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5篇)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19 09:50:27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5篇)
时间:2024-08-19 09:50:27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篇一

张掖市幼儿园 成俊花

3岁的乐乐刚上幼儿园时,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可是每当吃饭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在低着头吃饭,而她却坐在那儿“看饭”,一直等着老师过去喂她,自己一口饭也不吃。刚开始时我以为她不舒服,可一连几天都这样。后来,我从与乐乐妈妈的交谈中,了解到原来乐乐一岁半的时候,就能自己拿勺子吃饭了,不过吃得到处都是饭粒,还经常撒饭,奶奶嫌她把衣服弄脏了,从此就不让她自己吃饭了,一直喂她吃饭,结果造成了孩子到现在还不会独立吃饭。在我班,不会独立吃饭的幼儿还有;不会独立大小便的幼儿也有……生活自理能力差,成了当代独生子女的一大弊病。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儿童心理学也认为,3岁儿童的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比较协调,也有了自理的愿望,家长应该多提供锻炼的机会,而不是一味的包办代替,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作为老师,面对这种现状,我清醒地认识到: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我在一日活动中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激发幼儿尝试自理的兴趣。

故事、儿歌对孩子具有无穷的魅力。故事中形象真切的人物与动物深深感染着孩子。因此我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念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例如:我给幼儿讲了《下巴上的洞洞》的故事以后,幼儿都纷纷表示:不要做有洞洞的孩子。在进餐时,都能把自己的饭菜很快地吃完,饭粒都不撒出来,活动室里干干净净的。我们就是这样,通过类似的文学作品中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幼儿,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 情自己做,懂得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从而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二、教会幼儿进行自理的方法。

为了能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教给幼儿的是做事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包办、代替。例如:刚开学时,有的幼儿洗手的时候喜欢玩水,会把自己或旁边小朋友的衣服弄湿了。为了教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不弄湿衣袖。教师一边教一边做示范。洗手前挽袖子,我会这样说:爬呀爬,一爬爬到山顶上,别让袖子滚下来。洗手时我编了个顺口溜:“拧开龙头弄湿手,擦上香皂搓一搓,手心手背变泡泡,再用清水冲干净,水池里面甩一甩,拿个毛巾擦干手。”就这样在老师的有意引导下,幼儿都学会了正确地洗手方法。现在,孩子们都养成了按顺序洗手,洗手时不玩水,会擦肥皂,会用自己的毛巾擦手的好习惯。所以,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幼儿终身受益。

三、提供幼儿练习自理的机会。

孩子都是在不断探索和学习中成长的。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尝试的机会,相信他们的能力。

(一)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给幼儿更多的锻炼机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活动中我发现我们小班幼儿会自己扣纽扣没有几个人。为了让幼儿学会扣纽扣,我们就设计一个《救救小鱼》的区角。利用彩色的花布做成各种造型的鱼,在鱼的身上钉上纽扣。然后设计情节,让幼儿来练习扣纽扣。例如:一条迷路的小鱼,被大岩石刮伤了,很痛很痛的,小朋友快快来救救小鱼,把它身上的鳞片找回来。幼儿就把半圆形的花布扣在小鱼的身上,当作鱼鳞。还设计了《喂宝宝》的区角,在一次性杯子上贴一 个个张大嘴巴的小动物,如小猫、小狗、青蛙、小牛、小兔等。然后设计有趣的情节:小动物到班级里来做客,我们来招待小动物,请他们吃饭。让每个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着喂他们吃饭。通过一次次的锻炼,午餐时,再没有孩子把饭粒撒出来了。

(二)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给幼儿分配一些小任务。

孩子虽小,但是我们不能低估他们做事的能力,我们应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可以请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值日,早晨帮老师摆摆椅子;上课帮老师发发作业纸,水彩笔等;中午帮老师一起发发勺子,分分饭碗;午餐后一起收拾餐桌等;下午和老师一起摞椅子,理理自己或同伴的衣服。幼儿对这些活动都很感兴趣。常常会听到孩子抢着说:“老师让我来发作业纸。”“老师让我来发勺子。”……

