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五篇)

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4:25:33
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五篇)
时间:2023-01-11 14:25:33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篇一

——马鞍山七中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汇报材料

马鞍山市第七中学

二〇〇九年十月

一、学校基本情况

马鞍山七中建于1964年8月,占地35196平方米,建筑面积13600多平方米,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0余人,在职教职工150人,专任教师合格率100%,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以上。学校坐落在城市新区中心,拥有以华东地区首家倾斜式校园天象馆为代表的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合理的布局、绿色的校园,以及人性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构成了美丽的校园,令人赏心悦目,充满现代气息。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把“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秉承“求真求新”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办学为民、科普特色、发展创新”的办学方针,把科普教育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按照“课堂普及、活动延伸、科研先导、质量为本”的思路,大力开展科普特色教育,不断追求新高度,提高办学水平,学校从一所昔日城郊结合部的薄弱学校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先进学校,2005年11月被安徽省教育厅正式批准为“安徽省特色初中”。

几年来,我校先后获得了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人才幼苗培养基地、中国少科院科普基地、安徽省少年科学院二级分院及会员单位、创建教育实践基地、全国地理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推广厂(事)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档案管理省一级先进单位、马鞍山市首届文明单位标兵、马鞍山市教学研究基地等荣誉。学校办学水平逐年上升,已连续五次获得两年一度的马鞍山市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学校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市公办品牌学校。

二、主要做法

我校对实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高度重视,以省、市两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考核标准”为标准,不断努力,使得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去年底,市地震局、市科协、市教育局联合启动“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工作后,我校根据自身科普特色的实际情况,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进行责任分解,形成了校长书记决策,分管校长牵头,各部门组织实施,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落实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机制,制定了方案,使得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按照“宣传先导,课堂普及,打造阵地,凸显活动”的创建思路,不断实施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其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宣传先导,营造“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

今年初我校就启动了“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首选的是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在这过程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开了“四会”,即行政办公会、全体教师会、全体班主任会、全体学生会,通过这四个会议进行各个层面的宣传动员。二是利用校园载体宣传。即:利用校园电视网、广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宣传平台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比如:今年3月份出了一期《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5月份在“5.12”活动期间分别出了一期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栏和黑板报,进行了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面的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也进行了不少次数的防震减灾宣传,通过这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校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二)课堂普及,让学生人人受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注意发挥课堂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让学生受到深入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在这方面我们安排了“四种”课堂,一是专门安排地理老师对初

一、初二各班级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课,每学期不少于两节,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预报和自救互救知识。二是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电教课,下雨天学校大课间活动不能进行,我们就利用学校电视网组织学生在班级观看科普教育片,其中我们有意识地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片,让学生观看,通过视觉效果让学生受教育。三是每学年安排不少于两节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班会课,主题内容由政教处安排,班主任实施。四是每年安排不少于一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课,由相关专家进行,比如,今年5月12日我校就邀请了市地震局陈研究员给我校学生进行防震减灾专题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这“四种”课堂,使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得到普及和深入,有较好的效果。

(三)打造阵地,搭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有效平台

为了保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能够实施,我们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教育,有一定效果,但是,这样做还很不够,还需要更多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专项活动设施,必须搭建新的平台,以适应教育的需要。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概括起来,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努力。一方面搭建社会实践活动平台。我们比较重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比如:我校和市地震局开展共建活动,得到了市地震局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最近我们还准备带学生到市地震台实际感受。又比如:我校和市气象局是共建单位,每年我们都带学生到气象局科技馆参观学习,其效果是在学校不能做到的,最近几年,我们每年还带学生到江苏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上海科技馆、安徽科技馆等参观学习,尤其是学生在科技馆内“地震小屋”体验地震,其效果非常的好。另一方面在校内搭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专项教育平台。虽然我校教育用房紧张和教育经费短缺,我们还是挤出教学用房和经费,建设了一个宣传内容比较全面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展室,专门用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对学生开放,对社会开放。这一平台建设标志着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进入了正常化,我们将在这一平台上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做的更好。

(四)凸显活动,以活动提升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在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活动的开展,注重让学生有实践体验,通过实践和体验增强学生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学生防震减灾能力。为此,我们组

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篇二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汇报材料

xx学校建于1983年3月,占地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余人,在职教职工21人,专任教师合格率100%,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以上。合理的布局、绿色的校园,以及人性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构成了美丽的校园,令人赏心悦目,充满现代气息。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把“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秉承“求真求新”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办学为民、科普特色、发展创新”的办学方针,把科普教育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按照“课堂普及、活动延伸、科研先导、质量为本”的思路,大力开展科普特色教育,不断追求新高度,提高办学水平。

