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观刈麦教案设计 观刈麦的教案(4篇)

观刈麦教案设计 观刈麦的教案(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8:54:21
观刈麦教案设计 观刈麦的教案(4篇)
时间:2023-01-11 18:54:21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刈麦教案设计 观刈麦的教案篇一

知识与能力:

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的凝练、生动。过程与方法:

熟读诗歌,体会诗人心境,品析诗词,体会诗歌的主旨。情感态度价值观:

珍惜生活,学会感恩。学习流程:

一、导入:

唐诗宋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之一。在唐诗文化的进展中,不泛卓越的领导人,比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今天,我们再来走进一名领导级的诗人:他是唐诗人中留下作品最多,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备受人们欢迎的“诗王”----白居易。

二、学习流程:

1、作者知多少?

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著有《白氏长庆集》。

早年家境贫寒,对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多有了解。是个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间疾苦,敢于揭露官场贵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诗人。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

我们曾学过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忆江南》等。

2、题目解说:

《观刈麦》是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白居易任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时写的.县尉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需要到民间查访。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

观刈麦,就是看割麦子。

3、检查预习:

①fù()陇黄

②荷()箪()食

③饷()田

④南gāng()

⑤悬bì()筐

⑥吏lù()

4、5、二人结组,互相检查,生范读后齐读。整体感知:

⑴.这首叙事诗描绘了哪些人?哪些事? ⑵.全诗可分为几部分?

6、小组互动,赏析诗句:

要求:⑴口述自己读懂了哪个词语,哪个句子?

⑵小组派代表把最佳成果进行整理

⑶派代表发言,代表发言时,同组成员可以补充遗漏的内容。“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7、思考:

⑴、这首诗重点描绘了哪两个场景? ⑵、这两个场景有什么联系?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

8、小结中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割麦者和拾麦者的艰辛,反映了繁重的赋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不劳而获。

9、拓展: ⑴感悟生活:

繁重的赋税是古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而今天,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的实施力度。即: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目的:今昔对比,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幸福,学会感恩的生活态度。

⑵生活再现:

食堂里,我们经常会看到餐桌上那些零零散散躺着的各种馅饼,有的只是被人咬了一口,有的只是被人吞了夹馅,甚至有的只是沾了点灰尘,就被人扔在那里------有人说,那怕什么,家里有的是钱:有人说,卫生第一,不能吃脏物;有人说,我的地盘我做主------众说纷纭,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请谈谈你的想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能力)

10、作业: 背诵诗歌

宜安镇中学

张素芬

观刈麦教案设计 观刈麦的教案篇二

《观刈麦》教案

主备人 孙秀春 审核人:杨玉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反复吟诵,理解诗歌;

2、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读说结合,读出诗韵,赏析诗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及其社会根源,珍惜今天的幸福

生活。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赏析。教学难点:体会感情、把握主旨。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盛夏季节,麦子熟了,我们用大型联合收割机收麦。可是过去,却是用镰刀来割。今天,我们就走进《观刈麦》,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

简介作者:(多媒体展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成就的一个方面。

教师强调:叙事诗

二、明确目标:(多媒体展示)

知识与技能:

1、反复吟诵,理解诗歌;

2、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读说结合,读出诗韵,分层次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赏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及社会根源。教师明确重难点。

三、朗读:

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读。3.指名读,正音。4.再自由读。5.齐读。

四、整体感知:

(一)提问:(多媒体展示)

1.全诗写了哪些场景?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2.全诗押什么韵?标出韵脚。

(二)学生回答,讨论补充。教师归纳。

五、精读课文:

(一)第一部分:

1.大屏幕出示诗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

2.学生回答后归纳:开头先交代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是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这里,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

经有力地展现出来。

(二)第二部分:

1.出示诗句,引导学生理解内容。

2.学生回答后归纳:一个贫妇人怀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穗。为什么要来拾麦穗呢?因为她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穗充饥。

(三)第三部分:

1.出示诗句,引导学生理解内容。2.学生回答后归纳: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最后的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六、赏析:

