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及处理建议(五篇)

最新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及处理建议(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2 19:42:17
最新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及处理建议(五篇)
时间:2024-07-12 19:42:17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及处理建议篇一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4.1.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4.1.3处理方法

①、将该处脱模剂油点或污点用洗刷干净,于修补前用水湿透。

②、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混凝土一致,砂子为细纱,粒径最大不宜超过0.5mm。③、水泥砂浆的配比为1:2或1:2.5,由于数量不多,可用人工在小桶中拌匀,随拌随用。必要时掺拌白水泥调色。

④、按照漆工刮腻子的方法,将砂浆用刮刀大力压入麻点,随即刮平。⑤、修补完成后,用毛毡进行保湿养护。起砂和掉皮的处理方法同上。4.1.4预防措施

①、振捣遵循紧插慢拔原则,振动棒插入到拔出时间控制在20s为佳,插入下层5-10cm,振捣至混凝土表面平坦泛浆、不冒气泡、不显著下沉为止;插振捣棒确有困难时,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或人工插捣的方法振实。

②、新拌混凝土必须按水泥或外加剂的性质,在初凝前振捣,混凝土结块比较严重时,严禁使用。

③、浇注混凝土时,无论那种模型,均需撒水湿润。但不得积水;浇注前检查模板拼缝,对可能漏浆的缝设法封堵。

④、模板表面清理干净,隔离剂涂刷均匀。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拆模时间,未经允许不得拆模。4.2蜂窝 4.2.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的窟窿。4.2.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4.2.3处理方法

①、将蜂窝软弱部分凿去,用高压水及钢丝刷将结合面冲洗干净。②、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混凝土一致,砂子用中粗砂。

③、水泥砂浆的配比为1:2到1:3,并搅拌均匀,有防水要求时,在水泥浆中掺入水泥用量1%-3%的氯化铁防水剂,起到促凝和提高防水性能的目的。

④、按照模灰工的操作方法,用抹子大力将砂浆压入蜂窝内,刮平;在棱角部位用靠尺将棱角取直。

⑤、修补完成后,用草帘或草席进行保湿养护。4.2.4预防措施

①浇注前必须检查和嵌填模板拼缝,并浇水湿润;浇注过程中有专人检查模板质量情况,并严格控制每次振捣时限。

②塌落度过小时拉回拌和站加水加水泥重新拌制;振捣工具的性能必须与混凝土的工作度相适应;一名振捣手跟着灰斗粗振,另一名振捣手随后细振,按规定的振捣间距精心振捣,尤其加强模板边角和结合部位的振捣。

③严格执行带浆下料和赶浆法振捣,注意混凝土振实的五点表现。④混凝土拌制时间应足够;分层厚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防止振捣不到。4.3孔洞 4.3.1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4.3.2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4.3.3处理方法

①、将修补部位的不密实混凝土及突出的骨料颗粒凿去,洞口上部向外上斜,下部方正水平。②、用高压水及钢丝刷将基层冲洗干净。

③、孔洞周围先抹一层水泥素浆,然后用比原混凝土强度高一级的商品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填补并分层仔细捣实,以免新旧混凝土接触面上出现裂缝。

④、抹光后的混凝土表面应覆盖塑料薄膜,并用支撑模板顶紧加压。4.3.4预防措施

①、采用流动性良好的混凝土,在钢筋密集处采用细石混凝土浇注,振捣时设专人在模板外敲打协助振捣并检查混凝土振实情况。对构件角点和结合部重点检查,特别注意振捣,不能用机械振捣时,可改用人工插捣,插捣应反复数次,确保混凝土不出现孔隙。

②、混凝土配比中掺加高效减水剂,确保混凝土流动性满足工作要求;在混凝土运输、浇注的各个环节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不离析。

③、振捣应密实,不允许出现漏振点,吊斗应按布灰厚度,走动卸灰,避免吊斗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板内,一次卸料过多。

④、严防杂物出现在拌制好的混凝土当中。4.4“烂边”和“烂根” 4.4.1现象

“烂边”和“烂根”是指根部或者边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4.4.2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5)模板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4.3处理方法

漏浆较少时按麻面进行修复,漏浆严重时按蜂窝处理办法进行修复。4.4.4预防措施

接缝处夹带橡胶海面条或无纺土工布止浆,拼缝设计成搭接企口缝,并用木板压板、橡胶压条止浆。4.5露筋 4.5.1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4.5.2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4.5.3处理方法

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充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4.5.4防治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

(2)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

(3)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4)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4.6缝隙、夹层 4.6.1现象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4.6.2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4.6.3处理方法

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 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4.6.4预防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2)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

(3)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4.7缺棱掉角 4.7.1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4.7.2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4.7.3处理措施

出现缺棱掉角情况时,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4.7.4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

2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以上强度;

(2)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1.8表面不平整 1.8.1现象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4.8.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4.8.3处理方 法

无抹面的外露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可增加一层同配比的砂浆抹面;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较大时,需经项目会同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4.8.4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2并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4.9楼板裂缝 4.9.1现象

楼板裂缝是建筑结构的楼板部分产生开裂的现象。4.9.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模板及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2)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出现裂缝;(3)养护不好引起裂缝;拆模不当,引起开裂;(4)昼夜温差引起的收缩裂缝;(5)主筋严重位移,使结构受拉区开裂;

(6)混凝土初凝后又受扰动,产生裂缝;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7)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 4.9.3处理方法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2、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

3、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4、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可行时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5、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3mm的.可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4.9.4防治措施

(1)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冷缩裂缝产生。(2)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

(3)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4.10涨模 4.10.1、现象

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

4.10.2、产生原因

(1)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

(2)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3)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4)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4.10.3处理方法