(三)组织自理能力的比赛,激发锻炼的积极性。

为了能更好的激发幼儿掌握好自理能力,并且检验幼儿掌握自理能力的情况,我们组织了多次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赛。例如:“吃饭比赛”,比一比哪个幼儿吃得又快又干净。吃得又快又干净的幼儿可以得一颗红五星,吃饭有进步的幼儿也可得一颗红五星。每次午餐孩子们都积极地把自己的饭菜吃完,然后高兴地把空碗拿给老师看,从而会得到老师的“红星”奖励。我们还组织了“穿衣服比赛”、“穿鞋比赛”、“扣纽扣比赛”……正是这些比赛,既激发他们锻炼的积极性,又展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

四、坚持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

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需要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持之以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不能今天让幼儿学习掌握生活自理能力,明天嫌幼儿做得不好或添麻烦,就包办,代替,这样反而会阻碍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有步骤的培养幼儿的自 理能力,多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幼儿的自理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总之,只要放开我们关爱的双手,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相信孩子,经过磨练他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篇二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心得

宝塔区第二幼儿园课题组

张延红

我研究的是市级备案课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但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积习难改,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同时,现在的父母大多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特殊技能的培养。他们宁愿花钱给孩子们上各种兴趣班,却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抱着或爷爷奶奶背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老人、两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吃鱼吃虾时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为孩子创设了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全自动化”的环境。因此,从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入手,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有一些具体的感受: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小班孩子,在一日活动中我们鼓励孩子每天高高兴兴来幼儿园,利用环境布置、成语故事、歌曲、游戏等方法,引导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认识自己的教师、教室、同伴,初步了解 他们与自己的关系,不怕生,不哭闹,愿意与他人交往。如:孔融让梨,拾金不昧,雪中送炭,助人为乐等等。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幼儿情感,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对他们进行教育。

我选择了一些适合小班年龄段的德育小故事,区域活动中,通过欣赏故事来帮助孩子提醒孩子们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遵从道德行为规范。晨间活动:我们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早晚主动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课间活动: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互相照顾,帮助他们复习课上所学的内容;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进餐:进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指导幼儿独立进餐,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放好,让幼儿克服“饭来张口、衣来生手”的不良习惯。午睡:教育幼儿睡前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并迅速入睡。离园活动:要求幼儿不追逐、不吵闹,安安静静等父母来接。

每周参加升旗仪式,观看中大班小朋友的升国旗仪式,培养幼儿的爱国热尊敬五星红旗,初步萌发爱祖国的情感。知道幼儿园的玩具、图书是大家的,不抢玩具、不独占玩具,不撕图书,不把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家。学习谦让,和同伴友好相处。通过观察,参与成人的劳动,使幼儿初步了解周围成人劳动的辛苦,激发幼儿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兴趣,坚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长、教师做幼儿的榜样。家长和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学习与同伴正确交往,友好合作。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所以,以游戏为切入口,把德育目标渗透在具体的游戏情节中。例如特色课程水墨画、刺绣、剪纸等活动,引导幼儿两两合作或更多的人一起合作、交往,从中帮助其学习和获得正确的交往技能,引发他们主动与人合作,并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幼儿增添了花片积木,在游戏中,一开始孩子们喜欢一个人占很多雪花片玩。但最终不是作品无主题,就是遇到困难大家各顾各,不愿主动帮助解决。于是,我们建议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人一组成立小小建筑队,大家共商家园布局,各自分工,这样他们遇到困难不再各顾各,而是热情地、及时地帮助他人;同时,互相因争抢材料而产生的同伴矛盾明显减少,有的即使发生了,大家也能自行解决。在园本特色活动中朋友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进一步发展。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篇三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泸州市人民南路幼儿园

