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利率和税率的笔记(十八篇)

最新利率和税率的笔记(十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1 23:48:14
最新利率和税率的笔记(十八篇)
时间:2023-01-01 23:48:14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利率和税率的笔记篇一

1.我利用了学生乐于帮助教师解决困难的心理,创设了“老师的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又不安全,有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这一宽松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老师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谁来介绍一下?”学生十分踊跃将课前收集到有关储蓄的信息,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活期、定期、等存款方式,以及利息、本金、利率等基本知识。

2.突出学生在堂课上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填写存款单,5(几年)年之后,存款到期了,老师取出来还是人民币壹万元整吗?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如何计算利息?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得出利息的计算公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渗透“德育”教育,针对存款的利息必须要按5%的利率纳税,进行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教育,提高学生的纳税意识。

不足之处

1.让学生填写存款单,没有及时反馈不知是否全部会填单?

2.归纳利息的计算公式面不广。

3.应强调书写格式。

利率和税率的笔记篇二

税率利率教学课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纳税”及“税率”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应纳税额的计算。

2.了解一些有关利率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公式,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学习,体会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纳税及储蓄的认识,体会依法纳税的光荣和储蓄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理解储蓄的意义。

2.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税率”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将“税率”与“利率”相关问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纳税、储蓄的信息;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蓬勃发展中,为了让祖国更强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建设,你知道这些钱是哪来的呢?

2.谁能来说说什么叫纳税?为什么要纳税?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课前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使学生明白依法纳税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税率”的含义。

(1)自学教材第10页,进一步明确纳税的意义。

(2)反馈: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

(3)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纳税项目并进行简单介绍。

2.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读题,说说“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这里的5%就是指的(税率)。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2)练习: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税法规定。

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总收入-免征收部分)×税率=个人所得税。

(3)对比两道题,了解税收的算法各不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了解税率有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既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利用概念的解读顺利地解决问题,使得问题解决和概念理解相辅相成,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理解“利率”的含义。

(1)除了税收,人们把有结余又暂时不急用的收入存在银行里,这也是支持国家建设的行为。你对储蓄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课前了解说一说)

(2)自学教材第11页内容,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

(3)结合实例理解信息。

①(实物投影出示存单的凭证)这里哪个是本金,哪个是利率,得到的利息又是多少?

②这是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你发现什么?

③小结:存期不同,年利率也不同,银行的利率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的。

【设计意图】虽然对于储蓄这件事学生并不陌生,但是他们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在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进行理解很有必要。

4.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到期后,王奶奶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①到期后王奶奶能取回的钱应该包括哪几部分?我们可以先算出什么?试着先算一算王奶奶能拿到多少利息。

②反馈交流。

预设1:5000×3%×2=300(元);

预设2:5000×3.75%=187.5(元);

预设3:5000×3.75%×2=375(元)。

③哪种算法是正确的呢?

④想想利息的多少跟哪些因素相关?该如何计算?讨论得出如下关系式: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⑤小结:存期不同,利率也不相同,我们在计算时要注意存期和年利率的对应。年利率是指一年的,在算利息时还要考虑存款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尝试自行计算利息,探讨利息的计算方法,在反馈中进行辨析答疑,从而得出利息的正确计算方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巩固。

⑥一共可以拿到多少钱呢?

⑦口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王奶奶到期拿到的钱应该包括利息和本金两部分。

(2)尝试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08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5年,年利率为4.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解答。

②交流反馈。

重点对比两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8000×4.75%×5=1900(元) 8000+1900=9900(元)

方法二:8000×(1+4.75%×5)=9900(元)

说说这两种方法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怎样思考的。

(3)教师:我们是如何计算利息的?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将例题及尝试练习略作调整,使得教学更有层次性,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10两题。

(1)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此她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税率缴税。这笔劳务费用一共要缴税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反馈。

③对比两题,看看两种交税方式有什么不同,想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9题。

下面是张叔叔年8月1日到银行存款时填写的存款凭证。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①要知道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得知道什么?(根据回答出示银行存款利率表)

②存期半年,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③集体交流反馈。

2.实际运用

在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压岁钱吗?如果把这些压岁钱存起来,你打算怎么存,到时会得到多少利息?你准备怎么使用?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用生活中的实例设计练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把握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课后调查(选做):

(1)问一问爸爸妈妈每月收入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了解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规定。

(2)了解家里的储蓄情况,了解我国最新的储蓄利率的信息。

【设计意图】课后调查,让课堂与家庭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成功之处:

1.明晰概念,理解概念的意义。在本节课中,出现的概念比较多,例如: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这些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说明,这样记忆会更深刻。另外,对于拓展知识成数也要让学生认真理解,这个概念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密切,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必须要求掌握和理解的。

2.灵活掌握计算公式,正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应纳税额、各种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本金、利息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掌握其中一个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就可想到另外两个除法计算公式。

不足之处:

注重了数学问题的解决,忽视了对学生关于如何根据不同的存款特点选择储蓄。例如练习二十三中第7题:在学生独立设计不同的储蓄方案后,没有让学生评议感受不同存款方式的利与弊,教给学生简单的生活知识。一般来说,定期比活期的利率高,存款年限长利率就比较高,如存三年期、两年期比存一年期的利率高,但不能像一年期那样每年可取一次利息,而国债因不用交纳利息税,获取的利息比同期的定期存款稍高些。

再教设计:

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此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利率和税率的笔记篇三

六年级数学教案《税率与利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纳税”及“税率”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应纳税额的计算。

2.了解一些有关利率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公式,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学习,体会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纳税及储蓄的认识,体会依法纳税的光荣和储蓄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理解储蓄的意义。

2.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税率”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将“税率”与“利率”相关问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纳税、储蓄的信息;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蓬勃发展中,为了让祖国更强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建设,你知道这些钱是哪来的呢?