主要做法

我校对实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高度重视,以省、市两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考核标准”为标准,不断努力,使得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去年底,市地震局、县教育局联合启动“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工作后,我校根据自身科普特色的实际情况,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进行责任分解,形成了校长决策,分管牵头,组织实施,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落实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机制,制定了方案,使得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按照“宣传先导,课堂普及,打造阵地,凸显活动”的创建思路,不断实施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其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宣传先导,营造“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

今年初我校就启动了“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首选的是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在这过程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开了“四会”,即行政办公会、全体教师会、全体班主任会、全体学生会,通过这四个会议进行各个层面的宣传动员。二是利用校园载体宣传。即:利用校园电视网、广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宣传平台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比如:今年3月份出了一期《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5月份在“5.12”活动期间分别出了一期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栏和黑板报,进行了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面的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也进行了不少次数的防震减灾宣传,通过这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校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二)课堂普及,让学生人人受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注意发挥课堂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让学生受到深入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在这方面我们安排了“四种”课堂,一是专门安排地理老师对初

一、初二各班级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课,每学期不少于两节,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预报和自救互救知识。二是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电教课,下雨天学校大课间活动不能进行,我们就利用学校电视网组织学生在班级观看科普教育片,其中我们有意识地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片,让学生观看,通过视觉效果让学生受教育。三是每学年安排不少于两节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班会课,主题内容由政教处安排,班主任实施。四是每年安排不少于两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课,比如,今年5月12日我校就邀请了县地震局陈研究员给我校学生进行防震减灾专题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这“四种”课堂,使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得到普及和深入,有较好的效果。

(三)打造阵地,搭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有效平台

为了保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能够实施,我们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教育,有一定效果,但是,这样做还很不够,还需要更多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专项活动设施,必须搭建新的平台,以适应教育的需要。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概括起来,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努力。一方面搭建社会实践活动平台。我们比较重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尤其是学生在科技馆内“地震小屋”体验地震,其效果非常的好。另一方面在校内搭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专项教育平台。虽然我校教育用房紧张和教育经费短缺,我们还是挤出教学用房和经费,建设了一个宣传内容比较全面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展室,专门用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对学生开放,对社会开放。这一平台建设标志着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进入了正常化,我们将在这一平台上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做的更好。

(四)凸显活动,以活动提升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在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活动的开展,注重让学生有实践体验,通过实践和体验增强学生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学生防震减灾能力。为此,我们组织每项活动前都精心策划,注意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得每项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在创建过程中主要开展五项相关综合活动:、3月初进行《防震减灾法》实施日宣传活动。安排了四项内容,即: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国旗下讲话;《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防震减灾法》宣传主题班会;班级防震减灾专题黑板报。使得《防震减灾法》家喻户晓。

2、“5.12”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实践周活动。安排了十项活动。即:防震减灾社区宣传活动;防震减灾国旗下讲话;防震减灾校园宣传展活动;防震减灾主题班会;防震减灾宣传到家庭;防灾疏散演练;防震减灾专家报告会;防震减灾校园宣传栏;防震减灾心得评比活动;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等。历时九天,有比较好的效果。

3、科普夏令营活动。7月10日---11日,我校260余名师生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有不少学生特别找到“地震小屋”进行模拟实践,使学生感受到地震,对地震有一定的体验。

4、“11.9”消防安全疏散演练。11月9日上午9:10全校师生参加了安全疏散演练,演练后进行了点评,这项活动花山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和市地震局有关部门领导莅临现场,进行了指导,提出了要求,演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5、科技创新大赛活动。xx年7月~9月进行,收集了学生科幻画52幅,科技论文20篇,科技创新发明制作作品35件,其中也不乏有防震减灾内容,这项活动展示了学生科技才能。

以上这些活动,强化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锻炼了学生,使学生得到一定的体验,比如:5月10日是一个双休日,部分师生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学生配挂绶带,引导居民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展牌”,给居民发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使得学生和居民共同融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之中,这个社会大课堂给学生的教育是深刻的,双比如:防灾疏散演练、防震减灾心得评比、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学生的教育都是深刻的。所有这些活动的开展,给我校科普特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开展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已接近一年,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深刻反思我们整个创建工作,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下列问题:、“防震减灾科普校本课程”还未形成。虽然安排了老师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学,但还未形成系统,急待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校本课程建设。

2、防震减灾科普室开展活动还不够正常。主要原因是科普室刚建成不久,需要尽快地发挥其作用,利用其功能开展活动。

3、防震减灾科普兴趣小组活动还不够好。这其中有主观的和客观的因素,最主要原因是学校上课安排的太满,无法抽时间开展正常活动。

4、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动手方面的设施未建设,使得教育缺乏直观性和说服力,影响教育效果。

