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app星空游戏下载
>
职业考试
>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地市级)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地市级)
时间:2023-04-14 09:39     小编:王杰a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的功能。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地市级)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地市级)

材料一

Y县的风林村有13个村民小组,曾是一个有名的贫困村。全村总体地貌为高山峡谷,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资源丰富。

过去,靠山吃山、砍树卖钱,是当地人视为天经地义的生活逻辑。由于地处山区,这里旱地多、坡地多,气候寒凉,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种类较少,农民收入较低。“以前大家没钱了就上山去砍树卖,钱用完了又去砍,你砍、我砍、大家砍,对森林的破坏很大。”风林村村民赵春桥说。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让风林村的生态环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小时候河水大到能推动水磨,后来山泉水少了,村里吃水都困难!”风林村党支部书记周云光说,山上的树越砍越少,河里的鱼渐渐消失,不仅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村民的生存发展也渐成问题。“可是,吃饭需要钱,盖房子需要钱,娃娃读书需要钱,不砍树,大家的生计怎么办呢?”赵春桥说。

怎么把村民力量发动起来,既让大家吃饱穿暖,又能保护好生态?为了解决生态保护和村民生存的矛盾,2016年,当地党委和政府在风林村引入“村寨银行”项目作为新的探索:村民以小组为单位,每家自愿拿出1000元入股,和其他社会扶持资金合起来,每年发放给小组内1/3的村民用于生产生活,借贷的村民1年后连本带息还款,下一批村民继续借贷,以此方式滚动实施。村民可以自由支配这笔钱,发展种养殖业、供孩子上学、盖房、看病等,但要签订环保协议,承诺不再砍树,不再从事破坏生态环境的生产活动,违背协议者将罚没入股资金。

一开始,村民并不认可和接受。当村民听说要建“村寨银行”,以为又是扶贫项目来了,都反响热烈,但后来听说项目还需要自己出资,便开始犹豫起来。“以前我们都是各过各的,谁也不管谁,现在要集资建银行,我们哪里懂哦!”“大家的钱怎么管?往哪个方向奔?要争取哪些利益?这些事情我们可几十年都没想过。靠我们自己,能行吗?”在一个个夜晚,村民围着火塘挤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村民不断提出疑问、发表意见,并最终讨论出一个人人都能接受的管理制度,比如:谁砍树了,除入股本金被扣除外,全村人都不参加他家的红白喜事;谁家不还贷款,他家的林权证、政府发放的农资补贴等,就要被扣留……

村民自己立规矩,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村里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村民之间也更和睦。大家一起商量垃圾怎么回收、怎么处理,“一事一议”落到了实处。几年下来,风林村环境好了,村民的心也拢在了一起,周云光干了近20年村干部,他说现在风林村“制度最管用、自治最省心”。

全村13个村民小组,都划定了自然保护地,并在村民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管理条例,明确了自然保护地的范围、保护措施、奖惩措施,全体村民都有权利监督落实条例的执行情况。

借贷来的资金,村民们有的用于养猪、养羊等养殖业,有的用于中药材种植,也有的用于看病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村寨银行”既满足了村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资金需求,又激发了村民保护生态的内生动力,让保护自然环境成为了一种自觉。

新房组李国坤家,家门口已搭起了五六个蜂箱,地里种上了野生菌。“全组都参加了这个项目,10户获得了首批贷款,有的种上了药材,有的买了猪羊。”李国坤介绍,全村已经没人上山砍树了。“现在,护林员不用满山跑,轻轻松松坐在家里或者干干农活儿,就能把山看管得好好的。因为,全村人的眼睛都在盯着呢!”李国坤笑着说。

不能砍树,那就种树。几年下来,风林村转变了发展方式,种植了核桃、梅子等果树,开辟了中药材生产基地,共达3400多亩。村民在山上养蜂,田里种豆,通过专业合作社把农产品销往全国,大家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随着生态越来越好,山上的金丝猴、小熊猫等珍稀动物又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来到风林村,村民们建客栈、开餐馆、跑运输、做向导,过好日子的劲头越来越足。

“物无妄然,必由其理。风林村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从坐吃山空到山绿人富,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有环境治理专家评论道,“‘村寨银行’与生态环保联动,通过对人们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进而影响自然的改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和发展。”

