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舒婷诗歌作品(5篇)

2023年舒婷诗歌作品(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5:15:22
2023年舒婷诗歌作品(5篇)
时间:2023-01-11 15:15:22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舒婷诗歌作品篇一

学完中国历代爱情诗词赏析,从中对爱情了解了不少。体会很多,古代人对爱情有的也有忠贞不渝,有的也有海枯石烂,更有失信于爱情,在外寻欢。

谈恋爱我是外行,但谈论恋爱我还可以。其实象我这样的年龄站在这里与你们探讨这个问题我总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似乎谈恋爱应该是年轻人的专利。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有些人来讲,他们一生都在谈恋爱,比如,少年人有早恋,青年人有热恋,中年人有婚外恋,老年人有黄昏恋。世界上一些大人物在这方面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象雨果、歌德、罗素、萨特、郭沫若、郁达夫、李敖,毕加索也可以,希腊船王奥科西斯等等。雨果5岁就开始谈恋爱,歌德80多岁的时候还爱上了一个18岁的姑娘,生命力真是旺盛。而且有些人生来就似乎是为谈恋爱来的,比如徐志摩、叶塞宁。这些人好象都是男生。不过女的也并不逊色比如伊莉莎白泰勒、索菲亚罗兰、奥黛丽赫本、玛丽莲梦露、乔治桑、莎乐美、刘晓庆等。

其实在爱情上我们中华民族其实是一个早熟的民族,得出这个印象是我读《诗经》的结果。这种早熟可以分三个方面,一是情感模式上,我们的老祖宗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基本上完全具备了我们现代人所具有的所有的爱情情感模式;一是我们古人对待爱情的态度上十分成熟深刻。这与同时期的西方相比,非常明显。这种成熟深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忠贞《柏舟》、对对方的尊重《关睢》、认识到美好的爱情可遇不可求《汉广》《蒹蕸》、爱情要以物质为基础《木瓜》、《静女其姝》。(西方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的故事。)一是对于爱情的表现,也非常之成熟。诗经的高度的艺术成就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从中国古代历史的角度看,爱情悲剧多于喜剧。从文学角度来看,爱情喜剧多于悲剧。二者合起来,单纯从数量上看,是喜剧多于悲剧。如果从对于人们的震撼力来看,悲剧要远远大于喜剧。

从这门选修课中,了解了许多悲剧,例如:《节妇吟》、《无题》、清朝的红楼梦等,这些作品里所展现的爱情悲剧基本上或则是美丽的爱情不能成就美满的婚姻,或则是男子始乱终弃,或则是恶势力硬生生拆散爱侣。

再说喜剧,简直可以说数不胜数。唐传奇里的有一些;元杂剧里有一大批,明戏剧小说里有一大批;聊斋志异里有一大批。最著名的有西厢记、牡丹亭等。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喜剧的剧情结构给人的感觉都是一个模子。

感情需要用心去维护 用心经营啊 爱一个人,要了解,也要开解;要道歉,也要道谢;要认错,也要改错;要体贴,也要体谅;是接受,而不是忍受;是宽容,而不是纵容;是支持,而不是支配;是倾诉,而不是控诉;是难忘,而不是遗忘;是彼此交流,而不是凡事交代;是为对方默默祈求,而不是对对方诸多要求;是浪漫,但不要浪费;可以随时牵手,但不要轻易放手。爱一个人,爱到八分刚刚好,剩下的两分要用来爱自己

爱一个人最为重要的是尊重他(她)自己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她)全身心的把精力投入到为自己的理想事业的奋斗中去,并督促他(她)充分利用好,完全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在彼此相处短暂的空间里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同甘共苦,为彼此的理想事业添砖加瓦,为共同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正所谓如今的爱情是要双方进行的,只有一方付出,结果很显然。所以要守住真挚的爱情,就要一起奋斗,为你们的未来努力。

