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app星空游戏下载
>
教育资讯
>
2022同济大学专业排名 国家级特色专业介绍
2022同济大学专业排名 国家级特色专业介绍
时间:2022-07-05 17:56     小编:江JSX

2022同济大学专业排名,同济大学是一所985,211,双一流A,国家重点,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学校办学实力强,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共开设29个学院,85个本科专业,那么同济大学王牌专业有哪些?学什么专业好?

2022同济大学专业排名

一:同济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2022年国家级特色专业21个:动画、软件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工程、工程管理、德语、地质学、地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生物信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力学

二:同济大学专业排行榜(国家级特色专业)

1.动画

学科优势中国动画拥有辉煌的历史,曾与迪斯尼不相上下。尽管经历过跌宕与挫折,但今天它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在给观众带来感动的同时吸引着无数资本与人才投入其中。动画专业的学科优势包括以下三点:首先,优秀动画毕业生炙手可热。自《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创造票房奇迹后,国产动画迅速复兴,行业亟待新鲜血液加盟,动画专业就业前景不断向好。其次,动画专业应用面广。除了影视娱乐业外,动画能够服务于几乎所有行业:不仅包括电子游戏、影视特效、媒体设计等密切相关行业,亦包括建筑、海洋、航天、汽车、医学、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毕业生就业选择范围广泛。最后,从事动画创作能够带来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当凝聚了智慧与心血的作品呈现在大银幕上时,创作者所收获的满足感是其它专业很难给予的。专业特色同济大学动画专业是上海市重点高校中最早开设的动画本科专业,也是教育部特色专业之一。动画专业下设“二维动画”、“三维动画与影视特效”与“交互艺术”三个方向,面向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行业的不同需求。作为综合性双一流大学中的艺术类专业,本专业秉持“依托同济优势学科,利用数字化技术发展动画及相关领域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办学理念,自创办之初便格外强调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融合,确保学生毕业时能够做到“艺术功底深厚、创作经验丰富、技术能力领先”,成为既能独当一面迎接挑战、又能率领团队达成目标的领导型人才。培养特色同济动画坚持传统艺术与前沿技术兼顾,在培养学生丰富艺术想象力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学习与创作平台,确保动画教学紧跟当前时代数字媒体艺术快速发展的步伐。动画专业拥有专业画室、苹果机房、3D影院、定格动画工作室、动作捕捉实验室、交互媒体实验室、球幕影像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数字音乐与音效工作室等众多设施一流的教学与创作空间,课程内容充实丰富,涉及绘画、手绘动画、偶动画、三维动画、影视特效、虚拟现实、交互设计、装置艺术等方方面面,令你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充满乐趣。国际视野动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参与各级各类国际交流项目,目的地包括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香港、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知名高校;此外,动画专业课程大量采用双语授课或原版教材的形式进行讲授,所使用的教学资源与国际学科前沿保持一致,为学生将来出国深造或赴跨国企业就职奠定扎实基础。境外深造院校动画专业每年毕业生中约有15%左右选择到美国加州艺术学院、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德国包豪斯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海外名校深造、还有15%左右选择在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国内名校攻读硕士学位。发展前景由于动画专业的学生底蕴深厚、知识全面、动手能力强,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就业范围不仅包括诸如东方梦工厂、追光动画、幻维、水晶石等国内外知名的动画公司,更包括了其它热门的行业与企业,如育碧、EA等著名游戏公司,腾讯、网易等一线互联网公司的游戏与设计部门,奥美、上海广告等4A广告公司,东道、博尚等设计公司、Autodesk、达索等著名软件开发公司,华为、惠普、大众、宝洁等500强企业的媒体部门以及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与设计及动态展示相关的部门,亦有少数同学选择成为独立艺术家或自行创办企业。

2.软件工程

学科/专业地位教育部2016年第4轮学科评估中,在165所参评高校中获得A类学科,位列同济大学12个A类学科之一。“软件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列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媒体艺术与科学”专业方向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教育部示范软件学院2003年中期评估和2006年验收评估,名列全国第5名。师资队伍一流软件学院拥有一支精干、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其中,教授、副教授30余人,博士学位比例超过90%,5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背景。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获得者3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外国专家项目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1人,上海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获得者2人,上海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外国专家项目获得者1人,“浦江人才计划”教师2人,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称号教师1人,上海市教学名师1人,上海市模范教师1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十佳教师1人,国内外知名兼职教授多人。学院还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专项首席科学家1人。科研基础雄厚学院先后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国企攻关项目10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十余项,且与华为、华东计算所、SAP、谷歌、Apple、IBM等业界知名企业,以及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建立起深层次合作关系。专业内涵丰富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原则和方法,按预算和进度实现满足用户要求的软件产品的定义、开发、发布和维护的工程,或以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软件产业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机器学习、网络空间安全、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通信、传感器,以及生物信息学等目前热门应用领域的基础和核心。学院基于软件工程学科,面向国家和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基础理论扎实深厚、具有创新潜力,工程型、复合型、国际化的多层次、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教研成果丰硕本专业开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1门,上海市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课程1门,上海市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2门,教育部-IBM/SUN/微软/英特尔精品课程15门。校级全英语课程9门、双语课程9门,校级通识课程2门。出版了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本,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3本。获高等教育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多项。实习资源独特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上海市软件工程领域研究生实践基地1个,校企联盟单位20多家,实习合作企业近100家,使学生实习与专业、兴趣未来发展有机结合。国际合作深入学院与十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如阿尔托大学、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瓦伦西亚理工大学等)建立了学生交流和合作培养机制,三、四年级本科生可申请进行双向对等的1~2个学期的交换学习,期间互认学分、互免学费。与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建立了合作联系。2014年前往国外交换的本科生超过当年入校本科生总人数的50%。创新创业活跃学院与Apple、IBM、Google、SAP、eBay、Microsoft、Ericsson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多个校企联合学生俱乐部,其中,Apple俱乐部是Apple公司在中国设立的首家俱乐部。学院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的创新创业空间,Apple俱乐部在App Store上架60多个学生自主开发作品,下载量累计超过500万次。学生作品屡获国内外多项赛事的大奖。在2017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中,学院的作品《晬颜》获得唯一特等奖。在2018年“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本科生的“虾滑输入法”项目获得创业计划赛金奖。毕业生创业公司中近10家在业内有广泛影响力。就业前景广阔2012年以来,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和薪酬一直稳居全国所有本科专业前列;2015年以来,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位居首位。同济大学软件学院毕业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知识全面且富有创新精神,深受用人单位青睐,毕业生就业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一直供不应求。建院至今,已培养本科生2678人,约有20%的毕业生在本校和国内一流大学读研,约有16%的学生在世界著名大学读研,约有64%的学生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国内知名企业、创业型企业就业。软件学院毕业生的就业主要方向在信息技术领域,包括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等,覆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代表性的就业单位有:Apple/Google/Facebook/Microsoft/IBM/SAP/华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携程/网易/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银联数据/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农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上海银行/中国人寿等。软件学院毕业生赴国(境)外深造的院校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耶鲁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南加州大学/波士顿大学/京都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教堂山北卡大学/乌普萨拉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等。