材料二

“曹团长今天下午又要来教戏了。”消息一大早就在新民县刘村传开了,刘桂英放下碗筷,稍作收拾,来到村头大舞台,争分夺秒练习,等待老师前来指点。

40多岁的刘桂英,从小跟着家人听戏,一不留神,从“粉丝”变成了“戏痴”。在过去,刘桂英跑遍十里八村去看戏。如今,不出村就能在家门口欣赏名家唱段了。最让她开心的是,这些名角不仅到村里唱戏,还教村民唱戏。

“过去演几场就走了,群众‘不解渴’。如今剧团开展‘结对子、育骨干’,在乡村打造一批不走的农民剧团。”新民县花鼓戏团团长曹文君说。

刘桂英不出村就能得到名师指点,得益于新民县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虽然仅新民县花鼓戏团每年就到乡下演出100多场,但要让戏曲在乡村扎下根,最好的办法是让群众“自娱自乐”。因此,除了政府出钱,群众看戏之外,新民县还鼓励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与乡村戏曲团队开展“结对子、育骨干”活动,通过“搭台子、指路子、给梯子”等方式,鼓励民间文艺团体发展,对乡村文艺人才进行传帮带,帮助他们提高创作水平和表演能力。

农民演、农民看。人称“戏窝”的刘村已经这么唱了4年,现在唱上了瘾。刘村农民花鼓戏团的演员也逐年增加,从3人到5人,最后发展到30人。

“戏曲是在民间产生的,又在民俗活动的氛围中逐步发展起来。要在乡村推广普及戏曲艺术,就要借助民间的生活礼仪,培育戏曲在乡村生存发展的文化土壤。”曹文君说,新民县花鼓戏团充分把握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要民俗节庆,结合民间风俗和节庆文化开展戏曲演出,老百姓非常喜欢。

怎样确保唱的戏是乡村群众欢迎的?一份《乡村演出节目单》,一份《乡村演出调查问卷》,是新民县探索让“戏”对味和受欢迎的举措。“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会和院团沟通,制定《乡村演出节目单》下发到村里,村民从中选出最喜欢的5个,我们汇总需求后反馈给院团,他们以此安排接下来的演出。”新民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学敏拿着一份调查“菜单”说,“去年县里做了3次调查,下发3000多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是乡村的青年观众更喜欢现代戏,而中老年观众更喜欢传统戏曲,尤其是贴近乡村生活的戏。”

“目前乡村的戏曲观众仍以老年人为主,要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有必要对戏曲剧目进行现代化创新。”于是,针对不同年龄段观众的不同需求,新民县花鼓戏团在乡村演出的不仅有经典的花鼓戏,还有现代戏。“我们以现代戏吸引年轻观众来现场,再演几出有趣的花鼓小戏,很快,一些人就被花鼓戏‘圈粉’了。”曹文君说,“戏曲院团也应根据乡村演出市场的规律安排自己的演出计划。既然观众需求不一样,我们就不能一成不变,所以大家花心思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我们以进乡村为契机,采集了许多贴近乡村生活的民间故事,创排了《五朵村花》《鹅匠》等现代戏曲作品,不仅老年人喜欢,年轻人也看得津津有味。只有把戏唱在群众心坎上,才能吸引乡村观众,让戏曲在乡村真正留得下。”

每次演出前,花鼓戏团的演员都会给观众介绍一下剧目的内容、作者、创作背景等,一点一滴地为他们普及戏曲知识。对此,曹文君解释道:“除了要为乡村观众唱好戏,我们还要培养乡村观众,让他们了解戏曲、认识戏曲、喜欢戏曲。”

盛夏的一天,花鼓戏排练厅的温度接近40摄氏度,15岁的婷婷和20多个同龄的孩子,还在这里集中训练。他们是花鼓戏团与新民县职业高级中学联合创办的戏曲表演班的第一期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婷婷的一招一式已经颇有味道。听说要经常下农村演出,很辛苦,她不假思索地说:“我们本来都是农村里的孩子,所以去农村演出就是回家,并不会觉得辛苦。”“从乡村挖掘有潜力的孩子加以培养,以后再反哺乡村,乡村的戏曲才能得以持续。”曹文君说道。

“我们不仅仅是为乡村群众唱几场戏,更重要的是要‘种戏’。”张学敏说,“戏曲生长在民间、活跃在民间、变革在民间。戏曲的生存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回归民间,回归群众,才能在乡村留得住、传得开、唱得响。”