2.谁能来说说什么叫纳税?为什么要纳税?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课前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使学生明白依法纳税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税率”的含义。

(1)自学教材第10页,进一步明确纳税的意义。

(2)反馈: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

(3)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纳税项目并进行简单介绍。

2.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读题,说说“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这里的5%就是指的(税率)。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2)练习: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税法规定。

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总收入-免征收部分)×税率=个人所得税。

(3)对比两道题,了解税收的算法各不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了解税率有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既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利用概念的解读顺利地解决问题,使得问题解决和概念理解相辅相成,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理解“利率”的含义。

(1)除了税收,人们把有结余又暂时不急用的收入存在银行里,这也是支持国家建设的行为。你对储蓄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课前了解说一说)

(2)自学教材第11页内容,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

(3)结合实例理解信息。

①(实物投影出示存单的凭证)这里哪个是本金,哪个是利率,得到的利息又是多少?

②这是20xx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你发现什么?

③小结:存期不同,年利率也不同,银行的利率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的。

【设计意图】虽然对于储蓄这件事学生并不陌生,但是他们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在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进行理解很有必要。

利率和税率的笔记篇四

教学内容

第10页“税率”、做一做及练习二第6、7、8、10题,百分数(二)税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率的理解和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额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课讲授

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说以下税率各表示什么意思。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教学反思《百分数(二)税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相当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30×5%

(4)学生尝试计算。

(5)汇报交流。

30×5%=30×0.05=1.5(万元)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4、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8题。

5、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10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教后反思: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去饭店吃饭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就这节课来看,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都能够主动学习,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很高,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计算技巧方面还有待加强,有的同学能够正确的列出算式但是结果却所错了,今后还要在计算上下功夫。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有几点感悟:

1.应和学生充分交流,具体感知,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又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当这些事物被拿到课堂上来时,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决它,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功,并且想获取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所以,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同学们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对知识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2.课堂上要结合实际,体现价值,具有时效性。本节课的例题的设计结合实际,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税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利率和税率的笔记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储备的意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意义。

3.把握利息的计算要领,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教学准备:课件、信用社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

教学历程:

一、 创设情境 , 引入课题

师:老师的家里有五万元钱暂时还用不着,可是现金放在家里又不安全,有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方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

师:这位同学的建议不错,我就把这五万元进行储蓄。在储蓄之前,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常识,有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

二、联系糊口 理解观念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农村相助信用社等等都是我们日常中进行储蓄的场合。)

储备有哪些长处?

(储蓄不只可以辅佐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并且能增加家庭的收入。)

师:说得真好,这是储蓄的好处,储蓄能支持国家,我们可以看以下的信息:

12月,中国各银行给产业发放贷款18636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711亿元。(教师投影出示信息)

这些钱就是我们各人平时的储蓄。据统计,到20底,我都城市居民的存款总数已经打破7万亿,所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对国家、对家庭都有利益。

储蓄的存款方法有哪些?

生:我知道储备分活期和定期两种。

在定期存款的方法中,又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在学生述说的历程中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师:你能结合自身的理解,向大家说说什么是活期和定期,什么是零存整取和整存整取吗?( 结合例子学生进行了阐述和说明 )

三、加入实践 , 内化体验

师:同学们了解的常识还真不少,老师先感谢大家能彼此交流这么多的储蓄常识。此刻老师就带上这些钱,准备把钱存入我们附近的银行。存款之前,银行的工作人员给了老师一张存款单,要老师完整的填写这张存款单,此刻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这张存款单,你知道各部门该如何填写吗?试试看!(学生一边彼此讨论一边填写 )

师:哪位同学主动上来展示一下?( 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

我是这样填写的:存款金额是人民币五万元整,存款期限为五年,存款种类是定期整存整取,存款日期是12月20日。

师:刚才同学们都顺利的把五万元存入了银行。假设过了几年之后,存款到期了,老师去银行把它取出来,同学都记得存入银行的金额是人民币五万元整,此刻取出来是不是也是人民币五万元整?是少了还是多了?

生:必定会比五万元多!因为银行要多付给老师一些钱。

师:这些多出来的一部分钱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什么?

生:叫做利息。这些多出来的钱就是五万元存入银行到期后的利息。

师:真棒!谁来说明什么是利息?五万元又是什么?

生:利息就是取款时银行多付出的钱。“五万元”是本金

师: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你还知道什么?

生1:本金、利率和时间。

生2:利率是本金与利息的比值。它是由银行所划定的。按年计算的叫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月利率。

生3:年利率不是一成不变的,跟着国家经济的变革,年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

师:对!按照国家的经济变革,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进行调整,例如:

至20,我国银行活期和整存整取的调解后的利率如下:(投影出示)

时间 活期 整存整取1年期 整存整取2年期 整存整取3年期 5年

98.3.25 1.71 5.22 5.58 6.21 6.66

98.7.1 1.44 4.77 4.86 4.95 5.22

98.12.7 1.44 3.78 3.96 4.14 4.5

99.6.10 0.99 2.25 2.43 2.7 2.88

.2.2 0.72 1.95 2.24 2.52 2.79

并重点介绍利率上调的情况,说明这是九年来第一次利率上调

师;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彼此进行讨论和交流)

师:按照刚才的交流,你认为应如何计算利息?

生:计算利息用:本金×利率×时间。

师:按照你们刚才所填写的存单,你能帮助老师算出五万元到期时有多少利息吗?

(让学生根据存单上的年限,进行利息的计算。并进行交流)

四、联系例题 ,升华认识

( 用幻灯出示教科书中小丽存款的例子 )

师:你能帮小丽算一算,到期时她可以获得多少利息吗?

( 学生经过计算得出利息是2.25元 )

师:请同学们看书,小丽的利息是不是2.25元?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利率纳税,所以小丽实际所得的利息是2.25×(1-5%),是税后利息!且国债的利息不需要纳税。

师:对,存款的利息必需要按5%的利率纳税,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座的各位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

师:按照你手上所填写的`存单能否帮老师算一算,老师应该交纳多少利息税?实际获得的又是多少?

生1:老师的本金是五万元,存整存整取三年,到期取款时应该交纳的利息税额为50000×2.70%×3×5%,实际获得的利息是50000×2.70%×3×95%

生2:老师的本金是五万元,存整存整取五年,到期取款时应该交纳的利息税额为50000×2.88%×5×5%,实际获得的利息是50000×2.88%×5×95%。

生3:老师的本金是五万元,五年到期时应该交纳的利息税额为0元,实际获得的利息是50000×2.88%×5。(学生一听利息纳税的金额为0元。个个显得很诧异)

师:你为什么可以不纳税?