3.建筑学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具备建筑师的职业素养、突出的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富于创新精神,能够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特色优势作为国家一级学科,下设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设计及其理论、室内设计及其理论、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六个二级学科。于1952年在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设立,历史悠久,是同济大学的优势学科和优先发展学科,也是我国建筑学领域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点基地之一,首批通过全国建筑学专业评估(1992),先后入选上海市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高峰学科。2017年建筑学专业入选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行列。本专业教育坚持以现代建筑的理性精神为灵魂,以自主创造、博采众长的学术品格为本色,以当代技术与地域文化的并重交融为导向,以国际学科前沿的跟踪交流为背景,坚持“当代的、中国的”原创精神。经过60余年的发展和几代人的持续努力,形成了扎根本土、放眼国际、服务社会的独特培养体系和培养特色。本专业还开设室内设计方向。国际交流本专业对外交流频繁,国际学术合作交流十分活跃,先后与海外100多所大学建立合作联系,与30多所大学建立实质性合作,与17所大学共建双向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形成了完善的国际化培养模式。国际建造节、国际联合设计教学、海外访学计划、国际双学位培养、国际夏令营、国际博士生院、国际论坛和国际联合科研等一系列项目,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国际一流的学术氛围,并形成了特有的全球化影响。未来发展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除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学习深造以外,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包括:各级政府的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国内外各类专业设计机构,房地产公司等企业单位,大专院校、研究所等科研教学机构,自主创业等。杰出校友本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精英和社会栋梁,可谓桃李满天下。校友中有魏敦山、邹德慈、潘云鹤、郑时龄、常青等院士,也有唐玉恩、时匡、郑国英、沈迪、邵韦平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还有普利茨克奖获得者王澍,建筑师柳亦春、园林专家陈晓丽、歌唱家朱逢博、摄影家王小慧等著名专家,活跃在设计创作、创新创业、行政管理、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

4.城市规划

城乡规划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需要经济、地理、交通、社会、历史、文化等多学科知识的支撑。城乡规划属于工学中的建筑类。传统的建筑学涵盖非常广,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一些专业都被包含其中。随着建筑行业和社会的发展,这些专业逐渐从建筑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专业。所以,规划和建筑学有极深的渊源。该专业开设的主干学科是城市规划设计、建筑学。

培养目标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城乡规划、城乡生态与环境保护、城乡交通、城乡市政工程规划、区域规划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城乡规划设计等基本训练,掌握城乡规划、城乡设计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毕业去向主要分布在国家或地区大的规划设计单位、政府部门、高等院校、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城建系统的企业、城市建设咨询和研究机构、国外相关研究、设计和咨询企业等。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及公务员。

