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抗生素安全用药宣传篇一
【摘要】目的 对抗生素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对抗生素的合理用药方法进行分析,以实现抗生素的规范用药。方法 对各类抗生素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与归纳,并根据实际不良反应对规范使用抗生素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分析总结得知,抗生素所致的不良反应大致可分为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及特异性反应等几个方面,在使用的过程中需坚持规范用药与合理用药。结论 为尽可能降低患者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抗生素用药时需严格对用药方法实施控制,以提高抗生素用药的总体价值。【关键词】抗生素;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前言
抗生素是一种在各类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药物,尤其在传染病扩散与细菌感染的防治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利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同时,抗生素也会对人体产生着引发不良反应等消极作用,据相关临床研究表明,近年来因抗生素使用不当而导致死亡的人数正逐渐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如何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进行控制已经成为医学界一大难题之一。本文就当前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而谈,对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相关策略提出了几点意见。1.抗生素所致的相关不良反应 1.1过敏反应
作为抗生素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如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通常情况下,一般的过敏反应可在停药之后自动消失,但是在过敏反应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休克现象,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临床上常见的过敏反应现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皮肤红疹、全身瘙痒。此类现象的出现大多是因青霉素类抗生素所致,如注射用费用西林钠、青霉素钠等;②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关节疼痛、药热。此类现象的出现大多是因头孢素菌类抗生素所致,如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头孢唑林钠等,通常产生于用药阶段,待药物活性消失后,症状可逐渐自行减轻;③溶血性贫血。此类现象的出现大多是因头孢丙烯胶囊、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等头孢菌素类所致,患者出现溶血性贫血时可出现体内各种粒细胞数量急剧下降等相关症状;④过敏性休克。此类现象是临床上最严重的抗生素过敏反应,多是由于青霉素类抗生素所致,如注射用苄星青霉素等,除此之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是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一大因素,如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等
[3-4]
[2][1]
。1.2毒性反应
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抗生素的剂量及使用的间隔时间等因素如没有得到规范的控制,均有可能引发毒性反应的出现,毒性反应大致表现于神经、肾脏及肝脏等区域,可引起机体功能的改变,甚至形成造血功能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毒性反应现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损害肝脏健康。在使用四环素的过程中,可引发重症肝炎,在使用红霉素的过程中,可引发胆汁淤积性肝炎;②引发造血功能障碍。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氯霉素可对骨髓的造血功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导致各类血细胞大幅度减少,其中粒细胞会首先出现减少,随后出现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在临床上出现的几率虽不高,但一旦出现患者的生命安全将受到危及;③损害肾脏功能。此类现象的出现大多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所致,如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等,可对肾脏形成一定的损害,致使患者出现血尿等症状,甚至可造成患者肾功能的衰退;④损害神经功能。此类现象的出现大多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所致,如盐酸大观霉素等,或红霉素肠溶胶囊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不仅可引起患者眼部调节功能的下降,还可导致患者骨骼肌无力现象的出现,致使骨骼肌收缩障碍的出现;⑤免疫系统毒性。此类现象的出现多由四环素类抗生素所致,可导致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毒性反应,使人体对细菌的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细菌感染的几率也随之增加1.3特异性反应
作为相对较为特殊的一种抗生素不良反应,特异性反应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中发生率相对较低,其发生机制多与基因变异或生物遗传等因素相关,可表现为对某种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增加,一旦出现特异性反应便极易出现过敏反应,甚至出现晕厥现象。此类现象的出现多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酶的缺乏所致,例如在使用磺胺类药物的过程中,如患者体内缺乏一定的还原性谷胱甘肽,发生溶血反应的几率变回大大增加,生命安全也将受到威胁。这也要求着患者在使用单一或多种类抗生素之前应对直系亲属中是否对该药物存在过敏现象进行确认。
2.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相关措施 2.1对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进行掌握
不同的抗生素之间作用和特点都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抗生素药物的选择时,需确定其抗菌谱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符。如青霉素的抗菌谱中包含着革兰阳性杆菌与球菌等,链球菌作为临床上极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对青霉素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因此在抗生素选择时应将青霉素作为首选,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敏感性通常较低,因此基本无实际应用效果。在不能使用青霉素的情况下,可采用红霉素进行治疗。头孢菌素属于一种广
[8]
[6-7]
[5]
。谱抗生素,在金黄色葡萄杆菌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应用效果较为明显,但在阴性杆菌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第1代与第2代,因此在金黄色葡萄杆菌感染的情况下应选用头孢唑啉或头孢噻吩,而非第3代头孢菌素。2.2视病菌敏感度而定进行抗生素的选择
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可在应用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变化,如绿脓杆菌、肠杆菌、金黄色葡萄杆菌等较易产生耐药的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在近年来正呈逐渐增高的状态。对于抗耐药金黄色葡萄杆菌而言,红霉素仅能够作为备用药物而不能作为有效药应用。不同的致病菌对不同的抗菌药也有着不同的敏感性,相同的菌种之间,对同一种的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可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近年来抗生素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细菌的耐药性也逐渐成上升趋势,因此在进行抗生素的选择时,应根据正确的药敏结果来进行选择应用,以实现临床感染治疗成功率的提高。
2.3根据实际感染规律及程度而定进行抗生素的选择
