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
全球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221
更新时间:2023-06-20
纠错
1.

我国某段峡谷谷底自然生长大量仙人掌,山坡上是稀疏的灌丛,山顶有森林分布。小华同学暑期沿该段峡谷进行地理研学,途经 “大流砂”。“大流砂”宽约300米、高约900米,坡面有大量碎石,由上至下呈发散状分布直至坡底。此处时常发生地质灾害。下图示意“大流砂”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该段峡谷夏季气候特征为(

A .湿热 B .冷湿 C .干冷 D .干热

8 大流砂 的碎石主要来源于(

A .河流堆积 B .冰川侵蚀 C .基岩风化 D .风力搬运

9 .为减轻该处地质灾害影响,最适宜的措施是在 大流砂 所在地(

A .坡面植树造林 B .两侧设排水渠 C .坡底修建挡墙 D .坡顶平整土地

查看答案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全球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D    8 C    9 B

【解析】 7 .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该段峡谷谷底是生长大量仙人掌,山坡是稀疏的灌丛,而山顶有森林分布,说明峡谷内干热情况非常明显,可推测大致为我国的西南地区,夏季易受到焚风效应的影响,因此气候特征表现为干热,故 ABC 错误, D 正确。答案选择 D

8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大流沙 现象是粒径很小、无塑性的土壤在动力水压推动下失去稳定,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坑内的现象。该区域属于我国西南地区山高谷深的峡谷地区,峡谷干热情况明显,且碎石由坡面上至下呈散发装分布到坡底,因此不可能是河流堆积,故 A 错误;该区域内无冰川分布,故 B 错误;碎石由坡面上至下散发至坡底,说明是上坡的岩石破碎导致的,因此属于基岩风化作用导致的,故 C 正确;我国西南地区峡谷山高谷深,且处于背风坡,风力不大,故 D 错误。答案选择 C

9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处地质灾害主要是 大流砂 ,易引起土体塌方,严重者周围地层下沉、倾斜等,材料显示其气候和土质原因,植被稀疏,因此植树造林比较困难,故 A 错误; 大流砂 是粒径很小、无塑性的土壤在动力水压推动下失去稳定,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坑内的现象,在两侧设排水渠,可以降低大流砂的形成,减轻地质灾害,故 B 正确;坡底修建挡墙,在短时间内有一定作用,但长时间后,对挡墙的高度将越来越高,有一定危害,故 C 错误;坡顶平整土地,困难较大,且坡面结构较为松散,坡顶平整并不能改变地质灾害状况,故 D 错误。答案选择 B

【点睛】流砂现象及其危害: 流砂现象:粒径很小、无塑性的土壤在动力水压推动下失去稳定,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坑内的现象称为流砂现象。 危害:土完全失去承载力,流砂边挖边冒,土方开挖无法达到设计深度,极易引起土体塌方,严重者附近建筑物下沉、倾斜,甚至倒塌,拖延工期、增加费用。 产生流砂的原因:流砂现象经常发生在细砂、粉砂、亚砂土中,但是否发生流砂现象,则取决于地下水及其产生的动水压力的大小。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的定义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

1、定义: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
2、作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3、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4、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的条件下,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共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具体图示如下:(春、秋分日时)  

5、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如下图所示:

◎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的知识扩展
1、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作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3、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的条件下,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共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具体图示如下:(春、秋分日时)

4、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如下图所示:

◎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的相关定理

 

◎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的知识对比

气压带的形成:

气压带

纬度位置

形成过程

成因类型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 接受太阳辐射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 热力原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地区,南北纬30°附近 赤道上空气流流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风,在副热带上空集聚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 动力原因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地区,南北纬60°附近 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在副极地地区相遇,盛行西风主动爬升,近地面气压降低 动力原因
极地高气压带 南北纬90°附近 接受太阳辐射最少,终年寒冷,空气下沉,气压升高 热力原因

风带的形成:

风带

形成

极地东风带 由极地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的寒冷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左)偏成东北(南)风
中纬西风带 近地面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南)流出的一支,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右(左)偏转成西南(北)风,称为盛行西风带
低纬信风带 由于气压差的存在,近地面气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动,向南(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南)风逐渐向右(左)偏转成东北(南)风
◎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的知识点拨

特别提示:

(1)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的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
(4)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是热力环流,中纬环流是动力环流。
(5)风带中风向的确定: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风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的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气压带风带形成的过程。
2、通过学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能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3、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季节性位移的规律。
4、学会读图的方法,能从图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
◎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掌握/应用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常考
分值比重:4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全球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舒斌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