1、首先对待修补部位的松散混凝土进行凿除,做到小锤细凿,避免损伤结构钢筋。要求凿成后的混凝土表面观感达到斩假石的效果,无松动石子及混凝土颗粒。

2、对凿除部位用毛刷刷干净,并用水冲洗,使其无松动石子及粉尘。

3、进行支模,要求模板支设牢固,并留设浇筑口和清理口,确保支模时的垃圾能清理干净。清理后及时封堵清理口。

4、对修补处涂刷一层用同砼相同的水泥做成水泥浆进行界面处理,以使新旧混凝土能结合良好。

5、采用与原混凝土设计强度相同的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修补,要求用¢12钢筋仔细捣实。

6、混凝土终凝后拆模,加强洒水养护,避免新旧混凝土结合处开裂。

7、对于较轻微的麻面现象,用毛刷刷干净,用水冲洗,使其无松动石子及粉尘后,修补前涂刷同砼标号水泥浆基层或用1:2水泥砂浆进行抹面处理即可,施工完毕终凝后加强淋水养护。

4.10.4预防措施

(1)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

(2)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也应经过计算设置,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

(3)下料高度不大于2米。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4)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

(5)浇筑混凝土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

5、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1、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部清洗干净,严禁踩蹋钢筋,踩踏变形的钢筋应及时地在浇筑前 复位。下落的混凝土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并由专人负责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2、混凝土浇筑施工实行挂牌制,以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保证混凝土的浇捣质量,混凝土结构达到内实外光的基本要求。同时按规定进行取样、留置试块,试件数量应能满足全面了解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要求,并进行抗压强度、抗渗性能等相关试验。

3、混凝土浇筑若遇雨天,及时调整配合比,并做好已浇混凝土的保护,施工缝严格按要求留设。

4、随时检查使用混凝土骨料级配、水灰比、外加剂以及其塌落度、和易性等;

5、经过施工技术方案准备、技术与安全交底、机具和劳动力准备、柱墙基底处理、钢筋模板工程交接、水电、照明以及气象信息和相应技术措施准备等等,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下达混凝土浇捣指令;

6、重视对现场泵送机具的护理工作;

7、混凝土的浇捣必须分层进行,严格控制沉实时间,钢筋密实处,尽可能避免浇灌工作在此停歇以及分班施工交接;

8、雨天浇筑混凝土时,准备充足的覆盖材料;

9、按有关规定进行混凝土试块制作;

10、对班组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谁浇捣的混凝土部位,就由谁负责混凝土的浇捣质量。

11、混凝土浇捣后由专人负责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裂缝 1.1

产生原因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变化 , 混凝土徐变的影响 , 地基不均匀沉降 , 拆模板过早 , 早期受震动等原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产生。1.2

预防措施)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 , 浇筑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 , 防止干缩 , 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 , 并采取相应的加热或保暖措施 ,防止冷缩裂缝产生。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 , 避免出现施工缝。)加强施工管理 ,混凝土施工应结合实际条件 ,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等符合规定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 , 同时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冲击。1.3

处理方法

当裂缝较细 , 数量不多时 , 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后 ,用水泥浆抹补;如裂缝较大较深时 ,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 ,并用水冲洗干净 ,用 1 ∶ 2.5 水泥砂浆抹补。此外加压灌入不同稠度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补缝 , 效果也较好。2

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2.1

产生原因)模板表面粗糙并沾有干混凝土 , 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 , 或模板缝没有堵严 , 浇筑时 , 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 ,混凝土呈干硬状态 ,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混凝土搅拌时间短 ,加水量不准 ,混凝土和易性差 , 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水泥砂浆少、石子多 , 形成蜂窝。)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筑 ,造成混凝土离析 ,因而出现蜂窝麻面。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时过振或漏振 , 造成蜂窝麻面。2.2

防治措施)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 , 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 , 不留积水 , 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 ,一般应为 1 ~3m i n 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 2m 时 , 要采取措施 , 如用 窜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混凝土入模后 ,必须掌握振捣时间 ,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 20 ~30 s。但当混凝土水灰比小于 0.45 时 ,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不宜小于 30 s,当混凝土水灰比大于 0.45 时 ,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不宜小于 15 s。合适的振捣时间可有下列现象来判断 : 混凝土不再显著下 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2.3

处理方法

麻面主要影响美观 ,应加以修补 ,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 , 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 ,用 1 ∶ 2.5 水泥砂浆修补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 ,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 , 制定补强方案 ,方可处理。3

露筋.1

产生原因)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 ,或垫块太少 ,钢筋紧贴模板 ,致使拆模后露筋。)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 ,钢筋过密 ,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 ,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混凝土振捣时 ,振捣棒撞击钢筋 ,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 ,因而造成露筋。3.2

预防措施)钢筋绑扎时 ,注意垫足垫块 ,并固定牢固。)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较密时 ,要选配适当石子 ,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 ,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 , 可采用细石混凝土。)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 , 防止钢筋变形移位 ,在钢筋密集处 ,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3.3

处理方法

首先将外漏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和铁锈清理干净 ,然后用水冲洗湿润 , 用 1 ∶ 2 或 1 ∶ 2.5 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 , 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剔除 , 冲刷干净湿润 ,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 , 认真养护。4

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 4.1

产生原因)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 如水泥过期受潮结快、砂石含泥量太大、袋装水泥重量不足等 , 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 ,原材料计量不准确 ,如砂石不过磅 , 加水不准 , 搅拌时间不够 , 这些因素造成混

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混凝土试块不按规定制作和养护 ,或试模变形 ,或管理不善、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等。4.2

预防措施)混凝土原材料应试验合格 ,严格控制配合比 ,保证计量准确 ,外加剂按规定掺加。2)混凝土应搅拌均匀 , 按砂 +水泥 +石 +水的顺序上料。外加剂溶液量最好均匀加入水中或从出料口加入 ,不能倒在料斗中 ,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搅拌第一盘混凝土时可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健全检查和试验制度 , 按规定检查坍落度和制作混凝土试块 ,认真做好试验记录。5