5.土木工程

学科地位: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创建于1914年,采用德国教育体系,强调学以致用;1952年院系调整,同济土木广聚英才,博采众长,学科整体实力在国内名列前茅。1981年,以结构工程为代表的土木工程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984年土木工程学科首批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入选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全国唯一拥有四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2011年,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入选教育部17所试点学院,是土木工程领域唯一的一所国家试点学院。2015年,土木工程学科第一批入选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I类高峰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2009年、2012年和2016年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整体水平在国内连续排名第一或A+。在QS全球土木工程学科排名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始终位于全球前50方阵;在2017~2019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同济土木连续三年位列全球第1名;艾瑞深中国土木工程学科排名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连续评为8星级世界一流学科。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专家认为,同济土木引领着土木工程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专业内涵与专业再造土木工程是设计、建造、运营与维护房屋、桥梁、隧道、地铁、铁路与城市轨道、道路等各类建筑和基础设施的一门科学技术;土木工程师是人类“吃穿住行”中“住”和“行”的直接提供者,也是人类梦想家园的构筑者。土木工程的实质是创造或者“制造”一种特定产品的过程,这种产品从怡人的别墅、轻巧的独木桥,到500米级超高层建筑、千米级超大跨度桥梁、百米级埋深的超长隧道,使人类生活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土木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这一产品的设计者、建造者和管理者,使其掌握坚实的力学、材料、设计、施工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实践能力突出、科学与人文素养深厚,确保与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的建筑与基础设施更加安全与经济。当前,人类面临着地震台风等灾害频发、自然资源快速消耗、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作为承载着民众福祉、城市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土木工程师勇对挑战,注重前沿研究和学科交叉,从传统的关注建筑与基础设施的安全、经济向关注舒适、美观、耐久、可持续方向发展,并不断向深海、深地、深空方向迈进,构筑人类更为广阔和美好的家园。为此,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依托同济百年土木历史积淀,汲取国外著名大学办学经验,以世界顶级的实验装备和科研成果为基础,以学术精湛、育人有方的名师和教学团队为保障,在传统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逐步开设了具有深厚数学力学基础的数理强化班、既修土木又习法律的土木-法学实验班,以及其他“土木工程+”个性化人才培养实验班,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具有全球视野、领导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世界一流精英人才。多文化视角下的国际交流广阔的国际视角和多文化融合能力是面向未来人才的一个重要属性。作为德籍教授创办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科,百年来一直保持着与德国等欧美国家的全方位、多角度交流与合作,并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建了国内首个全专业系列英语课程体系,海外学有所成的青年才俊与名誉海内的外籍高端专家同台授课,培养学生在英语语境下的思考方式与表达技能;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加入了亚洲土木工程大学联盟KKHTCNN,与加州伯克利等高校联合开设了学生研讨会和国际化暑期课程班;与世界32所高校签订了双学位协议;成立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和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ICE的在华学生组织,组队参加美国ASCE中太平洋赛区土木工程大赛,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著名高校同台竞技,自2012年以来6次获得团队总分第一名。止于至善的未来人生发展毕业去向本专业学生能够胜任建筑、桥梁、隧道等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也可以从事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社会服务与管理、教育等工作。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60%左右继续深造,赴海内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每年赴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帝国理工大学等境外著名高校深造的近60人。直接参加就业的毕业生多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知名民营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相关领域内重要企业和党政机关,用人单位供需比例长期维持在1:18以上。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发展、以及人类向极地、沙漠、深海和太空进军,未来几十年内,国家和社会对土木工程领域的人才仍有大量需求。未来人生发展同济土木的百年历程中,孕育了23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数以百计的设计大师、工程大师、房地产及金融等相关行业的领军人才,以及城建交通等政府部门的杰出管理者。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社会栋梁和行业精英,并持续关注他们的未来人生发展,助力学子们与院士、大师一道,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行! 杰出校友项海帆1955年毕业于道路桥梁与隧道专业,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铁迪,1957年毕业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原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叶可明 1962年毕业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原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俊,1983年毕业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陆勇,1983年毕业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英国爱丁堡大学工程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结构工程讲席教授(Chair Professor),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张喜刚,1983年毕业于桥梁工程筑专业,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世界上首座突破千米的第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大桥的总设计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浩良,1983年毕业于桥梁工程专业,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力署长兼开发署亚太局局长王卫东,1990年毕业于土建结构工程专业,华建集团执行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千伟,1990年毕业于隧道及地下工程专业,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黄俊灿,1992年毕业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云峰,1993年毕业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美国马里兰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李昕,1996年毕业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翔宇,2000年毕业于交通土建工程专业,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教授,欧盟科学院院士,澳中建筑信息模型联合研究中心联合主任

6.环境工程

特色优势环境工程始建于1978年,是全国最早创建的环境工程学科之一,首批设立环境工程硕士点、博士点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为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学科、双一流学科;2007年最早一批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结果为A+;2019年首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的研究方向涵盖了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区域及流域水污染控制、城市水务管理与面源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危险废物处置与利用、空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环境能源与新材料、清洁生产等,参与了多项国家与上海市重大生态与环境工程项目,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多名国家级人才,多门课程获国家级和上海市精品课程,培养了一大批引领生态环境事业的杰出人才,在国内外环境工程领域享有盛誉。 培养目标专业围绕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污染防治需求,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污染防治、环境规划与管理和生态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实践、创新和国际交流能力,具有终身学习、适应发展能力,胜任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环境规划编制和环境管理、以及环境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等工作,能够从事规划、设计、运营、研发、教育和管理方面的专业工作,解决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复杂环境问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就业方向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本科毕业后的去向主要有继续深造和工作。其中读研(含出国)约70%。就业方向有: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各类设计院、环保工程公司、建筑工程公司,其他类型企业(包含外资、民营等企业);涉及工作的岗位有设计类、管理类和咨询类。就业率100%。

7.车辆工程

专业背景车辆工程(四年制)专业源于1921年上海交通大学的铁道机械专业,1952年曾任交通大学校长的程孝刚学部委员创立了机车车辆专业,为我国机车车辆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多年来本专业为我国铁路行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为适应我国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大量需求,以“厚基础、融交叉、国际化”为培养理念,车辆工程专业重点培养轨道交通知识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的车辆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专业特色车辆工程专业,紧密围绕轨道交通“安全、绿色、智慧”的发展趋势,全面服务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 “走出去”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培养轨道交通领域的卓越型专业人才与复合型行业精英。设有两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同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同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有国内高等院校唯一的轨道交通综合试验中心与教学实践培训基地。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助力成长计划,精准实施本科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培养。人才培养车辆工程专业学制为四年,重点设置轨道车辆设计与集成、牵引传动与控制、健康管理及安全等三个知识模块。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备适应未来轨道交通发展、掌握轨道交通车辆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实践能力,能从事轨道车辆设计及集成、电力牵引与控制、健康管理与安全等领域的设计开发、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创新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国际化车辆工程专业面向欧美十余所著名高等院校设有联合人才培养计划,本科生近30%、硕士生近40%、博士生近50%有海外交流学习机会,主要的国际合作项目“3+2+1.5”本硕贯通国际合作项目:法国瓦朗西纳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本科生短期国际交流项目:奥地利格拉茨工业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中德硕士双学位项目: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斯图加特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和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中法硕士双学位项目:巴黎桥路大学、巴黎国立工程技术大学、瓦朗西纳大学。未来发展车辆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面向轨道交通行业相关企事业,世界500强等高端装备设计及制造相关单位。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中国中车及其下属企业、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等单位;阿尔斯通、西门子、德国TÜV、施耐德、克诺尔、ABB等国内外知名的车辆及零部件设计、制造和咨询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中铁上海设计院等城市建设与规划设计研究单位;上海、北京、广州等各大中城市地铁公司;上海电气,博世等国内外知名的机械和电气相关的外资、合资以及民营企事业单位。校友代表车辆工程专业先后培养了数万名毕业生,涌现出一批知名校友,以刘友梅(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以奚国华(原中国中车总裁、现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云双(中国中车副总裁)、梁建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孝敏(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级管理者,以及大量奋战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工程师、科技工作者、精英管理者,受到了行业的普遍认可。