1.出示问题:请用“ 写出了 ”的句式,说说哪句诗或哪个词写得好。

2.教师示范:“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句写得好,为了早日将粮食抢收进仓,劳动人民不顾炎阳灼晒,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争分夺秒,拼命干活。其中“惜”写出了劳动人民的一种反常心理,耐人寻味,令人心酸。

3.学生自由发言。可能说到的句子: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写出了当时 租税之繁重,百姓生活之困苦。“输税尽”点出了劳动人民辛苦劳作却一无所有的根本原因。

“少”、“倍”写出了劳动人民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

“吏禄三百石,风晏有余粮”写出当时官员(统治者)的不劳而获,与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劳作却一无所有形成鲜明对比。

“愧”、“不能忘”写出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写出了农民在烈日下田间劳作的艰辛。„„

七、总结:

学生齐读全诗后,教师总结:《观刈麦》表现了农家生活的艰难,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八、巩固练习:(多媒体展示)

1.交代本诗背景的句子:——,——,——,——。

2.表现“人倍忙”的句子:——,——,——,——。3.表现劳动人民劳动艰辛的句子:——,——。4.表明劳动人民矛盾心理的句子:——,——。5.描写贫妇人拾穗的动作的句子:——,——。6.揭示贫妇人贫穷的原因句:——,——。

7.表明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句子:——,——。

8.作者在诗中深入所写对象的内心,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的环境下近乎变态心理的句子:——,——。

九、拓展练习:(多媒体展示)

1.写出古诗词中描写田园风光的完整句子。2.写出古诗词中表现劳动艰辛的完整句子。

3.写出古诗词中反映百姓辛勤劳作却一无所有的诗句。

整理归纳:拓展练习内容

反思:名句赏析,赏析点要全,内容分析结合主旨

观刈麦教案设计 观刈麦的教案篇三

《观刈麦》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白居易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重点实词。

2、诵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和写作手法,学习赏析诗歌。

3、体会劳动的艰辛,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工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之事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涵着感情。

二、整体感知:

1、“观”,看的意思。“刈麦”,割麦子。题目交代文章内容。

2、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领导人之一。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的口号,主张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强调内容与形式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他的讽喻诗反映了中唐社会广泛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实践了他自己的理论主张。感伤诗中的《长恨歌》《琵琶行》是两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3、《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4、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三、细读品味:

这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讽喻诗。诗歌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的“不事农桑”而“吏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

1、开头先交代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是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这里,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

2、接下来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穗。为什么要来拾麦穗呢?因为她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穗充饥。

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

3、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最后的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四、教师小结: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朝不保夕了。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诗的最后发议论,这是白居易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才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难道不应该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吗!赋税是皇帝管的,白居易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诗歌描写了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六、板书设计:

观刈麦

农民艰辛——赋税繁重——官员生活舒适

————深切同情。

观刈麦教案设计 观刈麦的教案篇四

初中语文《观刈麦》教学设计

王雅

重庆外国语学校

王君

北京市人大附中西山学校

【教材分析】

1、《观刈麦》是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第二十四课《古代诗词三首》中的一首。是中学教材中极少的体现民生,关注农民生活,表现了知识分子良知的文学作品。

2、《观刈麦》是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它通过描写麦收季节农民的艰辛劳动和凄惨处境,表现了知识分子对农民的深刻同情,对社会现实的深入反思,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3、《观刈麦》属于古体诗,相对普通律诗和绝句,诗歌比较长,生僻字也相对较多,有一定的阅读难度。

【设计理念】

本课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属于导读课型。在媒体的应用上属于媒体支撑型。在网络平台的使用上属于网络交流学习型。这堂课尝试在熟练应用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媒体的支撑和网络平台的辅助,带领学生进入到诗歌学习的美好境界中去。

【学情分析】

1、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未来班的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他们几乎对平民生活一无所知,对农业生活更是极度隔膜。他们不仅缺少最基本的农业常识,而且对农民的生存状态完全不了解。