当患者出现重症深部感染时,应选用血与组织药物浓度较高、抗菌作用较强的抗生素,例如头孢唑啉与头孢噻吩在早期金黄色葡萄杆菌败血症具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在感染较深或病程较长的情况下,头孢唑啉的应用价值便明显高于头孢噻吩。这是由于从血浓度与组织浓度的角度而谈,头孢唑啉均明显较高,且其具有着较长的半衰期,在深部感染时可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抗生素的选择时,实际感染的规律与程度可作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进行结合考量。
2.4根据药物的相关特点而定进行抗生素的选择 2.4.1吸收过程
不同抗拒药物之间的吸收程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根据各类药物吸收过程的差异,在进行轻度、中度感染的治疗时,对抗生素的选择可主要以易吸收、病原菌对其敏感的类型为主,而在进行重度感染的治疗时,则可采用静脉给药的形式进行治疗,尽量对肌内注射或口服时多种因素造成的影响起到避免的效果。2.4.2分布
对于进入血液循环的抗菌药物而言,如呈现游离状态,便可利用其分子较小的特性分布于各组织与体液当中,直至到达感染部位。如患者处于妊娠期,这时采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可导致胎儿的第八对颅神经受到损害,引发先天性耳聋;如采用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则会使胎儿的骨骼发育及乳齿受损。因此,当患者处于妊娠期时,在进行抗菌药物的选择时,应注意避免使用可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的抗菌药物,以保证患者与胎儿的健康与安全。2.4.3排泄
多数抗菌药物可通过肾脏进行排泄,且尿药浓度较高,可高达血浓度的数十倍左右。如利福平、头孢唑酮、林可霉素、头孢噻嗪等,通常经过肝胆系统向体外排出,故具有较高的胆汁浓度,但如多粘菌素、氯霉素等药物的胆汁浓度偏低,因此在胆系感染中不宜作为首选药物进行应用。2.4.4代谢
对于部分抗菌药物而言,代谢可在体内进行,例如,氯霉素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相互结合时,将会导致失去抗菌活性;头孢噻亏在体内进行代谢时,可生成去乙酰头孢噻肟,存在体内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但与原药相比较低。3.小结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中,需通过全面的合理用药措施对患者进行科学的用药,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性及治疗的合理性。【参考文献】
[1]姜慧敏.抗生素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25):79-80.[2]王迎春,周学琴,刘玉琴.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37(01):73-75.[3]方静,周学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37(02):141-144.[4]冯娟,赵锐,夏莉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09):154-155.[5]王祖凤.医学信息,2014,27(12):440.[6]韩玉虎.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09):17-18.[7]吴贵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使用的不良反应及应急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223-224.[8]陈浩.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145-146.
抗生素安全用药宣传篇二
抗生素与安全用药
误区1:抗菌素=消炎药
抗菌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多数人误以为抗菌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菌纱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菌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菌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按菌素可预防感染
抗菌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菌素治疗有害无益。
抗菌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菌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菌素优于窄谱携菌集
抗菌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菌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菌素,如果明确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菌秦,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菌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菌素比老的好,贵的抗菌素比便宜的好其实每种抗菌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
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菌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菌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菌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菌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菌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菌素。
误区5:使用抗菌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菌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割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菌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感冒就用抗菌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菌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菌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同时加一点抗菌素来使用。实际上抗菌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菌素
抗菌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菌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菌素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菌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菌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8:频繁更换抗菌素
抗菌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菌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菌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抗菌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同样地,一旦见效就停药,症状复发再资用药,如此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还有更多的人在感冒后,自行服用抗菌素,觉得抗菌素是万能的,甚至用抗菌素来预防疾病。当然,适得其反。尤其是担心在外就餐,饮食不干净而服用抗菌素的,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形象的说,这种人是在用自己的身体培养“超级耐药菌”,等到真的生病,抗菌素已经不管用了,而且,等到医生发现病人自行滥用抗菌素的时候,往往已经无力回天了。现在的“超级细菌”就是人类滥用抗菌素的结果,过度使用抗菌素会导致细菌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
抗生素耐药性这个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部分国家和地区甚至出现了对几乎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的多重耐药细菌,也就是所谓的“超级细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细菌耐药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人类再次面临感染性疾病的威胁。
正确用药七注意 ·药物混用会降功效 ·酒精和药物混用会有害 ·取药时要牢记医嘱 ·注意药房是否看错处方 ·不要去多家药房买药 ·避免不按规定吃药 ·避免不按说明书服用 如何鉴别药品真假?
