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转型升级工作总结 转型发展报告(5篇)

2023年转型升级工作总结 转型发展报告(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17:15:06
2023年转型升级工作总结 转型发展报告(5篇)
时间:2024-03-20 17:15:06     小编:zdfb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转型升级工作总结 转型发展报告篇一

国际金融危机后,一场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赛”悄然涌动:美国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英国着眼发展低碳经济、数字经济,“构建英国未来”;欧盟宣布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

此时此刻,中国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关系到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否拥有新的引擎,也关系到在未来竞争中能否获得新的优势,在现代化路途上能否取得新的成就。

在中国经济发展前沿的浙江,一场巨大的变革正在酝酿,在这场变革中,浙江的民营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与低:做精高新产业,提升传统产业

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和传统产业一起,成为引领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两大驱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现在已到了关键时刻,传统企业需要全面转型,而转型就是要通过创新技术、管理和体制来实现。”

浙江的民营企业众多,但大部分处于“低、小、散”的状态,经不起大风大浪冲击。

所以,转型升级,不能为转型而转型,应该根据省情,根据我省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小民营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把传统制造业转成先进制造业,主要是打造两条微笑曲线:第一条是企业微笑,提升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两端一翘,企业微笑;第二条是产品微笑,提升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两端一翘,产品微笑。打造两条微笑曲线的重点是上新设备新工艺新品种,开拓新市场,彻底改变传统制造业几十年一贯制的老设备老工艺老品种老市场。第二步有了两条微笑的产业就是先进制造业,要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双轮驱动双翼齐飞。与消费者同时同在同享。转型升级后的企业与产业应该分不清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总是把制造、服务、信息都能融在一块儿了。

第一个途径就是提升制造水平,国际一流的制造装备,快速响应市场的制造模式,工艺流程的改进

第二个途径就是提升研发水平,这是我们浙江企业的软肋。很多企业装备上来以后,但是研发一直跟不上,产品还是难以做到高端,所以号称是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第三个途径就是提升营销水平,核心是品牌的打造,这是最难的环节,也是附加值最高的环节。

“传统产业升级需要‘龙头效应’,需要在品牌、研发、科技、管理、营销等方面不断创新模式,实现自主品牌的跨越式发展。”长期在纺织服装行业摸爬滚打的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说,“随着产业调整进程加快,中国纺织业必将迎来吐故纳新、大浪淘沙的5年。我们将坚持以价值为核心的品牌建设,不断挖掘、提升传统产业新价值。”

赵林中代表坚定地说。

政府应该引导企业整合,加快由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化,让中小企业之间形成合力。在行业里,龙头企业以其品牌、资本、销售渠道、整合中小企业,组成“小巨人”企业或是企业集团。对于各个企业来说,也是优势互补。

通过整合,可以实现分工合作,充分利用资源。同时,大量的中小企业走向联合,主动“”,成为企业集团的组成部分,甘做大企业的配套,也能使资本、产能充分发挥。事实上,民营企业的整合,在我省已经有了自发整合的先例。在民营企业整合上,正泰集团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乐清是低压电器企业集中的地区,正泰和30多家低压电器企业进行整合,开始是松散的加盟形式,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后来进行资产评估,30多家企业入股正泰,实现产权整合,从一个传统的家族式企业成为现代化的企业集团。

民企整合,就像原来大家都各开一辆小汽车,而联合起来,就成了大家一起努力开好一列火车,汽车开得再快,也比不上高铁的速度。

所以,走向联合,是民营企业转型路上,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步。企业已经遵循市场规律自发做了,现在,政府更要在未来的经济产业规划中,要顺应这种时势,引导中小企业去进行整合。

“从国家到地方,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举足轻重。”全国政协委员、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说,各地投资热情高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各种资源向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聚。

胡成中委员认为,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要警惕投资一拥而上所带来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同时,明确各产业的发展方向、不同阶段要实现的发展目标以及所采取的策略,做好整体规划,重点突出,分类扶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及时制止无序扩张,为部分盲目发展的产业、行业“退烧”。

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作为资源小省浙江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吕祖善认为要从根本上破解这一矛盾,关键是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构建符合浙江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服务业,对浙江这样一个经济大省同时又是资源小省来说,尤为重要也尤为迫切。

浙江目前已经把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去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占gdp的比重达到43.2%,浙江省提出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左右。