今后,我们将以阳泉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评价指标》为依据,规范“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挖掘潜力,创造条件,在宣传、课程、阵地、活动上落实“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使之规范化,常规化,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亮点。

四、几点认识与思考

根据创建过程的实践和本校实际,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和思考:、“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要和学校科普特色联系起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是对学校科普特色的丰富,是把科普特色引向深入的重要平台,是科普特色的必然要求。做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好科普特色。

2、“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要和生命教育、安全教育联系起来。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提到生命的高度,纳入安全教育的重要部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地位才会凸显,才能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才会为师生和学生家长重视。

3、“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设施要和学校整体建设联系起来。学校应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场所和活动场所纳入学校教育规划,尤其是防震减灾实践活动设施建设要更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全面实施,达到预定的教育效果。

4、“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要和社会需求联系起来。学校的有限资源无法满足教育的需要,社会也需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使之成为社会的统一行动,所以,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要与社会结合,资源共享,形成社会物质资源和专家资源为学校服务,而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内容,宣传到社会,教育国民,促使防震减灾成为全民行动,这也是“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应有之意。

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篇三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汇报材料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汇报材料

xx学校建于1983年3月,占地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余人,在职教职工21人,专任教师合格率100%,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以上。合理的布局、绿色的校园,以及人性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构成了美丽的校园,令人赏心悦目,充满现代气息。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把“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秉承“求真求新”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办学为民、科普特色、发展创新”的办学方针,把科普教育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按照“课堂普及、活动延伸、科研先导、质量为本”的思路,大力开展科普特色教育,不断追求新高度,提高办学水平。

主要做法

我校对实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高度重视,以省、市两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考核标准”为标准,不断努力,使得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去年底,市地震局、县教育局联合启动“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工作后,我校根据自身科普特色的实际情况,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进行责任分解,形成了校长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决策,分管牵头,组织实施,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落实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机制,制定了方案,使得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按照“宣传先导,课堂普及,打造阵地,凸显活动”的创建思路,不断实施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其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宣传先导,营造“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

今年初我校就启动了“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首选的是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在这过程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开了“四会”,即行政办公会、全体教师会、全体班主任会、全体学生会,通过这四个会议进行各个层面的宣传动员。二是利用校园载体宣传。即:利用校园电视网、广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宣传平台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比如:今年3月份出了一期《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5月份在“5.12”活动期间分别出了一期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栏和黑板报,进行了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面的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也进行了不少次数的防震减灾宣传,通过这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校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二)课堂普及,让学生人人受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注意发挥课堂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让学生受到深入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在这方面我们安排了“四种”课堂,一是专门安排地理老师对初

一、初二各班级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课,每学期不少于两节,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预报和自救互救知识。二是安排“防震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减灾科普教育”电教课,下雨天学校大课间活动不能进行,我们就利用学校电视网组织学生在班级观看科普教育片,其中我们有意识地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片,让学生观看,通过视觉效果让学生受教育。三是每学年安排不少于两节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班会课,主题内容由政教处安排,班主任实施。四是每年安排不少于两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课,比如,今年5月12日我校就邀请了县地震局陈研究员给我校学生进行防震减灾专题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这“四种”课堂,使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得到普及和深入,有较好的效果。

(三)打造阵地,搭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有效平台 为了保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能够实施,我们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教育,有一定效果,但是,这样做还很不够,还需要更多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专项活动设施,必须搭建新的平台,以适应教育的需要。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概括起来,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努力。一方面搭建社会实践活动平台。我们比较重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尤其是学生在科技馆内“地震小屋”体验地震,其效果非常的好。另一方面在校内搭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专项教育平台。虽然我校教育用房紧张和教育经费短缺,我们还是挤出教学用房和经费,建设了一个宣传内容比较全面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展室,专门用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对学生开放,对社会开放。这一平台建设标志着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进入了正常化,我们将在这一平台上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做的更好。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四)凸显活动,以活动提升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在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活动的开展,注重让学生有实践体验,通过实践和体验增强学生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学生防震减灾能力。为此,我们组织每项活动前都精心策划,注意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得每项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在创建过程中主要开展五项相关综合活动: 1、3月初进行《防震减灾法》实施日宣传活动。安排了四项内容,即: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国旗下讲话;《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防震减灾法》宣传主题班会;班级防震减灾专题黑板报。使得《防震减灾法》家喻户晓。

2、“5.12”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实践周活动。安排了十项活动。即:防震减灾社区宣传活动;防震减灾国旗下讲话;防震减灾校园宣传展活动;防震减灾主题班会;防震减灾宣传到家庭;防灾疏散演练;防震减灾专家报告会;防震减灾校园宣传栏;防震减灾心得评比活动;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等。历时九天,有比较好的效果。