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批准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变质的;被污染的;使用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超过有效期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老年人需提防哪五类药
洋地黄类药物
由于老年人对此类药物排泄较慢,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故应用此类药物时酌减用量,应为年轻人剂量的1/4。
利尿药
对老年人有多种潜在的不良影响,使用后容易发生低钠血症,而这种严重的副作用可使老人更加衰弱,发生体位性头晕、低血压、意识模糊、暂时性轻度偏瘫、跌倒和惊阙等,易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而导致中风的危险性增加。还可发生低钾血症,一旦发生低血钾,轻则乏力、腹胀、心跳加速,重则发生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强效利尿剂,如利尿酸可引起尿潴留,前列腺肥大的老年患者选用中效或弱效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安体舒通,并注意补钾。
镇静安眠药
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如肝、肾功能减退,药物消除减慢,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受体处于高敏状态,因此,对此类药物的敏感性增高。
巴比妥类药物
对老年人特别敏感,容易产生毒性反应,表现为头晕头胀、步态不稳、说话迟钝,严重者可出现意识模糊。
泻药
老年人便秘长期靠泻药,如用酚酞、大黄等导泻,容易引起结肠痉挛,使排便更加困难。长期服用泻药还可造成体内钙和维生素的缺乏,故宜慎用,必要时可选用甘油栓或开塞露、直肠用润滑剂类药物。老年人便秘,宜调整膳食,加强适当的锻炼,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抗生素安全用药宣传篇三
抗生素合理用药探讨
药剂科
刘祥瑞
主讲内容:
1、抗生素滥用现象
2、抗生素滥用主要危害及后果
3、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及基本要求
4、我国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关措施
5、如何正确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6、我院开展合理用药监测工作动态
一、抗生素滥用现象
(一)、医疗机构滥用现象: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等,都属于抗生素滥用。滥用原因主要是因为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对医务人员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缺乏行政与法律的界定。导致医院不重视病原学检查,抗生素药敏试验过少;抗生素适应症掌握不严,选用广谱抗菌药物偏多,联合用药过多,预防性用药时间过长;不了解抗生素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在给药剂量、途径、间隔时间上存在不规范操作。
调查医疗机构滥用抗生素存在现象:
1、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80%。(美国对抗菌药物控制很严格,定期考核医生的抗菌药知识,不及格者将停止其处方权。)
2、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3、外科手术则高达95%。
4、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我国目前使用量、销售量排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生素。住院病人使用抗生素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国外一般在15%~30%)。
我院上次合理用药检查情况:抽查病历35份,其中有100%的病历使用抗生素;有90%的病历使用安士杰;外一科外伤患者使用安士杰长达11天;有无感染匀使用抗生素;把安士杰当作万能药等。
(二)、药店滥用现象:抗生素到处可买,药学界流传着一句话:“美国枪支容易买得到,抗生素很难买得到,而中国恰好相反。”用这句话来形容抗生素的重要性和在中国的滥用程度再恰当不过了。
(三)、畜牧养殖业滥用现象: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促进动物生长,这已是养殖业内通行的做法。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在环境中大量的抗生素释放和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在农场周围的空气和土壤中、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零售的肉和禽类中,甚至是野生动物体内到处都充斥着抗生素。国家药监局有人统计“在中国,每年有一半的抗生素用于养殖业。”。
二、抗生素滥用主要危害及后果:
(一)、社会后果:
1:产生大量的耐药菌,使有效的抗生素效果变差,或者完全无效。耐药性可以交叉耐药,细菌对某种抗生素耐药,同时亦可对其他抗生素耐药,而且耐药性还可以在不同的细菌、人体正常菌群的细菌与致病菌之间,通过耐药基因相互传播,使细菌耐药性复杂化。结核病包括抗生素在内的化疗药物已经不少,本来非常有效,如今因耐多药结核菌的流行使得结核病成为更加严重公共卫生问题。而一批抗生素失去疗效,则可能造成人类的灾难。
2、资源浪费:
3、医疗机构信誉损失:
(二)、临床后果: 1:是毒副作用
任何抗生素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其中最严重的是过敏反应。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在医学上,他们被称为“药源性致死”。也就是说,他们不是病死的,而是吃药吃死的。这当中40%死于抗生素的滥用,中国三分之一的残疾人属于听力残疾,而60%到80%的致聋原因与使用抗生素有关。
(1)过敏反应。由于个体差异,任何药物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只是程度上的不同。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在短时间内致人死亡。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洁霉素、磺胺类等抗生素。
(2)肝损害。通过直接损害或过敏机制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胆汁郁滞的药物主要有四环素、氯霉素、无味红霉素、林可霉素等。
(3)肾损害。大多数抗生素均以原形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容易受其损害。主要有氨基贰类(庆大毒素等)、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尤其是第一代)、多粘菌素b、二性霉素b等。
(4)神经系统损害。可表现为头痛、失眠、抑郁、耳鸣、耳聋、头晕以及多发性神经炎,甚至神经肌肉传导阻滞。多见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以及新霉素,多粘菌素b等。
(5)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反应。较多见于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制霉菌素、灰黄霉素、新霉素、头孢氨苯等。
(6)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主要见于氯霉素、抗肿瘤抗生素(阿霉素等)、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7)二重感染。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由于体内敏感细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细菌以及真菌即趁机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调而致病,以老年人、幼儿、体弱及合并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为多见。以白色念珠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口腔、呼吸道感染以及败血症最为常见。
2:造成正常菌群失调,产生免疫力下降和医源性感染或药源性疾病。
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既可以杀灭致病菌,也可以消灭人体肠道或鼻咽部的正常菌群,而正常菌群是维持正常功能和免疫力的卫士,它们减少到一定程度时,致病菌就会乘虚而入,或者体内原来的非致病菌也会引起感染,严重的甚至可以致命。3:是造成感染的病原诊断失效。
只要发烧就用抗生素,即使普通感冒也用,把抗生素看成是万能的退热药、消炎药。在病人需要做病原诊断时常常就检查不出来。我国医院里感染性疾病细菌培养阳性率极低,明显的败血症和化脓性脑膜炎就是培养不出细菌,以致影响正确选用抗生素治疗,正是由于滥用了抗生素。结果造成恶性循环,临床上不能做出病原诊断,反过来又使盲目应用抗生素增加。
三、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及基本要求