要实现这一目标,吕祖善认为,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把消费结构升级与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型服务业联动发展的路子,突出发展一批服务业重点行业和企业。

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商务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鼓励发展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着力构筑一批服务业发展重要平台。大力建设物流园区、总部基地、科创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重点建设一批跨区联动、资源共享、层次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平台;突出发展一批服务业发展重点区域,引导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等中心城市和地级市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大与小:建设四大平台,扶持中小企业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与发展空间从何而来?在浙江,一张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已清晰勾勒出来:要建设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四大平台”,实现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政府秘书长王仁洲认为,要大力搞好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形成浙江经济新的增长极和支撑点,还要继续发挥众多民营中小企业力量,推动中小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这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基本力量。

“在四大平台建设上,建议加大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集中资源和技术,加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全国政协委员、省人大财经委主任丁耀民建议,在政府层面,要精细规划,整合资源,注重将已研发的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同时,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出台相应政策措施给予扶持,还要清除各种不必要的门槛,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引导企业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呵护他们茁壮成长。

陆与海:做强陆域经济,发展海洋经济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此前,国务院已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舟山来说,是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国人大代表、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认为,要借鉴学习世界先进沿海、海岛城市的发展经验,做好规划布局,重视产业培育,特别是港口物流等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依托港口岸线等资源优势,大力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引导船舶企业做大做强海洋工程产业等,使舟山成为我国科学管理、开发和保护海岛海洋、促进海岛地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立新认为,发展海洋经济不仅会给沿海地区带来经济繁荣,还会拉动陆域经济发展。“希望我省进一步做深、做强海洋经济,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推动沿海产业带建设和沿海地区加快发展,鼓励支持山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依靠民营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经济总量逐年攀升,2010年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排在第四位,但资源和陆域小省的约束使传统产业上升空间有限,制约了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

跳出有限的陆域空间,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财富,是浙江的必然选择。

“我国海岸线总长居世界第四,海域面积辽阔,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但海洋经济在我国处于成长阶段,发展现代海洋产业的空间很大。山东、广东、浙江是国内经济发达省份,海洋经济的延伸将对我国经济起到支撑作用。”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浙江早在1993年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大省,此次《规划》将浙江经济发展的新目标定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建成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统筹协调发展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及清洁能源示范区。

在传统海洋经济方面,浙江落后于广东和山东,需要通过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走上

一条大开大合的转型升级之路。浙江计划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7200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提高到15%;最终发展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区域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地。

“浙江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油气、港口、海水养殖等资源,舟山群岛正在发展渔业和旅游业,有很多岛屿可以开发利用。我们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还不成熟,需要全盘规划。”肖金成对记者说。

浙江目前完成以“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一核,即以宁波—舟山港海域及其依托腹地为核心,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

宁波—舟山港是全国货物吞吐量最大的组合港,依托深水岸线资源和港口优势,浙江将规划建设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基地、国际集装箱物流基地,同时配套发展新型临港工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等,加强在原油、矿石、煤炭、粮食等重要物资储运中的战略保障作用。

在产业布局上,浙江“两翼齐飞”,以环杭州湾产业带及近岸海域为北翼,成为引领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温台沿海产业带及近带海域为南翼,与福建海西经济区接轨。“三圈”即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通过增强现代都市服务功能和科技支撑功能,为产业升级服务。同时形成九个沿海产业集聚区,推进舟山、温州、台州等地诸多岛屿的开发和保护。

与此同时,浙江将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整体产业层次。目前正在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包括石化成套设备、潮汐能设备、海水淡化设备、核电设备、港口机械等,并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利用和海洋勘探开发领域形成规模,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规划》提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要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海陆联动发展,建设综合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空间配置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据悉,浙江将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海洋开发,在温州、台州进行改革试点,清理不利于民营资本进入海洋开发的政策性障碍,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之前一直被国有企业垄断的港口物流、战略物资储运、石化工业以及海岸线、滩涂、小岛、海域等海洋空间资源的集中连片开发。

内与外:扩大国内需求,转变外贸方式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大宗原材料价格飞涨,国际上贸易壁垒也在不断增加,海外市场需求疲软,企业出口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全国人大代表、纳爱斯集团董事长庄启传说,只有将经济增长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并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代表、委员们表示,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外需不足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企业必须痛下决心,实现经济转型,使过多依靠出口拉动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经济。