生:因为我买的是国库券。国库券无须纳税。另外国家建设债券也无须纳税。

师:对!如果你购置的是国库券和建设债券不只仅可以用来支持国家的成长,并且不要纳税。但愿同学以后多支持国家的建设和成长。

五、自主归纳 , 拓展延伸

反思:新课程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常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从“老师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常识,有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 的话,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积极回想有关储蓄的常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根据学生乐于帮助教师解决困难的心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常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只有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才会显得真实和出色。由于“利息”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活生生的常识,学生在原有的生活中就有过相关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 “做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理解有关利息、利率、本金的意义、体会数学的真实。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强调让学生通过本身的探索归纳出利息的计算要领,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利率和税率的笔记篇六

《利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124页--125页。

教学目的:

1.了解储蓄的含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信用社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师:老师的家里有2万元钱暂时还用不着,可是现金放在家里又不安全,有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

生:存到银行去。

师:这位同学的建议不错,我就把这些钱存到银行,也叫储蓄。在储蓄之前,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有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

生1:要想好存到那个银行。

生2:要带省身份证。

生3:还要填存单。

生4:要想好存多久。

生5:还要知道利率。

二、联系生活 认识储蓄

1.储蓄的意义与作用。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

师:那你知道中国有哪些银行?

生1:生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生2:中国农业银行。

生3::还有农村合作信用社。

师:储蓄有哪些好处呢?

生1:可以有利息。

生2:可以让家里不用的钱更安全,不被贼偷取。

师:说得真好。

师:储蓄不仅能增加家庭个人的收入,还可以帮助国家进行经济建设。

我们可以看以下的信息:

20xx年12月,中国各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9721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711亿元。(教师投影出示信息)

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到银行,就是我们大家平时所说的储蓄。据统计,到20xx年底,我国城市居民的存款总数已经突破7万亿,所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对国家、对个人都有好处。

2.储蓄的种类

师:储蓄的存款方式有哪些?

生:我知道储蓄分活期和定期两种。

师:在定期存款的方式中,又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在学生述说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存款方式 活期

零存整取定

期 整存整取

师:你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向大家说说什么是活期和定期,什么是零存整取和整存整取吗?( 结合例子学生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

三、结合情境 理解概念

师:同学们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老师先谢谢大家能相互交流这么多的储蓄知识。现在老师就带上0元钱,准备把钱存入我们樟树建设银行。

师:存款之前,银行的工作人员给了老师一张存款单,要老师完整的填写这张存款单。现在同学们的手中上都有一张这样的存款单,你们能帮老师填好这张春款单吗?( 学生一边相互讨论一边填写 )

师:哪位同学主动上来展示一下?( 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

师:我是这样填写的:存款金额是人民币2万元整,存款期限为二年,存款种类是定期整存整取,存款日期是5月1日。

师:刚才同学们都顺利的把2万元存入了银行。假设过了两年之后,存款到期了,老师去银行把它取出来,取出来时是不是也仍是人民币2万元整?是比2万少了还是多了呢?

生:肯定会比2万元多!因为银行要多付给老师一些钱。 师:这些多出来的一部分钱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什么?

生:叫做利息。这些多出来的钱就是2万元存入信用社到期后的利息。

师:真棒!谁来说明什么是利息?2万元又是什么?

生:利息就是取款时银行所多支付的钱。“2万元”是本金。

师: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你还知道什么?

生1:利息和本金有关。

生2:还和利率有关。

生3:还和存的时间长短有关。

师:确实,利息和存入的本金、利率和时间有关。

师:利率是本金与利息的比值。它是由银行所规定的。按年计算的叫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月利率。 师:年利率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年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 师: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进行调整。如: 19至2002年,我国银行活期和整存整取的调整后的利率如下:(投影出示) 时间 活期 整存整取1年期 整存整取2年期 整存整取3年期 5年

98.3.25 1.71 5.22 5.58 6.21 6.66

98.7.1 1.44 4.77 4.86 4.95 5.22

98.12.7 1.44 3.78 3.96 4.14 4.5

99.6.10 0.99 2.25 2.43 2.7 2.88

2002.2.2 0.72 1.95 2.24 2.52 2.79

并重点介绍20利率上调的情况,说明这是九年来第一次利率上调。 师;从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相互进行讨论和交流)

师:根据刚才的交流,你认为应如何计算利息? 生:计算利息用:本金×利率×时间。

师:根据你们刚才所填写的存单,你能帮助老师算出2万元到期时有多少利息吗?

(让学生对照各自存单中不同的年限,进行利息的计算。并进行交流)

四、联系例题 解决问题

( 用幻灯出示教科书中小丽存款的例子 )

师:你能帮小丽算一算,到期时她可以得到多少利息吗? ( 学生经过计算得出利息是2.25元 )

师:请同学们看书,小丽的利息是不是2.25元?为什么只有 1.8元的利息? 生:因为以前的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利率纳税,所以小丽实际所得的利息是2.25×(1-20%),是税后利息!

师:嗯。8月以前存款的利息必须要按20%的利率纳税,208月后税率由20%降至5%,10月9日起暂免征收利息税。国债的利息不需要纳税。

师:大家说一说,现在老师去银行存款,到时要不要支付利息税呢? 生:不要。 师:嗯。

师:根据你手上所填写的存单,对照下面建设银行20的存贷款利率表,能否帮老师算一算,老师那2万元到期后,利息是多少,到时一共可以从银行取出多少钱呢?