学生:朱玉麟

学号:2012512137

院系:农学院植保系

舒婷诗歌作品篇二

浅析舒婷其诗歌理念

学号:1004220241 姓名:闫康俊

指导老师:丁燕

摘要:舒婷是二十世纪70年代末,中国诗坛的重要人物,她和同时代的顾城,北岛,梁小斌等以不同于前人的创作风格开启了中国当时诗坛的“朦胧诗”的高潮。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中唯一的女性诗人,舒婷既有与其他几人相同的创作理念,也有其自我独特的视角。《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等作为舒婷最广为传颂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映了舒婷的诗歌理念,且这种理念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中国当代的部分人群。

关键词:舒婷,诗歌理念,平等自由。正文:

自“五四”以来,新诗的出现使诗歌的创作更加自由。当代的中国也涌现了大批优秀的新诗创作者,然而男性垄断中国诗歌界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并未得到改观。除了零星的几个女诗人的出现,大部分的优秀诗歌都出于男性之手。直到上世界70年代末期,舒婷的出现,像一只燕子,预示着女性诗歌春天的到来。

(1)充满国家意识的诗歌理念:

舒婷作为新中国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的诗人,虽然免于战火和革命斗争的洗礼,但却经历新中国最黑暗的时代——文化大革命。这段经历对于这一批诗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许多诗人的生活由此被烙上深深的时代印记。其中食指的发疯,海子和顾城的离世等,对诗坛都是极大地打击。然而面对过去痛苦的经历,舒婷却选择了不同于他们的,但更加积极的生活,她的诗歌创作变的更加热情而非消极。她曾回忆说:“‘四人帮’倒台后,我们真的觉得祖国有希望了,在工厂的流水线上,我手上干着活,脑子里写着诗,弄得手上全是泡。写的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可以从这首诗歌中看出,在经历了那段黑暗时期的舒婷,在文革结束初期的创作是充满了家国的意识的,并没有选择消极的生活方式。同样文革的这段经历也逐渐促生了她后来倡导的自由的诗歌理念。

(2)倡导自由的的诗歌理念: 舒婷在一次媒体采访时曾说:“文革刚刚结束,中国处于一个转型时期,文坛还存在‘假大空’的风气,诗歌还停留在歌颂式、口号式的审美水准上,有很多人写文章甚至画漫画批评、抵触朦胧诗„„”可见她对于四人帮的文化专制的是有着强烈的抵抗与不满。四人帮的专制文化制度就是只准文学有一种存在形式,致使中国的文坛诗坛一片口号式歌功颂德的氛围,完全没有个性的自由和独立的创作环境。有读者曾援引马克思的话:“你们并不要求玫瑰和紫罗兰散发同样的芳香,但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

舒婷作为70年代末的诗人冲破了文革的束缚,把思想主题从政治领域扩散至人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从群体走向每个人的内心。逐渐地,个体又重新被重视。个人情感可以堂而皇之地登上诗歌的殿堂,并更加突出且占据主要地位。视角的从外到内的转变,从群体到个人的转变,使得诗歌开始偏重自由独立,反对诗歌崇高化,反对诗歌中政治诉求的强加,在语言,节奏,韵律上作出了许多新的突破同时也破除了之前的骈文复苏逆反的潮流,仿佛是近代诗歌的一次“新古文运动”。“为什么丹红不能表现悲哀,黛青不能表现欢乐,为什么太阳只配朱砂,除非消灭光线吧。我决定不给丰收以金黄,不给希望以翠绿。”由此可以看出此后的诗人对诗歌的自由化,散文化追求。

在谈及现下的诗歌,说起赵丽华的“梨花体”,舒婷说她并不认为诗坛不景气,相反她认为这是一种文本的尝试。她说诗歌永远是年轻人的事业,只要有年轻人在,诗歌就永远有它的作者和读者,现在有很多年轻人的诗让她感到望尘莫及,她觉得超越才是诗歌传承的重要原因。她认为现在的中国,谁都可以说自己是中国最好的诗人,诗歌成为全民之事是一个好现象。从她对现下诗歌卓越而不拘泥的认识,也可以看出她对诗歌自由化的倡导。(3)呼吁女性意识的觉醒:

在代表作《致橡树》中,舒婷这样写:“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在漫长的封建时期,封建的纲常礼教的压迫对女性的独立人格的极大扭曲,形成了女性对男性的根深蒂固的依附心理。舒婷认识到,即便是在上世纪70年代这种观念在中国最广大的女性中仍旧不能得到废止且越来越有复苏的趋势。《致橡树》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其中深切地反映出舒婷对当代女性地位的新的认识,强烈的驳斥了过去陈旧的男女观念,所以就当时而言,舒婷的诗歌是充满了女性意识的新时代诗歌。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致橡树》能够成为舒婷最广为流传的诗作,且一直传颂至今,正是因为她的诗歌所创造的木棉的形象能够深入人心。《致橡树》宣示了舒婷追求独立平等的男女爱情观念,提出了崭新的女性姿态,要求女性不应再作为男性的附属而存在,呼吁了女性意识的觉醒。现代女性追求的独立自由的个性观念也一定程度受到了这首诗歌的影响。可以说舒婷对现代女性的独立地位及平等爱情观念的影响是重要而深远的。

除了诗歌理念,舒婷诗歌中的语言也是非常值得欣赏的。舒婷认为,就像绘画是光和色彩的艺术,诗歌一定是语言的艺术。她说,她写诗,甚至有一种语言上的“洁癖”。本篇限于主题,不再叙述。

综述来讲,舒婷是中国近当代诗歌史上重要的一位女性作家。她的诗歌理念也得到广泛的传播,对当代中国起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

《一种演奏风格:舒婷自选诗集》——作家出版社。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孙绍振《诗刊》1981年第3期。《舒婷:那个时代永远不会回来了》——《山西晚报》谢燕。《舒婷:呼唤女性诗歌的春天》——吴思敬。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舒婷诗歌作品篇三

《舒婷诗歌》教学设计文字稿

舒婷诗歌在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宝贵的足印。她的诗歌传达了“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的女性觉醒,宣告了“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独立的爱情宣言,引起了阵阵的喧哗与骚动,成为了新时期诗坛的重要景观。她的诗歌至今仍感动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很多,因此我把舒婷的诗歌作为我授课时的一个重点。本节课是王泽龙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另配有朱栋霖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在备课过程中参考了洪子诚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舒婷思想历程,及中学语文教材的部分内容,把舒婷诗歌的情感世界作为分析重点。

本节课的授课时间为50分钟,是以语文教育专业的岗位需求为中心,以增加学生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文学审美素养为依据进行设计的。授课对象是语文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只是还不够深厚,不够系统,而且学生存在惰性,缺乏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实践的意识,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的督促和对实践活动的有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更多采用目的驱动、启发、提问等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课件展示),并制定了教学重点与难点(课件展示)。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情景导入:我在大屏幕上展示三个词语:人生、命运、爱情。曾经有人用这三个词语做了这样一个比喻“人生是一场倾盆大雨,命运就是把漏洞百出的伞,而爱情是伞的补丁”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都在吟咏着爱情,从对“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苦苦追寻,到“执手先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到“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一代一代人在演绎着爱情的悲欢离合。什么是爱情的真谛,什么样的爱情才是值得我们追求与拥有的呢?让我们来一起走近舒婷,去聆听与感受舒婷对爱情的诠释吧。

用尽量优美的语言,引发学生对美的渴望,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此前提下,进行教学任务的操练。主要是结合舒婷诗歌《致橡树》《神女峰》《双桅船》这三首诗歌的分析,提高学生品评作品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的引导。在这一环节中,结合作品选与诗歌朗诵的音频先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在初步感知诗歌的基础上,介绍给学生品评诗歌的常用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意象,结合诗歌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丰富的情感世界,最后提

问并归纳。(课件展示)

《致橡树》一诗中诗人用木棉与橡树作为意象,为我们构建了理想的爱情:不仅要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还要“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云霞虹霓”,不仅“要有红硕的花朵””与你众生相依”还要“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神女峰》是对要求女性从一而终的封建节烈观的彻底背叛,在诗人的眼里,神女的生存意义不仅仅在于供人们瞻仰,也不应该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的春江月明”,因此诗人在结尾以强大真挚的情感宣告于世人“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双桅船》一诗中以岸和船的相依相离,书写了离愁别绪,但更多是航进,是为了理想穿越黑暗走向黎明的坚定,留下了“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的经典名句。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分析体会舒婷诗歌的情感世界,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地爱情观与价值观,因此在学生实践的环节中,我设置了两个题目:

1、品评《惠安女子》。(此时大屏幕给出舒婷的《惠安女子》,要求学生结合前三首诗歌分析的方法,分组讨论)

2、思考题:你是如何看待校园爱情的?(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敞开心扉,结合实际,谈出个人看法,并注意在学生发言获遇到困惑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最后小组展示与个人发言、学生教师点评。

学习舒婷诗歌,分析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舒婷温柔中透着坚强,徘徊中含着执着。学习舒婷诗歌,不仅能使学生懂得爱情的真谛,也能让学生认识到,爱情固然美好,但在人生中除了爱情,还有更多值得追求的,父母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就让我们鼓起爱的风帆,去追求,去奋斗,去克服困难完善自我。送给大家一句话:“埋怨环境,天昏地暗;改造自我,天高地阔”

作业布置: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爱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写作能力,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请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或一篇文章。

舒婷诗歌作品篇四

论舒婷的作品

摘要 舒婷创作的诗歌具有明显的个性。在她的诗中有着独特的女性见解,读来也别有韵味。她的诗歌时而柔美时而刚毅,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本文就要从她的诗歌的创作背景,意象的刻画,女性意识的表达,人生的感悟层层递进,以此来解读舒婷的诗歌创作。

关键词 舒婷 诗歌 创作 意象 女性意识 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年生。著名女诗人,与顾城,北岛,梁小斌同为朦胧派诗人,也是其中唯一的女性。她外表不惊艳却能给人一种明丽,端庄的感觉。她的诗歌正如她身上的气质,她有着自己独特的女性思想。她的大部分诗歌的创作所处的年代正值“文革”刚刚结束。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她以独特的诗歌创作方式写下了一篇篇优秀的诗歌。

诗歌的创作与她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她的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年幼的她就开始经历一段艰辛的时光。她读书读到初二,文革就开始了。1969年,17岁的舒婷才上初二就被下放到闵西山区插队。1972年返回厦门,先后做过纺织工人,灯泡厂的焊锡工。社会的大变革使舒婷的诗歌有种美丽的温情和淡淡的忧伤。面对历史长河中林林总总的诗人,读到她的诗歌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独树一帜的美丽。她诗歌里的柔美感源于历史和社会。在她的生命里,她的青春是在文革当中度过的,作为**年代的诗人,她没有绝望和悲哀,而是勇敢地面对和乐观地生活,用她不屈的信念执着自己的诗歌事业,她的诗充满着爱的激情,她歌唱祖国,在《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表达出爱国主义情怀。而由于悲剧性时代的烙印又使她的诗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在《船》中呈现着美丽的忧伤的基调。生活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舒婷依然将诗歌当成自己最宝贵的精神支柱,她的付出是有回报的,她创作的诗歌被很多人传唱。

意象的创作

舒婷有很多诗,它的诗中有很多意象,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舒婷的《致橡树》,它读起来是那么柔美,词语确是那么铿锵有力。在它身上,我看到了两种美妙,有女性的柔美,男性的刚毅。读来那么有旋律那么有气质。

舒婷的诗多用意象,《致橡树》中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一组

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体现着具有新的思想的女性之美,她脱弃了传统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舒婷除了《致橡树》,另外一篇朦胧诗的代表作就是《双桅船》。

《双桅船》也是诗人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表现人性的作品。不同于《致橡树》的是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起。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

诗人以她细腻的文字,运用象征的技巧,把诗歌完美地表达出来,使这些诗成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女性意识

舒婷创作的诗歌有强烈的女性意识。作为传统知识女性,2000年,吴思敬《舒婷及:呼唤女性诗歌的春天》一文就道出“她的诗歌“渗透了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指出“舒婷对女性意识的张扬是全方位的。《致橡树》是女性人格独立的宣言,《神女峰》是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那么《惠安女》则体现了对中国当代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

