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app星空游戏
>
书房的窗子阅读题答案 书房的窗子阅读答案
题目

我们在做一篇阅读理解的时候一定是要以作者的想法,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去思考想问题,这样的方式就不会那么容易理解错作者的一些中心思想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做题,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①说也可怜,八年抗战归来,卧房都租不到一间,何言书房,更何从谈到书房的窗子!正因为没得,才想得厉害,我不但想到书房,连书房里每一角落,我都布置好了,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

②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凤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③但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陆放翁的“一窗晴日写黄庭”,大概指的是南窗。我不反对南窗的光朗与健康,特别在北方的冬天,南窗放进满屋的晴日,你随便拿一本书坐在窗下取暖,书页上的诗句全浸润在金色的光浪中,你书桌旁若有一盆蜡梅那就更好,蜡梅在阳光的照耀下荡漾着芬芳,把几枝疏脱的影子漫画在新洒扫的蓝砖地上,如漆墨画,天知道,那是一种清居的享受。

④东窗的初红里迎着朝暾,你起来开了格扇,放进一屋的清新,朝气洗涤了昨宵一梦的荒唐,使人精神清振,与宇宙万物一体更新。假设你窗外有一株古梅或是海棠,你可以看“朝日红妆”;有海,你可以看“海日生残夜”;一无所有,你还可以看朝霞的艳红;再不然,看想象中的邺宫,“晓日靓妆千骑女,白樱桃下紫纶巾”。

⑤“挂起西窗浪接天”这样的西窗,不独坡翁喜欢。我们谁都喜欢。然而西窗的风趣,正不止此,压山的红日徘徊于西窗之际,照出书房里一种透明的宁静。苍蝇的搓脚,微尘的轻游,都带些倦意了。人在一日的劳动后,带着微疲放下工作,舒适地坐下来吃一杯热茶,开窗西望,太阳已隐到山后了。田间小径上疏落地走着荷锄归来的农夫,隐约听到母牛哞哞地在唤着小犊同归。山色此时已由微红而深紫,而黝蓝。苍然暮色也渐渐笼上山脚的树林。西天上独有一缕镶着黄边的白云冉冉而行。

⑥然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⑦说到光,我有一种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前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更使你感到满目清辉。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每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⑧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且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⑨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而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返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返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清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大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返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它与清晨太阳未出以前的天光,及太阳初下、夕露未溢时湖面上的水光同是一样的清幽。

⑩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雷,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清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写于1946年9月15日,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作者抗战归来,既无卧室,更无书房,实属遗憾,这却促使作者摆脱现实的束缚,展开自由的联想和想象,谱写一支有关书房的畅想曲。

B. 本文写北窗之妙,将笔墨聚焦于一个特殊的角度——北窗的光影效应,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淡、素雅、隽永的诗境,体现了东方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格调。

C. 作者在想象中把书房的每一个角落都布置好了,他在北窗外设置了带古老的有石斑的粉墙,粉墙距离窗子适中,墙边还种植了一行疏竹。

D. 本文借书房的窗子,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创作环境和清幽恬静的生活方式的向往,抒发了作者对战争造成人们流离失所的批判之情。

2.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说也可怜”开头引出全文的叙述运用有限视角,“我”作为亲历者,又是叙述者,使叙述真实可信。

B. 作者大量引用典故和古诗,扩大了文章的容量,表现了保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又使文章典雅精致文质兼美。

C. 本文的人称有点特别,大部分采用第一人称,而第④⑩段则用第二人称,既使文章亲切自然,又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D. 本文以窗子为线索,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使全文浑然一体。

3. 中国古代造园理论中,有通过窗子“框景”之说。本文第⑤段,作者“开窗西望”,一幅美丽的图画映人眼帘。画线的句子是如何描绘这幅画面的?

4. 本文信笔挥酒,姿态横生。文笔看似闲散,意脉却流畅完整。请结合全文分析。

可圈可点用户
2021-08-18 12:02
优质解答

1. D “抒发了作者对战争造成人们流离失所的批判之情”错。作者借书房的窗子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境界,选项属于过度解读。

2. C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是第三人称的特点,不是第二人称的特点。

3. 作者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暮归图。描写手法:①视听结合。荷锄归来的农夫和母牛哞哞的叫声。②动静结合。农夫走着、白云冉冉而行是动,山、树是静。③色彩搭配。山色由微红到深紫到黝蓝到苍然,同白云搭配。④远近结合或俯仰结合或高低结合或者点面结合也可。

4 (1)文笔闲散,即散文的形散,表现在:①选材灵活广泛。本来要写书房的窗子,却先从一般的窗子写起。本来重在表现北窗的光影之美,却先写南窗、北窗和西窗的审美效应,层层铺垫。②笔法灵活。大量引用典故和古诗,信笔拈来。(2)意脉流畅完整,指散文神不散。本文自始至终围绕着书房的窗子选材,表达作者对北窗光影的喜爱之情,文章始终服从主旨的需要。

查看答案
可圈可点用户
2021-08-18 17:02
相关题库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查看答案

限时优惠:
000000
热门

单次付费有效 3.99

用于查看答案,单次有效 19.99元

微信扫码支付

包月VIP 9.99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无限次 49.99元

登录后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