“我国内需市场庞大,但日益高昂的物价让越来越多的国人到境外购物。”全国政协委员、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建议,对一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降低关税,加大进口,将境外购买力转化为国内消费,让百姓购物更方便、更实惠。,就是实现以出口导向战略为主向出口导向战略与进口替代战略并举的转化,进而使出口

导向产业和进口替代产业互相补充、互相支持。所谓进口替代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进而带动其他经济部门发展,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政府和企业是推进转型升级的两种不同的力量。从根本上说,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离开了这一微观基础,产业转型升级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现产业转型又离不开政府作用的发挥。政府主要是创造、提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条件或环境。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变化的条件。只有两种力量结合,双方互动,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经济转型。就浙江的情况而言,应对当前的挑战,确保浙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还是激发企业加快产业升级的动力。

转型升级工作总结 转型发展报告篇二

广平县工信局

关于工业转型升级推进情况汇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的指导意见》《邯郸市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全县工业转型升级,努力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促进全县工业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我县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先后推行了汽车产业园项目、嘉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膳食纤维食品加工项目、广平县恒天集团河北极驰新能源专用汽车项目、广平县葛洲坝环嘉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循环经济产业示范项目等,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汽车产业园项目

该项目利用宇康汽车未完工基地,实施技术改造,规划占地568亩,建设研发中心、冲焊涂总四大工艺车间、车架/车桥生产车间、动力电池pack成组车间、控制器生产车间、整车试验场等,形成年产10万辆皮卡、5万辆多用途乘用车的传统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计划2018年8月份开始建设,2020年8月份完成投产,2023年达产,年生产皮卡10万辆、乘用车5万辆,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240亿元。该项目将在达到相应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能力后,尽快独立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成为具有底盘及整车生产资质的现代化汽车企业,为邯郸市在制造行业增添一个高水准企业。

二、嘉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膳食纤维食品加工项目

邯郸市嘉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膳食纤维食品加工项目由河北赵王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坐落于邯郸市广平县经济开发区赵王路北侧,总占地面积342亩,一期已竣工投产,占地82亩,现已投资2.5亿元,主要以小麦膳食纤维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主。二期项目占地260亩,总规划投资10.08亿元。总建筑面积7.0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灌装车间、酿造车间、原料库、成品库、古赵文化馆、传统工艺馆等,年产分装膳食纤维系列酒5000吨,膳食纤维系列调味品5万吨,膳食纤维系列饮料10万吨。

目前,灌装车间、酿造车间、成品库、古赵文化馆等主体工程已完工,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项目建设投产后,预计年产值10亿元,利税1.5亿元,增加就业560人。亩均投资强度360万元,亩均税收18万元,亩均就业人数2人。该项目将构建集旅游观光、特色农业、度假养生、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创意观光农业园,以古赵历史文化和现代企业文化相结合,集生产、观光、体验、表演为一体的大型工业旅游综合项目。

三、广平县恒天集团河北极驰新能源专用汽车项目

中国恒天集团新能源高速电动车项目,由恒天集团“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北极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总投资10亿元,一期投资3亿元,极度公司持股90%,恒天集团持股10%(以三电系统和生产资质入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5万平米,年产3000辆高速物流车、运兵车、移动通讯车等专用车辆,产值4.5亿元,利税5000万(其中税收2600万)。

四、广平县葛洲坝环嘉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循环经济产业示范项目

葛洲坝环嘉广平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项目是由葛洲坝环嘉(大连)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投资,邯郸分公司实施建设,作为葛洲坝集团公司重点投资项目。该项目在广平县拟占地面积160亩,总投资3.67亿元,投资建设1条废钢生产线和1条pet塑料生产线,建成后年生产废钢45万吨,pet瓶片3万吨,预计实现年产值10亿元,实现年缴税1.5亿元。

下步我县将深入落实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力度,科学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积极促进我县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转型升级工作总结 转型发展报告篇三

农业转型升级调研座谈汇报

云南省农业厅(2010年9月20日)

尊敬的调研组各位领导:

云南耕地、草原(地)和渔业水面资源丰富,2010年有耕地总资源9117万亩(2008年数据),常用耕地6345万亩,其中水田1993万亩;有草原(地)2.29亿亩;有水面418万亩。同时全省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地貌复杂,“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十分突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动物、植物种类皆占中国的一半左右,发展山地农业、特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条件较为优越。作为资源性产业,云南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粮食、生猪和部分特色农产品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根据省政府办公厅通知要求,现将云南农业发展现状及云南农业在转型升级中涉及的有关问题汇报如下:

一、“十一五”以来云南农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省依托得天独厚的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致力发展优势经济作物,— 1 — 建成了烟、糖、茶、胶等规模化轻工原料生产基地,形成了“发展农业促轻工”的发展格局。进入新世纪特别是 “十五”以来,我省烟、糖、茶、胶四大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巩固提升,畜牧业、蔬菜、马铃薯、鲜切花、食用菌、中药材、经济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1806亿元和1106亿元,均为2005年的1.7倍,年均增速分别为8.2%和6%,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二是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952元、比2005年增长94%。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近7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第一产业发展依然是我省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三是粮食生产实现连年增产。2010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6648万亩、粮食总产1650万吨,实现了自2003年以来的连续8年增产,5年累计增加粮食135万吨,年均增长1.7%。粮食总产量居西部第三位、全国第十四位。

四是特色优势作物生产规模扩大。2010年,茶叶种植面积552万亩,比居全国第一位;产量20.7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咖啡种植面积50万亩,产量4.94万吨,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7%、98%。鲜切花产量65亿枝,居全国第一位。天然橡胶种植面积737万亩,居全国第一;干胶产量33.06万吨,仅次于海南的33.25万吨,居全国第二位。甘蔗种植面积442万亩、产量1750

— 2 — 万吨,仅次于广西,居全国第二位。蚕桑种植面积140万亩,仅次于广西和四川,居全国第三位;鲜茧产量4万吨,居全国第五位。马铃薯种植面积988.3万亩,居全国第四位;马铃薯鲜薯产量1060万吨,居全国第五位。蔬菜种植面积1110万亩,产量1490万吨,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

五是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全省肉类总产量488万吨,居全国第九位。其中猪肉395万吨、牛肉35万吨、羊肉13万吨、禽肉41万吨。水产品产量48万吨,增长101%;罗非鱼产量居全国第五,鲟鱼籽酱储量全国第一。

六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75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7280个。除烟草外的农产品加工产值农产品加工总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875亿元和235亿元,同比增长1倍以上。除烟草外的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9%。

七是农产品出口创汇快速增长。2010年我省全年实现农产品出口68万吨,创汇13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45%。其中蔬菜、烟草、咖啡、食用菌(松茸除外)、松茸、植物精油、茶叶等传统大类出口农产品完成10.9亿美元,约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83.5%。云南农产品出口额连续多年位居西部省份第一位。

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明显提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670万亩。全省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871个、绿色食品654个、有机食品175个。农产品中农

— 3 — 药残留检出率由2005年的41.4%下降到2010年的13.5%,产品抽检合格率由2005年的70%左右,上升到2010年的95%以上。全省多年未发生重特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九是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明显加强。以中低产田地改造为重点,累计建成高稳产农田达到3587万亩,比“十五”末增长32%;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411万千瓦、同比增长45%;温室大棚22万亩、增长414%;农村户用沼气池达到273万户、增加122万口;改造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近3000个;完成草原保护建设任务200万亩、人式种草600万亩。

十是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由2005年的44%提高到49%;优良品种综合覆盖率从2005年的82%提高到90%以上;农作物新品种每年推广面积达到550万亩以上。

二、云南农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于一体的欠发达省份,农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云南农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38.6%左右,比全国低11个百分点,高稳产农田占耕地总资源的比重不到40%,比全国少了近10个百分点;中低产茶园、蔗园、果园、桑园等园地比例高达70%;草原退化面积达83%,— 4 — 其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明显下降;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不到20%,比全国低40个百分点;万人拥有农机动力仅0.55万千瓦,低于全国30%。

二是先进农业科技应用能力较弱。农业良种自主选育、鉴定、繁育、推广及农产品生产经营良法研发滞后,杂交水稻、玉米和脱毒马铃薯种薯等良种供应不足;多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无固定办公场所及必要的设施设备;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仅为70%左右,粮食亩产253公斤,低于全国72公斤,生猪良种覆盖率仅85%,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