目前尚无一个公认明确的合理用药定义。绝对合理用药也是难以达到的,一般所指的合理用药只是相对的,当今比较公认的合理用药是应包含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这4个基本要素。其中适当性是基本要求,即将适当的药品以适当的剂量、在适当的时间、经适当的途径、给适当的病人、使用适当的疗程、达到适当的治疗目标。
要求:
1、对症开药、2、供药适时、3、价格低廉、4、配药准确、5、剂量、用药间隔和用药时间均正确无误、6、药品必须质量合格等。
四、我国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关措施
我国政府非常观注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为了有效制止抗生素的滥用,积极采取有关措施: 1、2004年7月1日起,抗生素再次被明确规定为处方用药。并严格要求凭处方取药。2、2006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出台,制定了基本用药原则及分级管理等,要求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3、2008年3月24日印发卫生部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4、2005-2007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抗生素合理用药是重点检查项目。5、2009年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抗生素合理用药更是重点检查项目。
6、卫生部的卫办医政发„2009‟13号文件《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并制定了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方案,要加强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机制,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方案。并制定了工作目标:截至2012年底,建立并全面运行覆盖全国二级以上医院的监测系统,建立覆盖全国的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抽样监测系统,完善药物合理使用和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增强对药物不良事件的敏感性并有效应对,实现安全、有效、经济的临床合理用药目标
7、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三日卫生部的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一、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二、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五、如何正确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临床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原则上用一种有效时,尽量不要联用其他抗生素,只有针对严重感染、不明病原的重型感染、混合感染或复杂性感染避免耐药和毒副反应,单一抗生素无效或估计单用不能控制的感染,或在治疗感染类疾病,为增强抗生素的疗效,缩短用药疗程,减少细菌的耐药性,我们通常需同时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这就是抗生素的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所起到的效果包括增强作用,相加作用,无关作用,拮抗作用。临床上将抗生素分为两类:杀菌剂和抑菌剂:
1、繁殖期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类、万古霉素类,代表药物有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苯唑西林,苄星青霉素,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先锋5号,先锋6号,头孢呋欣,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定等制剂。,2、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多粘菌素类,代表药物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丁卡,洛美沙星,左氧,等。
3、快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代表药物有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白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制剂。
4、慢效抑菌剂:磺胺类
配伍结果: 1+2:协同;
1+3拮抗;
1+4:无关或相加;
2+3相加或协同;
2+4:无关或相加;
3+4相加。
临床实践证明,两种杀菌剂合用一般会起到增强或协同作用。常见的如青霉素与庆大霉素合用后表现为增强作用,因为青霉素抑制了敏感细菌繁殖期细胞壁的合成,而庆大霉素抑制了敏感菌静止期蛋白质的合成,二药通过不同途径作用于细菌,加速细菌的死亡。两种快速抑菌剂合用会产生相加作用。如红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四环素+氯霉素等,因为他们通过抑制敏感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途径一致,起到相加作用。而杀菌剂与抑菌剂合用,一般为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如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青霉素对繁殖期的细菌作用较强,而红,氯,四抑制敏感细菌的繁殖,他们与青霉素合用,就消弱了青霉素的杀菌能力,而青霉素也影响了他们的抑菌能力。
六、我院开展合理用药监测工作动态
目前处于未开展此项工作状态,仅每次为了应付检查完善一些资料。
1、要医务科及药剂科共同监管: 住院病历由医务科担任病历合理用药分析点评,处方由药剂科担任处方合理用药分析点评。
2、要医院领导重视: 送医务科有关人员及药剂科有关人员培训学习,或要培养临床药师,3、要转变工作模式: 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治病,更主要的是治病人;药师的职责不仅是给病人发药,更主要的是给病人用药。
4、药剂科要开展临床药学: 临床药学的核心是研究药物的合理应用,要求药师从以药物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上来,而通过药学监护使临床药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009年9月4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
通
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下发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地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比例有所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进一步规范。为继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根据2008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现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也可以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二、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
1、掌握应用指征,2、按药敏选药(大于70%),3、围术期预防用药只用于泌尿系手术。
4、观注不良反应(18岁以下慎用。)
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情况,以下药物作为“特殊使用”类别管理。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具体情况增加“特殊使用”类别抗菌药物品种。
(一)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等;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
(三)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
(四)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液、注射剂),伏立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等。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三级医院要建立规范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定期分析报告本机构细菌耐药情况;要根据全国和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我部将根据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适时对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进行调整。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的管理,逐步建立、健全本辖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管理体系,开展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评价和指导。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采取措施推进合理用药工作,保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落实。