8.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专业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设置。产品设计专业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设计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设置。依托国家级工业设计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设计学双一流建设专业、上海市设计学IV类高峰学科建设专业等学科优势,在技术高速变革和国家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定位人才培养内涵从关注“造物”向关注“造物系统”拓展,强调对整合式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涵盖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艺术与美学、材料与制造工艺、人机工程、交互与体验设计、商业品牌与产品策略、先进制造与先进设计技术与工具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既面向学生未来就职后进入不同行业的共通性设计思维的培养,也包括相关产业创新设计需求背景下的设计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可选择不同类型企业的产品设计、交互设计、市场与趋势研究、产品和品牌策略与管理等部门,覆盖所有以产品和服务为导向的产业创新需求,如交通、能源、医疗、通信、消费电子、时尚、家居、互联网等领域,也可选择设计咨询服务类企业、独立设计工作室、新兴创业型企业,或自主创业。培养特色面向智能制造与未来美好生活,以问题为导向,倡导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创新。以“造物之美”、“人本交互”、“商业创新”和“未来建构”四大模块的知识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结合“交通工具与智慧出行”、“生活美学与文化产品”、“健康关爱与医疗服务”、“运动装备与时尚前沿”、“数字制造与智能硬件”等设计主题下的实践训练,培养具有艺术修养、工匠精神、系统思维、策略思维、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的新产品及其服务系统的创新设计践行者与促成者。

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隶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致力于培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并在“人格、知识、能力”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专业优势:计算改变世界,算法成就未来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为信息获取和处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断改变着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正在向各行业渗透,并将为各行业发展带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享誉海外的学生成就为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济大学计算机系在充分挖掘自身教学潜力的基础上,分别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芬兰、日本及港澳台地区的多所著名高校合作。与此同时,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还十分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年来,学生积极参加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科技应用大赛、嵌入式系统全国邀请赛、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IBM竞赛、Nokia大学移动创新大赛等,分别取得了金、银、铜、一等、二等、三等奖项百余项。 紧随前沿的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领域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应用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工作实践、继续深造等方式,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5年左右逐渐成长为IT行业技术架构设计师、技术骨干或IT项目管理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理论功底扎实、动手能力强,加上应用领域宽广,深受业界和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欢迎,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100%。凡有志于继续深造的,每届毕业生都有超过40%得到继续深造,部分同学进入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CMU),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凡有志于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多数都进入了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全球500强企业,如谷歌、微软、IBM、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中兴、摩根·士丹利、汇丰银行、国内银行、证交所、中国电网、电信等企业。

10.交通工程

学科优势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同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所依托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和上海市高峰学科,列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学术地位。百年历史、体系完整: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历史上溯到1914年,是我国第一个道路工程博士点,第一批交通工程博士点,第一个交通工程研究室,第一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先后被确定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市高峰学科、同济大学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学科之一。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我国陆路交通领域最完整的学科,涵盖道路、机场和铁道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维护、智能化等所有领域。精心培养、人才辈出:立足上海,放眼全球,是我国交通运输工程精英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最主要基地之一。院士、设计大师、省部级领导、名师等一批精英在此学习和工作过,毕业生一直为国际著名大学和国内重点企事业单位所青睐。专业内涵研究与实施综合交通网络(道路、机场与铁道)规划、建设、运行控制管理的学科专业。下设4个专业方向,交通系统工程、交通信息工程两个方向涵盖综合交通网络的规划、设计、管理、运行、控制;道路与机场工程、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两个方向重点研究道路、轨道交通、机场等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维护和更新。 专业特色综合性:完整的综合交通运输工程知识结构和卓越的交通工程专业能力卓越性:2010年成为全国首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引领性:2014年首批通过“交通工程”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校之一,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培养特色能力、专业、素质三维(位)一体培养助力你的成长能力:理论分析、实验实践、团队协作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工程技术素质:匠心精神、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围绕能力、专业、素质、培养构筑四大平台学术争鸣每周一到两次的“同路人”系列讲坛启发你的思维高水平的教师与同学之间的思想碰撞激发你的灵感国际交流暑期学校亚、美、欧“学习—实践—研究”助你开阔视野实习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校内实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你的实践经验创新创业“基础—训练—交流—竞技”四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和世界领先的实验平台激发你的科研热情、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国际视野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加拿大、丹麦、瑞士、西班牙、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荷兰、奥地利、芬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学生交流的合作关系,开展双边联合授予学位、联合培养、联合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学分互换、短期访学、暑期学校、学生学术研讨会等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国际交流活动。发展前景“衣食住行”,交通出行是人和城市永恒的主题。安全、高速、畅通、环保是交通工程专业蓬勃发展的现实需求。信息化与大数据时代,科技加速发展,交通工程专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人才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同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的用人供需比例长期维持在1:10以上,学习交通工程能满足你对未来探索的渴望,实现你服务社会、造福大众的崇高理想。知名校友朱兆芳—1963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梁文灏—1964届,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汪光焘—1965届,国家建设部原部长,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张惠新—1968届,原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盛光祖—1974届,原铁道部部长周海涛—1982届,原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朱永灵—1982届,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党委书记谢国忠—1983届,原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张红军—1984届,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终身教授贾利民—1984届,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科技盛典-中央电视台2014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境外深造院校麻省理工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布里斯托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悉尼大学本科生毕业去向政府管理、科学研究、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等为交通工程专业提供广阔的就业前景。1.管理单位:中央各部委、各省交通厅、建交委、铁路局、公路局、市管处、建设处。2.设计院:交通运输部和住建部相关设计院或研究院、各省市专业设计院和研究院、中外资交通咨询公司3.大型国企:中交集团、中建集团、中铁集团、地铁集团、城建集团、市政工程公司、专业监理公司。4.智能交通公司:电科智能控制公司、海信集团、卡斯柯。5.国内外大专院校:分布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瑞士、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地。6.其他:银行系统、大型汽车制造企业、投资公司、设施设备生产及代理公司等。