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5.1

产生原因)有时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筑 , 只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 然后用平锹一拍了事 , 板厚控 制不准 , 表面不平。)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作业或运料 , 致使混凝土边面出现凹凸不平的印痕。3)模板没有支撑在坚固的地基上 ,垫板支撑不够 ,以致在浇灌混凝土或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2

预防措施)混凝土板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平板振捣器相配合在其表面进行振捣 , 有效振动深度约 20 c m , 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 ,相邻之间应搭接振捣 5 c m 左右。)控制混凝土浇灌厚度 ,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 ,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 , 放在浇筑地点附近, 随浇随移动 , 振捣方向宜与浇灌方向垂直 ,使板面平整 ,厚度一致。)混凝土浇灌完后 12 h 以内即应浇水养护(如气温低于 5 ℃ 时不得浇水 , 可以覆盖养护)并设专人负责。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1.2n /mm以后 , 方可在已浇筑的结构上走动。)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 ,支撑结构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 , 并有足够的支撑面积 ,以保证浇灌混凝土时不发生下沉。6

混凝土夹芯 6.1

产生原因 浇筑大面积、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时 , 往往分层分段施工 ,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在冬季还有积雪、冰块)积存在混凝土接茬处 , 这些杂物如不认真清理干净 ,再次浇筑混凝土时 ,就会加入混凝土内 ,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芯。6.2

预防措施

浇筑混凝土前要认真检查 ,将表面杂物清理干净 ,可在模板与沿施工缝处通条开口 ,以便清理;冬季施工时如有冰雪等可用太阳灯等烤化后清理干净;如只有锯末等杂物 , 可采用鼓风机等吹 , 全部清理干净后 , 通条开口再封板 ,然后浇灌混凝土。7

外形尺寸偏差 7.1

现象

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移位。7.2

产生原因)模板自身变形 ,有孔洞 ,拼装不平整。)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 ,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移位。3)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 ,冲击力过大 ,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4)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放线误差过大 , 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7.3

预防措施)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正和补洞 ,拼装严密平整。)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 ,保证刚度和强度 ,支撑体系也应经计算设置 ,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下料高度不大于 2m , 随时观察模板情况 , 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浇筑混凝土前 , 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7.4

处理方法

无抹面的外露混凝土不平整 , 可增加一层同配合比的砂浆抹面;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 , 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 , 可不进行处理;整体歪斜、轴线偏移较大时 , 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 ,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及处理建议篇二

滨州市路网改建工程混凝土 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

滨州市公路管理局

2011年5月23日

滨州市路网改建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

治理活动总结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促进滨州市路网改建工程建设的安全、优质。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和市交通运输局的文件精神,市公路局对在建的路网改建工程项目积极开展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活动实施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总结如下:

一、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内容

(一)治理范围

s246庆淄路高青界至邹平韩店段桥涵路面工程、s239大济路惠民县成至联伍桥涵路面工程和s233博临路博兴至淄博界段桥涵路面工程。(其中,s233博临路受省港航部门提高小清河、支脉沟等河流的通航和防洪标准的影响,原设计变更,需要重新论证,该项目桥梁结构物一直没有实施。)

(二)主要内容

1、施工工艺通病

(1)钢筋加工、制作和安装不规范,焊接不标准,间距控制不严。(2)混凝土浇筑、养护不规范,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厚度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不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不到位,养护时间不足。特殊气候条件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

(3)预应力构件施工不精细,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合理,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4)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不到位,接茬效果不好。(5)支模工艺简单粗糙,模板接缝处理不当,模板支撑数量不够、强度不足。

(6)梁板预制底模处理简单,浇注混凝土前清理不干净,预拱度设置不够,脱模后底板平整度和光洁度不够。预应力芯模上浮,造成孔内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结构断面不足、。

(7)梁板预制张拉后放置时间太长,梁板起拱度增大,造成桥面铺装厚度不足。

(8)保护层垫块强度不足、间距太大或绑扎不紧;钢筋绑扎不紧或焊接不好,造成保护层厚度不足。

(9)板底沟缝不饱满、不密实,易脱落。

3、实体质量通病

(1)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间距偏差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预埋件偏差大,小型预制构件外形尺寸控制不严等。

(2)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缺陷,裂缝超限,蜂窝、麻面、露筋、色差较大。

(3)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砂、石材料混堆,钢筋、钢绞线、水泥等的存放保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钢材锈蚀、水泥变质。

二、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方法(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奖惩制度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公路局改建办成立了路网改建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领导小组,分管工程的局领导任组长,总监、工程科长、试验室主任任副组长,改建办、总监办、设计院及各驻地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等相关人员任成员,负责制定路网在建工程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职责,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项制定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熟功法,并组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单位进行表彰。

(二)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1、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与设计、监理、试验检测等单位应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与各单位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源,群策群力,保证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建设管理要科学。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管理水平,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治理措施,认真组织制定治理质量通病实施要点,落实质量责任制,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对治理质量通病行之有效的个人及队伍予以奖励,对治理不当、措施不力的个人或队伍要予以处罚。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进一步创新建设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定期组织质检部人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和指出存在的问题。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抽检合格率底、质量问题突出的单位或个人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加大检查频率。

3、施工管理要精细。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合、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合场地和混凝土浇筑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的使用部位,对盖梁及所有上部构造必须采用自己的拌合站集中拌合,梁板全部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商品混凝土只允许用于部分桩柱下部工程,并且必须严格按照总监办批准的配合比和原材料生产混凝土,生产时驻地监理处和项目经理部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4、试验检测工作要规范,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交底,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确保现场试验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和设备满足要求。总监办中心试验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及时有效地对混凝土质量进行评价,指导下一阶段的施工。