我部于2008年3月24日印发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同时废止。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附:《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注:1.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3.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臵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臵入、人工关节臵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手术名称
颅脑手术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
乳腺手术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
腹外疝手术 胃十二指肠手术
阑尾手术
抗菌药物选择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
硝唑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
肟;可加用甲硝唑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结、直肠手术
肝胆系统手术 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
坦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心脏大血管手术 泌尿外科手术 一般骨科手术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妇科手术 剖宫产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
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
抗生素安全用药宣传篇四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摘 要:
近年来,抗生素滥用受到学术界极大重视,但抗生素滥用势头尚未得到有
[1]效规范和控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会导致诸多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治疗的失败,给患者健康及生命造成重大影响。
现实生活中尤其中老年人群中,每年因用药不当而发生不良反应者的人数相当惊人,其中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药源性疾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极大警惕。自从抗生素诞生进入抗生素时代以来,怎样利用和管理这一资源,就摆在广大卫生工作者的面前。抗生素的种类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推出新品种,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其应用中普遍存在抗菌药物滥用、乱用等问题,导致人体菌群失衡,造成大量急性耐药菌株、耐药菌株和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引起了严重的医院感染,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此,科学地管理好、利用好这一资源显得尤为必要,现就这一问题谈点看法及相关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作一简要的报告。
关键词:抗生素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1、抗生素的功与过
70多年前,因感染细菌引起的疾病而命丧黄泉的人比比皆是。自1928年研制出了青霉素,当时几乎可以对付各种因细菌引起的疾病,因为它能干扰细菌的正常代谢,使细菌无法生存,从而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可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抗生素同样如此。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不但能杀死有害细菌,而且也能杀死有益细菌;既能抑制敏感的细菌,却又能使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细菌大量繁殖,以致使部分细菌 加猖獗,导致“二度感染”。也有的是因为人们在正常情况下没有按规定剂量、时间合理用药,当停药后便有少量病菌残留苟活并在人体继续繁殖,当聚集到一定能量,就使疾病“卷土重来”。还有的病菌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对原有的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再用这类抗生素就不再起作用了。人类为了战胜病菌,从而使新型抗生素药品品种越来越多,从而出现了药用量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小的可悲现象。而且,抗生素本身就能产生毒副作用,比如:青霉素虽然毒副作用小,但危险的变态反应不断增加,有时能将人置于死地;链霉素能损伤第八对脑神经(听神经),引起耳鸣、耳聋、口四周和四肢麻木;氯霉素可引起血中粒性细胞缺乏症等。可见,抗生素可治病,但使用不当则可致病,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1.1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1.1.1头孢菌类抗生素
是以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为原料,在其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加接不同的侧链而制成的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头孢菌类药物以其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其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其中又以包括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在内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报道最为普遍,已引起了医药界的广泛关注。
1.1.2头孢菌类抗生素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为头孢菌素类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0.5%~10%[2]。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药物热、哮喘,严重者可致药物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据调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居头孢菌素之首。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皮疹发生率分别为2.2%、1.8%、1.3%。在头孢菌素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中,头孢噻肟占17.7%,头孢哌酮占13.3%,头孢曲松占11.3%[3]。
1.1.3氨基糖苷抗生素
包括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西索米星、奈替米星、阿米卡星、阿司米星、小诺米星等,对儿童肾脏和第8对颅神经——听神经有严重损害,造成药物性肾炎或部分小儿永久性听力下降和丧失,故儿童尽量不用。
1. 2青霉素类抗生素
包括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甲氧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羧苄西林、磺苄西林等,以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易致过敏反应,使用前应做皮肤敏感试验。
青霉素的毒性很低,但过敏反应较常见,有时可危及生命,约有3%的病人可以发生过敏反应,最常见的是荨麻疹和过敏性皮炎,可以在注射后半小时出现,其次为关节肿痛,发热,肌肉疼和淋巴肿大等,多在用药后7-14天出现,这些反应多在停药后自行消失.有少数病人可以出现极为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即在注射后数秒至数分钟内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最后惊厥,患者可于1-2小时内死亡。