刘莉

刚接手中班的第一个星期,虽然我们三个老师都在班上,可还是让我们显得手忙脚乱、力不从心。什么原因,原来我们班都是3岁左右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弱,从吃饭、洗手、上厕所到中午的午睡穿脱衣服、甚至上课坐凳子都得老师帮忙,你说能不累吗?我们几个老师立即意识到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任务。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儿童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即儿童从依赖成人的帮助,学习认知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历程,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该如何对中班的孩子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1、家长过度爱护。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爷爷宠奶奶惯的,家长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几乎事事包办代替。像我们班的孩子多数是隔代教育,他们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2、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3、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3——5岁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1、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可以促进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所以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2、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筷子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3、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三、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教育方法的探索

针对我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着重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

1、创设良好的环境,调动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积极性。

首先,我从精神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愿望。例如:通过表演“小猫和小弟”、“小猪变干净了”等故事去感染诱饵,让他们再看看、听听中知道讲卫生光荣的道理;通过演唱一些歌曲让小朋友知道大家都有一双手,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学着做。其次,我从物质环境入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在活动室为幼儿创设了智力角、娃娃家,配置了供幼儿练习系鞋带、穿衣服用的物品,为了鼓励幼儿主动养成良好习惯,设计了“我是乖宝宝”的评比栏;还设计了“小手巧”的主题墙饰。这些富有童趣的形象,活泼、优美的环境气氛,给幼儿亲切、喜悦的感觉,使小朋友从中受到了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2、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除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抓住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主动地去想、去动、去干,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较好地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例如:我利用《娃娃家》的游戏教幼儿学习有序地穿脱衣服。我请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自己喜爱的娃娃,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娃娃的衣服:裙子、上衣、裤子等,我和小朋友一起玩布娃娃穿衣服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让小朋友知道衣服各部位的名称,如衣领、衣袖、裤腿、钮扣等,并告诉小朋友穿每一部位的方法。经过反复练习,幼儿很快掌握了诀窍,这时候我再教他们自己穿衣服。为了让小朋友们穿的又好又快,我还组织小朋友玩《穿衣比赛》的游戏,小朋友们为了争第一,都在认真的练习,通过这次活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经常鼓励多表扬。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班上设置了《我是乖宝宝》的红花评比,对于按时入园,独立进餐,安静入睡等表现好的幼儿,及时的鼓励并奖励他小红花。针对个别特殊的幼儿,对于他的点滴进步老师都能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中班的孩子幼儿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性,有时他们会做这样的事,比如洗手,往往由于调皮捣蛋故意不认真洗手,有的幼儿也非常的关注同伴的行为,认为别人不洗我也可以不好好洗,因此坚持性较弱,容易受他人的影响。要想使孩子坚持用良好的方法洗手也 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老师就抓住孩子关注同伴的评价的心理,运用鼓励表扬的方法开展了自理能力坚持性的培养。当洗手的时候教师观察孩子洗手的过程,发现洗手有进步的幼儿时请他当“小小监督员”寻找和他一样能干的孩子并用表扬的话语或者动作进行表扬和鼓励。得到同伴的赞扬孩子们的心里会更开心,也会产生我也要做“小小监督员”的愿望。在我们的进餐、喝水时也经常运用这样的方法,收效较好。小孩子都喜欢帮老师做事,我就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让他们帮助老师打扫、整理玩具、图书等,在做的过程中,及时表扬表现突出的幼儿,使幼儿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我们还进行了“尊重老师劳动”的活动,孩子们吃完饭都能把碗筷放得整整齐齐方便老师来收取。在平时也不乱扔纸屑了,地面也能保持整洁了。

4、把生活能力培养寓于易读易记的儿歌中,寓于有趣的情景中。好奇、好模仿、想说话是孩子的年龄特征,我们把生活自理技能设计成有趣的情景故事,形象的儿歌,让孩子在看看、说说中理解内容,懂得粗浅的道理,从而掌握动作技能。