(三)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各在建桥梁结构物工程切实加强了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产品进场验收方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还委托省内外权威检测机构进行全面检验,并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碎石集料在招标专用本中明确要求采用水洗料,材料进场前由改建办、总监办、驻地监理处和项目部联合到料场进行考察,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

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2、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试验室应组织对每批产品进行检验,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并且严格、准确地控制掺加剂量。

3、严格控制配合比。各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均要求提高保证率系数,桩柱采用商品混凝土的,一律提高一个标号(5mpa)设计和施工控制。灌注桩混凝土添加i级粉煤灰,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易性和耐久性。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合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4、确保施工工艺规范。(1)模板制作质量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

(2)钢筋加工与安装要求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加强过程检查控制,结构成型后采用钢筋保护层仪加大检测频率进行验证。

(3)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筑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

(4)加强混凝土保湿养护,全部要求绑扎土工织物类喷水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5)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

(6)加强对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由专人管理,必须仔细记录使用台帐,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预应力筋张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放松时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应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孔中抽检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填写施工记录。

(7)梁板侧面和顶面凿毛,在招标专用本中明确要求,并单独验收计量,以此制约施工单位达到彻底凿毛的要求。对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要到位,松散混凝土和旧混凝土面必须全部凿除。

(8)模板制作要精细,接缝处要进行特殊处理以保证不漏浆;底模铺设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光洁度,保证不会在浇注和振捣过程中打折变形。预应力混凝土芯模进行加固,一是加密固定钢筋,二是在芯模顶设立张拉的钢丝绳,确保芯模不上浮,保证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结构的厚度。

(9)板底沟缝在招标专用本中也明确要求,单独验收计量,控制沟缝饱满、密实、牢固。孔道压浆按照设计要求预留排气孔并及时凿通,达到饱满、密实。

5、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质量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同时,切实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

6、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无损检测,在每一混凝土构件到达龄期后进行回弹法强度简易普查,尤其要重加强对现浇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检测,发现异常认真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应检测记录,使整体混凝土构件强度得到保证。

三、治理结果和取得的成效

通过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我市路网改建工程的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有效控制施工配合比保持与设计配合比的一致性,混凝土强度全部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如大济路灌注桩混凝土设计强度25mpa,提高标号到30mpa,28天实际强度达到38~40 mpa;预应力板混凝土设计强度50mpa,28天实际强度达到58~60 mpa。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钢筋、水泥、外加剂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到10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四)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五)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形成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建成内在质量可靠、外观精美的混凝土工程,培养出优秀的混凝土工程建设队伍。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及处理建议篇三

大中修改建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促进大中修改建工程建设的安全、优质。根据交通运输委《关于开展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集中治理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公路大中修工程的实际情况,市公路局对在建的大中修改建工程项目积极开展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活动实施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总结如下:

一、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内容

(一)治理范围

2011至2012大中修改建项目桥涵构水泥混凝土造物工程。

(二)主要内容

1、施工工艺通病

(1)钢筋加工、制作和安装不规范,焊接不标准,间距控制不严。

(2)混凝土浇筑、养护不规范,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厚度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不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不到位,养护时间不足。特殊气候条件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

(3)预应力构件施工不精细,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合理,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4)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不到位,接茬效果不好。(5)支模工艺简单粗糙,模板接缝处理不当,模板支撑数量不够、强度不足。

(6)梁板预制底模处理简单,浇注混凝土前清理不干净,预拱度设臵不够,脱模后底板平整度和光洁度不够。预应力芯模上浮,造成孔内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结构断面不足、。

(7)梁板预制张拉后放臵时间太长,梁板起拱度增大,造成桥面铺装厚度不足。

(8)保护层垫块强度不足、间距太大或绑扎不紧;钢筋绑扎不紧或焊接不好,造成保护层厚度不足。

(9)板底沟缝不饱满、不密实,易脱落。

3、实体质量通病

(1)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间距偏差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预埋件偏差大,小型预制构件外形尺寸控制不严等。

(2)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缺陷,裂缝超限,蜂窝、麻面、露筋、色差较大。

(3)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砂、石材料混堆,钢筋、钢绞线、水泥等的存放保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钢材锈蚀、水泥变质。

二、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方法(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奖惩制度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公路局大中修建设办成立了大中修改建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路网在建工程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职责,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项制定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熟功法,并组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单位进行表彰。

(二)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1、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与设计、监理、试验检测等单位应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与各单位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源,群策群力,保证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建设管理要科学。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管理水平,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治理措施,认真组织制定治理质量通病实施要点,落实质量责任制,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对治理质量通病行之有效的个人及队伍予以奖励,对治理不当、措施不力的个人或队伍要予以处罚。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进一步创新建设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定期组织质检部人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和指出存在的问题。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抽检合格率低、质量问题突出的单位或个人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加大检查频率。

3、施工管理要精细。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合、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合场地和混凝土浇筑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的使用部位,对盖梁及所有上部构造必须采用自己的拌合站集中拌合,梁板全部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商品混凝土只允许用于部分桩柱下部工程,并且必须严格按照总监办批准的配合比和原材料生产混凝土,生产时驻地监理处和项目经理部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4、试验检测工作要规范,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交底,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确保现场试验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和设备满足要求。总监办中心试验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及时有效地对混凝土质量进行评价,指导下一阶段的施工。

(三)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各在建桥梁结构物工程切实加强了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产品进场验收方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还委托省内外权威检测机构进行全面检验,并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碎石集料在招标专用本中明确要求采用水洗料,材料进场前由建设办、总监办、驻地监理处和项目部联合到料场进行考察,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

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2、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试验室应组织对每批产品进行检验,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并且严格、准确地控制掺加剂量。