三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云南各类农业龙头企业2296户,仅占全国总数的2.4%;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不到600亿元,仅占全国的1.4%;年销售收入上亿的农业龙头企业130家,仅占全国的1%左右。农业产业化水平仅为38%,低于全国18个百分点。

四是动植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云南与周边东南亚国家有4060多公里山水相连,没有天然阻隔屏障,动植物自然交融,疫情防控没有联动机制,边境一线基层动植物防疫体系基础薄弱,动物疫情防堵任务十分艰巨;2006年前稻飞虱在我省年发生不到400万亩,2010年增加到了1000万亩。

五是保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压力增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云南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压力加大。据测算,2015年全省粮食需求量将达到2100万吨,但产量

— 5 — 预计只能达到1900万吨。同时,由于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执法监管体系还不健全,以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较大,对农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外向型农业发展形成挑战。

六是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云南旱、涝、低温冷冻和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全省平均每年农业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近100亿元,2010年仅旱灾一项就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亿元。受便于变暖影响,极端天气发生的不确定性增加,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

七是农业投入仍然不足。2010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农村仅占7.4%;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对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投资仅为6.4%。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不足,利用农村宅基地、林权抵押贷款等多元化的投融资尚未形成。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25个边境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农一半,农民投入农业的能力较低。

三、云南农业转型升级在“桥头堡”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加快云南农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政策着力点

(一)云南农业转型升级在“桥头堡”建设中的地位、作用 当前,国家决定把云南加快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给云南农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维护边疆和民族地区稳定、维护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大局看,云南农业转型升级在“桥头堡”建设中将处于

— 6 — 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对实施“桥头堡”战略具有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加快云南农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粮食自给平衡,是实施桥头堡战略的核心基础。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山区和半山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4%,从省外调运粮食成本高、难度大等客观因素决定了云南粮食应以自给为主。云南目前粮食自给率仅为88%,自给平衡水平不高,而且未来实现区域粮食自给平衡将面临更多困难。加快转变粮食发展方式,大力提高粮食生产综合生产力,积极发展高产、高效粮食产业,努力实现区域粮食自给平衡,是实施“桥头堡”战略最基础的物质支撑。

2.加快云南农业转型升级,是充分利用生物资源优势加快把云南建成全国重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根本途径。云南丰富的物种资源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的烟、糖、茶、橡胶、蔬菜、马铃薯、花卉、咖啡、畜牧等优势特色生物农业都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加快云南农业转型升级,将有利于加快把云南打造成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中心、流通中心。有望在转型升级中做大做强并在全国有影响的优势特色农产品主要包括:6 大养殖类产品即生猪、肉牛、肉羊、家禽、奶类、水产品;9 大特色经济作物产品即蔬菜、马铃薯、蔗糖、茶叶、蚕桑、水果、橡胶、咖啡、油菜。

3.加快云南农业转型升级,是在桥头堡建设中实施“引进

— 7 — 来,走出去”战略,充分挖掘云南农业开放开发巨大潜力的必然选择。云南农业在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中,表现出了很强的能力。一是,云南省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农产品互补性很强,双方农产品贸易额已占云南农产品对外贸易总额的50%以上。二是,云南农业对外投资活跃,近年来云南省新批农业投资项目约占全省新批投资项目总数的四分之一。三是,云南在境外发展替代种植进展明显,目前全省已有100多家企业在缅甸、老挝北部开展禁毒替代种植,种植面积达300多万亩,种植替代作物30多种。加快云南农业转型升级,将有利于云南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发展创汇农业和利用境外资源发展国内紧缺的农产品。

(二)加快云南农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和政策着力点 1.云南农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

云南农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也就是云南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线、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为、科技为支撑,以“突出特色,优化布局,做大规模,提高效益”为总体要求,以实施“3699”工程(即3大粮食基地、6大养殖基地、9大种植基地和9大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和创建“十优十强”(即确定十大优势产业,每个产业重点扶持10个强县)、“百县百园”(即在100个县建设100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两高一优”、示范区”、— 8 — “生猪养殖百万工程”(即建设100个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为抓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体制和机制,着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粮食安全、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业从自给型向外向型转变。