最新建设银行存款利率表_2012年建行存款利率

生1:老师的本金是2万元,存整存整取2年,到期取款时应该交纳的利息为20000×4.40%×2=1760元。生2:老师的本金是2万元,存整存整取2年。到期后一共可以取出1760元。

生3:不对,出了利息,还要把本金取出来。所以到期一共可以取出20000+1760=2176元钱。

师:你说的真好。到期取出的钱出了利息还有本金。大家可千万要注意哦。

五、联系应用 拓展延伸

1.完成课本联系二十三第6、7、8题。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去银行了解相关的存款利率,制定一份5万元的5年存款方案,看怎样存,5年后收益最大。

利率和税率的笔记篇七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9、100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收集整理、交流表达等过程,让学生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结合百分率的知识,运用调查、观察、讨论、分析数量关系等方式,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策划理财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利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税后利息的计算。

五、教学过程:

一、 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在平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把家中积余下来,暂时用不着的钱存到银行里去,这是为什么吗?

二、 联系实际、感悟新知。

1、那么有关储蓄方面的知识,你还了解多少?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知道的信息?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板书:利息 = 本金×利率×时间)

小结: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2、教学例6

(1)、出示20xx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利率表。(书本p99页)

存期年利率(%)

三个月3.33

半年3.78

一年4.14

二年4.68

三年5.40

(2)、出示例6。读题后明确,二年期的利率应该就是表格中对应的二年存期的利率,不是一年期的利率×2。

要求利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你会列式求利息吗?(试着做一做,集体订正)

(3)、试一试

张奶奶实际能拿到这么多利息吗?为什么?(请了解利息税的同学解释)

教师强调:这里求得的利息是税前利息,也叫应得利息。但是根据国家税法规定,储蓄所得的利息应缴纳5%的利息税,由储蓄机构代扣。税前利息中扣掉利息税后余下的部分即是自己实际得到的利息,即税后利息,也叫实得利息。购买国家债券、教育储蓄不缴纳利息税。

(4)小结:一般我们从银行取出来的都是税后利息,所以在多数计算中最后要将利息税减掉。

这里的5%是什么?

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税后利息呢?可以先算什么?用计算器计算亮亮实得利息是多少元?(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三、 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妈妈想把小东的压岁钱存入银行,我们一起帮她算算到期时,要缴多少元利息税,一共可以取回多少钱吧!(书本p103第九题)

2、爸爸妈妈给贝贝存了2万元教育存款,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5.40%,到期一次支取,支取时凭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身份证明,可以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1) 贝贝到期可以拿到多少钱?

(2) 如果是普通三年期存款,应缴纳利息税多少元?

四、 全课总结。

利率和税率的笔记篇八

《利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第99~100页。

【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明白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等概念;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掌握利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性目标: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及口头表达能力,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实践性目标: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设计理念】:关注学生发展,整合教学目标。本节课根据教材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按照关注学生发展理念的认识,确立了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性目标、实践性目标,努力使学生在发展性领域和知识性领域获得发展、构建自我。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中(p99――100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常用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利率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对于学生来说本节内容较为陌生,也更为专业化。教材在简介了储蓄的意义、存款的方式及相关概念后,编排了相应的例题,让学生感受到利率与人们的生活、理财等实际应用息息相关。

教材这样编写的好处是知识要点明确,思路清晰,易于教师和学生把握。

【学情分析】

学生目前的基本情况是:

◆知识基础

①学生刚学过百分数知识,总体上掌握得较好,所以学生较容易接受。 ②学生对储蓄、保险、纳税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学之间的相互质疑,解疑的能力有一定的水平。但学生在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薄弱,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教学重点】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税后利息的计算。

【课前调查】

搜集有关储蓄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增强感知

◆预习课本p99~100

◆课前让学生分组或者自由结合到社会上进行调查、搜集有关储蓄的信息,把调查的结果、遇到的问题或感受记录下来。

◆向家长和长辈了解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如储蓄的种类,银行存款的年利率、存款凭条如何填写等。

【设计理念】: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学习新知前,先让学生预习课本,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阅读资料及预习,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储蓄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分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调查预习活动中的收集、提取、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二、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纳税的知识。那么就先请同学们做一做这道题,看看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小红的爸爸上个月的收入是420元,如果按5%的税率缴纳个人所

得税,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师:好,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答师板书。

师:回答正确。做对的同学请举手。

师:嗯,看来大家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还是不错的。那如果,小红的爸爸的收入暂时不用,可放在家里又不安全,可以怎么办?

生(预设):存入银行。

师:对,可以把它存入银行,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利率。(师板书) 师: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储蓄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我们的个人财产更加安全和有计划。此外我们还可以得到利息,增加一些收入。看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那你们知道银行存款的方式都有哪些吗?

生(预设):有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

师:嗯,原来银行存款还有这么多方式。那什么是本金呢?有谁知道? 生(预设):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师:比如我存20xx元进银行,那么这20xx元就叫做

生(预设):本金。

师:什么叫利息?

生(预设):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利息。

师:嗯,我存了20xx元,但到期取回了20xx元。那么这多出来的20元就叫做什么?

生(预设):利息。

师:最后什么是利率?

生(预设):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利率。

师板书。

【设计理念】:在巩固上节课知识的同时,自然地导入新课。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不仅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利息、本金及利率等概念,为接下来的解决问题做好铺垫,而且让学生感觉到亲切,从课的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起到了开动思维的作用,使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好。刚刚我们认识了本金、利息和利率,对它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结合具体的题目,去加以理解运用。请同学们做一做这道题。 课件出示:20xx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如下:

师:我们来看一下20xx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存期三个月对应的利率是3.33%,而存期半年的对应利率是3.78%,存期一年的呢,对应利率是4.00%。由此可见,利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存期不同,对应的利率也就不同。所以在计算时,我们要看清存期和对应的利率。

师:这不,王奶奶想存1000元进银行,她想知道一年后,她可以取回多少钱。热心的李阿姨告诉王奶奶,除了本金,还有一些利息。同学们,在这道题中,本金是多少?

课件出示:

生(预设):1000元。

师:那利息呢?

生(预设):不知道。

师:利息是要我们自己求的。谁知道利息该怎么求呢?

生(预设):利息等于本金乘以利率再乘以时间。

师板书。

师:嗯,看来大家的预习工作都做得非常好。那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本金和时间,利率呢?是多少?去哪里找?

生(预设):是4.00%,在表格里找存期一年对应的利率。

师:好,现在本金、利率还有时间我们都知道了,那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一下,王奶奶存款能得到多少利息呢?