3、严格控制配合比。各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均要求提高保证率系数,桩柱采用商品混凝土的,一律提高一个标号(5mpa)设计和施工控制。灌注桩混凝土添加i级粉煤灰,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易性和耐久性。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合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4、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1)模板制作质量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

(2)钢筋加工与安装要求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臵和保护层厚度;加强过程检查控制,结构成型后采用钢筋保护层仪加大检测频率进行验证。

(3)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筑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

(4)加强混凝土保湿养护,全部要求绑扎土工织物类喷水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5)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臵保护层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臵部位应适当加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

(6)加强对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由专人管理,必须仔细记录使用台帐,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预应力筋张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放松时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应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孔中抽检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填写施工记录。

(7)梁板侧面和顶面凿毛,在招标专用本中明确要求,并单独验收计量,以此制约施工单位达到彻底凿毛的要求。对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要到位,松散混凝土和旧混凝土面必须全部凿除。

(8)模板制作要精细,接缝处要进行特殊处理以保证不漏浆;底模铺设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光洁度,保证不会在浇注和振捣过程中打折变形。预应力混凝土芯模进行加固,一是加密固定钢筋,二是在芯模顶设立张拉的钢丝绳,确保芯模不上浮,保证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结构的厚度。

(9)板底沟缝在招标专用本中也明确要求,单独验收计量,控制沟缝饱满、密实、牢固。孔道压浆按照设计要求预留排气孔并及时凿通,达到饱满、密实。

5、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质量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同时,切实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

6、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无损检测,在每一混凝土构件到达龄期后进行回弹法强度简易普查,尤其要重加强对现浇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检测,发现异常认真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应检测记录,使整体混凝土构件强度得到保证。

三、治理结果和取得的成效

通过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我市大中修改建工程的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有效控制施工配合比保持与设计配合比的一致性,混凝土强度全部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如危桥改造中灌注桩混凝土设计强度25mpa,提高标号到30mpa,28天实际强度达到38~40 mpa;预应力板混凝土设计强度50mpa,28天实际强度达到58~60 mpa。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钢筋、水泥、外加剂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到10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四)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五)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形成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建成内在质量可靠、外观精美的混凝土工程,培养出优秀的混凝土工程建设队伍。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及处理建议篇四

网络高等教育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学习中心: 重庆万州奥鹏学习中心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土木工程(道桥方向)年 级: 2013年 春季

学 号: ***1 学 生: 李鲲鹏 指导教师: 李昕欣 完成日期: 2014年 11 月 28 日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内容摘要

混凝土几乎是道路与桥梁以及各种结构物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而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其质量通病极易发生。这些质量通病如不能有效防治,将会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产生影响,常见的质量通病轻则影响美观,严重者则有损于结构的安全,直接影响到工程建筑物和工程结构物的安全和降低使用功能,本文通过对混凝土工程常见的蜂窝、麻面、孔洞、露筋、表面不平整等几种质量通病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i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目 录

内容摘要...........................................................................................................................i 引

言..............................................................................................................................1 1 概述............................................................................................................................2

1.1 混凝土质量通病对工程结构物的危害.........................................................2 1.2 混凝土质量通病控制措施的研究意义.........................................................3 1.3 本文主要工作.................................................................................................3 2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4

2.1 蜂窝.................................................................................................................4

2.2.1 表现形式..............................................................................................4 2.2.2 产生原因..............................................................................................4 2.2.3 控制措施..............................................................................................4 2.2 麻面.................................................................................................................5

2.2.1 表现形式..............................................................................................5 2.2.2 产生原因..............................................................................................5 2.2.3 控制措施..............................................................................................6 2.3 孔洞.................................................................................................................8

2.2.1 表现形式..............................................................................................8 2.2.2 产生原因..............................................................................................8 2.2.3 控制措施..............................................................................................8 2.4 露筋.................................................................................................................8

2.2.1 表现形式..............................................................................................8 2.2.2 产生原因..............................................................................................8 2.2.3 控制措施..............................................................................................9 2.5 表面不平整...................................................................................................10

2.2.1 表现形式............................................................................................10 2.2.2 产生原因............................................................................................10 2.2.3 控制措施............................................................................................10 案例分析..................................................................................................................12

ii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3.1 工程概况.......................................................................................................12 3.2 存在的质量通病...........................................................................................12 3.3 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效果...............................................................................12 4 结论及建议..............................................................................................................13 参考文献........................................................................................................................14

iii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引 言

随着混凝土施工的广泛应用,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混凝土已经成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整个工程质量保证的核心,但是在混凝土工程施工时,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因此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样性的,也是工程建设中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一些质量通病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至关重要。

但只要认真作好预防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搞好养护工作,是可以消除这些质量通病的。在做好防治质量通病预防工作前,必须先要了解此类通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结合工程实际,下面就来简要分析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治进行探讨。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概述

1.1 混凝土质量通病对工程结构物的危害

在当今的整个社会的建设中,不论什么样的建筑,都是采用混凝土结构,因为该建筑材料价廉物美,施工方便,承载力大,可装饰强的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我国不论是城市或在农村,混凝土的应用面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在我国工程建筑正向着大体量、大空间、大高度的方向发展,呈现出许多结构形式,混凝土结构的运用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自上世纪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运用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探讨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同时混凝土工程质量也是我国长期以来非常关心的一件大事,由于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几乎遍及工程施工的每一个角落,而现代高强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的出现,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在工程质量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加水搅拌、浇筑、养护、凝结硬化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强度高可模性好,广泛地运用于房屋建筑、道路桥涵等工程中,已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理想材料,但是在使用混凝土的同时,由于对混凝土的性能了解不深,在工程完毕后的十几天,一个月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后,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这些质量通病主要包括蜂窝、麻面、露筋、孔洞、表面不平整和裂缝等,由此给人们的心中造成担忧和后怕的感觉。