其中她的诗歌中有一段是我最喜欢的,她对女人的描写深刻细致“孩子的眼泪是珍珠的锁链/丈夫的脸色是星云图/家是一个可以挂长途电话的号码/无论心里怎样空旷寂寞/女人的日子总是忙忙碌碌”“我们就是心甘情愿的女奴/孩子是怀中的花束/丈夫是暖和舒适的旧衣服/家是炊具、棒针、拖把/和四堵挡风的墙/家是感情的银行/有时投入有时支出。”(《女朋友的双人房》)

诗人写的是不仅仅是一个女人的琐屑的、平凡的人生经验,而是渗透着一位成熟女性对生命的感悟。描述了一位兢兢业业为家庭为孩子的女性。综合以上描写女性的诗歌,从中可以看出舒婷对女性地位,精神自由的渴望。

人生的感悟

除了有象征意义的诗,舒婷表现自己人生感悟的诗歌也有不少。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舒婷的《致大海》“任你是佯装的咆哮,任你是虚伪的平静,任你掠走过去的一切,一切的过去—— 这个世界,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 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舒婷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象征着变幻的生活,生活象征着汹涌的海洋”。她笔下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大海有涨有落,有风暴,有平静;它多变,并不完美,但它真实。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能感觉到生活的起伏—有悲有喜,各种滋味。同时又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静寂,就像在感受自己的内心。舒婷所阐述主旨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我觉得人要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她的这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表达了人面对生活要心胸豁达,极积向上的人生真缔.结论

舒婷作为中国当代诗人的代表,她那些优美感人的抒情诗写出了整代人的心声,她的诗歌受到无数读者的喜爱,深刻地影响了一代青年。从创作背景看,舒婷的诗是那个黑暗时代下新的启明星。从意象的创作看,舒婷的诗具有独树一帜的象征韵味。从情感表达看,舒婷的诗有自己独立的女性思想和爱国主义情感。从人生感悟的角度看,舒婷的诗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体现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她是朦胧派中的瑰宝,她创作的意象丰富了文学形象。舒婷成就了舒婷,她是读者心中一位高洁的女神,是历史天空中一颗璀璨的恒星。我喜欢舒婷,喜欢“舒婷式”的诗。

舒婷诗歌作品篇五

古诗词的鉴赏及解题技巧

古代诗歌(古典诗词)是文学作品中文字最精练,内涵最丰富的艺术形式之一。对古典诗词进行鉴赏和评价,是高考的一个基本点,也是一个亮点。古诗词所抒发的都是人之常情,文字较容易,切入点较小,回答起来应不是很难,但学生答题的结果是年年失分较重,究其原因,应是学生答题不够规范,泛泛而谈,易露要点,只能大致上做到整体 “意会”,而做不到“言传”到位。

下面我从两个部分来谈谈如何做好诗歌鉴赏题。

第一部分:领悟诗歌

要想真正理解古诗词,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几个步骤。

一、抓住意象,把握意境,弄清基调,分清类型。

鉴赏古诗词,首先应当明确,作者是通过什么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意

象,即被赋予了特定意义的事物,如杜鹃,往往代表着思乡;柳与留谐音,与留恋有关;月亮与思乡念家、思念亲人、盼望团圆有关;雁与乡愁有关„„了解通过这些意象所创设的生活图景(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意境,而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愿和客观事物的形、神水乳交融后所产生的艺术境界);知道作者是如何将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相融合的,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明快高亢还是阴暗低沉,是喜悦欢愉还是凄苦悲凉,是豪迈壮观还是闲适淡雅„„最后根据诗词内容

将其大致分为五类:

1、咏物言志诗

这类诗歌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借景物来表达自己高远的志向,一种是表达自己高洁的品质。如唐·李忱的《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这就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诗中描绘了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艺术形象——瀑布,作者就是借瀑布的形象,表达出自己一往无前的豪情壮怀。又如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其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要香如故”,也是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高洁的品格。还有,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也是借苔不为环境所限依然青春焕发、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苔不为自己弱小而自暴自弃、敢于争先的品格,寄托了自己自适其乐、不甘示弱,高雅俊洁的人格精神的。

