂醉的鼓吹者。本来人在不开心的时候喝几杯酒解解闷,也就是曹操说的“解忧”,岂不知“抽刀斩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因为曹操、李白竭力主张世人多喝酒,喝醉酒,自汉唐以来经历了多少朝代,有多少粮食转化成酒,有多少人以他们为榜样,常喝酒,多喝酒,喝醉酒,由此喝晕了,喝病了,喝死了,酿成了人生和家庭悲剧,使中国酒文化变味变质,酒文化成了“不像话”。据百度网提供的资料,中国各地大小酒厂酿酒所需的粮食超过四川、山东两个产量大省的总和。中国每年喝酒致残的人数达1700万至多,因喝醉酒而丧命的人数达人,触目惊心啊!前些年国家没有苍蝇老虎一起打的时候,不少政府公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几乎天天进酒场,猜枚划拳,喝五吆六,公款大吃大喝。社会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老婆背靠背”。这里特别一提的是古代人喝的酒是用五谷酿制的,喝酒的杯子像牛眼,多喝几杯,对人危害不烈。今天有一些酒是用酒精勾兑的,甚至还有不法商贩勾兑假酒。餐桌上用的是高脚大杯,喝下几大杯这假酒劣酒的人不倒大霉就怪了。

我在一个夜市吃喝大观园看到,有的朋友相约喝酒,由于饮酒过量,失去理智,怒目相向,把朋友当仇人,掀桌子摔板凳;有的醉倒桌旁,随地便溺,丢人失态;有的不醒人世,雇車送走;有的醉态昏迷,东倒西歪,口吐狂言。据我一位同乡讲,他见过两个酒鬼喝酒劝酒的场景,其中一个说,我不敢再喝了,你敢把我怎麽样?另一个劝酒者说,你如果不和,我敢把你头割了。说着就动手,真的把好友头割了。他本人行凶杀人,被警察逮捕,杀人偿命,两个好友因喝酒丢掉生命。本来是友好相聚,结果是酿成了个人、家庭和社会悲剧。我有一个转业回家乡某企业的战友,夫妻只生一儿,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结了婚,因喝酒而丧生,大喜变成大悲。有医学专家说,人喝醉是肝昏迷,喝醉一次等于患一次小肝炎,久而久之积累成大肝炎,酒精把肝脏烧坏了,并发成肝癌、肝坏死,肝衰竭,就要死期临头。

明代作家冯梦龙编著“三言”,不只一次规劝世人“饮酒不醉为最高”。适量饮酒是享受,喝过量了是难受,狂饮滥醉危及生命是悲剧。为了你和家人的幸福,牢记先贤饮酒不醉的名言吧。

作者王子庆,河南郑州居民。

浅谈中国会计文化论文篇六

【摘要】会计文化建设的优秀品质是真诚、信任、友爱和发展。从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塑造会计人员,创造性的转换文化,吸收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革新会计教育,加强会计文化教育等方面论述会计文化的建设。会计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这个沃土。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对会计理念的更新和会计文化的建设不容忽视,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发挥文化作为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作用,更好地为决策者服务是会计文化建设的宗旨和目的。

【关键词】会计文化;会计组织;会计人员;会计文化建设;企业文化

一、引言

会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受到社会形态、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而社会、经济、哲学和人类价值观对会计的影响又是综合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会计文化强调以人为本的会计管理哲学,相对于整个社会文化而言,又是一种亚文化。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都以人为出发点,以文化形式实现会计人员群体的凝聚力。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会计的只能作用。会计文化的基本组成要素为会计物质文化、会计行为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会计文化这四个基础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建了一个多元化,多角度的会计文化体系,为会计组织的和谐健康的发展发挥各种功能和作用。

会计文化作为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旨在倡导、阐释和传播会计理念的文化形态,为会计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深度的精神支撑。实践证明,没有会计文化,就会失去会计的根基,就会失去会计的发展方向。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日益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倡导和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将会对会计事业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能力, 信任对方的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质, 彼此之间没有无谓的猜忌和怀疑。友爱是善良的表现,而善良又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取向。会计人工作在一个平和、愉快充满关爱的环境中, 具有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自身能够热爱所从事的工作, 并处于一种时时被感动的情感状态,克服了抱怨, 和谐了气氛, 愉悦了心情, 最终有利于会计工作的开展。发展应当是全面的, 包括会计人自身的发展, 会计组织的发展以及最终促使会计为之服务的企业能够不断发展。发展是会计文化建设追求的永恒目标。会计组织应当为会计人提供一个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的环境, 不但要使用人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人, 形成一个领导关心下属成长和进步的优良传统。会计文化建设强调柔性管理和人文关怀, 侧重于内隐的精神的, 而非强制的物质的。追求的是一种和谐、悠远、折服、人性、合理、自然的管理过程, 提倡用文化这只无形的大手增强管理的“软约束”, 不提倡至少是不提倡过分的诸如经济惩罚、政治处分等硬性约束和控制。建立和发展会计文化, 已经和正在成为国内外会计学界的共同趋势和潮流。会计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值得探索。

二、如何建设会计文化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

会计文化建设的第一要义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这是进行会计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没有这个前提条件,盲目的去谈会计文化建设的其他措施都是不切实际的空谈。而能否树立其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会计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会计文化建设成败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会计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刘冰(2003)认为,所谓的以人为本的会计文化理念就是要关心会计人,关注会计人,尊重会计人,研究会计人。一个会计组织能否良好运转,最重要受制于这个组织所形成的会计文化。建设会计文化,第一要务是去关心会计人。要善于发掘人性的光辉,要知道晓之以理,更要懂得动之以情,去感动会计组织中的每一位会计人。