比如一些对混凝土技术进行研究的人员对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形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技术探讨,提出解决混凝土裂缝的办法和意见,也取得了较大的科研成果,使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降低到最低范围之内。目前对混凝土结构物裂缝问题,是在混凝土工程建设中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技术问题。而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和建筑物的倒塌,也都是从结构裂缝的扩展开始而引起的。如地下工程(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变电所、地下人防工程等),若出现裂缝,将会产生大量的渗水,使地下工程的使用性能降低或不能使用;而厂房、住宅、办公楼的墙、板、柱、梁出现裂缝后,一是影响美观,二是影响使用寿命,有严重裂缝的建筑物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故在某些施工验收规范和工程都是不允许混凝土结构出现有明显的裂缝。

但是,从近代科学关于混凝土工作的研究及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混凝土结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裂缝是人们可以接受的一种材料特性,只是如何使有害程度控制在某一有效范围之内。因为使用的混凝土是多种材料组成的一种混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合体,且又是一种脆性材料,在受到温度、压力和外力的作用下,都有出现质量通病的可能性。而对出现质量通病后,就要分析哪些质量通病是有害的质量通病,哪些是无害质量通病,经分析后,对有害质量通病的形成原因和如何处理,这是本文所提出的关键所在。

1.2 混凝土质量通病控制措施的研究意义

混凝土工程经常受到蜂窝、麻面、露筋、孔洞、表面不平整和裂缝等通病的威胁,因此增加了混凝土构筑物和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修理与加固费用,影响或限制了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并缩短结构的使用年限,影响效益和安全,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浪费资源,例如因外观质量不达标,如桥梁立柱浇筑一根拉到一根,箱涵或箱通首件因外观质量问题而砸掉返工,导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损失。

因此,如何确保混凝土工程的优良,如何对混凝土结构物外观质量通病合理分类鉴别,加以分析,并对症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引起对于混凝土通病问题的重视,对混凝土的常见通病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反馈到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来进行预防和控制,在工程建设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全方位、多渠道地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延长工程使用寿命,认真做好预防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搞好养护工作,控制质量通病,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混凝土工程在建设开发过程中的有效施行。

1.3 本文主要工作

本文利用所学知识,主要从理论和现场角度对混凝土质量的通病防治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从一切可能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原因入手,系统研究材料与混凝土性能之间的关系,在已知的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基础上,探讨混凝土施工常见通病防治措施,找出施工作业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明确对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操作因素和外界因素,使所有施工人员转变过去的传统观念,打破常规,主动跨前一步,把思想认识提高到施工质量之中。针对各环节及早进行事前主动控制控制,使混凝土施工在各个环节都能够落实采取针对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2.1 蜂窝

2.2.1 表现形式

蜂窝是指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混凝土蜂窝分两种,一种是最常见的气泡状空洞,另一种是混凝土局部出现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因砂浆不饱满形成的空洞。2.2.2 产生原因

(1)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或每层料太厚、振捣不实或振捣时间不够导致混凝土中的气泡不能充分排出,或由于漏振导致部分骨料未被水泥浆包裹,形成骨料与骨料之间的空洞。在分层浇筑时,如果前层混凝土未振平或在浇筑后层混凝土时未清除松动石子,则容易导致两层混凝土不能很好地衔接,就出现蜂窝。在柴达木地区气候特别干燥的情况下,混凝土初凝快,层间不能振捣,很容易出现这一问题。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和用水量计量不准,造成混凝土中砂浆少、石子多。配合比不当将直接导致混凝土外观缺陷,是造成混凝土蜂窝的主要原因之一。

(3)下料不当,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5)模板缝隙未堵严,造成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2.2.3 控制措施

蜂窝的预防措施:用长效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缝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包装胶带纸或腻子等堵严,用长效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层均匀振捣密实,并用木锤敲打模板外侧使气泡排出为止。

蜂窝形成后的处理方法: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可在麻面局部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2.2 麻面

2.2.1 表现形式

麻面是指混凝土浇筑后,由于空气排除不干净,或是由于混凝土浆液渗漏造成的混凝土表面有凹陷的小坑和表面不光滑,不平整的现象。2.2.2 产生原因

(1)混凝土含气量过大,而且引气剂质量欠佳。

目前泵送混凝土用量较大,为了保证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往往在泵送混凝土中加人适量的引气剂。由于各种引气剂性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混凝土中呈现的状态也不尽相同,有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会形成较大的气泡,而且表面能较低,很容易形成联通性大气泡,如果再加上振动不合理,大气泡不能完全排出,肯定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麻面。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过于黏稠,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例如胶结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小、外加剂中有不合理的增稠组分等,都会导致新拌混凝土过于黏稠,使混凝土在搅拌时就会裹人大量气泡,即使振捣合理,气泡在黏稠的混凝土中排出也十分困难,因此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麻面。

(3)由于混凝土和易性较差,产生离析泌水。

为了防止混凝土分层,混凝土入模后不敢充分振捣,大量的气泡排不出来,也会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麻面。有一些水泥厂为了增大水泥细度,提高水泥早期强度,又考虑节约电能,往往在磨粉时加人一些助磨剂,例如木钙、二乙二醇、三乙醇胺、丙二醇等物质,由于其中一些助磨剂有引气性,而且引入的气泡不均匀且偏大,也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麻面。

(4)在《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中规定“混凝土浇注分层厚度,宜为300—500 毫米”,但是在实际施工时,往往浇注厚度都偏高,由于气泡行程过长,即使振捣时间达到规程要求,气泡也不能完全排出,这样也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麻面。

