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推进智慧城市(3篇)

推进智慧城市(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22:57:25
推进智慧城市(3篇)
时间:2023-01-10 22:57:25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进智慧城市篇一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基础,包含了众多领域,各个领域之间有机互联,互为整体,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如火如荼,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关键词:智慧城市 智能交通系统 智慧医疗系统 智能电网 发展前景

一、发展背景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布,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智慧发展、五化融合。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八部委文件精神,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以人为本,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二)因地制宜,科学有序。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

— 1 — 化基础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区域或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不断总结经验,再逐步扩大建设范围和领域,有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避免贪大求全、重复建设。

(三)整合资源,统筹协调。进一步依托云计算中心及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等系统性软硬件设施,整合政企各方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统筹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资源重复及浪费,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四)市场为主,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五)可管可控,确保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实责任机制,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确保安全可控。

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六)细化要求。

1、公共服务便捷化。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交通出行、防灾减灾、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领域,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的信息服务体系,公众获取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方便、及时、高效。

2、城市管理精细化。市政管理、人口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社会诚信、市场监管、检验检疫、食品药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等社会管理领域的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统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及建(构)筑物数据库等资源,实现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精准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动政府行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3、生活环境宜居化。居民生活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水、大气、噪声、土壤和自然植被环境智能监测体系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在线防控体系基本建成,促进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4、基础设施智能化。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电力、燃气、交通、水务、物流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运行管理实现精准化、协同化、一体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

5、网络安全长效化。城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基础网络和要害信息系统安全可控,重要信息资源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居民、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得到有效

— 3 — 保护。

三、发展前景及问题

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交汇点,代表了信息技术发展和综合利用的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正面临着人口膨胀过快、交通拥堵不堪、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等多种挑战,推动城市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打造智慧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智慧城市建设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智慧城市已成为医治“城市病”的最佳良药,是城市发展的高层次需求。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智慧的基础设施、智慧产品、智慧技术、智慧设备等协同推进,最终形成城市整体智慧产业链,推动传统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未来成熟的智慧城市体系将包含以下几种必要组成。

1、集多种技术为一体化的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从而建立起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目前,智能交通系统已发展为集交通信息采集、通信传输、数据处理、控制指挥等技术为一体的多学科应用型产业,因其实时、准确、高效、绿色的特点,成为解决一些大型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2、实时互动的智慧医疗系统。智慧医疗是以医疗信息化为基础,核心是借助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通过传感设备进行患者的身份管理,形成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患者主索引,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约定的业务逻辑和网络协议,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目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主要应用于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监控管理、数字化医院和远程医疗监护三个方面。未来智慧医疗产业将向个性化、移动化方向发展,智慧胶囊、智慧护腕、智慧健康检测产品等移动智慧医疗产品将会广泛应用,借助智慧手持终端和感测器,有效地测量和传输健康数据。

3、坚强型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基于高速通信网络,利用传感和测量技术、设备技术、控制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高度融合。智能电网具有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等特点,能够抵御各类外部干扰和攻击,同时,由于具有强韧的电网基础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因此在实现多种能源便捷接入的同时,能够抵御各类外部干扰和攻击。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个性化智慧家庭。智慧家庭又可称为智慧家庭服务平台,是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家电控制等技术,将家庭电器智能控制、信息交流及消费服务等家居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创造出高效、舒适、安全、便捷的个性化家居生

— 5 — 活。智慧家庭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依托数字电视机顶盒、个人手机等终端载体,实现政务服务、社会服务信息化,将人们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机联系并融合起来。同时,智慧家庭可将技术、产品、应用、服务和社会、社区、家庭、个人等单元密切联系起来,体现出科技创新对于提升消费水平、推动人文生活进步的巨大力量,真正做到安全、便利、舒适、节能、智能。智慧家庭产业融合了硬件升级、软件应用与运营服务等多个领域,为芯片制造商、面板厂商、终端厂商、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等产业链参与者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及空间。

(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存在的问题。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基本与世界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并且具有良好的实践土壤。随着科技部在2013年10月将20个城市纳入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规划数目已超过220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各地先后投入智慧城市建设中。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综合分析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1、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缺少运营准入标准,存在项目一哄而上等现象。此外,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体系,项目建设水平、基础参差不齐,严重制约智慧城市的建设。

2、缺乏详细的工作任务和实施路线。目前我国有些城市盲目跟风,把智慧城市仅仅定位在工程建设,或者是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没有深刻领悟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国家 — 6 — 打造智慧城市的核心目的。

3、缺乏相应的配套体制和法制环境。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而当前各地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这一特性认识不足,没有建立推动智慧城市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仅仅依靠政府投资来推动建设,无法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将直接导致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严重不足。

(三)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加快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求解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复杂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途径。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1、要制定顶层设计和长期规划。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政策,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力量,联合推进,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要求,加强对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和监督。

2、要考虑各个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从自身特色和需求出发,以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为着眼点,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统一规划下考虑到每个城市所处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3、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配套措施和法制环境。建立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重照,刘淑华.智慧城市:中国城市治理的新趋向[j].电子政务,2011(06).[2]李峰.智能交通系统在国外的发展趋势[j].国外公路,1999(01).[3]王立谦,朱明清.浅谈智能电网的现状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4]李建功,唐雄燕.智慧医疗应用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j].中兴通讯技术,2012(02).[5]李艳.如何认识和推进社区信息化——面向社区服务和管理开展社区信息化的经验总结[j].中国信息界,2007(06).— 8 —

推进智慧城市篇二

打造智慧城市,助力长春发展

刘钦磊,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加速了信息化向智慧化的转变,新一代信息技术成就了各领域应用的智能化,“智慧城市”成为城市发展新目标,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新途径。长春,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城市,如何利用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推进。