11.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专业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知识交叉融合的专业,含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两个方向。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六十余年,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师资队伍综合素质高,办学经验丰富, 在国内工程管理科研教育中起着引领和标杆作用。本专业牢牢扎根中国大地,用创新性的理念和方法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造就业界精英,同时面向世界,建设高水平国际工程管理合作平台,应对全球挑战。在强调大类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和数字化创新,突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适应国际化教学的需要,并在工程管理信息化、大型群体复杂项目系统控制关键技术、城市有机更新模式及技术等诸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本专业培养具备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土木工程技术知识以及与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在国内外建设工程及其它工程领域或房地产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或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人文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工程管理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卓越工程师”计划,并于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多门课程被列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本专业的教师团队致力于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改革,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本专业拥有“同济大学-Autodesk BLM”联合实验室、复杂工程管理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同济经纬不动产研究院、工程管理研究所、房地产研究所和房屋土地资源信息研究中心等实验教学及专业研究机构,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专业发展条件。

12.德语

专业剖析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是人类文明沟通融合的重要桥梁。当今国际化大背景下,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多层次、复合型高级外语专业人才大有可为。本专业培养掌握德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了解德国文化、具备一定跨学科知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德语高级人才。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入学新生可在大一时通过入学德语能力测试,直升二年级,并在大三时赴德深造。毕业生能从事在外事、经贸、科技、文化、新闻出版等领域的涉外工作,也可以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翻译、教学以及研究工作。比较优势底蕴深厚百年同济,品牌德语。1907年“同济德文医学堂”始创时即设医学与德文两科。殷夫、陈元达、王顺芳等革命青年都曾在此学习。翻译家冯至、哲学家陈铨、日耳曼学者张威廉、德语学者廖馥君等巨擘名流先后在此传道授业。改革开放后,国务院恢复了同济大学的德语教学传统,恢复本科及研究生德语专业。同济大学是我国最大的德语教学和人才培养基地,多年来,同济大学德语教学一直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推出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同济大学德语专业始终名列前茅。2019年,同济大学德语系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精英教育本科教育基础课程有:基础德语、中级德语、现代德语、德语报刊选读、德语国家国情、德语语言学导论、德语语法学等。专业特色课程有:经济德语、德汉互译(笔译、口译)、德国文学史、德国文学选读、德语词汇学与构词法等。在教学实践环节将安排德语听说、德语视听、德语写作、德语口语等。德语系设德语语言文学(硕、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博)、翻译硕士(德语笔译)等深造通道。名师荟萃德语系师资力量雄厚,全部教师均有在德国留学或进修、工作的经历,此外还有4-5名德籍专家常年在德语系工作。德语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两门德语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均由同济大学德语系获得。此外,德语系教师多次获得“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上海市教学名师”、上海市外语界“十大杰出人物”等奖项,德语系所编写的教材亦荣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成果硕硕,得到业界广泛认可。国际化德语系与德国高校交流密切,拥有学院直管的众多国际交流项目,德语系学生本科在读期间出国率达100%,学院每年均聘请10余位知名德国教授讲学。已与波鸿鲁尔大学、马堡大学、不莱梅大学、科隆大学、康斯坦茨大学、诺汉威大学、波恩大学、耶拿大学、杜伊斯堡-艾森大学、齐根大学、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斯图加特大学、柏林工业大学等德国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其中与德国耶拿大学及马尔堡大学开展了硕士双学位项目,与德国科隆大学开展了联合培养博士双学位项目。未来发展德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可选择进入国内知名高校及欧美知名院校继续深造,或进入实务部门就业。德语系毕业生综合素质广受用人单位高度评价和认可,就业质量长期居于高位。境外深造院校慕尼黑大学柏林洪堡大学康斯坦茨大学波恩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英国肯特大学等就业主要方向在外事、外贸等涉外企业和部门、国家和政府各类机构以及教育和文化领域从事翻译、管理、教学和研究等工作,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德相关工作。本科生就业单位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关中央电视台国际交流频道中国银行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一汽一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利华服务(合肥)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13.地质学

地质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并列的自然科学五大基础学科之一。地质学是一门探讨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哲学,地质学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会对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需求,由地质学所指导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源泉。研究对象为地球的固体硬壳---地壳或岩石圈,她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

培养目标

地质学是一门探讨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哲学。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质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训练,掌握地质调查、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就业方向

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仅可在高等院校从事地质科学的教学工作,也可以向国家资源能源勘探、开发与环保、城市建设、城市交通、港口、水利水电建设、国防和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等机构从事研究工作。该专业适合公务员及升学考研。

14.地质工程

学科地位: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地质工程是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的学科,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学科。同济大学是我国率先开设地质工程专业的高等学校之一,也是目前上海市唯一设置该专业的高等学校。本专业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4年开始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获评上海市重点学科;2009年,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获得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6年,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科学历获得了包括美、英、加、爱尔兰、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和台湾等18个《华盛顿协议》成员国或地区的国际互认。2018年,获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9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复评,并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首批一流本科专业。本学科处于全国优势学科行列,近年来发展迅速: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本学科进入B档(位列全国38个参评一级学科的前20~30%;在2017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本学科位列全国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第4名;在中研网《2017中国地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中,本学科位列全国仅有的两所五星专业行列。2018年,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3,CWUR世界大学工程地质类学科排名第2。2019-2020年,全国地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第2(科教评价网版)。专业内涵万丈高楼平地起,同济大学地质工程的专业特色是解决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地质环境问题,是土木工程之根基,人居环境之纽带。培养的地质工程师具备地质学和工程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地质工程调查、勘察、设计的专业知识,具备分析解决复杂岩土体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具有科学与人文素养和良好的实践能力;胜任城建、交通、水电、国土资源等部门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及相关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咨询、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领导意识、系统思维、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秉持“全球意识,跨文化交流,通晓国际规则,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卓越人才培养理念,依托学校对外交流平台,已与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美国杜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国路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韩国科学技术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台湾大学等国(境)内外知名院校建立有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关系,每年聘请外籍专家和接受国际交流生数十人次,邀请外国专家进行学术报告超过50人次;同时,近年来每年组织本科生暑期国际夏令营,赴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香港等地进行短期访问交流。学科建设有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和上海市全英语示范课程,以及学校高级英语课程包,具备良好的国际学生学习条件。邀请国际顶级专家参与日常教学,培养学生在英语语境下的思考方式与表达技能。止于至善的未来人生发展毕业去向国家城乡建设特别是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地质工程专业。城建、交通、水利水电、国土资源等部门均为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可从事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及相关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勘察、咨询、施工和管理等,也可从事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社会服务与管理等工作。毕业生60%以上到海内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直接参加就业的毕业生大多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知名民营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毕业生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未来人生发展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已走过了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才,以及城建、交通、水电、国土资源等部门的杰出管理者和技术骨干。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践行“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面向世界和未来的行业精英和社会栋梁,并持续关注他们的未来人生发展,助力学子们与行业领军人才一道,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杰出校友袁雅康,196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现地质工程专业),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顾国荣,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现地质工程专业),现任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裁,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盛祝平,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现地质工程专业),现任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教授。黄宝山,198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现地质工程专业),现任美国田纳西大学教授。王笃礼,198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现地质工程专业),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顾伟华,198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现地质工程专业),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韩杰,198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现地质工程专业),现任美国堪萨斯大学教授。徐宏声,198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现地质工程专业),现任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丽蓉,198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现地质工程专业),现任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马军,198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现地质工程专业),现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卓普周,199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现地质工程专业),现任中铁装备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黄雨,199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现地质工程专业),现任同济大学人事处处长、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周森锋,200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现任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