3、科普夏令营活动。7月10日---11日,我校260余名师生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有不少学生特别找到“地震小屋”进行模拟实践,使学生感受到地震,对地震有一定的体验。

4、“11.9” 消防安全疏散演练。11月9日上午9:10全校师生参加了安全疏散演练,演练后进行了点评,这项活动花山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和市地震局有关部门领导莅临现场,进行了指导,提出了要求,演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5、科技创新大赛活动。2010年7月~9月进行,收集了学生科幻画52幅,科技论文20篇,科技创新发明制作作品35件,其中也不乏有防震减灾内容,这项活动展示了学生科技才能。

以上这些活动,强化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锻炼了学生,使学生得到一定的体验,比如:5月10日是一个双休日,部分师生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学生配挂绶带,引导居民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展牌”,给居民发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使得学生和居民共同融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之中,这个社会大课堂给学生的教育是深刻的,双比如:防灾疏散演练、防震减灾心得评比、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学生的教育都是深刻的。所有这些活动的开展,给我校科普特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开展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已接近一年,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深刻反思我们整个创建工作,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防震减灾科普校本课程”还未形成。虽然安排了老师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学,但还未形成系统,急待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校本课程建设。

2、防震减灾科普室开展活动还不够正常。主要原因是科普室刚建成不久,需要尽快地发挥其作用,利用其功能开展活动。

3、防震减灾科普兴趣小组活动还不够好。这其中有主观的和客观的因素,最主要原因是学校上课安排的太满,无法抽时间开展正常活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动。

4、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动手方面的设施未建设,使得教育缺乏直观性和说服力,影响教育效果。

今后,我们将以阳泉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评价指标》为依据,规范“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挖掘潜力,创造条件,在宣传、课程、阵地、活动上落实“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使之规范化,常规化,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亮点。

四、几点认识与思考

根据创建过程的实践和本校实际,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和思考:

1、“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要和学校科普特色联系起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是对学校科普特色的丰富,是把科普特色引向深入的重要平台,是科普特色的必然要求。做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好科普特色。

2、“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要和生命教育、安全教育联系起来。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提到生命的高度,纳入安全教育的重要部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地位才会凸显,才能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才会为师生和学生家长重视。

3、“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设施要和学校整体建设联系起来。学校应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场所和活动场所纳入学校教育规划,尤其是防震减灾实践活动设施建设要更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全面实施,达到预定的教育效果。

4、“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要和社会需求联系起来。学校的有限资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源无法满足教育的需要,社会也需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使之成为社会的统一行动,所以,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要与社会结合,资源共享,形成社会物质资源和专家资源为学校服务,而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内容,宣传到社会,教育国民,促使防震减灾成为全民行动,这也是“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应有之意。

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篇四

珍爱生命,防震有法

朔州市怀仁县云中中学 张洪正

同学们,当地震发生时,你一定觉得很可怕。其实,只要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就不会有危险的。有时,地震并不像你所想象得那么可怕,真正房倒屋塌的灾难性地震还是少数。只要你沉着、冷静地应对灾变,就有可能避震成功。

当地震发生时,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特别是在楼房内的人,要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不易倒塌的空间、墙角或桌子等坚固家具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避震。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都要用坐垫等软物保护好头部,迅速趴在炕沿下,脸朝下,头靠山墙,两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正手反握右臂,鼻梁上方凹部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嘴,用鼻子呼吸。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和使用电梯。

室外的人,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等危险之处,护住头,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因此,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还要尽量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有毒工厂或设施。如遇燃气、毒气泄漏、火灾,用湿手巾捂住口鼻,匍匐逆风绕到上风方向。

地震发生后,人们可能面对各种困难,必须克服恐惧心理,用正确的方法自救求生,这对于减轻地震灾害,免遭新的损失,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能自行脱险,一定要沉住气,保护自己不受新的伤害,如果暂时无法脱险,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找食物和水,保存体力,耐心等待,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切不可大声哭喊,勉强行动,尽量闭目休息。时间就是生命。被救后要积极参与震后救人工作,迅速壮大救援队伍,让更多的人获救,要先救近处的人,先救青壮年,先救容易救的人,先救 “生”、后救“人”;要积极参与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要相信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发出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在目前地震预报仍是个世界性难题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强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学习,以利于掌握正确的避震和自救、互救方法。

敲起防震的警钟

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但有时会出现一些事故,只有靠我们积极地去面对,发展科技,才能造福人类,才可以幸福快乐的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家中。