材料三

冬日,石板街道清河社区,66岁的姚叔在亲水平台上的茶座里招待客人。

清河社区就在清河岸边,是H市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姚叔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和小伙伴一块在清河岸边玩耍。那时候的清河,河水清澈,两三米深的地方依旧清可见底。后来随着沿岸工厂和小作坊越来越多,清河也慢慢地变成了黑臭河。

转变发生在2014年。那一年,姚叔刚好退休,也听到了许多新名词:“五水共治”“截污纳管”“污水零直排2.0模式”……与此同时,姚叔发现,身边的清河水一天天变清了。他不知道的是,这几年来,清河社区已陆续关停50余家清河沿岸的“散乱污”小作坊。

清河水变清了,社区里清河直街的改造也在居民的关注下完成。去年夏天,姚叔想在家门口的亲水平台上开个茶座。“这个平台曾是我家老码头,后来变成堆杂物的地方,改造一下也是改善环境。”本来,由于平台性质的问题,他以为营业执照的审批特别麻烦,没想到社区认为是好事就帮他沟通,执照很快就顺利办了下来。

清河直街的长征桥头,有一家开了20年的无名面馆,如今有了“老桥头面馆”的大门匾,也成为石板街道的吃货热捧之地。改造后的清河直街,留下了这碗做了20年的面,也留下了老城的记忆。如今直街已改造到第三期,但有一点理念始终没变:清河应该是有历史积淀的。人们走到这儿,就会勾起旧时的记忆。

这样清幽的清河直街,吸引了一家家艺术气息浓厚的非遗文创工作室、传统家居生活馆、手工艺术馆……也让清河社区有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沿着清河河畔一路向西,转过勤丰桥,两幢黄色的小楼分外显眼。这就是清河社区去年10月开张的“阳光老人家园”。中午,穿过塑胶铺就的大院子,步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满满的文艺范:温暖的橙黄色,大大的落地窗,带落地镜的舞蹈教室……到处都洒满了阳光。

“清河社区是一个老社区,4000多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有800多人,所以老人是我们的重点服务对象。”清河社区居委会主任孙鸣说,“但服务老人,不仅要满足他们的需求,更要引领他们的生活方式,让老人消除与时代的隔阂感,找到归属感、共鸣点。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阳光老人家园”没有麻将桌,但有各种兴趣小组,可以三五个好友聚在一起吹拉弹唱,也可以老伙伴们在乒乓球桌前来一场较量。让老人像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兴趣班,这是清河“阳光老人家园”设计的重点。为此,这里设有活动室、多功能厅、书画教室、化妆间、社会组织办公室等功能区,还排有相关课程,由专业老师来定期教学。

社区卫生站也搬到了“阳光老人家园”旁边。挂号配药、简单诊治等服务全部涵盖,医保卡功能也全部开通,成了百姓家门口的医院。

幸福街是清河社区的一条商业街,水果摊主李海明,正把门口的泡沫箱扛起来,放回店内,又拎起拖把,把地面认真拖了一遍。

很难想象,李海明以前是个“一点就爆”的“火药桶”。他时常把水果堆到人行道上,一有城管来批评他,他就扯着喉咙开吵。

李海明的转变,得从“城市眼”的引入说起。

去年10月,清河社区试着引入“城市眼”管理模式。该模式通过接入高清探头,对重点区域进行全天候监控。这只“城市眼”不但看得见,更能看得懂。通过后台对比识别,探头可对出店经营、垃圾堆放、沿街晾晒、游商经营等违规行为和不文明现象进行识别,并将相关信息实时发送至后台。

以前靠人工采集,一个月仅能发现100多起违规行为,而最初装上“城市眼”的那个月,就发现了500多起。如此大的信息量怎样处理?孙鸣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展示了清河社区的管理工作群,相关商家、社工、城管工作人员都在群里。当“城市眼”后台将违规行为信息发送至相关社工手机上时,社工第一时间发到微信群,并让商家整改。社区进行监督,城管再最后兜底。为让商家更主动,社区还成立自治管理委员会,李海明就是成员之一。

“也奇怪,成为自治管理委员会成员后,他就通情达理了很多。”孙鸣笑着说,“几乎不用我们督促,自己就能管好。”