(5)不合理使用脱模剂。

(6)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结构面层的质量也有影响。由于气泡内部含有气体,因此气泡休积变化对环境温度特别敏感,环境温度高时气泡休积变大,气泡承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力变小,容易破灭。环境温度低时气泡体积变小,承载力较大,不容易形成联通气饱。即使混凝土结构面层有气泡,气泡也很小,对混凝土结构外观影响不大,由此使人们联想到冬、夏季混凝土结构面层好于春、秋季。春、秋季节昼夜温差较大,因此附着在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气泡体积变化也很大,当混凝土面层水泥浆体的强度小于气泡强度时,气泡体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气泡周围的水泥浆体也随之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浆体的强度不断增加,当气泡周围水泥浆体达到一定强度时,再不随气泡体积变化而变化,如果此时正赶上气泡直径最大时,势必给混凝土面层留下孔洞。

(7)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8)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9)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10)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11)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2.2.3 控制措施

(1)选择使用优质的引气剂。优质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引人的气袍直径宜在10-200μm,气泡表面能比较高,气泡在混凝土中分布比较均匀(平均间距不大于0.25mm)。

(2)降低混凝土黏稠度。适当调整混凝土水灰比、砂率、胶结材料用量以及外加剂的组分,改善混凝土的黏稠性,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面层质量。

(3)控制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如果混凝土离析泌水,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必须适时进行复振。如果水泥中含有引气组分,在拌制混凝土时应在其中加入消泡剂。现在一般外加剂中都含有减水剂,目前使用的减水剂大多数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当外加剂加人到混凝土中后,使混凝土中拌合用水的表面张力不同程度地下降,埋伏下了起泡的因素,在混凝土搅拌或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不必要的气泡,国外发达国家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在许多外加剂中都掺人了适量的消泡剂,用来消除有害的大气泡。例如加入适量的磷酸三丁脂、有机硅消泡剂、聚醚类消泡剂都可以消除其中的气泡。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4)严格按《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中的规定执行,每层混凝土浇注厚度不应大于 50 cm。

(5)选择使用优质的脱模剂。目前脱模剂市场比较混乱,良莠不齐,产品大致分以下几大类:矿物油类、乳化油类、水质类、聚合物类和溶剂类等。

就矿物油类脱模剂而言,不同标号的机油黏度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标号的机油,由于环境温度不同,黏度也不相同,气温高时黏度低,气温低时黏度高。当气温较低时,附着在模板上的机油较黏,新拌混凝土结构面层的气泡一旦接触到黏稠的机油,即使合理振捣气泡也很难沿模板上升排出,直接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有一些单位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在机油中加入部分柴油,用来降低脱模剂的黏度,这样做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仍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水乳类脱模剂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多,但是有一些产品选用的乳化剂引气性较大,也会给混凝土结构面层造成麻面。

动植物油进行脂化的脱模剂出现的问题较多,其原因是产品中含有引气性比较大的乳化剂及增稠剂,会给混凝土结构面层带来极大的影响。模板材质不同也会使混凝土结构面层出现不同的状态。溶液和各种固体接触后都会形成不同的接触角,水泥浆体也不例外,接触角越小液体在固体上附着力越强(用余弦定理可以解释)。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不粘锅”其面层就涂了聚四氟乙烯(商品名称叫特夫隆),在生产实践中大家都知道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使用尿醛树脂压制的竹或木模板成型的混凝土面层质量比用铁模板成型的混凝土面层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尿醛树脂压制的竹、木模板进行成型。

(6)复振和合理使用消泡剂是消除混凝土结构面层麻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尽管在《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 》中明确规定:间隔 20-30 min再复振一次,春、秋季节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尤其重要。合理使用消泡剂消泡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抑泡”,即防止气泡或泡沫的产生;二是“破泡” , 即是将已产生的气饱(或泡沫)消除掉。消泡剂除了发泡体系的特殊要求外,还具备消泡力强,用量少;加到起泡体系中不影响体系的基本性质;化学性稳定,耐氧化性强;在起泡性溶液中的溶解性好;无生理活性,安全性高等特性。另外使用效果与消泡剂的品种、掺量有很大关系,往往选择不当或掺加量不合适都不会达到预期效果。

(7)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8)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9)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

2.3 孔洞

2.2.1 表现形式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2.2.2 产生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2.2.3 控制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2.4 露筋

2.2.1 表现形式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2.2.2 产生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6)混凝土浇捣时,钢筋保护层垫块移位或垫块间距过大;

(7)构件尺寸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到个别骨料粒径过大,水泥浆无法包裹钢筋和充满模板;

(8)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浇灌方法不正确;(9)模板拼缝不严,缝隙过大,混凝土漏浆严重;(10)振捣不当,造成钢筋移位或振捣不密实;(11)钢筋绑扎不牢,保护层厚度不够。2.2.3 控制措施

(1)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2)浇灌混凝土时,要注意固定好垫块,水泥砂浆垫块要植入铁丝并绑扎在钢筋上以防止振捣时位移, 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检查时不得踩踏钢筋,如有钢筋踩弯或脱扣者,应及时调直,补扣绑好;要避免撞击钢筋以防止钢筋位移,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来振捣,配料所用石子最大粒径不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3)壁较薄、高度较大的结构,钢筋多的部位应采用以<30mm和<50mm两种规格的振捣棒为主,每次振捣时间控制在5~10s;对于锚固区等钢筋密集处,初用振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捣棒充分振捣外,还应配以人工插捣及模皮锤敲击等辅助手段。

(4)振捣时先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梁腹混凝土,使其下部混凝土溢出与箱梁底板混凝土相结合,然后再充分振捣使两部分混凝土完全融合在一起,从而消除底板与腹板之间出现脱节和空虚不实的现象。

(5)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采用泵送混凝土时,由于布灰管冲击力很大,不得直接放在钢筋骨架上,要放在专用脚手架上或支架上,以免造成钢筋变形或移位。