2.云南农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思路和政策着力点

加快云南农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思路是: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目标,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围绕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不断强化财政、金融、价格、能源、税收、土地等各项惠农强农政策措施,加快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结合云南实际,建议国家和省在促进云南农业转型升级中重点强化以下八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围绕生产条件建设强化政策措施。云南已决定增加投入和整合相关资金从2009年起到2020年改造中低产田地2000万亩,但由于投资标准低,绝大部分不可能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议增加投入加大对云南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同时,要结合云南

— 9 — 实际进一步加大对农机购置、设施农业发展、草原建设与保护以及茶园、果园、胶园、桑园、咖园等园地生产条件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

——围绕产业化经营强化政策措施。2011年云南省委1号文件《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制定和完善了财政、土地、税收、能源、金融等十项政策措施。例如:“十二五”期间省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每年新增2亿元;每年设立200亿元以上规模的龙头企业专项贷款;对当年企业新增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2000万元的,按3—5%给予一次性奖励;对龙头企业堪培拉出口额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的,给予出口额1%的奖励;对种植养殖龙头企业执行农业生产用电,对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执行大工业用电优惠政策。就省的扶持政策,下一步重点是在抓好落实的基础上再予以完善。同时,鉴于中央财政对龙头企业的投入扶持力度不大,建议大幅度增加扶持资金。

——围绕科技进步强化扶持政策。一是要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条件建设和队伍建设;二是加大对农业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支持;三是加大对农业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和奖励力度;四是要继续完善农业良种补贴政策,包括扩大补贴范围(当前应尽快扩大马铃薯良种补贴范围)、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完善实施方式(要确保良种得到应用);五是要对重大增产、增效、节本、减灾技术(如无公害生产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循环农业

— 10 — 技术、节水灌溉技术、覆膜种植技术等)的推广应用给予专项补贴补助。

——围绕规模化生产强化政策措施。一是加大对种粮大户的补助和奖励力度;二是对流转土地发展间作套种和进行冬农产品开发的,对生产者给予流转专项补贴;三是建议在继续加大对生猪规模养殖扶持力度的基础上,加大对牛、羊、家禽和水产品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

——围绕标准化生产强化政策措施。一是按照对国际接轨的要求加大对标准制修订的支持;二是加快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产品质量监管执法体系;三是加大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建设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的实施规模;四是加大对发展品牌农业的奖励支持。

——围绕发展减灾农业强化政策措施。一是对商品猪生产实施低水平的死亡保险和生产成本保险;二是对蔬菜生产实施生产成本保险;三是对甘蔗、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实施保险补贴;四是加大对重大农业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支持。

——围绕发展外向型农业强化扶持政策。一是加大对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的支持,其中对经过出口基地备案的给予奖励;二是对国内企业到境外建立粮食、天然橡胶、甘蔗等国内紧缺产品生产基地的,给予良种、保险、农机购置等补贴。

——提高中央对特殊地区的有关补贴补助标准。在农机购置补贴、农村沼气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等方面,中央应

— 11 — 当提高对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补助标准。建议将我省3个藏区县、5个国家级革命老区县和25个边境县的农机购置补贴比例应提高到50%。

转型升级工作总结 转型发展报告篇四

江苏科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转型升级工作总结

江苏科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简称“科成公司”)位于医药高新区寺巷街道,是由江苏科创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全额出资的法人独资企业,成立于2007年、起步于锌材料加工的传统企业。10多年来,在中央和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公司围绕“拓展精品产业链,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品牌战略和循环经济,成果斐然,走出了一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道路。而今,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专业从事锌粉系列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锌粉产品国际国内贸易和科研开发于一身的产业化基地,并连续5年位列全国锌粉制造业 江苏科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术企业”等。公司凭借自身在行业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主动担当起组织和引领中国锌粉产业创新发展的重任,参与发起设立了由国内锌粉领域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组建的国家锌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担任行业理事。这些科技创新平台吸引和聚集了一批国内锌粉行业顶级专家、教授和技术权威,研究开发了一批锌粉领域的科研成果,也为公司自身培养了一批优秀科研人才和技术骨干,确保公司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攻关终始走在国内同行业前列,并成为中国锌粉行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