2、七年级的学生还比较欠缺读懂一首诗歌的基本方法。读诗还停留在诗歌意义的表层次上,缺乏深入的思考,更不能联系现实生活来进行知性的阅读欣赏。

3、他们普遍爱诗,对古典诗歌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良好的解读和巧妙的引导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激情。

4、他们天真善良仁慈,虽然远离生活但是渴望了解生活。通过文学作品走进真实的人生是他们的愿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理解《观刈麦》的大意。

2、了解诗人白居易的常识。

3、初步接触读诗的基本方法。能力目标:

1、准确而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用形象的富有细节的语言描绘诗境。

3、用自己的语言感悟诗情发表评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关注底层农民的生活,理解底层农民的痛苦,激发热爱底层农民的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过程与方法:

1、三步读诗法:读懂诗歌—— 读懂诗人—— 读懂社会

2、综合应用诵读法、联想想像法、联读法、对比法等方法。

3、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认真预设并且充分关注课堂生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大意,了解作者情怀。教学难点:激发共鸣,反思社会。

【教学资源】

1、语文课本

2、白居易的生平介绍和其他表现民生的代表诗作

3、部分“不识民生”的文学作品

4、多媒体课件

5、wiki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1、师展示投影,请学生思考,和学生简单交流。

投影展示

• 我们每天都要吃的大米和馒头来自于什么植物? • 这些植物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

• 收割之后要经历些什么程序才能够成为可口的食物?

投影展示

• 你知道什么是刈麦吗?为什么要刈麦呢?

2、师投影展示历史故事,请生读。

投影展示

•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晋惠帝,外面闹饥荒,有人向他报告灾情,说老百姓饿死很多。他反问道:“食物没有了,那么老百姓为何不吃肉粥呢?”

3、师投影展示诗歌,请生读。

投影展示

农家·颜仁郁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4、师投影展示下面诗句,请生读,并请生想像:终于等到了一年的丰收,此时此刻,农民们会如何呢?学生的想像一般与诗情大异,由此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投影展示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第二部分:热身运动

1、师投影活动要求。

投影展示

• 按照自己的理解,声情并茂地大声诵读全诗两遍,把全诗分为三层。• 边读边思考: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的初读感受。

2、师请三位比较优秀的学生起来组合诵读,各自负责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老师稍做点评。要求学生在书上批注层次。

3、师请一组学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自己的初读感受。

4、师投影告诉学生一般读诗的三个境界。

投影展示

读诗三境界 • 读懂诗歌 • 读懂诗人 • 读懂社会

第三部分:读懂诗歌

1、师投影学习要求,生自主活动准备。

投影展示

• 认真倾听同学诵读前十句。

• 哪一句诗最拨动你的心弦,请说明原因,请设计诵读。• 你认为在这些诗句中最能表农民生活之苦的词语是哪一个?

2、师请学生代表动情配乐诵读。

3、师请学生到讲台上发言:哪一句诗最拨动自己的心弦。要求学生说明原因,而且展示诵读。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是该部分的核心环节,教师一定要相机引导,巧妙对话,指导诵读,力求全体学生在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中都能有具体的收获。教师的点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农民忙到什么地步?你在35度以上的高温下踢过球逛过街吗?忙碌的这一家人是不是最可怜的?还有谁更可怜?教师要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比较中引导学生读懂诗歌。重点指导学生反复读好关键句: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4、师导引学生讨论:你认为在这些诗句中最能表农民生活之苦的词语是哪一个?(1)学生自由发言。

(2)师展示投影,请学生朗读。师用《卖炭翁》中的名句引导学生理解《观刈麦》中最动人心魄的一个句子。

投影展示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3)重点敲打“但惜夏日长”中的“惜”字:先请学生找出这个词,然后板书这个词,接着请学生用“惜”组词,请学生判断选择诗中之“惜”是哪个意项⋯⋯最后师在黑板上画第一颗泪珠,板书归纳:农民苦