生列式计算,小组内交流。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答师板书。

利率和税率的笔记篇九

学习目标:

1、我能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也掌握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并进行简单计算。

2、我能养成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的良好习惯。

3、我一定能树立支援国家、灾区和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难点是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和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二、探索新知

1、自学课文p99“利率”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1)储蓄的意义是什么?

(2)银行存款方式有哪些?

(3)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教师指导: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4、阅读理解p99―100例6,解决以下问题:

(1)利息怎么求?

友情提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结合例6,求一求老奶奶两年后的利息是多少?

(3)老奶奶实际能拿到的利息是多少?

(4)到期后,老奶奶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5)p100的两种解法你理解吗?

4、是不是所有的利息都要缴纳利息税?(查阅资料了解)

三、反馈练习:

阅读p100“做一做”,了解存款凭证每栏的作用,从中获取信息,并解答。

四、:巩固训练

1、巩固训练:(1)完成p102第6题.

(2)依据p102第7题,各自发表意见。

(3)完成p103第9题.

2、拓展提高:

李奶奶5年前用5万元买了国债,存期为5年,当时的年利率为5.40%(不纳税),今年李奶奶一共可以拿到多少钱?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后实践、体验储蓄过程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存入银行,在储蓄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息税=利息×税率

解法一:1000×4.68%×2=93.6(元)

93.6×5%=4.68(元)

利率和税率的笔记篇十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可以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税收的用途,充分体会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充分利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通过分析、讨论,从中感悟到纳税的重要作用,认识常见税种,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数学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教学中,在完成各种应纳税额的习题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家乡改造前后的对比图。

(1)看图,说一说我们的家乡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从家乡的交通、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感受家乡的变化)

(2)讨论:用于改造家乡的资金是从哪儿来的?(引导学生了解财政部门拨的款大部分是靠税收得来的)

2.导入新课。

什么是税收?国家征收的税有什么用处呢?纳税金额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纳税的知识。(板书课题:税率)

设计意图:通过对家乡变化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税收的重大用途,并对学习纳税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初步认识、理解有关纳税的知识

1.仔细阅读教材10页的内容,从中了解有关纳税的知识。

2.学生自学后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序地展示相关内容)

(1)什么是纳税?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什么人需要纳税?

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3)税收有什么意义?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在学生理解税收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用税收为人民造福的例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税收的重要性)

(4)税收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5)什么叫应纳税额?

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6)什么叫税率?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如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3.初步了解我国的税收政策。

我国的税收政策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根据国家规定,集体或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了解税收的作用。

1.课件出示教材10页例3。(自主探究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读题,汇报从题中获取的信息。

已知营业额是30万元,税率为5%,求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3.思考如何运用所给信息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4.学生尝试列式,师指名板演。

30×5%=1。5(万元)

答: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1。5万元。

5.讨论: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对接受本题解法有困难的同学,可结合线段图讲解:把营业额看作单位“1”,因为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所以应缴纳的营业税相当于营业额的5%,即应缴纳的营业税相当于30万元的5%。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探究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用纳税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延伸

某饭店11月份上缴营业税3。5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该饭店11月份的营业额为多少万元?[指名板演:3。5÷5%=70(万元),并引导学生说清解题思路]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布置作业

教材14页6、10题。

板书设计

税率

例3:30×5%=1。5(万元)

答: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1。5万元。

利率和税率的笔记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率”实际问题的过程。

2、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3、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税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解决有关税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纳税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纳税的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因此,每个公民都有纳税的义务。你都知道哪些税收的种类?

(个人所得科、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

2、税款我多少与哪些条件有关?

(不同种类的税,征收的标准一定不一样,也就是不同税种的税率是不同的,所以税款的多少与税率有关;税款的多少除了与税率有关,还应该跟收入的多少有关。)

3、说明: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讨论:应纳税额、税率和相应的收入这三种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税率=应纳税额÷收入  应纳税额=收入×税率  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4、教材第10页例3

5、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生。

列式为:30×5%=1、5(万元)

学生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大家。

三、课堂巩固

教材第10页“做一做”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这些知识在生活中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税率

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税率=应纳税额÷收入   应纳税额=收入×税率   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利率和税率的笔记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纳税”及“税率”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应纳税额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学习,体会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纳税的认识,体会依法纳税的光荣和储蓄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

2.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将“税率”相关问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纳税的信息;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蓬勃发展中,为了让祖国更强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建设,你知道这些钱是哪来的呢?(到了高年级,好像很少在孩子们的数学课堂上进行思想教育,给出这几幅图片,虽然书本上也有,但ppt显示出示颜色更鲜艳,学生却也十分感兴趣。当我介绍到这些建筑与出资者是国家时,学生们自己便有了疑问:“国家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

也有极个别同学对纳税略知道一点。但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照本宣教”式的引入却也引来学生好奇的目光时,我倒也觉得很有意思:他们的眼睛里仍充满了童趣与好奇,若是能在数学课堂上多动些脑筋,多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引入,那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定会更浓厚,他们也更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单元是百分数学习的一个延伸,同时也是将数学中的百分数以更生活化的形式展示于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学习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生活中的百分数,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也可以更生活化一些,更实际一些。)

(二)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税率”的含义。

(1)自学教材第10页,并回答指定问题: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

(2)反馈:(关上书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教材上已有对几个概念的解释,但要学生自学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念一下书上的原话,我希望他们能通过自学书上的解释,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几个词的意义,这样的处理能更深入学生心里,更通俗易懂。事实证明,学生在看过书关上书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得也十分准确,起到了我想要的“理解”目的。)

2.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读题(带着问题读题,不仅是为了对这道题的条件能理解,也希望这样的处理能给他们平时解决问题一个引领与示范的作用。经常这样带着他们读题,即使他们自己面对问题时,也能有这样的习惯。),说说“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这里的5%就是指的(税率)。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2)练习: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税法规定。(学生对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在这里我也介绍了一些生活中关于个人所得税的知识)

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总收入-免征收部分)×税率=个人所得税。

(3)对比两道题,了解税收的算法各不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了解税率有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既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利用概念的解读顺利地解决问题,使得问题解决和概念理解相辅相成,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7两题。