1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简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以机械工程为基础,与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等学科相融合,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各种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及企业管理等。百年来,本专业旨在研究发展工程科学与技术,促进我国工业化发展,为我国制造业提供人才支撑和前沿技术。本专业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国际化特色办学,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基础、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社会责任”五方面综合特质,成为工程机械、航空航天、先进制造和汽车等领域的专业精英与社会栋梁。专业优势 机械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是教育部“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其中的机械设计与理论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本专业始终注重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聚焦行业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引领和推动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与国家大型骨干企业联合,成为支撑我国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移的重要基地。已形成机、电、液和信息技术一体化发展的学科特色,培养了一大批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高级人才。专业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集机、电、液、控制与信息技术为一体,有三个专业方向:1. 机械设计及理论:国家重点学科。围绕大型机械结构的数字化设计理论与方法、重大工程装备的可靠性与智能化技术和工程机械机械学等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人才高地和研究基地的建设。在工程机械与重大装备数字化设计理论与方法、机电液一体化传动与控制以及复杂机械系统集成技术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近年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新能源汽车、高速列车、智能工程机械、先进重大装备制造等方向,攻克了大型构件液压同步提升及工程机械数字化设计与控制等关键技术,解决了以上海东方明珠、首都机场A380机库、国家数字图书馆为代表的一批国家重大工程的施工装备难题。2. 现代制造技术:集产品设计、制造、计算机、信息、自动化、管理技术于一体,研究先进制造发展战略与决策支持、智能加工、成形与装配工艺、智能制造与检测装备、智能制造系统规划与运维控制以及产品集成精密检测与控制技术等。在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战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制造系统自动化与集成、先进加工工艺及塑性成型、产品集成精度的加工、测量与控制等研究方向上形成特色。3. 机械电子工程:在电液、电子气动控制、智能化工程机械、装备的状态监控及维护、微机械、复杂系统建模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色,在液压与气动控制技术、复杂系统的建模理论和技术、机电一体化健壮性设计和控制技术、微结构健壮性协同设计技术、嵌入式系统理论和技术、现代物流装备与控制、路面养护与检测装备技术等方面具有研究积累。科研实践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体系,学生从一年级进校起进入导师制学习模式,每人都能直接参与教师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学院拥有重大工程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建设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济大学-西门子数控技术应用中心、同济大学-斯来福临磨削联合实验室、同济大学-派克汉尼汾传动与控制联合实验室、国家级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有“智能机械”、“机器人”、“轻量化机械”、“产品数字化”、“木雕加工”等团队。由学院资深教授带领的参赛团队在每届的“上图杯”先进成图技术与创新设计大赛、上海市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屡获佳绩。国际化本专业对外交流频繁,国际学术合作交流十分活跃。通过与中法学院、中意学院、中德工程学院合作或者自主运作的方式同法国、意大利和德国诸多高校开展了本科和研究生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为学生打造了更加广阔的国际化成长平台,促进了教学培养水平和层次的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意班)是同济大学与米兰大学、都灵理工大学共同合作的本科双学位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升级为“4+M”本硕连读模式,保送或考取至本硕连读的学生毕业可获取中意双硕士学位。该项目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基础理论和宽厚机械工程专业知识且掌握中英意三语的国际化机械工程领域卓越工程人才,为加强两国之间的文化、教育以及人才交流做出贡献。莱茵书院(中德机械与能源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以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四个专业为基础,为同济-德国“80+80”双硕士学位项目输送本科人才。书院强化数理基础和机械工程基础,采用书院制管理模式,培养与国际接轨的机械能源学科人才。目前已与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学生交流的合作关系,通过双边联合授予学位、联合培养、联合毕业设计、专业实习、学分互换、短期访学、暑期学校、学生学术研讨会等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国际交流活动,开拓同学们的国际视野,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适应世界潮流发展、未来能够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卓越工程师。知名校友朱洪元,1939年机械系毕业,中科院院士陶亨咸,1939年机械系毕业,中科院院士王守武,1941年机电系毕业,中科院院士吴式枢,1944年机械系毕业,中科院院士王守觉,1949年机电系毕业,中科院院士何友声,1952年造船系毕业,工程院院士潘镜美,1947-1948年造船系学习,工程院院士朱能鸿,1960年毕业,工程院院士就业主要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就业范围非常宽广。当今世界几乎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机械。汽车、航空航天、医疗、造船、能源、家电、冶金及石油化工等等均为机械专业的就业方向。职责有生产总监(生产主管)、物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机电产品开发、机械产品开发、液压产品开发、仪器仪表开发、武器开发、汽车工业、环保设备开发、矿业设备设计、模具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师、数控工程师等等。在上海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就业面广、就业率高。毕业生约15%留学美、英、法、德、加、澳等国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35%左右进入清华、上交大等以及本校,继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50%左右就业,主要去向有:车辆/汽车研发中心及生产厂、能源集团、各类机电设备研究院、设计院、生物医药公司、工程机械公司、通信公司等。本科生毕业去向 2016~2018年度毕业生中约有46%继续深造,攻读国内外研究生;约52%就业或创业,就业率97%以上。