1.3喹诺酮类 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妥舒沙星、左氧氟沙星,有很高的大便浓度,口服500毫克,1日2次,大便浓度达207—2716微克/毫升,血浓度约2.5微克/毫升,肠壁浓度为3.4微克/毫升,而对志贺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仅为0.1微克/毫升。临床实践也证明,氟呢酸为目前最佳抗痢药物,可使年幼动物软骨损害,使承重关节细胞出现水泡,少数病例曾出现严重关节痛和炎症,且不易恢复,对16岁以下的儿童不宜使用。
1.4 四环素类抗生素
可与骨骼和牙齿中的钙相螫合,从而引起牙齿的色素沉着,发生黄褐色的龋齿、四环素牙,所以上世纪80年代曾用过四环素的儿童至今全留有一口“黄牙”,故对新生儿或8岁以下儿童禁用。
(1)消化道反应:常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还可引起口角炎、舌炎、舌光滑、舌黑色、咽喉炎、食道炎、胃炎、胃灼热、胃肠充气、直肠炎、肛门有刺激症状、瘙痒,并可出现裂隙、溃疡及出血。
(2)肝损伤:黄疸、氨基转移酶升高、呕血便血、昏迷、死亡。
(3)肾损伤:对神功能不全者可加重肾损害,可引起氮质血症。
(4)影响牙齿和骨发育:牙齿色素沉着、影响幼儿骨发育。
(5)过敏反应:主要是药物热、皮疹等,偶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丘疱疹、轻度剥脱性皮炎、哮喘发作或伴休克杨症状。偶可诱发或加剧全身播散性红斑狼疮。
(6)二重感染:较为多见,轻者引起维生素不足,也常见由于白色念珠菌和其他耐药菌引起的二重感染,难辨梭菌性伪膜性肠炎也可发生。
(7)神经系统症状:婴儿应用四环素,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前卤饱满;成人可引起脑膜刺激症状、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
(8)赫氏反应:本类药物治疗布鲁氏菌病时可发生赫氏反应,表现为寒战、发热及虚脱,体温进一步升高。
(9)局部刺激:局部剧痛、炎症、坏死、静脉炎、血栓。故本类不宜肌注或静滴时宜用稀浓度缓缓滴注。
(10)血液系统:偶见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及血液凝固延缓等。(11)四环素族同类药物可有交叉过敏;四环素和氯霉素亦有可能有交叉过敏现象。
使用中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及剂量,切勿滥用,持续时间不可过长,疗程一周以上者,应与复合维生素b合用。本类药物易透过胎盘和进入乳汁,孕妇、哺乳期妇女及8岁以下儿童禁用。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禁用。避免与制酸药、铁剂、牛奶同服。
毒性反应指药物引起的生理化机能异常和结构的病理变化,严重程度随剂量增加或疗程延长而增加。抗生素的毒性反应临床较多见,如及时停药可缓解和恢复,但亦可造成严重后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氨基糖甙类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引起耳鸣、眩晕、耳聋;大剂量青霉素g或半合成青霉素或引起神经肌肉阻滞,表现为呼吸抑制甚至呼吸骤停。氯霉素、环丝氨酸引起精神病反应等。
②造血系统毒性反应;氯霉素可引起再障性贫血;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新生霉素等有时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订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ⅳ、ⅴ、ⅵ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头孢菌素类偶致红细胞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加。
③肝、肾毒性反应:妥布霉素偶可致转氨酶升高,多数头孢菌素类大剂量可致转氨酶、硷性磷酸脂酶ⅰ和ⅱ、多粘菌素类、氨基甙类及磺胺药可引起肾小管损害。
④胃肠道反应:口服抗生素后可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及食欲减退等。四环素类中尤以金霉素、强力霉素、二甲四环素显著。大环内脂类中以红霉素类最重,麦迪霉素、螺旋霉素较轻。四环素类和利福平偶可致胃溃疡。
2.坚持合理使用抗生素
2.1坚持科学用药
一定要有严格的用药指征,不可滥用抗生素。如病毒性感冒,用抗生素不但无用反而有害,坚决不要滥用。
细菌性疾病,最好作药敏试验,然后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以求最佳疗效。指征明确,用药量要足,并坚持按疗程用药(即用药时间),不可以随便减少药量或缩短用药时间。
根据病情需要必须联合用药的,要注意这样的原则:一般以两种联用为宜,且能起到协同或相加的作用;或因一种药要达到血液有效浓度时用药量太大,毒副作用对健康不利,另一种作用相似但可减少前一种药的用量。
使用某种抗生素疗效不好时,应考虑剂量、用药时不要随意将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用药;皮肤、粘膜的间、给药方式等因素,但不要随意更换新的一种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局部疾病应尽量避免用抗生素。
抗生素在防治微生物感染性疾病上,确实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抗生素使用不当,甚至滥用抗生素,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抗生素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发生过敏反应:几乎大部分抗生素都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最多见的就是青霉素、链霉素、多粘菌素、灰黄霉素等,其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淋巴结肿大、哮喘、过敏性休克。
(2)出现毒性反应:链霉素、多粘霉素都对第八对脑神经有明显毒性,表现耳聋、眩晕等;氯霉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可出现肾脏损害;四环素、红霉素可导致肝肾损害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3)引起二重感染:长期使用抗生素可以破坏体内正常细菌的微生态平衡,导致某些致病菌的过度生长繁殖,给患者带来新的危害。
(4)耐药菌株的产生: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就导致耐药菌株增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很容易发生耐药,给治疗带来困难。
(5)浪费金钱和粮食,也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许多抗生素的生产过程,需要粮食来培养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生产1吨青霉素要消耗44~140吨粮食,所以滥用抗生素也等于浪费粮食。在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时,使用抗生素,使病人多花了医疗费用,由此而产生的副作用,也使病人受到不必要的痛苦。(6)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止细菌耐药已是刻不容缓的全球性问题[4],需要全球、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护士,虽然没有处方权,药物知识也许不如药师全面,微生物学知识不如检验人员丰富,但我们的优势是和病人接触最多,我们可以运用我们的知识,在留取微生物学标本、药物的使用、不良反应的观察、健康教育方面发挥我们的特长,为推动合理使用抗均药物尽我们的努力。
抗生素的现状与发展
3.1抗生素增长率
近年来,世界抗生素市场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左右,全球抗生素的市场份额约为250~260亿美元,各大制药企业纷纷投入巨资进行抗生素药物的研发,使抗生素新品不断出现。在中国医药市场中,抗感染药物已经连续多年位居销售额第一位,年销售额为200多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药品销售额的30%,全国6700国家药品生产企业中,有1000多家生产各类抗生素,产品竞争异常激烈3。3.2头孢菌素的发展
我国的头孢菌素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进入新世纪的这5个年头里,领域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领域内的竞争也更加充分。在国际市场抗生素新品种不断涌现的背景下,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这就给众多的新品种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像被国际权威机构看好的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都有不俗的市场表现。诸多有质量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将在市场上有更加不俗的表现[5]。3.3抗生素临床使用