2、送别诗

送别诗或是叮咛对方、劝慰对方,或是表达一种依依不舍之情,或是表达别后的思

念等等。如2002年全国卷语文试题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设题是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我们知道,“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

别之词。本诗中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即“折柳曲”的省称)诗所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漂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诗人正是通过“折柳”(即“折柳曲”的省称,柳又与留谐音)来表达惜别怀远之意,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3、怀古诗

这类诗主要是凭吊古代的人和事。对人,表达缅怀之情;对事,抒发昔盛今衰的感

慨。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战争诗和思乡诗

一般来说,战争诗中除了有一些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阔主题的少数诗词

外,大多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前者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后者如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5、闺怨诗和羁旅诗

这类诗大多与妇女有关,有的是通过写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离愁

别绪,忧郁伤感,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有的是写妇女对在前线

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如辛弃疾的《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二、赏析语言,辨明风格,分清抒情,理出手法。

我们知道,不同的作家,使用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新,有“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质朴,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丽,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灵和“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含蓄等等。正是这些体现了作家卓尔不群的风格,如李白的飘逸豪放,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平易,杜牧的清新俊拔,李贺的奇谲险怪,李商隐的精工绮丽„„读唐诗就要分清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社会政治不同导致的诗风的巨变,同时还要注意田园诗和边塞诗的差别;读宋词就要弄清柳永和苏轼在词的发展中的地位,知道辛弃疾是一位文武全才、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不能驰骋疆场、因而词作中充满着悲愤之气的爱国志士;要知道李清照的词分为前后两期„„还要知道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区别。

不同诗作风格迥异,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方式来抒发情感的呢?其实很简单,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就是直接抒情;类似“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就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还包括借景抒情(也可叫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等。

我们要明白,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往往是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

来表现的。而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对比、象征、衬托,其中艺术手法中包括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反语、双关„„理解这些手法,有助于披文入情。

第二部分:答题技巧

光对诗歌有了以上总体大致的把握还不够,在具体的做题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一般来说,高考诗歌鉴赏题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对诗歌“字”的考查。这种题型我们称其为“诗眼”题型。

这类题的设题方式:①对诗中的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②找出诗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一个(或两个)字,并作简要分析。③该诗的某联中有的版本用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题指导:我们知道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追求一字传神。我们要品味出所炼字的妙处何在,但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将其放回原句中,结合整首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答题技巧:①首先肯定好不好,或肯定哪个字更好。②接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意义。③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出好的字在句中所展现的画面、意境。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例①:

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一切景语皆情语”,该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是

、。请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词语是 含、卧。诗人对自然景物不是客观地描摹,而是将它赋予了人的情态。这两个字不仅写出了花的娇弱姿态,也透露了它们的满腔的愁怨,让人喜爱,让人怜惜。

一、对诗歌中句意的考查,我们称其为句意型题。

这类题的设题方式:①诗的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某一句(联)的理解或赏析。解题指导和答题技巧:诗句往往有两层意思——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要结合全诗,指出其表层意思,有时要挖掘出其深层含义,同时要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例②

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整首诗最震撼心灵的诗句是哪一句?说说它为什么震撼心灵。参考答案:后两句震撼心灵,它们形成强烈对比,一方已成河边白骨,一方还在思念心上人并在梦中与之相会。灾难已经降临思妇头上很久了,她仍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是真正的悲剧,使人一洒同情之泪。例③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夜坐(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注]张耒自幼有雄才,仕途坎坷却十分刚毅。

孔子云:“诗言志。”请结合三、四两句具体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

参考答案:在霜风凄紧之时,几叶寒桐迎风抖动,不甘凋零,作者以桐叶自比,表现了积极斗争的人生态度。

二、考查对整首诗意境的把握,我们称其为意境型题。这类题的设题方式:①诗中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②解释诗中某一联的意思,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③整体感悟全诗,简析某两句是如何创造意境的。