16.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面向建筑遗产与历史环境的保存、修复、利用设计和文物保护及其管理领域,既具备建筑学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又系统掌握遗产保护的理论体系与应用方法,兼具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专业引领者和未来开拓者。特色优势本专业是以建筑学为基础,跨历史人文和工程技术学科领域,研究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新兴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和交叉综合性。专业涉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的保护与再生以及城市更新等当代建筑学的新兴方向与前沿领域,是我国建筑与城市发展中的急需专业,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组建了一支国际化的跨建筑、规划、景观、结构、材料、历史、测量等学科的教学团队,创建了国内首个历史建筑保护技术实验中心,创办了亚洲该领域首份学刊——《建筑遗产》和Built Heritage(建成遗产)。四年制的专业培养计划由建筑学基础课程与保护类专业课程两部分构成。学生在掌握建筑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建筑学通用技术体系和建筑设计能力的同时,还要掌握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特殊技术体系以及设计方法。国际交流本专业对外交流频繁,国际学术合作交流十分活跃。除了国际建造节、国际联合设计教学、海外访学计划、国际双学位培养、国际夏令营、国际博士生院、国际论坛和国际联合科研等一系列项目,还先后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米兰理工大学和法国夏约学院等遗产保护名校建立了常态的教学交流合作机制。同时,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故宫学院(上海)等机构,积极在研究与实践领域开展国内外协作。曾应邀赴麻省理工学院、佛罗伦萨大学、悉尼大学等举办专业建设成果展,获得热烈反响。未来发展本专业已培养12届逾250名毕业生,其中的75%以上在国内外名校继续深造,已有百余位毕业生获得了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京大学、南加州大学等海外名校和国内名校的硕士、博士学位。毕业生大多活跃在国内城市建筑遗产保护的第一线,成为遗产保护管理、设计、研究方面的中坚力量。本专业的毕业主要去向有:各类专业设计院所、科研与教学机构;各级政府的文物、规划、建设主管部门;以及自主创业等。

17.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通过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挖掘、阐明和理解生物大数据包含的生物学意义,推动了转化医学、脑科学、新药研发、精准医学等各层次的生物学研究。通过“十二五”重点建设,生物信息学专业已汇集了专业的全职教师团队、哈佛大学海外教师团队、企业兼职教师团队和外籍短期教师团队组成的多背景、全方位、立体化师资队伍,在精准医疗、大数据挖掘、计算表观遗传学、中药信息学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2009年入选了教育部 “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本专业为理工结合,学制4年,应届本科毕业生保研率达50%以上。培养特色在“精准医学”大背景之下,面向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生物、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生物信息学专业人才。师资力量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学院,现有教职工123名(含高研院),教授54名,副教授24名,兼职教授6名,讲座讲授3名,45岁以下教师占比为64%。其中,中科院院士2名(含柔性引进1名);长江学者4名(含青年长江2名);国家杰出青年5名;优青6名;重点研发计划与973首席科学家9名。比较优势学院专业定位明确,在国家“985”、“211”计划和同济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教育部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上海市信号转导与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契机,整合创新资源,发挥学科群优势,汇聚一流人才团队,促进学科深度交叉容融合,积极推进专业建设,致力于培养以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重大疾病的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为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近5年,我院承担了国家科技部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上海市重大攻关项目、上海科委和上海教委科研项目多项,获批经费近2亿元,相关成果发表在Cell、Nature、Science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目前,我院设有三十多个生物技术实验室和八个生物信息实验室,包括受体生物医药、干细胞、表观遗传、生物大数据挖掘、计算基因组学、转录调控和表观遗传组学等,实验室全面向本科生开放,学生可以自由申请进入实验室,在科学大咖的言传身教下,强化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大多数学生本科毕业时能发表SCI论文。境外深造院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康奈尔大学、贝勒医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南加州大学、德国汉堡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悉尼大学、名古屋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等。本科生毕业去向我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100%,约70%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近20%毕业生前往美国、德国、澳洲等国际著名大学深造。约30%毕业生选择就业,就业单位包括:生物制药公司、化妆品公司、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互联网、电子商务等。

18.数学与应用数学

本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并能胜任科技、教育、信息、金融保险等行业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和实践环节。其中,专业类课程占比40%,实践课程与毕业设计(论文)占比20%。专业课程主要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概率论、抽象代数、拓扑学、常微分方程、数理方程、泛函分析、随机过程等。本专业设有基础数学、金融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三个方向。基础数学方向着眼于培养具有扎实宽广的数学基础,掌握学科前沿发展,具有数学理论问题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院为本方向学生开设的课程有李群与李代数、微分几何、数论等。金融数学方向着眼于培养具有较强运算能力和建模能力,能够解决具体金融问题的研究型人才。学院为本方向学生开设的课程以计算为手段,以建模为核心,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目标,主要有现代金融市场概论、金融衍生物定价理论、金融工程案例分析等。信息与计算科学方向着眼于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计算功底和大数据分析能力,能研究工程、空间技术等领域的人才。学院为本方向学生开设的课程有数值分析、计算金融、微分方程数值解等。