一、顺畅关系,建立智慧长春建设的高位统筹工作平台 智慧城市建设是资源高度统和、应用密集集成的系统工程,从国内各个城市实施的情况看,现行的城市管理体系与实现智慧城市架构的不适应是制约智慧城市建设有效推进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在现有体系下实现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思想,成为智慧长春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组织体系讲,当务之急组建一个承担高位统筹任务的机构,建立在市一级进行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从技术体系讲,应建立“智慧长春”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作为“智慧长春”建设的技术咨询机构。从建设主体讲,应该组建政府和各方出资的股份制公司,作为智慧长春建设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主体。

二、融合资源,形成智慧长春建设的统一基础支撑平台 作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城市建设新模式,“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标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因此,有效整合各类硬件基础设施、信息平台、业务应用,在此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建设,作为智慧长春建设的统一基础支撑平台,是智慧长春建设的首要任务。从智慧城市建设内容看,首要任务是搭建三个平台,建立三个中心。一是建立电子政务中心,搭建电子政务公共支撑平台。主要依托长春信息港等现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增加计算、存储等软硬件资源,实现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二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中心,搭建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完成涵盖人口基础、1 宏观经济等各类内容的基础数据库,并建立必要的制度和程序。三是建立智慧长春综合运营指挥中心,搭建城市综合运营指挥平台。在城市三维立体模型基础上,叠加人口、企业、车辆等直观可视信息,实现城市综合运营指挥。

三、强化服务,构建智慧长春建设的公共服务运行平台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逐步深入、迭次推进的过程,“着眼民生、找准突破、尽快实施”成为当前形势下的必然选择。根据提升政府服务能力的现实需要,应该率先实施六项工程。一是宽带长春工程。加快推进城市光纤宽带网建设,加快实现移动通信(3g、4g)网络城乡覆盖,加大公共区域wifi建设。二是智慧政务工程。推进跨部门业务协同和网上并联审批,进一步畅通民意渠道、深化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督、规范行政行为、优化政务流程、提升政府服务。三是智慧交通工程。实现车辆信息移动查询,为停车场、高速公路提供支持,实现停车引导、不停车收费等功能,整体提升城市交通资源效率。四是智慧医疗工程。促进医疗卫生优质资源共享和卫生服务普惠,推动医疗信息门户服务、网上预约挂号服务、远程医疗服务、一站式就诊等服务工作的开展。五是市民卡工程。逐步将公共交通卡、社会服务卡、金融消费卡等功能整合为一卡通用,并不断拓展其功能应用,最终实现市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一卡通。六是智慧长春体验馆工程。让市民在体验馆中对智慧城市和未来城市充分体验,扩大市民对智慧长春的感知度,活跃智慧应用。

智慧长春建设,是构建高效政府、促进产业发展、推动民生建设、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智慧长春建设将进入发力建设期,政府将和市民一起凝神聚力,共同建设“智慧长春”、“幸福长春”。

推进智慧城市篇三

皖之都,文明生活,智慧城市

--------合肥打造“智慧城市”样板

近两年走在合肥的大街小巷,对类似“人人参与道德建设,美德养成从我做起”这样的标语已经渐渐不再陌生了。从“生态合肥”到“文明城市”,皖之都合肥在向着全国标兵奋力追赶;再从“文明城市”到“智慧合肥”,她又在朝着世界大步向前。终于,合肥已经做好万全的准备争当领先的“e-city”。

e-city,顾名思义就是智慧城市,试设想一下下面的场景,路上行车红绿灯将根据车流量自动调整、居民出门在外可遥控签收快递、在电子公交站台随时查询路线、网上预约医生、告别“堵之痛”、电脑帮着做饭······这些场景在未来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华为早在21世纪初就提出了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国内的一二线城市近几年也在致力于智慧城市的探索研究。

有两种驱动力推动智慧城市的逐步形成,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前者是技术创新层面的技术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智慧城市不能仅局限于“数字城市”,还要充分挖掘历史人文底蕴,梳理现实资源,把生态产业和低碳产业发展、软件产业发展、群众性工作等整合起来。

合肥高新区在住建部刚刚公布的2013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中成功入选,“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进入高峰期,合肥也开始加快了建设的步伐。近几年,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企业正得到迅速发展,科大讯飞、科大国祯等一干高新区企业正以此为契机在智慧合肥的建设上起着带跑作用。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在采访时说道,他对“智慧型城市”被迅速认可没有感到意外,“以合肥的发展速度和合肥的发展基础,合肥完全有能力建设‘智慧型城市’。”王开玉还以邻近的南京为例,“我们附近的南京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取得不少成效,南京能做到,合肥也能做到。”在推进“智慧型城市”建设中,政府身体力行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至关重要。在王开玉看来,“智慧型政府”是城市的“大脑”。

智慧城市的两部驱动,文明城市的建立已经为合肥新生态形式打下基础,云计算产业方面更是已经充分发展。就拿高新区为例,由科大国祯和合肥广电一起成立的合肥城市云数据中心,就是由国家发改委批准建立的国家a级数据机房,坐落在大蜀山脚下,成为合肥甚至整个安徽的数据安全心脏也成了必然的趋势。它所具有的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云机房,可以提供全省乃至全国的云灾备的业务,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管是从城市发展的过往还是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来看,建设“智慧之城”都将是应对城市不断增长、资源日益短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保证城市的持续发展的能力的内在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就合肥而言,创建文明城市,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创建智慧城市,科学生产力发展、与世界接轨的的必然手段。从文明到智慧,合肥乃至整个安徽,都在朝着目标努力地前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