“以前一上来就说我这不对那不对,当然要吵。”李海明说,被选入自治管理委员会后,他常去社区开会,“他们说店里太乱容易引发火灾,环境变差最终影响的还是店里客流,我听了后觉得是这么回事,回来就改了。”

社区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反而更容易推进和实现,这是清河社区摸索出来的一个道理。

今年年初,清河社区年代久远的安置房小区——广明新村将迎来一场“微更新”,工程启动在即,孙鸣却说:“我们先听听居民意见。”

在广明新村10幢,62岁的居民沈祖岩向80后社工方颖颖细细道来:“最好是拆迁。不行的话,装电梯、换雨棚、换下水道也是好的。小区停车太难,女儿开车过来吃个饭,一不小心就会被贴罚单,最好腾挪出点车位。”方颖颖拿着个小本本记了下来。出门时,她握着沈祖岩的手说:“大伯您放心好了,我都记下了,改造时我们一定会参考的。”

清河这个老社区,伴随着静静流淌的河水,在不动声色中蜕变,滋长出绵长的生命力。居民们都说:“社区越来越美了。”“只要我们用心给这片土地最大的温暖,慢慢地,它就会越来越美。这,就是清河故事所折射出的治理之道。”石板街道负责人说。

材料四

Z市晚报策划了“城市出行”专题系列报道,本期聚焦“人行道”问题。以下是记者的调查报道:

下午5时许,盲人郑志涛手拿着一根盲杖,不停地左右敲打前方路面,沿正七街行走在机动车道上。

机动车道上车流汹涌,郑志涛为什么不走人行道?他有自己的理由。

郑志涛说,去年10月的一天,他在西开发区崇武街人行道上行走,他认为自己是走在盲道上,走的速度就很快,没料到,竟一头撞在了一棵大树上。从此以后,凡是外出,郑志涛再也不愿走人行道了,“还不如走机动车道,顺着马路牙子走,不会撞到树。”

记者进行了调查,发现正六街、丰产路、南七路、南九路等路段的人行道,有些地方被大树挡道,而且树木根系发达,裸露在外,行人一不小心就会被绊倒。“南七路人行道两侧的杨树最碍事,人行道只有两米多宽,大树就占了一半。”市民李先生说。

除了树木挤占,人行道上窨井盖凸出或凹陷,电表箱随意设置等,也影响行人通行。记者走访时,发现一些人行道边上的电表箱离地面不足1.5米,有些电表箱的门还是敞开的,行人走路经过时,稍不留意就会被碰到。“这些问题涉及到多个部门,我们与相关单位也协商过,但收效甚微。”Z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负责人说。

记者行至泉水路时,发现眼前的道路突然“断头”了,整个人行道都被工地围挡圈上封锁,周围也没有交通警示和疏导。在施工现场东侧入口前的人行道上,长约百余米的路面堆满了施工用的建筑材料。不仅如此,还有几位工人蹲在人行道上对建筑材料进行焊接,俨然把道路当成了施工现场。“这个建筑工地向北不足200米就是一所小学,这条道路就是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必经之路,现在人行道被占用,我们只能绕到机动车道上,加上又有很多大型运输车辆途经此处,真是太危险了!”市民刘先生说。一位急着送孩子去上学的家长也抱怨道:“去学校只有这一条路,现在人行道都被挡死了,一点空间都不留,这不逼着我们往马路上走吗?”

记者调查发现,占道施工阻碍行人通行的现象在不少路段都存在。西中街人行道正在改造施工,两侧路面已被挖开,裸露在外的是干燥的尘土路面。环卫工人正在清扫路面,顿时扬起一阵尘土,并迅速扩散到方圆十来米,行人路过不禁皱着眉头,捂住口鼻。市民李女士说:“这个施工已经快半年了,怎么还没结束?有时候看他们根本没在施工,这样磨洋工,什么时候能结束呀?”另一位市民王先生则说:“人行道改造施工是好事,但为什么要两边同时开挖呢?我们都不知道路在哪里了。”

常六路的一栋商务楼门前,不少自行车和电动车杂乱无章地停放在人行道上。“这边的人行道本来就窄,被自行车和电动车占用后,行人通过非常困难,有些人索性走到了非机动车道上,很不安全。”市民杜先生说。“这里没有明显的禁停标志,周围也没有其他可以停放电动车的地方,为图方便,我就将车停在这儿了。”市民韩先生说。记者发现,商场、写字楼、地铁出入口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附近的人行道被非机动车占用的情况普遍存在。