例:学吃饭:我们在培养小朋友自己吃饭时尊重和培养让其自己吃饭的欲望,让孩子自己吃饭,虽然边吃边掉饭粒,但老师还是坚持让小朋友自己吃,随时帮助纠正拿筷子的姿势。我们老师还不时提醒幼儿:“小筷子,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净真正好。”“吃饭时,要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掉饭,不洒汤,好好吃,长得胖。”现在孩子进餐时偏食现象较多,有的则是咀嚼能力不够所致,多数幼儿不喜欢吃菜是嫌老,不愿多嚼。老师就在吃饭前设计成兔妈妈请客的情节,先请喜欢吃菜的小朋友来吃,请其它小朋友看,他是怎么嚼的,看着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其它小朋友也被勾起了食欲,纷纷说:“妈妈我也要吃。”在进餐时,“兔妈妈”及时鼓励吃得好的“小兔子”。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边学边吃,渐渐地使孩子感到吃饭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好地进餐。

5、家园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只靠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家庭教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我利用家长会和《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介绍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介绍了生活习惯培养的要求、内容、方法等,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是一种要求,在家里又是另一种要求,这样很难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的 父母在培养幼儿习惯时,时而执行时而不执行,这会使幼儿在思想上造成混乱而无所适从,为此,我利用家访和入、离园的接待时间与家长交流,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总之,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教师要言传身教,多开展自理能力培养的活动,并多与自理能力差的幼儿家长沟通,指导他们在家里做一些配合学校活动的做法。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更好、更快的形成良好习惯,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也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篇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浅谈

摘要:生活自理,简单地来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责任感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对幼儿以后的生活学习也会产生很大影响。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幼儿,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迁就惯了,导致他们的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所以,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重要,于是我们班把这项能力的培养列入了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小班 生活自理 能力

小班的幼儿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温暖的怀抱中来到了幼儿园,他们孤身一人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生活圈子扩大了,环境变了,新奇的玩具多了,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他们有想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愿望。但是自己不会拿勺子吃饭,不会自己穿脱衣服,不会自己脱裤子上厕所等,给他们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带来了困惑。

小班幼儿已经能够掌握运用一些大肌肉的动作和小肌肉的精细动作,有些基本动作也发展得比较灵活,而且他们也有了较强烈的自主、独立愿望,但是他们的父母们包办代替的比较多,以至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并且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也不同,从小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他们适应社会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和同班教师针对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着重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一、在轻松快乐的游戏化教学中学习各项生活技能

掌握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幼儿没有掌握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不会洗脸,就不可能把脸洗干净;即便是幼儿有了自理的意识,但是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不可能做好。

1.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幼儿盥洗时,我们常常发现幼儿洗手方法不正确,不仅小手洗不干净,还常常把袖子弄湿。

小班幼儿是直觉形象思维,针对这种情况,我和本班教师将洗手方法分解成了几个步骤并配上了形象的图示贴在盥洗室墙上,还将这些动作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教给他们,每次洗手,我们几位教师和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洗:“小朋友,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肥皂,搓搓手;清清水,冲冲手;关龙头,甩甩手;小毛巾,擦擦手;小手洗得真干净,我们大家拍拍手。”幼儿在这种游戏化的情景中反复练习,通过一个阶段持之以恒的训练,幼儿不但能正确地洗手了,而且手洗得还很干净袖子也弄不湿了。

2.进餐活动也是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点环节。进餐过程中,幼儿出现了不会自己拿勺子吃饭、严重挑食、撒饭粒、桌面不干净等情况。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几位教师专门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社科活动“认识碗、勺”,通过教师的讲解活动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了碗、勺的用途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开展了“吃得真干净”“小米粒别生气”等语言活动,教师通过讲故事和幼儿做游戏等活动让幼儿知道进餐时要保持桌面的干净,不撒米粒、不剩饭,我们还常常利用餐前让幼儿听、念一些有关蔬菜的简单儿歌,如“小白菜”“红萝卜”“绿鹦哥”等等,让幼儿知道各类蔬菜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们对我们的身体成长有好处,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剩饭。在进餐过程中我们几位教师还随时向幼儿介绍饭菜的色、香、味,激起幼儿的食欲。同时我们还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在家巩固幼儿园培养的进餐习惯。