2.5 表面不平整

2.2.1 表现形式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2.2.2 产生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4)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

(5)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6)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7)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

(8)放线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2.2.3 控制措施

(1)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有效振动深度约20cm,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5cm左右。

(2)控制混凝土板浇灌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放在灌筑地点附近,随浇随移动,振捣方向宜与浇灌方向垂直,使板面平整,厚度一致。

(3)混凝土浇灌完后12h以内即应浇水养护(如气温低于5ºc时不得浇水)并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设有专人负责。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2以后,方可在已浇筑结构上走动。

(4)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支承结构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浇灌混凝土时不发生下沉。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案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本文就南充~大竹~梁平(川渝界)高速公路为例,本标段起于石桥铺镇指挥村,桩号k138+200,于tj-e18标段终点衔接,沿线经过石桥铺镇华林村、长青村、青松村、绿水村,在k141+063.238处设置石桥互通,终点止于重庆市碧山镇新元村,桩号k142+957.9。

3.2 存在的质量通病

由于施工管理人员不重视等多种原因导致本工程在开工不久局部部位出现了包括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在其中人行天桥(k140+200)的 2 个混凝土桥礅出现表面下部平整光洁,越往上气泡越多,最上层气泡最多。查其原因是振捣第二层混凝土时不自觉地又振捣了第一层,振捣第三层时不自觉地又振捣了第二层和第一层,按此作法桥礅下部的混凝土等于多次受振捣,而下部外观平整光洁,越往上相对振捣次数逐渐减少,因此整个桥墩面层由下到上气泡逐渐增多导致蜂窝和麻面问题。

3.3 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效果

在查明原因后对于其存在的小蜂窝采取清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则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并加强养护,对面积较大的麻面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抹刷。经过采用此次措施后,再后续其他混凝土施工时,做到模板面清理干净,不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灌注混凝土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优先选用尿醛树脂压制的竹、木模板进行成型,如其有缝隙,则填严,防止漏浆。钢模板选择使用了优质合格的脱模剂并涂刷均匀,无漏刷。并严格按《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 》的操作规程的要求分层均匀振捣密实,每层混凝土振捣采用间隔 20-30 min再复振一次至气泡排除为止,严防漏捣和过捣并合理使用了化学性稳定,耐氧化性强;在起泡性溶液中的溶解性好;无生理活性,安全性高等特性消泡剂,经过采用上述措施成功解决混凝土蜂窝和麻面问题。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结论及建议

混凝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承担建设中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混凝土的质量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安全性,也影响着施工的进度,对建筑的质量好坏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质量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应当本着对工程负责的态度,抓好原材料的质量关、施工中严格按照规范来操作、遇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抓好每个质量环节,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避免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应做好质量的控制管理工作,可考虑重点加强下列几方面质量管理工作:加强质量培训工作,提高操作工的质量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保证工序质量合格;签订供销合同必须规范,详细填写混凝土技术参数、施工现场条件、现场技术负责人,必要时送质检部门审定;严格按标准规定到施工现场随机取样,制作试块,如实填写试验报告;对施工现场出现的质量问题,施工单位或搅拌站不得随意处理,采取的技术处理措施必须经质检部门认可。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浅析

参考文献

[1] 孟文清.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02-01.[2] 梁宏伟.常见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防治.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3).[3] 曲昭嘉.实用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及通病防治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1-01.[4] 马顺利,刘艳.浅谈水工混凝土常见裂缝与控制措施 [j].山西建筑,2010(2).[5] 李树平.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防治[j].山西建筑,2006,32(8).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及处理建议篇五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在思想上要重视混凝土质量问题,坚决贯彻执行上级颁布的各种质量管理文件、规程、规范和标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宗旨是优质、优产、质量至上。

二、施工单位必须有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专人负责施工质量检测和核验记录,并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和签证记录,整理完善各项技术资料,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三、施工单位应狠抓混凝土施工的每个环节,从材料进场、配合比、搅拌、运输、振捣、养护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形成质量控制记录。配备取样送检人员,承担结构混凝土强度、抗渗、坍落度等试件的见证取样送检及结构实体检验工作,现场混凝土试件应该在施工作业面处取样、成型,试件成型后用钉子等锐器在试件表面刻写出强度等级、日期等相关信息。同条件试件和拆模试件应采取一定保护措施放置在相应施工作业面并做好明显标志,防止丢失,同时做好同条件试件的温度记录。试件送检前应按规定养护处置,标养试件应在3天内送入标养室养护,现场混凝土的交付、检测、成型、标识以及成型试件所对应的结构部位等信息,必须在施工日记中有详细的记录。

四、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规定对混凝土生产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应重点检查生产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生产计量及出厂检验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应参与拌楼生产开盘旁站鉴定,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审查,重点检查混凝土取样浇筑养护等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落实情况,并应配备见证人员,对结构混凝土试件的取样送检及结构实体检验实施旁站见证,应在监理日记中记录现场混凝土的交付、检测、成型、标识以及成型试件所对应的结构部位等信息,切实履行监理责任。

五、检测机构应检查结构混凝土强度、抗渗等试件及结构实体检验的见证委托情况,符合要求后方可接受委托,并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六、重点工程或首件工程施工前,必须提前预做实验构件,待混凝土质量达标后方可进行施工。

七、进行经常性的工程质量知识教育,提高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在施工到关键性的部位时,必须在现场进行指挥和技术指导。

八、建立建全工程技术资料档案制度,每个工地有专人负责整理工程技术资料,认真按照工程竣工验收资料要求,要根据工程进行的进度及时做好施工记录,自检记录验收签证记录。将自检资料和工程保证资料分类整理保管好,随时接受上级部门检查。

九、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违反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人,将按不同程度给予批评处理和罚款教育,并追究其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当事人和责任人,将按上级有关规定程序追究其责任并做出处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