(4)指导学生动情诵读,要求读出农民辛苦割麦心理的纠结、变态、劳苦和惶恐,感受农民的艰辛。

第四部分:读懂诗人

1、师投影展示活动要求。

投影展示

• 声情并茂地诵读最后三句,读三遍。• 读注释。

• 扩写诗题《观刈麦》,把三个字变化为血肉丰满情感丰富的一句话。话中诗人的形象要鲜明。

2、生朗读和默读。

3、师请学生扩写诗题《观刈麦》,把三个字变化为血肉丰满情感丰富的一句话。要求话中诗人的形象要鲜明。

(注:这是本部分的核心环节。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发言的点评一定要凹凸有致,要鼓励学生,更要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发言。在学生不断的发言中力求凸现白居易的形象。)

4、师顺承学生发言,引导学生了解白居易这位伟大的诗人。(1)投影展示《琵琶行》名句。简单解释。请生读。

投影展示 •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2)师投影展示,稍作讲解。

投影展示

•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人称“诗魔”或“诗王”。由于“家贫多故”,十一二岁便颠沛流离,接触了人民的苦难生活。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六朝以来的“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写下了许多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追求诗的平易畅达,相传没有文化的老妪也能听得懂。(3)师画第二颗泪珠,板书归纳:诗人痛

第五部分:读懂社会

1、师投影展示学习要求。

投影展示

请同学们进入苹果wiki平台“青春之语文”《观刈麦》学习页面,默读白居易的《卖炭翁》和《缭绫》二诗及其翻译,并且在平台上机打自由发表留言。留言主题为:从这些诗歌中,我们看到了怎么样的社会现实。请注意:努力用文学的语言表达。

2、生进入信息学习的平台,阅读并写作。

3、请学生先自由浏览留言,交流写作成果。

4、请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注:这个环节教师的点评也非常重要。要力求做到:点评针对性强,引导学生努力用文学语言表达,教师巧妙串联起学生的发言,不断完善诗人的形象深化学生对诗情的理解。)

5、师归纳总结:在黑板上画第三颗眼泪,板书:社会伤

第六部分:小结

1、师投影《悯农》诗二首和《烈日炎炎似火烧》,请学生配乐动情诵读。

投影展示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2、师小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孩子们啊,但愿你们从这些诗中读出悲悯的情怀,读懂农民苦,诗人痛,社会伤,但愿你们拥有“珍惜”之心,“怜惜”之情。但愿你们不要成为那不知百姓疾苦的公子王孙啊!

教学反思

一、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来实现中国古典诗歌的教学,这是一项美丽的事业。古典雅韵如何成功与现代技术结合,其最佳对接方式是什么,最佳对接点在哪里,这些问题本来就是古典又现代的。《观刈麦》是一次朴素的尝试:当用则用,可以不用就坚决不用,要用得既谨慎又大胆。

二、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有效呼应和融合。《观刈麦》的教学动情点爆破点应是思想的唤醒和情怀的熏陶。而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没有沉迷于此:作者的基本情况、诗歌的基本理解、关键词语的锤炼琢磨、诵读的准确到位„„总体来说,这堂课的知识底座还算比较扎实。加之板块鲜明,线索清晰,不管从知识积累,还是从能力训练上来看,在这堂课上,学生都不会是只有一笔“糊涂账”。

三、需要进一步改进之处:

1.板块可以更凝练。“热身运动”可以融合在“读懂诗歌”中。课的外部形象,越清瘦越精神。现在还稍显臃肿了。

2.课件的制作艺术性还不够,wiki页面设计还不漂亮,课件上可以适当添加麦收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这项劳动。作为中年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是我的软肋,需要继续学习和不断提高。

3.课堂点评的功力还需要提升。有时候还不够凝练,点拨的力度和准确度都需要再上层楼。

4.写作任务的设计缺乏层次性。应该在任务设计上从写一个词、到写一句话,最后到写一段话,呈现出明显梯度。如何这样分层设计任务,学生的收获会更扎实。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