积极实施科技项目,积极组织新品研发,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公司实施了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循环经济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市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和省市科技攻关项目,部分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多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以上鉴定验收,并认定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多次荣获江苏省和国家锌粉行业的科技进步奖。许多产品由于采用了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研制开发的系列锌粉,功能优异,质量超群,荣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并获国家科技金奖;研制开发的超微细锌粉、鳞片状锌粉和超薄超细锌铝合金粉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公司在锌资料的综合开发利用,功能性高品低铅锌粉被研制开发及产品产业化等领域,取得了在国际领先和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企业内部积极鼓励和实施科研攻关、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掌握行业话语权。公司营造了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并在公司内部员工中培养了一批国内行业中知名的技术和管理专家。“十二五”期间,公司员工发表论文23 篇,获得国家专

江苏科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1项。公司员工绩效考核和管理系统在国内行业中被大面积推广。

作为全国首批、国内锌粉行业首家超微细锌粉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公司还通过在业内首创的“公司+工厂+基地+高校科研院所”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成功地复制到浙江、湖南等地,让最新科技成果最大程度上应用到国家重点工程中。“十二五”期间,我公司围绕“做大主业,延伸产业链,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转型发展主题。2010年,为实施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我公司分批投资2500万元对现有蒸发式的窑炉装置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年节约标煤10878tce;2011年,我公司投资1100万元进行“煤改气”技术及配套设施改造,成为了国内锌粉行业中 江苏科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行国际标准化生产。由于集团上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质量管理,追求产品生产和服务的完美与零缺陷,由此打造出了一条精品产业链,“科创”牌超微细锌粉、鳞片状锌粉被均以行业 江苏科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吨,每年可减少标煤9000吨,年可减排co2 3960t、so2162t、烟气135t、固体废渣2340t(根据相关环保部门测算,节约1吨标煤可减少排放co2440kg、s0218kg、烟气15kg、灰渣 260kg。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均已实现了水循环利用,并通过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起到了显著的节水作用。

公司进行锌粉制备设备窑炉改造等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是锌行业的重大突破,有效减少了锌粉制备环节的污染排放,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公司更是有许多可圈可点的成果,令人赞叹。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无不与生态、环保、健康紧密相联,既保护和改善了环境,也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延伸了锌的产业链,丰富了锌粉产品结构,满足了市场消费需求,企业的转型升级有了更多的载体,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当许多企业受到金融风暴影响而步履维艰之际,我公司能一张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单”:2012年完成销售收入22805万元;2013年完成销售25723万元;2014年实现销售35095万元,2015年实现销售43793.54万元,始终保持锌粉行业中第一的桂冠。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我公司以“保增长”为着力点,转变发展模式,优化产业布局,科学发展推进转型升级,保证了企业在调整和稳定中实现了发展和新跨越。“十三五”期间,公司将围绕“打造十亿元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目标,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再续行业传奇,谱写科创新的辉煌篇章。

2016年01月20日

转型升级工作总结 转型发展报告篇五

阜南经济开发区工业转型升级汇报

为深入实施“双轮驱动”战略,积极营造“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工作氛围,以创业创新为动力、科技进步为支撑、结构调整为主线、集约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创新型经济快速发展,进而推动开发区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现将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成效汇报如下:

一、以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

1.构建现代企业体系。通过科技创新、互联网+、新产品开发等手段,对园区产业尤其是柳木文化、纺织服装、机械电子三大支柱型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以上市为契机,重塑流程、规范制度,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华宇工艺、美琳电子已成功登陆新三版,大可新材料计划年内可在主板上市,大可的上市将成为阜南第一家主板上市企业,阜阳第二家主板上市企业,打破阜阳市近20年无主板上市企业的尴尬之境。

2.壮大培育新兴产业。一是循环经济产业,科技的进步使林木的树枝、农作物的秸秆得到充分的利用:大可新材料、大亚集团利用林木的树枝加工纤维板,齐耀新能源利用农作的秸秆进行发电。开发区计划引进格义公司,进一步壮大循环经济产业。二是智能家居产业,依托大德中电、泰力电器、爱姆恩培育发展智能家居产业。通过2—3年的努力,力使循环经济产业、智能家居产业初具雏形,逐步发展成为支撑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3.打造现在产业集群。把集群提升作为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着力打造柳木文化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机械电子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建材新材料产业,晶宫置业、博远新材料、斯威腾建材等建材企业的入驻,建材新材料产业初现雏形。