临床上基本每一个科室,每一个专业的医生都在使用抗生素,它的使用率是非常高,对于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细菌的感染,寄生虫的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感染都需要使用抗生素。我们平常的很多疾病也确实属于感染性疾病,如普通的感冒,上呼吸道的感染,泌尿道的感染,皮肤的感染,但他们引起的感染原是不同的,上呼吸道80-90%是病毒感染,而泌尿道的是细菌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我们要用抗病毒的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感染就要用抗细菌的抗生素。在医院里抗生素的使用占总量的30-50%。其中一部分是需要使用的,另外一部分属于不合理使用。除了医院,老百姓的家里都会有抗生素存在,药店里的很大一部分也是抗生素。在我国抗生素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其中肯定有很多不合理之处,这就需要进行严格的、科学的指导管理。在欧美的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大致占到所有药品的10%左右。而我国最低的医院是占到30%,基层医院可能高达50%。抗生素滥用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由于处于社会初步发展阶段,国家的研究能力、原创能力不强,药品以仿制为主,众多的药厂都在生产抗生素。第二,同一种抗生素有上百家的药厂家生产,这样市场销售就可能存在恶性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出现。第三,医学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医生都有自己专业方面的问题,抗生素是常用药专业性不如本专业那么强,这样就会存在误用或者滥用的情况。第四,患者和患者家属习惯性服用抗生素治病。比如感冒了,按照医学的观点,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感染,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第五,我们国家药品规定方面的问题,很早以前就分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抗生素应该属于处方药,但在药品销售过程中,大家去买药的时候有人需要出示处方吗?除了中药的药剂,西药只要讲出名字就可以买到,甚至有医药超市让自己选药,这样准确性会高吗?无疑会导致抗生素的滥用。第六,抗生素在畜牧业的大量使用。我们经常会听到我国出口的食物被检测出一些抗生素的残留而拒绝在海关之外的报道。据我了解,在畜牧业使用抗生素的量远远超过人类使用量的总和。在环境中有比较多的抗生素存在,那环境中的细菌早已接受过抗生素,已经产生耐药性了,人体如果再获得耐药菌的感染治疗就比较困难。这不光是我们国家的问题,也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结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下发了关于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的通知,号召民众不要自买抗菌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这是对人民负责任的举措,大家应该积极参与,不只是专业的医务人员需要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普通的民众和患者也要有合理使用的意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盲目地自己购买抗生素使用。这样才能促进我们国家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细菌耐药的不断加剧。
参考文献:
[1]袁桂清.抗生素专家提出:正确的病原学诊断是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基础[j].中华医学杂志,2002,11(21):1511.[2] 胡万方,胡运新,杨峻青.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55例分析.医药分析,2002,21(9):600.[3] 黄凯文.113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中文文献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
[4]陈雪华,胡必杰.临床微生物学科如何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j].中国医院,2004,8(8):23.[5]王伟.抗生素的现状与发展。《首都医药》,2003,(3):26-30 [6]陶佩珍.抗疱疹病毒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3,12:253-257
致 谢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学习更多知识的重要,也让我更加重视我所学专业的重要性,现在是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够在这样社会抬头挺胸的说我知道,我会,我可以,我能行。
论文的完成标志着五年的大学时代即将结束,也意味着,新的生活又将开始了。有许许多多的舍不得,也有许许多多的感谢要说。
感谢所有教育过我的老师!你们传授给我的专业知识是我不断成长的源泉,也是完成本论文的基础。
另外,我还要感谢全班同学给予我的关心和无私的帮助。谢谢你们陪我走过这样的一段青葱岁月,谢谢你们一路给我的支持和帮助。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工作顺利!
抗生素安全用药宣传篇五
【用药指导】各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汇总!2015-10-29 10:49 乡村医生部落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一)、青霉素类
青霉素类是通过抑制菌体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因人体细胞无细胞壁,青霉素对其几乎无影响。又因青霉素抗菌谱很广。所以深受患者欢迎。成为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但由于近年来大剂量、高浓度使用青霉素现象增多,其不良反应屡见发生。青霉素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⑴、过敏反应:较常见,包括荨麻疹等各类皮疹、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和血清病型反应;
⑵、毒性反应:少见,但静脉滴注大剂量本品或鞘内给药时,可因脑脊液浓度过高导致抽搐、肌肉阵挛、昏迷及严重精神症状等;
⑶、赫氏反应和治疗矛盾:用青霉素治疗梅毒等疾病时可由于病原体死亡致症状加剧,称赫氏反应。治疗矛盾也见于梅毒患者,系治疗梅毒病灶消失过快,而组织修补相对较慢或病灶部位纤维组织收缩,妨碍器官功能所致;
⑷、二重感染:可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念珠菌等二重感染;
⑸、应用大剂量青霉素钠 可因摄入大量钠盐而导致心力衰竭。
(二)、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目前,已有四代产品,应用十分广泛。临床发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存在以下几种常见不良反应:
⑴、过敏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致皮疹、荨麻疹、哮喘、药物热、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的过敏性休克类似青霉素休克反应。两类药物间呈现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对青霉素过敏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有的产品在说明书中规定用前皮试,应参照执行。
⑵、胃肠道反应和菌群失调 多数头孢菌素可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对肠道菌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另外,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尤以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为甚。
⑶、肝毒性 多数头孢菌素大剂量应用可导致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酯酶、血胆红素等值的升高。
⑷、造血系统毒性 头孢菌素偶可致红细胞或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多等。
⑸、肾损害
主要绝大多数的头孢菌素由肾排泄,以第一、二代头孢为多见,偶可致血液尿素氨、血肌酐值升高、少尿、蛋白尿等。其中头孢噻啶的肾损害作用最显著。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
⑹、凝血功能障碍 由于头孢菌素抗生素都能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使凝血机制发生障碍,因此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头孢菌素抗生素药物的用量大小,疗程长短直接有关。
⑺、“双硫仑”样反应 抑制乙醛脱氢酶,使饮酒者体内乙醛蓄积产生难受反应而用于戒酒。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有类双硫仑的功能。当与乙醇联合应用时(喝酒或者接触酒精等),也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而呈“醉酒状”。
二、喹诺酮类
