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教育部发布幼小衔接指导意见 幼小衔接不是提前学

教育部发布幼小衔接指导意见 幼小衔接不是提前学

时间: 2021-05-19 09:43 小编: JSX

教育部发布幼小衔接指导意见,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一直是近些年学前教育行业及社会讨论的热点,今年又有一份文件发布,针对幼儿园小学化及幼小衔接问题题作出了更具体的指导,这份文件即教育部于2021年3月30日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

教育部发布幼小衔接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针对当下的幼儿园至小学教育脱节,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幼小衔接机制不全等影响学校及家庭及幼儿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1. 幼儿园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

2. 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强化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

3. 教研部门需建立幼小联合教研制度,指导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加强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与研究;

4. 幼儿园和小学需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积极配合做好衔接;

5. 教育部门需整合各方资源,统筹推进衔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持续治理。

那么幼儿园该如何将在日常的工作中落实《指导意见》呢?《指导意见》针对幼儿园和小学两个主体都做了具体的指导。

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指出:幼小衔接需要渗透进三年的保教工作过程中,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及学习准备四个方面展开,不应该只追求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准备。

即从小班就要开始重视,逐步培养幼儿强健的体魄(足够的户外活动、劳动教育、体能活动、锻炼精细动作)、健康的心理(接纳、欣赏方式对待幼儿,及时有效地回应幼儿)、积极的态度(正面引导、参观小学)等良好的身心基本素质。注意幼儿的社交能力(混龄活动、走班活动等)、自我调控(同理心技巧+正向行为教育的措施)、规则意识(渐进式发展技巧,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安排的措施)、专注坚持(自主活动,高低结构活动组合的投放措施)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而在学习准备上,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接纳“为什么”,支持奇思妙想和探究)以及学习习惯、能力(语言活动、阅读活动、书写兴趣及准备)。幼儿园能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

儿童的教育发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这些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儿童的教育产生作用力。研究发现,父母双方的陪伴更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有责任让孩子在一个和谐积极的家庭中健康成长。基于此,家长的教育理念转变也是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成功的关键之一。因此,在《指导意见》中还特意提及了家校共育的意见,幼儿园需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园协同沟通机制,共同做好衔接工作(从小班开始重视行为习惯的建立和心理素质培养的措施,保障家校一致)要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关注特殊孩子的措施),帮助家长意识到超前教育的危害,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幼小衔接。

据了解,2021年5月《指导意见》将在遴选出的实验区和试点园(校)实施,2022年秋季学期全面推行。

当下有许多幼儿园仍旧是以小学的集体课为课程的核心,这份文件当中的大部分内容是当下大部分幼儿园中的单纯教学活动完成不了的,可以说是颠覆了目前一些幼儿园的课程观,因此需要幼儿园作出更科学的规划才能更好地执行文件。

一起看《指导意见》全文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

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

教基〔202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01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二)基本原则

坚持儿童为本。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关注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

坚持双向衔接。强化衔接意识,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促进儿童顺利过渡。

坚持系统推进。整合多方教育资源,行政、教科研、幼儿园和小学统筹联动,家园校共育,形成合力。

坚持规范管理。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加大治理力度,纠正和扭转校外培训机构、幼儿园和小学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和行为。

三)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基本形成。

02重点任务

一)改变衔接意识薄弱,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状况,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推动双向衔接。

二)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规范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做好科学衔接。

三)改变衔接机制不健全的状况,建立行政推动、教科研支持、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实现有效衔接。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教育部发布幼小衔接指导意见 幼小衔接不是提前学”的全部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可圈可点网。

03主要举措

一)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幼儿园要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入学做好基本素质准备,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进一步引导教师树立科学衔接的理念,大班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

二)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国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要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

三)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各级教研部门要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教研人员要深入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实践需要确定研究专题,指导区域教研和园(校)本教研活动,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鼓励学区内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四)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幼儿园和小学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要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要求,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

五)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各级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小学、幼儿园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开展专项治理。落实国家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幼儿园满足需要的地方,小学不得举办学前班。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学前班,幼儿园出现大班幼儿流失的情况,应及时了解原因和去向,并向当地教育部门报告。教育部门应根据有关线索,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04进度安排

一)精心部署,试点先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推进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制订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遴选实验区和试点园(校),实验区制订具体实施方案,2021年5月底前完成。地方各级教研部门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先行组织开展教师培训。试点园(校)建立深度合作机制,试点园探索实施入学准备活动,试点校同步研究入学适应活动,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

二)总结经验,全面铺开。在研究分析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成效,梳理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各省(区、市)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建立幼小协同的合作机制,加强在课程、教学、管理和教研等方面的研究合作。

三)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在系统总结本地区实践经验成果基础上,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幼小衔接政策举措,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幼儿园和小学深度合作,提高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健全联合教研制度,加强业务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教师在幼小衔接实践中的困惑问题,2023年底前完成。

05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幼小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教育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研究制订本地幼小科学衔接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把幼小衔接工作纳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统筹各方资源,提供经费支持,确保幼小衔接工作取得实效。

二)设立幼小衔接实验区。各省(区、市)要以县(区)为单位确立一批幼小衔接实验区,遴选确定一批试点小学和幼儿园,先行试点,分层推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省级专家组,遴选具有儿童发展研究基础、幼儿园教育改革和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经验的专家,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具体试点方案,对试点幼儿园和小学提供专业指导。

三)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整合专业资源,发挥教研部门和专家在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幼小衔接科学研究。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将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纳入幼儿园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学校评优评先和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媒体宣传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树立科学导向,引导家长自觉抵制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支持和参与幼小衔接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教育部发布幼小衔接指导意见 幼小衔接不是提前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最新资讯
最新题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