2008年5月12日,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是一个令人悲痛欲绝的日子,汶川大地震,它带走了多少人的生命,拆散了多少幸福的家庭,使多少个孩子因此成为孤儿,使多少人因此将孤单一生。时光不能倒流,我们也无力改变这个事实,只有坚强面对,才能在这个悲痛的关头挺下来,勇敢地活下去。

其实,地震发生前,会有一些预兆:比如牛、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可能要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必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当地震发生了,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还有要预防山体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的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人员指挥撤离现场。在超市发生了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品。如果在公共汽车内,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

长久以来,地震带给人们的威胁就如同夏日午后的雷阵雨般威力强大且令人躲避不及。遗憾的是,气象预报有能力告诉我们雷阵雨即将发生,却对地震的预报束手无策。那么,究竟地震能不能预测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问题将会被我们迎刃而解。

阳光总在风雨后

赣榆县城西镇中心小学三(2)班 王君豪 指导教师:李苏宁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自然灾害,我国正处于世界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因此,在目前地震预报仍是个世界性难题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强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学习,以利于掌握正确的避震和自救、互救方法。

地震带来的后果是不可预计的,也是无法想象的:血流成河,一片废墟,寂寥无人,是多么的可怕,就像是一场噩梦,但它却又存在于人们平静的生活中。难道我们就这样坐以待毙吗?并非是这样,自然灾害无法避免,但是可以减少损失啊!日本,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对地震的防御措施很有一手:日本的房屋材料大多使用较轻材料建造的,就这样减少了对人的生命及其财产的威胁。据调查,我国有许多地方发生过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如此多的灾害,损伤惨重,特别是唐山和汶川的大地震,有几十万人死亡和受伤。

地震来临时是有前兆的:一些微观前兆,如地变形、地应力、这一类是不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到。而能被感觉到的前兆有地下水、井水往外冒,雨水变浑浊,有臭味并且难闻。家禽上树、骡马不进圈;猪往外逃;老鼠搬家;狗狂叫„„这都是动物感觉到地震要来临而慌张的表现。

当知道地震来临时,我们就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在室内

一定不要惊慌失措,要尽可能地从室内跑出去,如果居住在楼房的高层,下楼时一定不要乘坐电梯,也不要跑到人员拥挤的地方,更不要跳楼。如果是在室内避震,要蹲在结实的物体旁,或蹲在墙角尽可能的形成一个三角空间。在室外避震时,要尽量选择宽阔的地方,不要在人员密集的地方,避震时,要趴在或蹲在地上,以免地震时摔倒。如果地震时被压在废墟下,一定不要紧张,也不要丧失活着的信心,要保证自己的呼吸畅通,还要控制自己的休息,不要睡着,要耐心的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避震和震后自救的方法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要想战胜困难,一定要勇敢坚强,还要有活下去的信念,要时时刻刻的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不要让失去亲人的痛苦在你的身上发生,也不要让这种悲剧再一次地重演。

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篇五

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泉州市盲聋哑学校

我市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具有发生中强度以上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同时,我校又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在防震减灾中存在许多特殊困难。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防震减灾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福建省防震减灾条例》和《地震安全性评估条例》,坚持“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把防震减灾教育作为加强校园安全的重要工作来抓,并纳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对学生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我防护与求生知识的普及,努力提高师生应对震灾的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2004年泉州市防震减灾知识竞赛中我校教师代表队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依托在我校建立的泉州市青少年防震减灾教育基地2005年被中国地震局授予“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殊荣。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分工合作,形成合力

1、职责明确:为了确保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更好的起到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领导小组,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副校长为主管,各处室紧密配合的工作责任机制,把防震减灾教育作为校园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提供稳定的教育活动经费,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和工作责任,确保应急联动,发挥最大的应急合力。

2、师资队伍:聘请泉州市地震局黄金钟副研究员为校外辅导员,不定期举办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各班主任作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辅导员,每学期要求做到“五个一”即:召开一次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出版一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板报,举行一次自救互救演练,参观一次泉州市青少年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观看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影片,为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2008年10月份我校聘请市地震局的黄金钟副研究员对全体教师进行震前、震时、震后各时间段的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培训,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掌握应急自救互救要领,建立一支具有较高应变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的师资队伍。

3、学科渗透:学校教务处每学期的教学常规中明确要求各学科教师必须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向各班提供地震科普教材、光盘、录像带、科普书籍、挂图等教学资料,加强地震科普与学科知识的渗透,找准切入点,拓宽残障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视野,保证学生对防震减灾的认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在平常教学常规“六认真”检查中加以考核,对于一些成功的的案例进行推广。