(1)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此她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税率缴税。这笔劳务费用一共要缴税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反馈。

③对比两题,看看两种交税方式有什么不同,想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课堂作业本第6页。

教学反思:

税率目前学生接触得不多,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这一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不断提问,甚至很多同学提到了怎样确定是否达到纳税标准?买什么东西是需要纳税等现实问题,以至于一不小心便会扯远!但我们老师要明确的是:这节课的重点是运用我们所学的百分数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税率问题,使学生明确税率问题与百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了解到税收的多种形式以及多种解决方法。

课堂上于数学与生活是这几节课的一大特色,于是在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现数学,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求知和探究欲望。相较于上一节“成数”中遇到的种种令他们觉得困惑、棘手的现状,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简单轻松多了。

通过作业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计算税率都很熟练,直接用收入乘税率得到应纳税额或是(总收入-免征税额部分)乘利率得到应纳税额等问题都会解决了,但灵活运用却还不足。在课堂作业本中出现了以下错误现象:

1、在购房时,根据房屋性质和面积大小选择合适的税率计算出应纳契税这种现实问题中,有些学生读题不认真,选择税率不当导致错误;

2、营业额的5%是营业税,而营业税的7%又是另一种税,求另一种税时,有些学生不太理解题意,读不懂其中的两个等量关系式,即使做出来了却不能准确表达解题思路,处于似懂非懂的未掌握状态。

3、告知税后所得金额、税率以及免税额,求总收入:

a、用方程:总收入-税额=所得金额。

税额=(总收入-免税额)乘税率

利用这两条等量关系式来列方程解答。

b、用算术法:总收入-免税额=应纳税部分的收入。

应纳税部分的收入的14%为税额,86%即为个人所得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的金额先计算出来(实际收入-免征税额),用量率对应求出应纳税部分的收入,再加上免征税额即为总收入。

这道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不理解实际所得是什么意思,也不明确这个税率是指谁的百分之几,更没有画图来分析题意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同学都没能解出这道题,同时也显露出他们掌握层次过低、不能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的问题所在!

利率和税率的笔记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了解税收的种类和用途,会计算应纳税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和全班交流的过程,理解纳税的意义与作用,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知道纳税的重要意义,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明白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培养爱国情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上册学过了的百分数(一)的知识,对百分数有一定的基础,本节课税率的知识是六年级下册百分数(二)中百分数应用的一种。所以学生接受起来应该不会太困难。

教学重点:

理解“纳税”“税率”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会正确计算应纳税额。

教学难点:

会正确计算应纳税额和个人所得税,并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引入,感知税收。

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国家对你们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除课本、学费等费用,还给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补贴,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国家从哪里来呢?生答:纳税。

2、师: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纳税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纳税有关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探究。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学教材第10页的内容。师巡视学生自学交流情况。

2、全班围绕什么是纳税、举例说说纳税的作用、纳税的项目三个方面进行交流。

(1)什么是纳税?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举例说说纳税的作用。

师:每个国家都纳税,那纳税有什么作用?谁来举例说说?

生:国家用纳税收的钱可以给老师发工资。

生:可以建设我们美丽的学校、漂亮的公园和广场。

生:可以建设医院,发射卫星等。

生:……学生回答后师课件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

师: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总之,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每位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那纳税的项目有哪些?

(3)纳税的项目有哪些?

师:那我们国家有哪些税呢?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师:由此看来,纳税的种类还挺多。纳税是按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交给国家。那一定的比率叫什么呢?

三、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两个专业术语的含义。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如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1)举例子理解,课件出示: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1.5万元。在这里:收入是,税率是(),应纳税额是()。

(2)考考你:说出下面每条信息中应纳税额、各种收入和税率分别是多少?晨光文具店全年的销售额是44万元,按销售额的5%缴纳增值税2.2万元。长城宾馆20上半年营业额是840万元,按营业额的4%向国家缴纳营业税33.6万元。

(3)学习计算有关税率的公式。

师:你能写出计算税率的公式吗?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展示: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100%。

师:你能有此公式推出另两个公式吗?课件展示: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各种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师:你们都很棒!师强调求应纳税额,就是求收入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2、教学例3,进一步理解概念。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刚得到的计算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切实体验一下税务员叔叔的工作。(出示课件,图片)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先读题,再指名说说“营业额30万元”是指什么,“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完成。

(4)集体交流反馈。

3、介绍发票在纳税中的作用。

老师:就在税务员叔叔准备离开的时候,饭店的大厅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动画演示情景:一位阿姨用完餐后准备结账,说:“服务员,买单”。饭店服务员对她说:“您好,如果不开发票打9折或送精美礼品一份。”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位阿姨,你会怎么办呢?生可能会出现以下观点:

观点一,要礼品,因为要发票没什么用。

观点二,要发票,因为可以报销。

观点三,要发票,否则饭店就不用交税。

同学们之间会进行激烈的争辩。此时教师总结并强调发票的作用。并出示课。

老师:发票除了是消费的凭证外,更是依法纳税的重要凭证。如果你不要发票我不要发票大家都不要的话,那这个饭店的收入就是0,就不用交税,国家还有税收吗?还有我们美丽的校园,漂亮的公园吗?因此,依法所要发票可以促进纳税。

4、介绍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一种非常专业的经济学术语,是一种法律规范的总称。简单的说,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税法》于1980年9月10日公布,是我国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个人所得税税法。个人所得税从诞生到现在一共经历了三次修改历程,其中最后一次是在4月20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确定的。209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调整至3500元。

5、个人所得税的求法(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如下关系:个人所得税=(总收入-免征收部分)×税率。

四、在游戏中练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老师:同学们,现在网络上流行这样一个称呼,“达人”。你们知道“达人”是什么意思吗?那我们今天也来做个达人,做一个税务小达人好不好。要想成为一个税务小达人必须具备以下几点。你们能做到吗?生:能。

老师:信心十足呀。那我们就开始吧。

1、快乐判断:

(1)税率是永远不变的。()

(2)各种收入与应纳税额的比率叫税率。()

(3)纳税只有我国才有,其他国家没有。()

2、王老师刚买了一辆新车花了158000元,需按车价的10%缴纳车辆购置税,王老师应缴纳车辆购置税多少元?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税收的种类有:个人所得科、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六、结束语。

正因为有了纳税,才有了国家的税收,才有了我们美丽的城市、漂亮的校园。所以同学们应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依法纳税。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国家更加强大。

利率和税率的笔记篇十四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

让学生同时捏住圆珠笔的笔尖和笔帽,认真体验手的感觉。

3.鼓励学生从看到的、感觉到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通过观察和体验,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

问题一:沙滩上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问题二:脚印的深浅为什么不同?