19.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剖析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加工和应用的学科。材料构筑了整个世界,是世界一切的载体。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材料,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如何更好地利用材料和创造材料的历史。材料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没有材料,就没有世界。比较优势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其他院校相关专业相比,具有研究范围全面、研究水平先进的特点,涵盖了几乎全部材料领域方向。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2019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全国122所大学中排名23,ESI学科国际排名前1%,本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根据专业兴趣,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学习功能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土木工程材料方向的课程,专业课程全程采用小班化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本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实行导师制,学院聘任从事专业教育工作的专业教师作为本科生导师,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专业认同感,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确立个性化的发展,形成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指导学生职业生涯等规划。创新实践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项目(简称SITP)、国家/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材料应用竞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每年设立30余项创新项目,接纳二 三年级本科生进入实验室直接进行科研方法及基本技能训练。在“挑战杯”、“美国ASCE土木工程大学生竞赛”等国家、国际赛事中斩获特等奖、一等奖等佳绩,近三年18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及以上荣誉。在各种科研创新探索中,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毕业论文(设计)针对大四年级学生,半年时间参加导师的研究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国家项目或企业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免试直升研究生、博士生高比例每年20%~35%的本科毕业生可以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海(境)外短期交流项目 学生通过学校/学院校际交流项目及CSC项目,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德国达姆斯特工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等世界各地一流高等学府,进行三个月至半年的交换生学习。专业目前有中英、中法、中西双学位项目,学生通过这些项目直接到国外大学深造,获得同济大学和合作大学的双学位。专业设立同济-科思创生态建筑与材料研究院,该国际合作平台为学生创新实践、实习提供支持。境外深造院校斯坦福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东北大学达姆斯特工业大学 慕尼黑工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杰出校友黄跃金,曾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江西省政协主席;郭文叁,原海螺水泥集团董事长;张传增,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德国锡根大学教授;姚 燕,中国建材集团副董事长、中国建材研究总院院长;丁永健,德国马格德堡应用科学大学副校长;钱文挥,工商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黄国滨,美国摩根大通中国投行总经理;唐春山,深圳郎润投资公司总经理。就业主要方向本专业学生能够胜任化工、汽车、房地产、飞机制造、新材料科技、电子科技等行业的质量管理、研发、技术服务,也可以从事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社会服务与管理工作。本专业的本科毕业生50%以上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直接参加就业的毕业生多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知名民营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用人单位供需比例长期维持在1:19以上。“一带一路”战略为材料在中西部地区、重点领域、重大工程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本专业以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引,致力于向祖国中西部、重点领域大力输送优秀人才,让毕业生在奉献祖国事业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

20.给水排水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是工科学科中的一种,简称给排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一般指的是城市用水供给系统、排水系统(市政给排水和建筑给排水),简称给排水。给排水工程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一是给水工程,二是排水工程,三是建筑给排水。

培养目标

要求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水科学和环境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对水的开发、净化、输送、回收与应用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接受工程师训练和初步的科研方法训练,具有较好地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给水排水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规划给水排水系统、进行给水排水工程的工艺设计、施工、管理和简单的结构设计的能力并掌握水资源控制与保护、节水等相关知识。

就业方向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到城市规划设计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工矿企业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建筑和其他专业设计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局、环境保护和市政公用事业等部门、市政和建筑工程公司、环保设备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工作。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21.工程力学

专业概览工程力学专业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的设立可追溯到1958年,是全国最早设置的力学专业。该专业主要学习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弹性力学、振动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和实验力学等七门核心课程,培养航空航天、土木、车辆、轨道交通等专业与力学交叉的复合型人才。2010年本专业被列为教育部特色专业。专业特色工程力学专业传统优势方向“结构工程”瞄准土木工程、车辆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行业对于“力学工程师”高级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社会急需人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技术层出不穷,本专业增设了工程数值仿真(虚拟设计与工程)方向,将力学学科的核心知识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相结合,形成具有力学专业特色的IT技术,即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与分析(Computer AidedEngineering-CAE)。如今,CAE工程师已经成为现代先进设计与制造的符号,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力军。本专业培养的力学CAE工程师目前已遍布汽车、航空航天、土木工程、先进材料和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并已进入金融经济、债券期货、电子竞技、虚拟现实(VR)等诸多新兴行业。工程力学专业在注重学科前沿探索的同时,强调和国家需求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一方面特别重视数理基础的训练,一方面又紧紧围绕土木、车辆和航空航天等工程领域及新兴行业对高端力学人才的需求,着力培养“力学+”工程师。就业方向工程力学专业有60%以上的毕业生在本校或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直接就业的毕业生除部分去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教学机构工作外,去向主要包括: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舰船等行业领域的重点企业、各类专业建筑设计院、石油石化与国家电网等国企巨头,互联网行业以及国际工程技术公司等。未来发展力学是众多工科学科的重要支撑,具备良好力学素养的毕业生,不仅在传统的工程领域有后发优势显著的特点,在快速发展的新工科领域也将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很好的发展机会,在从“制造大国”往“制造强国”的发展中,必将越来越重视“自主设计”,力学设计、分析、验证、优化的能力将是进行“自主设计”的核心要求,广大得到良好力学训练又有扎实工程修养的毕业生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同济大学简介

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翌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2022同济大学专业排名 国家级特色专业介绍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怀化学院国家级特色专业,怀化学院国家特色专业有人文教育等,以下是具体专业名单一览表,排名不分先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变动,以学校最新公布的名单为准。1
湖南工学院特色专业介绍,湖南工学院国家特色专业有安全工程等,以下是具体专业名单一览表,排名不分先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变动,以学校最新公布的名单为准。
长沙学院国家级特色专业,长沙学院国家特色专业有日语等,以下是具体专业名单一览表,排名不分先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变动,以学校最新公布的名单为准。1、长
今天来和大家聊聊国家特色专业,让你对专业有更加清楚地认知,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感兴趣的伙伴们一定不要错过哦~1、国家特色专业是啥意思国家级特色专业
湖南科技学院国家级特色专业,湖南科技学院国家特色专业有生物工程等,以下是具体专业名单一览表,排名不分先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变动,以学校最新公布的名单为准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国家级特色专业,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国家特色专业有小学教育等,以下是具体专业名单一览表,排名不分先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变动,以学校最新公布的
2022同济大学专业排名 国家级特色专业介绍 .doc
文件格式:DOCX
版本推荐:Microsoft Office 2020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Baidu
map