二、加强基础,丰富资源,突出特色,力求实效

1、校舍抗震性能好,应急避险场所广阔

根据闽安监[2008]152号文件精神,经查阅各幢办公楼和教学楼建设时备案资料,我校校舍的抗震性能均达标准。其中主体办公大楼、盲部教学楼、聋部教学楼、盲聋部食堂都按7.5度抗震设计施工,福华楼、基地宿舍和食堂是按8度抗震标准设计施工的,均达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的抗震等级。同时,在学校空旷地都设有专门的抗震避险场所,根据规定师生每人1平方米,全校约需400平方米应急避险场所,而学校的运动场可用面积就有5400平方米,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还有1200平方米的草坪、1400平方米的操场及军体区,都作为应急避险的场所,并设置了明显标识,能够满足学校和基地全体师生的应急避险要求。

2、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资源

(1)依托在我校建立的泉州市青少年防震减灾教育基地内设有多功能展馆约60平方米,馆内有地震知识、自救互救常识宣传画廊约20米,有图书画册专栏、震灾应急知识电子触摸屏和ty—1型地震仪等。该展馆坚持每周一次30分钟以上的多形式(知识授课、讲座、参观展馆、观看vcd知识竞赛等)的防震减灾教育活动,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知识面广,互动性强,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目前已有12万人次学生接受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2)学校网站“泉州特教信息网”开设了地震科普专题栏目,创设了工作档案、地震科普、案例解析、系列活动等分栏目,同时成功地与泉州地震科普之窗进行链接,师生们可以通过此链接阅览到综合知识、法律法规、监测预报、地震应急、地震问答、科普长廊等相关知识,信息丰富,为师生创设一个防震知识教育的平台。

(3)在学校图书馆专门开辟了“地震科普角”,藏有多种防震减灾科普读物。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系列活动

我校是一所从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又是全寄宿的听障或视障儿童,因此,在进行紧急避险过程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科学合理地制定各项活动计划、地震演练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在遇险应急中将损失和灾难降到最低程度。

1、立足校本,务求实效

(1)通过晨会、班会、校会、团队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习了解《你应该了解的地震知识》等防震常识,并组织师生观看地震科普动画片《蟾童》,参观学校地震展览室。通过防震常识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地震是如何产生的,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地震来临时,我们怎样做才能保护生命、尽量减少损失等知识,让学生广泛了解地震知识,增强防震自救意识。(2)开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第二课堂和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利用电视、广播、图书、宣传栏和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活动,进行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模拟演习。

(3)以学校为教学阵地,坚持地震知识的宣传,利用墙报、专栏、讲座、兴趣小组活动等,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4)科学制定应急避险模拟演练方案和实践,架构防震减灾专用信息传播和指挥平台。针对学生在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可能出现地震情况,组织学生如何紧急疏散。通过多次演练,使学生知道在各种情况、各种地点,应怎样疏散,应该沿着哪条线路疏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5)对于全体教职工我们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岗位练兵和各项应急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人员的素质,确保在现有的人员和条件下,一旦震情出现,能够快速正确地完成地震应急工作的各项任务。

(6)各班主任认真开展“五个一”活动,各科任老师扎实开展学科渗透,分解次生灾害,使地震在盲聋学生心目中并不恐惧,形成一种常态的、有序的、科学的、人文的防震减灾心态反应。(7)深入开展地震后心理预防和恐慌心理的调整技能的培养,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的培训。

2、延伸校外,带动辐射

(1)学校充分发挥青少年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展馆的优势和作用,每年利用夏令营等举办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小品表演、模拟演练等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普及学员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2)动员残障学生及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利用节假日,向家人和社会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从而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共同建设安全家园,构建和谐社会。

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各种途径,让每个学生了解掌握地球的地质结构,地震的孕育与发生,防震、抗震、自救、互救的科普知识。同时精心策划科学的防震减灾模拟演练和自救互救能力培养等教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地震是种偶发性自然灾害,要将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还要做大量的工作,包括校园环境的布局、建筑物的抗震、人员应急反应能力等因素,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讨,我校将继续努力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引向深入。

二00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邹城市兖矿二小2008年创建防震科普示范校汇报材料 2008-12-02

按照邹城市地震局、教育局要求,结合我单位具体情况,今年以来,认真开展了创建防震科普示范校活动。并向地震局申报了2008年防震科普示范校。现将有关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邹城市兖矿第二小学,于1976年建校,位于邹城市龙山路139号;属于市属全日制小学;目前教职工104人,在校学生1567人。

二、工作目标

1、把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始终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为办好邹城市兖矿二小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加强与邹城市地震局、科技局的合作,建立兴趣小组,培养了一批防震减灾科普尖子学生,并能在防震减灾知识中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