问题三:捏住笔时,手为什么会感到疼痛?

问题四:为什么捏笔尖的手感觉更疼一些?

……之所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一是帮助学生消除压力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误区;二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压力的存在与作用效果的不同;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解决初步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初步解决上述问题。

2.明确探究课题:

教师引导:既然上述现象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引起的,那么现在,你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

3.猜想假设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或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4.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回顾“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确定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5.进行实验

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从课桌上已备的器材或身边的一些物品中自主选择器材,来验证猜想。

6.分析论证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7.交流评估

鼓励各小组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并对自己及他人的实验提出评估意见。

8.教师小结

表扬各小组的创新设计,提出改进意见或期望,并板书实验结论。经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沙滩上留下脚印是因为沙滩受到人的压力,手感到疼是因为手受到了笔的压力,而脚印的深浅不同,手的疼痛感觉不同,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

提出探究课题: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大胆猜想并交流

经讨论,明确实验方案:让受力面积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让压力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相互切磋,合理分工,共同实验,研究发现。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各小组边演示边讲解, 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倾听、感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这里不需对压力下定义。

层层引导、步步深入,学生从自己的求知愿望出发提出了探究课题,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授之以渔”,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温故、知新

建立

概念1.围绕实验结论,引导学生思考:当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均不同,将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引出压强的概念:

3.利用课件将速度的概念与压强概念进行对比,运用类比的方法找出压强的公式和单位。

4.简介帕斯卡在力学方面的突出贡献。

5.例题应用

课件出示课本例题,巡回指导,及时反馈小组讨论,寻找方法: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理解基础上记忆。

思考并回答。

倾听并感悟。

学生独立解答。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建立压强的概念。

渗透类比及比值定义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学以致用指导生活1.引导学生将桌上的图钉按入木块,体验后,提出问题:你希望钉尖对木块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希望钉帽对手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

2.课件展示8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分析:

(1)哪些生活场景需增大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增加压强?(2)哪些生活场景需减小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减小压强?

3.小游戏:全体立正,如何迅速增大你对地面的压强?认真体验并交流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和归纳。

有的迅速改为单腿站立,有的脚尖踮地,有的迅速抱起桌上的书、书包等物品……使学生对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意义有了深刻的感知

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既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又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

畅谈收获系统升华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从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三方面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一起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强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促进情感的提升。

课后延伸思维拓展课件展示汽车超载、国道破坏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课后通过采访、调查、网络查询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分析道路破坏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以“国道不堪重负”(或其他)为题,写一篇科学小论文。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压强

一、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小

受力面积一定,压力越大三、增大压强:f大或s小

减小压强:f小或s大

二、压强

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1pa=1n/m2

利率和税率的笔记篇十五

讲授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在教后我体会很深,现结合这次课程培训,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在本节课中,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探究-----应用”的物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我比较恰当的把握学生的经历水平、反应水平、领悟水平。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三讲三不讲,注重了规律、思路、技巧和方法的教学。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方法上,注重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理论推导,又用实验验证结论的可靠性。结果是异曲同工,从而使得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此外,我觉的在各个环节的过渡上基本做到了衔接紧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得相对轻松,能从兴趣出发,敢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组内积极讨论,做到在交流中学习,在实验操作中认真谨慎,分析论证结论比较准确。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是成功的,但仍有不足之处:

1、在制作课件上不够完美。

2、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应给学生再多一点时间,充分让学生进行展示。

3、在知识的应用,特别是拓展应用-----液体压强的传递这个环节,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或老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素材。

4、在有些环节中我的语言不够简练。

5、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在处理连通器和帕斯卡原理时时间比较紧张在授课时将本节课分为两节课,我自己觉得对这一部分处理的不太好。

努力的方向:

如果再让我讲这节课,我会进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更贴近的感知水平出发,设计更合理的教学环节,在教授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维互动”的开放式创新性课堂教学体系;删去无效课堂环节,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因材施教;使师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更默契。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创设更感兴趣的情景,使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例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再利用所学知识从物理走向社会。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思维的发散,使之学习、掌握、应用多种科学探究方法,做到“授之一渔胜过授之一鱼”;在学生的探究实验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轻松气氛中学习;注意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课堂效益。

利率和税率的笔记篇十六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例3

【教材简析】

《约分》是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第四部分的内容,约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学习,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分数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巩固,激发兴趣。

1、口算:3.8×2 = 12.5×0.8= 1.8÷9 =

5.4÷0.6 = 4-0.7 = 8.2+2=

2、【设计意图:孩子们对游泳有兴趣,以谈话导入,引发大家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回顾求公约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明确又简单,为理解最简分数和掌握约分的方法作好准备。】

二、理解最简分数及约分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提出了学生变分数的小组合作的要求后,老师参与其中,予以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明确活动的要求,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的良好状态,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学习,并学会观察,相互提点,发现约分的实际概念。让学生在老师例举中找到约分的概念,尝试着进行概括,并从观察的分子、分母能否再变小,提出了最简分数的概念,通过举例、练习达到巩固的效果,这样本课的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方法。

【设计意图: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们从书本上形成知识表象,对自学部分,及时进行反馈,并予以指导,特别在学习约分的两种形式时,教师的一步步板书,清晰明了,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每一步的过程,形成的影象。】

四、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景,提供了一些现实的学习材料,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并不抽象;学好数学,为生活、生产服务,学数学真有价值。题目充满趣味性。在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思考、联想、诱发学生的创新因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克服固定的思维模式,鼓励独创性地发现知识的规律和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五、提升总结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利率和税率的笔记篇十七

新人教版约分教学设计(三)

教材简析与设计意图:

《约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十册内容,约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学习,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在约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发展动机;创造机会,提供发展条件;因材施教,扩大发展层面;激活思维,深化发展效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从而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教学目标: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探索约分的方法。

2、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进行约分。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猜测验证

1、创设游泳情境,提出问题

师:让我们一起到游泳场看一场激烈的百米游泳比赛

(播放游泳比赛录像,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比赛过程)

师:游在第一位的运动员已经游了75米。

师:一共100米,已经游了75米,看到这两个条件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汇报自己的想法:

生1:还有25米没有游;

生2:已经游了全程的75/100;

生3:还剩全程的25/100没有游;

生4:已经游了全程的3/4;

生5:还有1/4没有游。

师:已经游了全程的 75/100和游了全程的3/4是一回事吗?