3.午睡起床穿衣服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最难的事情。由于幼儿多,教师没法一个一个给帮着穿,所以秩序混乱,经常影响下一项活动的按时进行。为了能让幼儿安静快速地穿好衣服,正常地进行下一项活动,我们就创设了游戏情景并编了儿歌。如儿歌“穿衣服”,通过“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洞,钻好洞洞来帮忙,抓好衣服再来钻,哧溜哧溜上房子”等等,使幼儿掌握了穿衣服的方法。幼儿念着儿歌高高兴兴地学穿衣服,那个认真劲儿让教师看着都高兴。直观形象游戏化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幼儿较好地掌握了各项生活技能。

二、创造条件,进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练习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为了使幼儿熟练灵活地掌握生活技能,我们几位教师想办法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如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各种豆豆和瓶娃娃,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练习幼儿使用勺子的方法。在娃娃家我们放置了一些娃娃,让幼儿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等等,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能力的锻炼练习。我们还充分利用午睡起床的机会让幼儿认识鞋子的正反,练习穿鞋、穿衣服,我班经常开展“看谁穿得又快又好”的游戏竞赛,表扬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和持之以恒的练习,到学期结束,我班大部分幼儿已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三、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如早晨起床后的穿衣,晚上临睡前的脱衣等都需要家长在家中加以督促。为此我班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方法、意义和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让家长懂得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大胆放手让孩子动手操作,在家里不要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权利,并且要给孩子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通过家园合作,家长不仅明确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还将自己的实际经验和技巧教给了幼儿。许多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短时间里提升很快。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自理生活能力的关键。

总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觉得幼儿小就不忍心让他们自己做。只要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要给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与条件,大胆地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家长要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孩子,他们是最棒的。我们班的几位教师通过一学期的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深深地认识到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一心,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林敏.培养宝宝自理能力的趣味游戏[j].婚育与健康,2010.(12).(责编 田彩霞)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篇五

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谢乐芳

现在家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总是百般呵护,例如:当孩子想帮助大人洗洗手帕时,成人会说“不用了,你会弄湿衣服的”成人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大大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爱护,使之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吹雨打。在家长无微不至地“保护”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不会扫地,不会穿衣,不会系鞋带……而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第一、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

第三、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在家长眼中,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保护、灌输、训教,具体表现于对孩子的冷暖饥饱、人身安全等方面的过度保护。不可否认,安全第一,孩子的生命安全就是一切。但是,本来可以自由自在地玩滑滑梯却非要在成人的搀扶下慢上慢下。其实,孩子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成长,并在实践中逐步学会应付危险的能力。但是,如果成人整天对孩子说,这个要小心,那个也要小心,不能做这个,不能

做那个。本来,自理能力的形成及成长都是在锻炼中磨练出来的。在这种种限制保护下的小孩子又何来机会锻炼呢?因此,成人的过分保护给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为此我们做了一下尝试:

1、激发幼儿尝试自理的兴趣。

故事、儿歌对孩子具有无穷的魅力。故事中形象真切的人物与动物深深感染着孩子。因此我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念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例如:我给幼儿讲了《下巴上的洞洞》的故事以后,幼儿都纷纷表示:不要做有洞洞的孩子。在进餐时,都能把自己 的饭菜很快地吃完,饭粒都不撒出来,活动室里干干净净的。我们就是这样,通过类似的文学作品中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幼儿,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从而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2、教会幼儿进行自理的方法。