3、积极参加市地震局组织的各项活动,多向市局反馈我校最新进展和最近工作重点,多向兄弟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学习、取经,扬长避短,以观测基地为阵地,形成了本校特色。

4、进一步完善了校园网站,制作了地震多媒体课件,并着手编写地震科普教材,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

5、人人争做防震减灾科普小讲解员,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讲解水平、防震意识和能力。

三、具体计划和措施

1、本,落实人员,组织教师着手编写地震科普校本教材,到年底基本定稿。

2、本,继续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班级黑板报、晨会课等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并利用科学课对最新地震及灾情等予以及时介绍,联系防震示范校教师来我校讲课,让学生开眼界长见识。

3、大力完善学校网站,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发挥网络优势,积极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及时公布最新地震消息及学校科普动态,增加课件制作方面的研究。

4、本,在11月份组织师生观看了地震专题教育录像,12月份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活动,并做好总结工作。

5、“防震示范校”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扩大辐射面,努力提高全校小学生从小就有较强的“防震减灾”意识。

6、邀请市地震局专家来我校作地震科普知识科普讲座。

7、在全校举行了一次震时紧急撤离演练。

8、要求学生在家组织一次家庭1分钟地震应急演练。

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采取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内容丰富。学校与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起来。主要活动选择在有关重要纪念日进行,如5月科技活动周、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纪念日、10月8日国际减灾日等。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普黑板报比赛,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形式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了创建防震科普示范校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兼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由崔连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防震科普工作的组织协调。

珍惜生命,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马鞍山七中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汇报材料

马鞍山市第七中学

二〇〇九年十月

一、学校基本情况

马鞍山七中建于1964年8月,占地35196平方米,建筑面积13600多平方米,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0余人,在职教职工150人,专任教师合格率100%,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以上。学校坐落在城市新区中心,拥有以华东地区首家倾斜式校园天象馆为代表的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合理的布局、绿色的校园,以及人性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构成了美丽的校园,令人赏心悦目,充满现代气息。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把“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秉承“求真求新”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办学为民、科普特色、发展创新”的办学方针,把科普教育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按照“课堂普及、活动延伸、科研先导、质量为本”的思路,大力开展科普特色教育,不断追求新高度,提高办学水平,学校从一所昔日城郊结合部的薄弱学校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先进学校,2005年11月被安徽省教育厅正式批准为“安徽省特色初中”。

几年来,我校先后获得了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人才幼苗培养基地、中国少科院科普基地、安徽省少年科学院二级分院及会员单位、创建教育实践基地、全国地理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推广厂(事)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档案管理省一级先进单位、马鞍山市首届文明单位标兵、马鞍山市教学研究基地等荣誉。学校办学水平逐年上升,已连续五次获得两年一度的马鞍山市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学校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市公办品牌学校。

二、主要做法

我校对实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高度重视,以省、市两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考核标准”为标准,不断努力,使得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去年底,市地震局、市科协、市教育局联合启动“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工作后,我校根据自身科普特色的实际情况,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进行责任分解,形成了校长书记决策,分管校长牵头,各部门组织实施,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落实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机制,制定了方案,使得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按照“宣传先导,课堂普及,打造阵地,凸显活动”的创建思路,不断实施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其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宣传先导,营造“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

今年初我校就启动了“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首选的是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在这过程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开了“四会”,即行政办公会、全体教师会、全体班主任会、全体学生会,通过这四个会议进行各个层面的宣传动员。二是利用校园载体宣传。即:利用校园电视网、广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宣传平台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比如:今年3月份出了一期《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5月份在“5.12”活动期间分别出了一期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栏和黑板报,进行了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面的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也进行了不少次数的防震减灾宣传,通过这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校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二)课堂普及,让学生人人受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注意发挥课堂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让学生受到深入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在这方面我们安排了“四种”课堂,一是专门安排地理老师对初

一、初二各班级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课,每学期不少于两节,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预报和自救互救知识。二是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电教课,下雨天学校大课间活动不能进行,我们就利用学校电视网组织学生在班级观看科普教育片,其中我们有意识地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片,让学生观看,通过视觉效果让学生受教育。三是每学年安排不少于两节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班会课,主题内容由政教处安排,班主任实施。四是每年安排不少于一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课,由相关专家进行,比如,今年5月12日我校就邀请了市地震局陈研究员给我校学生进行防震减灾专题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这“四种”课堂,使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得到普及和深入,有较好的效果。