生1:不是

生2:是一回事

师:你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验证你们的结论吗?

2、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验证

学生进行激烈的小组讨论并汇报

生: 我们组认为75/100=3/4,因为75÷100=0.75 3÷4=0.75 所以75/100=3/4

师: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什么知识呢?

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你们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找到它们是相等的,还有其他的验证方法吗?

生:我们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75/100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5,得到3/4。

师追问:为什么同时除以25?

生:25是75和100的最大公因数

师:你们组不仅运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而且还找到了75和100的最大公因数25,从而验证出相等,能学以致用,多好啊!

(板书:75/100=3/4)

3、根据验证过程引出最简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知道75/100=3/4,还能说出一些和3/4相等的分数吗?

生:6/8、12/16、15/20、30/40 ------

师:这些分数中哪个最简单,为什么?

生:3/4最简单,因为3/4的分子和分母是一对互质数。

师:什么是互质数?

生: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是互质数。

师:其他同学听出来了吗,有个词用得很好?

生:是“只有”

师:对,我们就把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这样的分数就叫做最简分数。

(板书:最简分数)

师:在黑板上你还能很快找出一个最简分数吗?

生:1/4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1/4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所以它是最简分数。

师:那你现在知道1/4和25/100的关系了吗?

生:也是相等的。

师:很好,你们还能再举出一些最简分数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猜测、验证得出了最简分数的意义,大家表现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把一个分数化简称最简分数。

二、自主探索约分的方法

1、 理解意义

出示例4 :把24/30化成最简分数

师:仔细读题,如何理解“化成最简分数”这句话。

生:就是把24/30变成和它大小相等,并且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这样的分数。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该怎么做呢?

学生互说并汇报

生:24/30=24÷2/30÷2=12/15 12/15=12÷3/15÷3=4/5。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用24和30的公因数2去除,发现12/15不是最简分数,还有公因数3,再用3去除,最后得到最简分数4/5。

师: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24/30=24÷6/30÷6=4/5 ,我是先找到24和30的最大公因数6,再用6去除分子和分母从而得到最简分数4/5。

师: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一些呢?

生: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更快地把一个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

师小结:同学们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24/30化简成最简分数,你们知道吗,刚才的这一过程叫做约分。(板书课题)

2、 学生独立探究,尝试约分

学生看书p85,约分的一般方法

师:看完后,你能回答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每一步中都是用分子、分母的哪个公因数去除的?"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演示约分的步骤及方法,并强调书写格式

师:在把一个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时,如果能很快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用最大公因数去约分,如果一下子找不到最大公因数,可以一步一步地用公因数去约分。下面请你仿照这一方法,把8/12进行约分。

学生自己完成

三、综合练习

1、情境中折纸表示8/32

出示蛋糕图

师:用你们手中的圆片代表蛋糕,并很快表示它的8/32。

学生积极思考,有的认真观察分数,有的急于动手折8/32,最终出现两种折法。

生1:我是把圆片对折了5次,平均分成了32份,再表示出其中的8份。

师:你很认真的折出了这个蛋糕的8/32,就是时间长了些,为什么有些同学却折得很快呢?

生2:我只折了它的1/4。

师:为什么?

生2:我发现8/32的分子和分母都有最大公因数8,约分后得到1/4。

师:多好啊!通过你的认真观察,运用今天学的知识-----约分,很快地找到了这个蛋糕的“8/32”,真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师小结:学习约分不仅可以分蛋糕,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很多地方,只要你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你一定能做得最好、用得更好。

2、下面哪些分数没有化成最简分数,请把它们化成最简分数。

16/24=4/6 15/36=5/12 28/42=14/21 16/12=8/6

3、用最简分数表示小明每项活动占全天时间的几分之几?

4、 我校六年级三个班在3.12的植树活动中,一班种了总数的17/30,二班种了总数的20/60,三班种了总数的7/30,你知道哪个植树最多吗?

生:20/60化简成10/30,在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发现哦一班种得最多。

师:你用约分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好!完成了这道题后,同学们想说些什么呢?

生:看来约分不一定必须化简成最简分数,要根据实际而定。

师:说的多好啊!你们不仅会学以致用,而且还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利率和税率的笔记篇十八

关于税率的数学教学设计

百分数(二)税率

教学内容第x页“税率”、做一做及练习x第x、x、x、x题,百分数(二)税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率的理解和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额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情景导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课讲授

1、阅读教材第x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说以下税率各表示什么意思。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教学反思《百分数(二)税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相当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30×5%

(4)学生尝试计算。

(5)汇报交流。

30×5% =30×0.05 =1.5(万元)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xx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xx页练习二第x题。

3、完成教材第xx页练习二第x题。

4、完成教材第xx页练习二第x题。

5、完成教材第xx页练习二第x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教后反思: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去饭店吃饭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就这节课来看,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都能够主动学习,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很高,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计算技巧方面还有待加强,有的同学能够正确的列出算式但是结果却所错了,今后还要在计算上下功夫。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有几点感悟:

1. 应和学生充分交流,具体感知,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又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当这些事物被拿到课堂上来时,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决它,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功,并且想获取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所以,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同学们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对知识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2.课堂上要结合实际,体现价值,具有时效性。本节课的例题的设计结合实际,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税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