二、以项目建设带动转型升级

1.重抓项目引进。坚持区外招商引资和区内扩大投资的双轮驱动,加大产业招商、定向招商,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水平高、示范带动强的重点项目,同时鼓励支持区内优质企业扩大投资规模,壮大产业集群。晶宫置业的落地、高雅家居的投资体现了区外引资与区内投资的双轮驱动。

2.重抓项目推进。项目建设是发展的生命线,实现经济增长、产业转型、都必须突出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今年正月十六集中开工的重点项目,除了个别项目因土地指标问题,其他项目进展顺利,尤其柳木文化园、纺织服装园进展迅速,预计年底完成主体工程,明年投入使用。

3.重抓项目服务。牢固树立“服务即招商、留商即招商”的理念。健全项目推进机制,落实责任、定期调度、督查考核,合力营造项目推进良好氛围;完善企业解困机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要素保障机制,与相关部门沟通,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保障企业在立项、土地指标、融资等各项流程快速办理。

三、以平台建设承载转型升级

1.加强项目承载平台建设。开发区围绕三大支柱产业投资兴建了三个产业园,机械电子产业已经投入使用,成功孵化了特立电子、泰力电器、华祺汽车用品等企业。柳木文化园,纺织服务园正在兴建,两个园建成后可为入驻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投资环境,将能有效的整合资源,对于提高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推动阜南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是经开区未来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

2.加强配套基础平台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366.56亩的阜南华誉现代物流产业园建成后,将大力推动开发区内各企业的货物中转、运输及仓储,将更有利于各企业对外的经济贸易,有利于各企业更好的发展。白领公寓、蓝领公寓的投入使用,极大的改善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员工的住宿环境。

3.加强企业服务平台建设。阜南e立方众创空间孵化器是安徽大学与阜南县政府共同打造的省级科技创新基地,按照市场化的思路,增强适合互联网+、契合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要素,植入系统的硬件配套、服务咨询、政策优惠等新措施,积极吸引民间资本与创投机构的融合介入,充分发挥安徽大学的教育、科研资源优势和阜南创业青年的内在活力,集全县之力共同打造具有综合创业生态体系的阜南e立方众创空间。

四、以自主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1.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目前,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工程研发中心2家,依托现有企业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的研发、设计、试验、检测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使其成为突破和解决关键技术的主平台。

2.鼓励企业进行产学研相结合。柳编龙头企业华宇集团与清华大学开展纤维研究合作,拟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雪雨洁具、华宇工艺企业组织“江淮杯”省级工业设计大赛;通过e立方平台,企业以及创业青年更好的享受安徽大学带来的教育、科研等资源。

3.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推动各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建设。尤其对能代表阜南特色文化的名片产业,依托产业集群,扩大“中国柳编之都”的影响力。鼓励产业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行业标准,着力推动行业技术的标准化,提升“柳编之都”的影响力。

五、以强化服务助推转型升级

1.强化人才建设。县职教中心落地开发区,已经动土开工。职教中心为三本职业学院,学院开设课程均以企业需求工种为导向。建成后,一是可以不断的为企业输送管理型、技能型等人才,二是可以给企业提供工人培训,将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技术型、管理型、操作型工人短缺的问题。

2.全心全意保护企业利益不受侵害。严厉打击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的行为,严厉打击干扰企业正常生产活动的行为,严厉打击破坏企业外部发展环境的行为,严厉打击吃拿卡要的行为。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尊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已经形成。

3.千方百计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县委、县政府成立财政担保中心,为企业发展提供无质押财政担保贷款,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设立助保贷、转贷通等融资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还款难为题;成立县企业用工服务中心,为企业免费招工、送工,解决企业用工难题;设立5000万的柳木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扶持企业研发创新,设立1000万的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基金扶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等。

六、以体制机制保障转型升级

1.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成立开发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开发区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拟定产业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协调产业布局及产业发展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开发区经贸发展局,负责日常组织、协调、督查、调度和推进工作,及时了解产业的发展状况,实现跟踪监测、分析和管理。

2.落实目标任务机制。根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制订各自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同时根据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加强对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不断完善工作举措,确保各项计划任务有效落实。

3.优化招商选资机制。围绕开发区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实行精准化招商,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强化招商选资工作,从单纯项目招商向产业链、产业基地招商转变,加快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重点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4.规划监督考核机制。年终统一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形成目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到人、工作到位、齐抓共管、奖罚分明的监督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和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