为了能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教给幼儿的是做事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包办、代替。例如:刚开学时,有的幼儿洗手的时候喜欢玩水,会把自己或旁边小朋友的衣服弄湿了。为了教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不弄湿衣袖。教师一边教一边做示范。洗手前挽袖子,我会这样说:爬呀爬,一爬爬到山顶上,别让袖子滚下来。洗手时我编了个顺口溜:“拧开龙头弄湿手,擦上香皂搓一搓,手心手背变泡泡,再用清水冲干净,水池里面甩一甩,拿个毛巾擦干手。”就这样在老师的有意引导下,幼儿都学会了正确地洗手方法。现在,孩子们都养成了按顺序洗手,洗手时不玩水,会擦肥皂,会用自己的毛巾擦手的好习惯。所以,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幼儿终身受益。

3、提供幼儿练习自理的机会。

孩子都是在不断探索和学习中成长的。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尝试的机会,相信他们的能力。

(1)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给幼儿更多的锻炼机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活动中我发现我们小班幼儿会自己扣纽扣没有几个人。为了让幼儿学会扣纽扣,我们就设计一个《救救小鱼》的区角。

利用彩色的花布做成各种造型的鱼,在鱼的身上钉上纽扣。然后设计情节,让幼儿来练习扣纽扣。例如:一条迷路的小鱼,被大岩石刮伤了,很痛很痛的,小朋友快快来救救小鱼,把它身上的鳞片找回来。幼儿就把半圆形的花布扣在小鱼的身上,当作鱼鳞。还设计了《喂宝宝》的区角,在一次性杯子上贴一个个张大嘴巴的小动物,如小猫、小狗、青蛙、小牛、小兔等。然后设计有趣的情节:小动物到班级里来做客,我们来招待小动物,请他们吃饭。让每个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着喂他们吃饭。通过一次次的锻炼,午餐时,再没有孩子把饭粒撒出来了。

(2)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给幼儿分配一些小任务。孩子虽小,但是我们不能低估他们做事的能力,我们应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可以请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值日,早晨帮老师摆摆椅子;上课帮老师发发作业纸,水彩笔等;中午帮老师一起发发勺子,分分饭碗;午餐后一起收拾餐桌等;下午和老师一起摞椅子,理理自己或同伴的衣服。幼儿对这些活动都很感兴趣。常常会听到孩子抢着说:“老师让我来发作业纸。”“老师让我来发勺子。”……

(3)组织自理能力的比赛,激发锻炼的积极性。

为了能更好的激发幼儿掌握好自理能力,并且检验幼儿掌握自理能力的情况,我们组织了多次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赛。例如:“吃饭比赛”,比一比哪个幼儿吃得又快又干净。吃得又快又干净的幼儿可以得一颗红五星,吃饭有进步的幼儿也可得一颗红五星。每次午餐

孩子们都积极地把自己的饭菜吃完,然后高兴地把空碗拿给老师看,从而会得到老师的“红星”奖励。我们还组织了“穿衣服比赛”、“穿鞋比赛”、“扣纽扣比赛”……正是这些比赛,既激发他们锻炼的积极性,又展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

三.把生活能力的培养与家长工作联系起来

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单方面的,良好自理能力的培养还离不开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应时刻保持与幼儿园联系,做到家园同步,合力教育,循序渐进地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当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一些生活技能,形成的好习惯,应该在家庭中继续练习、巩固。不应有“孩子还小,许多事情长大了自然就会了”的思想,因此,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幼儿园可通过《家长园地》、与家长面谈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介绍一些科学的方法,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希望家长在家能鼓励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提供给幼儿一些劳动的机会如: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洗手、整理玩具等,并且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做得不好的也不应埋怨和代替,而是多鼓励引导。幼儿期的孩子模仿能力最强,家长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家庭成员之间也要保持一致的态度,让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这项活动得到顺利的开展。

综上所述,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经常组织幼儿参加各类劳动活动,让孩子在学习生存的时候首先学会自理,为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繁复的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