记者前往多个路段探访,发现除了非机动车占道外,很多维修摊点也把生意做到了人行道上。在体育大街的人行道上,有配钥匙的,也有修自行车的,很是热闹。维修摊点地面上堆放着轮胎、马扎、砖头、木箱子,狼藉一片。

记者又来到金水路、中原路等路段,发现这些路段没有非机动车道,不少非机动车都开上了人行道。人车混行的现象较为严重,也导致不少事故发生。

“电动车速度太快了,走在路上胆战心惊的。”习惯步行上班的徐女士说,她走路时总是尽量靠右,但有一次还是被电动车挂了一下,差点受伤。

报道结语:人行道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只有不断更新和提升对城市运行规律的认识,真正从人行道的本质功能出发,统筹做好建设和管理,才能保障行人的通行权益,让行人在人行道上惬意行走。

问题一

“给定资料1”中,风林村在实施“村寨银行”项目后,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你谈谈风林村有了哪些变化。(1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1.村民观念和行为方式改变。从坐吃山空变成主动参与、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2.村民资金需求得到满足。从生存发展渐成问题变成通过村民自愿入股+社会资金扶持,满足生产生活各种资金需求。

3.建立了村民自治制度。从各过各的变成集体讨论、一事一议,共同制定村规民约、监督制度执行,增强了凝聚力。

4.发展方式发生转变。从砍树卖钱变成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走绿色发展之路,腰包鼓起来。

5.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变成生物多样性恢复,村民借此发展乡村旅游业,发展劲头越来越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问题二

“给定资料2”中说:“我们不仅仅是为乡村群众唱几场戏,更重要的是要‘种戏’”。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对“种戏”的理解。(15分)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种戏指借助民间生活礼仪,培育戏曲在乡村生存发展的文化土壤,让其生长在民间、活跃在民间、变革在民间。

1.扎下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农民剧团,鼓励群众参与;开展“结对子、育骨干”活动,对乡村文艺人才传帮带,提高其创作水平和表演能力;结合民间风俗和节庆文化开展戏曲演出。2.留得下:制定节目单和调查问卷,了解群众需求;对剧目进行现代化创新,采集民间故事,创排现代作品,让“戏”对味。3.可持续:普及戏曲知识,培养乡村观众,使其了解、认识、喜欢戏曲;创办培训班,从乡村挖掘有潜力的孩子培养,以反哺乡村。

种戏是满足群众需求、促进文化传承的惠民工程,只有回归民间、群众,戏曲才能留得住、传得开、唱得响。

问题三

H市近期准备召开“社区治理与服务经验交流座谈会”,你作为石板街道负责人,将在座谈会上发言。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以“清河社区的治理之道”为题,写一份发言提纲。(20分)

要求:

(1)内容全面、具体;

(2)有逻辑性,语言流畅;

(3)不超过450字。

【参考答案】

一、标题:清河社区的治理之道

二、背景介绍:作为本市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清河社区坐落于清河岸边。曾经沿岸作坊遍布、河水黑臭,如今变得越来越美。实现蜕变缘于社区街道和居民的“用心”治理。

三、治理措施:

1.整治黑臭水体,恢复往日环境。广泛宣传污水治理,关停沿岸“散乱污”小作坊,让清河变清。

2.保留历史积淀,营造文化气息。帮助有意愿的村民改造废旧建筑,保留老字号店面,引入文创店铺,让社区具备文化气息。

3.重点服务老人,消除时代隔阂。打造老人家园,设置活动室等功能区,安排专业老师定期教学,组建兴趣小组,让老人找到归属感;将社区卫生站搬到旁边,提供挂号配药等全覆盖服务,满足老人需求。

4.引入科技力量,治理更有效率。引入“城市眼”管理模式,对重点区域进行全天候监控,识别违规行为和不文明现象;在违规处理上,组建微信工作群,社工将违规信息发到微信群,商家整改,社区监督,城管兜底。

5.发挥居民力量,社区事商量办。成立自治管理委员会,变批评指责为晓之以理,潜移默化影响居民;社区更新工程注重倾听居民意见。

问题四

请你根据“给定资料4”,对Z市人行道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建议。(20分)

要求:

(1)问题梳理全面、准确;

(2)所提建议与问题相对应,具体明确、切实可行;

(3)不超过450字。

【参考答案】

问题:

1.绿化占道,树木挤占人行道、盲道。

2.设施病害,窖井盖凸出或凹陷,电表箱随意设置,涉及多部门,难以协商解决。

3.施工占道,施工周围没有交通警示和疏导,人行道堆放建筑材料,路面扬尘,施工时间久且道路两边同时施工。

4.非机动车占道,自行车、电动车停放杂乱无章,没有禁停标志,周围没有非机动车停放点。

5.经营占道,维修摊点在人行道上做生意。

6.人非混行,没有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开到人行道上。

对策:

1.修整绿化带、行道树,合理扩宽人行道,重新规划设置盲道。

2.明确责任部门,由其牵头实施窨井盖整治,调整电表箱位置并及时进行安全维修,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

3.规范施工围挡和施工信息公示牌,优化施工方案,快速推进施工作业,保持路面清洁。

4.设置明显非机动车禁停标识,查处人行道违章停车,设置人行道隔离杆,规划非机动车停放点。

5.引导流动摊贩进入市场规范经营,并采取宣传教育、行政处罚等方式,加强巡查,清理占道摊贩。

6.增设非机动车道,合理分配路权,严禁非机动车在人行道行驶。

问题五

“给定资料1”中说“物无妄然,必由其理”,这句话对提升治理效能有深刻的启示。请你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以“‘治’慧”为题,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参考例文】

“治”慧

社会治理,本应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温情之举。然而,秉持着冰冷的“管理”思维的地方政府仍然比比皆是,其结果也可想而知:一纸禁令拦不住盗伐林木,文化惠民群众毫不领情,市政建设引发骂声一片……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只有把握和遵从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治”慧,才能充分提升治理效能。

建立体制机制,政策方能令行禁止。“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每个人都遵从相应的规则,社会才能顺畅地运转。但要达到这些规则的要求,仅靠“一禁了之”,难以达到治理效果。风林村“靠山吃山”,村民不守禁令,背后隐藏的是“生态”和“生存”的矛盾。“村寨银行”的出现为调和人地矛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制度路径,避免了“你砍我也砍,谁砍谁就赚”的“公地悲剧”。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单纯的行政命令解决不了深层矛盾,治理只能陷入“拉锯”;只有建立科学的体制机制,才能真正赢得群众支持。

秉持为民初心,政策方能释放温度。“圣人治天下,体民之情,遂民之欲。”自古而今,百姓都是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何种政策,其初衷必然都是普惠群众。然而,时下部分政策的实施却在基层走了样。修筑人行道却长期阻碍交通,形成安全隐患;建设盲道却又有大树拦路,盲人反而“无路可走”;整饬商户消防问题却引发激烈冲突,恶化群众关系。试想,如果每一条消弭隐患、为民利民的好政策都在实施中“走样”,该会怎样消解政府公信力,又何谈改善民生?因此,在社会治理中,唯有从始至终秉持为民初心,才能释放政策的温情。

激发群众活力,政策方能永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原有的治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群众需求,人们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愈发强烈。风林村村民讨论制定管理制度,保护环境成为自觉;新民县鼓励群众“自娱自乐”,戏曲得以扎根农村;清河社区成立自治管理委员会,商户变得“通情达理”。著名政治哲学家桑德尔说过一句话:“公共讨论不仅是民主社会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它还是一种公民教育的形式。”只有在“还权于民”的过程中点滴浸润,培育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让政策发挥效能。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提升治理效能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努力,也需要“治”慧。进入“十四五”时期,即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唯有因地制宜,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将社会治理推向新的高度。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于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地市级)的相关内容,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信息,可持续关注我们。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地市级)】相关推荐文章: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2023(地市级)

2021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前写作技巧 2021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前写作技巧有哪些

2022年全国招警考试申论参考试题附答案(网友提供版)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题答案及解析

2022年北京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地市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在申论考试中,不仅答题技巧需谨记,答题格式也很重要,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河南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具有模拟公务
面试作为上海市公务员考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需要特别注重试题的练习,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上海市公务员面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用于考试的题目,要求按照标准回答。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2022年北京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
江西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考生面试备考可以多练习试题,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江西公务员面试真题及答案,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公务员考试有2科,分别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其中“行测”是公务员考试笔试环节的考查科目之一,全称叫做“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地市级).doc
文件格式:DOCX
版本推荐:Microsoft Office 2020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