解题指导:意境就是诗中通过意象所营造的艺术境界展现出的诗的韵味,其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是诗词鉴赏中的核心。意境主要有物境、情境、意境三种。答题技巧:①先找出诗歌中的物象、意象。②运用联想和想象,用诗一样的语言将诗歌的画面描绘出来。③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点明意境特点,如:清新质朴、凄凉悲怆、冷清孤寂、闲适淡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等。④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给人什么样的启迪等。

例④ 观 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狩猎的活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其中的一幅画面。

参考答案:风呼弓鸣,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在渭城岸边涉猎;平原草枯,积雪消融,鹰眼锐利,猎物很快被发现,马蹄腾跃,奋力追踪而至。

三、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把握,我们称其为“主旨型题”。这类题的设题方式:①关于这首诗的内容,有人认为这样,有人认为那样,也有人认为兼而有之,你认为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②这首诗明写眼前之景,暗寓历史沧桑。请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加以赏析。解题指导:我们知道,诗言志,诗歌最终是要抒发感情表达志向的。因而分析诗歌的主旨要结合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社会意义。答题技巧:①先分析具体的诗句的内容,看其具体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有什么深刻含义。

例⑤ 甲 汴河曲(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乙 汴河怀古(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水殿”“龙舟”,是当年运河竣工之后,隋炀帝率众出游乘坐的船。

⑴甲、乙两首诗同为怀古之作,但起笔却不相同。试根据诗意,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甲诗从描写汴水春色入手,用柳堤飞花映衬隋宫的荒凉颓败;乙诗从议论隋亡的原因着笔。

⑵甲、乙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所发感慨是否相同? 参考答案:甲诗从眼前景引发吊古伤今之情、历史沧桑之感,触景生情,重在抒发昔盛今衰之感。诗的后两句寓意深刻,即是哀而不鉴,只能使后人复哀今人。乙诗则是因事兴感,看似为隋炀帝翻案,但有了第三句,对亡国暴君批判得就要更为严正,更为强烈。

四、对诗歌语言特色的考查,我们称其为“语言特色型题”。这类题的设题方式:①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②赏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解题指导:答这类题,不可只突出个别字运用的巧妙,而应对整首诗的语言风格进行品味。回答时也应多用形容词,如简练传神、凝练雄浑、沉郁顿挫、豪放雄奇、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入木三分、对仗工整、语浅旨远、亦庄亦谐、平白如话„„答题技巧: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话,准确概括语言特色。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①谩:空,徒。②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③三山:古代传说中在渤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关于这首诗的风格,清人黄蓼园说:“无一毫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你认为这首诗具有怎样的风格?请结合有关内容解说。

参考答案:这首诗的特点有二:一是浪漫主义色彩。词中与天帝的问答,乘风飞向仙山都体现了这一特色。二是豪放风格。天接云涛的气势,星河竟帆的壮阔,大鹏展翅的雄姿都体现了这一特点。整首诗表现了女词人才华得不到施展的苦闷,对现实的不满,充分反映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五、对诗歌手法方面的考查,我们称其为“技巧型题”。这类题的设题方式: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如何抒发情感的?有什么作用?解题技巧:我们要明确,诗人抒发情感,往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这种手段就是表现方法(也叫表现技巧)。常见的表现手法分三类:

ⅰ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ⅱ 描写手法:主要有a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常见的是以

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景写哀情等等);b对比;c象征;d白描;e虚实相生„„

ⅲ 修辞手法:比喻、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等。

答题技巧:①准确指出诗中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③诗人运用这种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题旨。

例⑦

阅读白居易的《白云泉》,回答问题。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首诗所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本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写景喻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以云水激起的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例⑧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①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箫管”“朱门”在诗中各指什么?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了两类人在天大旱下的不同行

为。“箫管”指吹打乐;“朱门”指富贵人家。②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不平的不满,同情贫苦人民,憎恶为富不仁的统治者。

高考的诗歌鉴赏,设题方式主要有这么六种。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我们做题过程中一定要赏析完诗歌后有的放矢地答题,千万做到“问什么,答什么”,不要漏掉要点,力争做到答题到位、规范、不丢失。要灵活变通,力求准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