喹诺酮类属合成类抗生素,主要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氟罗沙星、培氟沙星、加替沙星、洛美沙星等。此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较广、高效、使用方便及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此点与其他抗生素显著不同,不会与其他抗菌素形成交叉耐药性,对其他抗菌素产生的耐药菌株仍然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因此,喹诺酮类抗生素已成为目前临床上开发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⑴、胃肠道反应 在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中,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大约有3%~5%的患者在服用该类药后会出现食欲不振、上腹部隐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最近几年,随着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问世与剂型的改革,其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已有所降低,即使发生,症状也较轻微。因此,只要遵医嘱服用,并注意在饭前服药,服药后及时进餐,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避免这一不良反应的出现
⑵、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临床统计显示,在服用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依诺沙星(氟啶酸)的患者中,约有2%的人会出现嗜睡、头痛、头晕及肢体麻木等轻微症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这些反应主要与服药剂量过大、服药时间过长有关。这是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可透过血脑屏障,如果一次使用剂量过大或服药时间过长,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量就会增大,从而可影响大脑边缘系统的功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所以,在服用喹诺酮类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控制药量,不可随意增加用量和服药次数;同时应注意用药的持续时间,一般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应控制在5-7天左右。如果服药期间出现了上述症状,就要及时减少剂量,必要时可停药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⑶、一般性过敏反应 在服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时,还有极个别的患者会出现皮疹、药物热及荨麻疹等一般性过敏表现。与其他抗生素相比,此类药物的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且不会引起如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的过敏症状。只须立即停药,并适当服用抗过敏药物如西替利嗪,或外用止痒剂即可。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加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这样,可很快缓解症状,消除皮疹、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⑷、光敏性皮炎: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多见,属药物变态反应,常在用药后7~10天出现
⑸、血糖异常
主要是加替沙星。包括症状性低血糖和高血糖症。严重血糖异常的,包括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痉挛和精神状态改变(包括意识丧失)。虽然少数导致致死后果,但是如果得到适当处理,这些事件大多是可逆的。
三、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
以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从1952年就开始使用,一直是这类药物的首选药。之后,类似的品种相继上市,其毒副作用也较低,短期使用很少由于毒性反应而需要停止服药的情况。不过,大环内酯类口服药,开始大多数以游离碱的形式直接供口服使用,吸收率不高,易被胃酸破坏。现在部分品种通过酯化克服了以往的缺点,又产生了其他的不足,如琥乙红霉素、乙酰麦迪霉素、阿奇霉素等,虽然提高了吸收率,避免了被胃酸的破坏,但是对肝脏的毒害却明显增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的毒副作用已被逐渐认识。此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有:
⑴、对肝脏的毒害:在正常剂量时,对肝脏的毒害较小,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胆汁郁积,肝酶升高等,一般停药后可恢复。但经酯化后的这类药(如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对肝脏的毒性更大,应短期减量使用,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⑵、对前庭系统的影响:静脉给药时可发生耳鸣、听觉障碍等,停药或减量后可恢复。
(3)、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热、药疹、荨麻疹等,反应严重时应停药。
(4)、胃肠道反应:部分药物可引起腹痛、腹泻、恶心等,停药后可恢复。
(5)、局部刺激:注射给药可引起局部刺激,故本类药物不宜用于肌肉注射。静脉滴注可引起静脉炎,故滴注液应稀释至0.1%以下,滴入速度不宜过快。
(6)、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故不宜和氨茶碱类药联合用药,以防茶碱浓度异常升高而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必须使用时应到医院进行茶碱浓度监测,以防意外。
(7)、部分药品易透过胎盘:如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因此,孕妇和哺乳妇女均需慎用,必要时宜暂停哺乳。四、四环素类抗生素
①消化道反应。②肝损害。③肾损害。
④影响牙齿及骨骼的发育,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8岁以下小儿禁用。
⑤有局部刺激,故不可肌注,静滴宜充分稀释。⑥有过敏反应。
⑦使用时间稍长,易致肠道菌群失调。
五、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
1、神经肌肉阻滞 氨基糖苷类药物产生神经肌肉阻滞的机制是由于药物抑制突触前的乙酰胆碱(ach)释放与阻断突触后的ach受体所致。这一现象虽然少见,但危险性较大。临床表现为手足麻木,舌颤,甚至全身抽搐,有时很难与脑膜炎惊厥相区别。氨基糖苷类与肌肉松弛药安定等合用可加重反应,此类药物不宜静脉推注。
2、肾毒性
新生儿、早产儿、老年人危害最大(链霉素、庆大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肾的毒性主要损害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一般不影响肾小球。
3、耳毒性
主要是庆大霉素。该药物对第ⅷ对脑神经选择性损害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可分为:
(1)、耳蜗神经损害
出现耳胀满感、头晕、耳鸣、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⑵、前庭功能失调 可出现平衡失调、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阵颤。但这两类症状并非绝对,有可能两者兼有。有时临床自觉症状不明显,需要仪器检查前庭功能或听力才可发现,这些“亚临床耳毒性反应”的发生率约为10%~20%。本类药物可通过胎盘屏障,造成胎儿第ⅷ对脑神经损害,成为先天性耳聋的重要原因。
4、过敏性反应 临床表现主要为:过敏性休克,皮疹,过敏性紫癜,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致死。其中链霉素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应予注意。
5、造血系统毒性反应 链霉素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
6、二重感染 用药时间过长可引起二重感染,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
7、其它 少数可引起呼吸肌肉麻痹,造成呼吸抑制或暂停。此外,有部分氨基糖苷类药物可引起肝损害,出现转氨酶升高,甚至黄疸。也可引起周围神经炎,但较少见。
六、磺胺类:
① 过敏反应
② 泌尿系统损伤:取决于尿中药物的浓度和溶解度(注意首剂加倍,服药期间多喝水,加速溶解),多产生血尿、结石,不可与维生素c合用
③ 血液系统损害
④ 肝损害
七、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
① 骨髓抑制:不可逆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逆性抑制(停药可恢复)
② 灰婴综合症
③ 胃肠道刺激
八、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① 胃肠道反应
② 伪膜性肠炎:严重者可致死,先期症状为腹泻,遇此情况应立即停药,必要时可用万古霉素治疗
九、多肽类抗生素及抗真菌药物:主要是胃肠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