(三)打造阵地,搭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有效平台

为了保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能够实施,我们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教育,有一定效果,但是,这样做还很不够,还需要更多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专项活动设施,必须搭建新的平台,以适应教育的需要。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概括起来,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努力。一方面搭建社会实践活动平台。我们比较重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比如:我校和市地震局开展共建活动,得到了市地震局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最近我们还准备带学生到市地震台实际感受。又比如:我校和市气象局是共建单位,每年我们都带学生到气象局科技馆参观学习,其效果是在学校不能做到的,最近几年,我们每年还带学生到江苏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上海科技馆、安徽科技馆等参观学习,尤其是学生在科技馆内“地震小屋”体验地震,其效果非常的好。另一方面在校内搭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专项教育平台。虽然我校教育用房紧张和教育经费短缺,我们还是挤出教学用房和经费,建设了一个宣传内容比较全面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展室,专门用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对学生开放,对社会开放。这一平台建设标志着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进入了正常化,我们将在这一平台上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做的更好。

(四)凸显活动,以活动提升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在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活动的开展,注重让学生有实践体验,通过实践和体验增强学生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学生防震减灾能力。为此,我们组织每项活动前都精心策划,注意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得每项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在创建过程中主要开展五项相关综合活动: 1、3月初进行《防震减灾法》实施日宣传活动。安排了四项内容,即: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国旗下讲话;《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防震减灾法》宣传主题班会;班级防震减灾专题黑板报。使得《防震减灾法》家喻户晓。

2、“5.12”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实践周活动。安排了十项活动。即:防震减灾社区宣传活动;防震减灾国旗下讲话;防震减灾校园宣传展活动;防震减灾主题班会;防震减灾宣传到家庭;防灾疏散演练;防震减灾专家报告会;防震减灾校园宣传栏;防震减灾心得评比活动;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等。历时九天,有比较好的效果。

3、科普夏令营活动。7月10日---11日,我校200余名师生前往上海科技馆开展科普夏令营活动。在此之前的5月29日、30日,6月6日有700余名师生分三批前往南京科技馆开展科普实践活动,有不少学生特别找到“地震小屋”进行模拟实践,使学生感受到地震,对地震有一定的体验。

4、“11.9” 消防安全疏散演练。11月9日上午9:10全校师生参加了安全疏散演练,演练后进行了点评,这项活动花山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和市地震局有关部门领导莅临现场,进行了指导,提出了要求,演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5、科技创新大赛活动。2009年7月~9月进行,收集了学生科幻画52幅,科技论文40篇,科技创新发明制作作品47件,其中也不乏有防震减灾内容,这项活动展示了学生科技才能。

以上这些活动,强化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锻炼了学生,使学生得到一定的体验,比如:5月10日是一个双休日,部分师生到江东社区进行“5.12”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学生配挂绶带,引导居民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展牌”,给居民发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使得学生和居民共同融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之中,这个社会大课堂给学生的教育是深刻的,双比如:防灾疏散演练、防震减灾心得评比、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学生的教育都是深刻的。所有这些活动的开展,给我校科普特色注入了新的活力。(本网网 收集整理)

三、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开展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已接近一年,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深刻反思我们整个创建工作,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防震减灾科普校本课程”还未形成。虽然安排了老师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学,但还未形成系统,急待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校本课程建设。

2、防震减灾科普室开展活动还不够正常。主要原因是科普室刚建成不久,需要尽快地发挥其作用,利用其功能开展活动。

3、防震减灾科普兴趣小组活动还不够好。这其中有主观的和客观的因素,最主要原因是学校上课安排的太满,无法抽时间开展正常活动。

4、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动手方面的设施未建设,使得教育缺乏直观性和说服力,影响教育效果。

今后,我们将以《马鞍山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管理办法》和《马鞍山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评价指标》为依据,规范“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挖掘潜力,创造条件,在宣传、课程、阵地、活动上落实“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使之规范化,常规化,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亮点。

四、几点认识与思考

根据创建过程的实践和本校实际,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和思考:

1、“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要和学校科普特色联系起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是对学校科普特色的丰富,是把科普特色引向深入的重要平台,是科普特色的必然要求。做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好科普特色。

2、“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要和生命教育、安全教育联系起来。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提到生命的高度,纳入安全教育的重要部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地位才会凸显,才能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才会为师生和学生家长重视。

3、“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设施要和学校整体建设联系起来。学校应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场所和活动场所纳入学校教育规划,尤其是防震减灾实践活动设施建设要更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全面实施,达到预定的教育效果。

4、“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要和社会需求联系起来。学校的有限资源无法满足教育的需要,社会也需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使之成为社会的统一行动,所以,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要与社会结合,资源共享,形成社会物质资源和专家资源为学校服务,而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内容,宣传到社会,教育国民,促使防震减灾成为全民行动,这也是“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应有之意。

马鞍山第七中学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三十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