感,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处理好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关系。文化管理是更高的管理形态。会计文化建设就是文化管理,在制度管理不到的地方,让文化发挥作为,制度的制定要符合文化的要求,在管理中体现文化。提高人们的专业理论和技能,这才是形成会计价值观念的核心本源。

(二)、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文化在会计时间过程中培养会计人的基础和中心。当前,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各个领域的侵袭,会计领域中一切人爱慕虚荣,贪图享乐,守不住道德防线,以作假帐、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给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加强会计文化建设来提高会计人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方向和行动指南。

塑造会计人员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能力为本位来引导会计人,为会计人员树立一个可以追求的价值目标,激发会计人内心的激情和动力。在这一价值目标的指引下,必须全面提高和充分发挥会计人的能力水平,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培养会计人的高尚道德品质,要从道德批判和建设两方面考虑:既要从反映和维护市场经济对个人发展的积极要求入手,倡导和弘扬适度的个人主义,增强会计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又要从克服和超越市场经济对个人发展的消极影响着眼,加强集体主义,加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的教育,使会计人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三)、会计文化建设应立足本单位的实际

每个单位的会计人员构成、经济环境、管理基础各不相同,这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是各个单位相互区别的标志。管理模式本身并无高低之分,适用才是最好的。在会计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避免简单模仿,要因地制宜,依据本单位的成长轨迹和特征,通过有组织的行为,对已有的会计文化进行总结、提炼、优化和更新,并通过预期未来,使会计人员都清楚自己的工作主旨和运行规律,找到自己行为的方向和精神指南。

朱波强(2004)认为建设优秀的企业会计文化,首先要明确企业优秀会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第二,企业会计文化是依靠企业全体会计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建设和完善起来的,具有群体性;第三,企业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时代特征,企业会计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应该始终坚持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原则,充分吸纳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外来文化的精华,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包括会计制度、组织形式方法等文化内容的创新,才能不断丰富企业会计文化,推进企业优秀会计文化建设,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四)、吸收、借鉴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应当把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和观念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相互发展,摒弃民族虚无主义,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观念,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更需要我们能够创造性的转换传统文化,重新解释儒家思想观念,将其有机的融入到会计文化建设中。传统的诚信原则在会计实践和操作中应当占据每一位会计人的思想,并能得到充分的运用,以抵御外界的诱惑,从而避免会计舞弊现象的发展。

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使西方的法制文化、市场竞争文化、科技文化与传统的儒家文化沟通与融合,形成多元文化相辅相成的互补结构,较好的实现两个文化的转化,使西方文化东方化。更具体的讲,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还必须注意对会计专业以外的其他学科优秀成果加以研究,为我所用。会计人不应局限于单纯的会计知识的学习,应当拓宽知识面,勇于把其他专业的研究成果创造性的运用到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践中来。

推进会计文化建设的创新,应在高起点上,推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不断赋予会计文化鲜明的时代特点。会计文化教育可以走探索式教育之路,而不能采取老掉牙的“填鸭式”教学套路。鼓励学生一同来进行有益的探索,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和见解,而不是封闭他们的思维,障碍他们的心灵和眼界。

1、提高思想认识是会计文化建设创新的先导,要树立会计文化建设创新的主题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2、确定会计精神是会计文化建设创新的关键,会计精神是一个地方的会计文化的核心。不同的地方,养成和确立会计精神的基本过程是有共性的:确立稳定持久的共同目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理念,即关于理想的功能、目标、模式的认识。

3、形成模式是会计文化建设创新的核心。一个地方形成具有特色的模式之日便是其建成了自己的会计文化之时。

会计文化建设所应遵循的原则,是人们通过对会计文化及其规律性的了解,对会计文化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我国会计文化改革与发展重要理论依据。根据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成果,会计文化建设的原则主要为如下几点。

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是指在会计文化建设中,坚持系统思想和整体观点,不断评估各要素对整体会计文化质量的影响,实现会计文化的整体优化。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促进会计文化发展、完善的原则。因此在会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综合性的会计文化建设计划,把握会计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并从整体上来考虑会计文化建设中组织、协调、措施的等方面之间的关系时,要始终保持其整体性。

2.共性原则。会计文化建设的共性原则是指在相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会计组织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自身的文化建设都具有共同的组织文化的性质。在不同时代,不同企业的会计文化中都包含有一些超越自身特点,因而具有共性的价值观念,这是会计文化本身科学性的反映。这些共性的认识虽然还有缺陷和不足,但却是形成真理的基础理念,是构成各种不同会计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互相促进的条件。因此,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尽管内容和形式随着改革与发展的进程而不断变化,但在实践和观念的总结中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基本点却一直保存下来。这也就是在会计文化建设过程中共性原则的表现。

3.持续性原则。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程,尽管一定时期内会计文化会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它并不是停滞不前的。会计文化的建设除了强调自身的历史继承性还要要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因时制宜,不断研究和解决会计文化建设创新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会计文化建设创新从来就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贵在坚持。

会计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宽泛的名词, 随着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在社会方方面面的日益深化, 会计文化这极具行业特色的文化建设工程也必将遵循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 把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结合实际, 通过持之以恒、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影响、激励, 促进会计事业发展和会计职业队伍建设,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